625讲话须作全面理解,绝不容许割裂肢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12:24
6·25讲话须作全面理解,绝不容许割裂肢解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胡总的6·25讲话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献。
这几天,我对科学发展观非常敏感,因为我正在牵头撰写一篇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报告。为了写这篇报告,我已经在网上和报纸杂志上查阅了大量的专家学者和党政官员的著述,本来觉得在这样巨大的阅读量以后,自己应该已经形成了比较充实的观点。
然而,锦涛的6·25讲话一面世,我却立即感觉到了强烈的空虚。因为在这篇讲话面前,此前的多数理论文章都显得那么的片面和单薄,这也决定了我自己观点的肤浅和软弱。确实,从来没有一篇文章能够这样精辟深刻地归纳过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也没有任何一篇文章能够如此全面地阐述过科学发展的诸层次内容。
在我看来,科学发展观跟以往任何一种发展观的本质不同,就在于它的宽容度和包容性。在很大程度上,科学发展观可以兼容我们所有人的所有理想。或者说,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科学发展观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这正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本质要求。在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中,执政党的任务是设法凝聚大家的共同利益,而不是刺激大家形成严重对立的观点,以至于导致社会关系趋于紧绷,埋下后果难以预测的敌意和仇恨。因此,锦涛的6·25讲话强调了“统筹兼顾”的方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明证着新一代领导集体无意压制任何人的利益和思想。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家普遍对这个6·25讲话感到满意。毕竟,草根阶层可以在讲话中找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容,精英阶级可以在讲话中找到坚定不移发展非公经济的内容;左翼人士可以看到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和坚定不移地发展公有制经济,右翼人士则可以看到解放思想、推进改革的诉求。
这体现了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试图包容各方面的分歧、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共建同享社会和谐的努力。但是,跟某些人声称的相反,胡总看来并无意于“统一”所谓的“改革共识”。什么是“统一改革共识”?说穿了,就是采纳争论某一方的观点,并且压制另一方的观点,形成表面上的意见一致性。但是,在6·25讲话中,有这样的“扶一方,打一方”的意图吗?
我没有看出这样的意图。而且我认为在这个已经高度多元化的社会中,“统一改革共识”是根本不可能的任务,其实质是试图制造一个高度同质性的社会。这种宏大理想是可笑的,完全脱离现实的。没有人会这样做,也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事实恰好相反。我们看到,6·25讲话兼顾和包容了不同方面的观点和立场,既有草根的利益,也有精英的向往,既有左翼的呼声,也有右翼的期望,因此是一个综合各方面立场和观点的发展观念体系。
这样的体系,只有全面理解、综合把握,才会呈现出其全部意义。如果片面解读锦涛同志的讲话,只是提取其中几个孤立的观点,从而把这个讲话欢呼为“统一改革共识”的风向标,无疑只能导致非常荒谬的结果。在网络上关于6·25讲话的讨论中,已经出现了一个极其危险的迹象,就是有人企图以实用主义的方法,采取各取所需的手法,片面高举6·25讲话的部分论点,试图以此打压对改革持“反思”立场的不同意见者。这专横的压制性手法,居然活生生地出现在自称热爱“民主”的右翼群体中,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我想提醒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注意:你们试图打压的观点,其实同样显著地出现在6·25讲话中,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这样一来,如果争论的双方都采取各取所需的实用主义立场,就必须导致一个可怕的结果:争论双方都各执一端,无视6·25讲话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以肢解割裂的方式,摘取有利于自己的只言片语,进行激烈的相互攻击。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6·25讲话就会丧失其本来意欲达到的政治目的,非但无法促进社会和谐,反而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分歧和争论。这显然将严重危及和伤害正在形成的网络民意对于新政的信心,离间党和群众的关系。
试举一例。那些别有用心者认为:“解放思想”已经是“多年未提”的东西,此次“重提”“解放思想”,表明中央决心沿袭原有的改革路线,因此否定了那些反思改革的“错误”思潮。但是,我很怀疑这些别有用心者的政治水平。事实上,一切党政官员都知道,“解放思想”从来没有从最高领导人的讲话中消失过,而且在各级党政部门关于发展的一切文件中,它从来都是必然出现的政治词汇。
况且,“解放思想”就一定意味着采取西方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吗?不对。因为解放思想的前提是“实事求是”,而且是在对有关现象和问题进行反思和反省后,以新的思路而达成的思想成果。有人说,“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具体表现就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如果是这样,那么反思西方模式就必然是值得推崇的,反思现实问题是必然值得称道的,因为它们都符合“解放思想”的要求。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才可能达到“唯实”的效果。
正因为如此,6·25讲话把科学发展观定位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这也就完全否定了照搬西方模式的可能性。“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表明:我们的改革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而且是着眼于处理现实问题而进行的机制创新,绝不是出于照搬照抄某个外国模式而开展的模仿练习。因此,必须记住:没有反思,就不可能解放思想;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有改革。说到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无非是号召进一步反思现实问题、寻求新的药方而已。
所以,那种试图把“解放思想”等论点做成一根棍子,去打击“反思”派的努力是徒劳的,唯添笑料而已。6·25讲话并不试图压制任何反思的声音。相反,它力求满足各方面的政治诉求,因而采取了一种较为平衡稳妥的政治立场。特别是它强调社会公平正义,强调建立民主政治体系,强调“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这些都为这个社会的多元化提供了保障。未来的中国社会,必然是一个话语纷呈、观念丛生的生动活泼的现代社会,而不是某些“贵恙”颇深的精英人士所强烈希望的一言堂式的沉默死寂社会。
我对这样的社会给予高度的期待。在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强力推进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一切试图反对民意、唯我独尊的精英专制主义都注定会被人民的意志所扫除。中国共产党将以实际行动证明:她从来都是民意民利的忠实代表,不仅容许民意的自由表达,而且认真采纳各种民意民声。她过去是这样做的,现在和将来也将这样做下去。
民主执政,科学决策,让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现时代的政治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