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笔势-WuWei点喻技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13:17
论笔势

哈哈,来晚了。

势我想有两个含意,一个是走向,一个是蓄势(即物理中讲的势能,就是由运笔中的力度,主要是弹力转变成墨入纸中所表现出来的力)这两部分加到一起就是“势”。

整幅字有大势,是聚是散,是同一是复合,还是分分合合,每个字有走势中心、重心、向背、仰卧、伸缩。每一笔有笔势,何方入,何方出,顿入的方向,中间的转向(因上接而入的方向,因下接而收笔的方向)。笔划因周围影响而出现的角度改变与弧度的改变,表面看是走向的问题,深入感觉是蕴力的蓄势。

我们通常感受的结字风格不是体现在它的形状上,而是体现在笔势上(笔势是动态的吸收古人)学会了写各种笔划以后,下一步是组合成字中的结构,还不是全字,一个字的结构应力之均衡,就象宇宙,当你发现哪里有外来的引力的时候,一定有新的星球出现。(来解释缺陷)

临帖前要先明了笔顺,从笔锋(用笔)看得清楚的版本(碑帖)中去悟笔法、笔势(我是自冯临兰亭中悟了一些)看的多了,即使碑已经不清楚,依然有脉络可寻。如“圣教”和李北海的“李思训”。点是指标,风采;角度是趋向,弧度是应力,错落是搭力,弯曲是积蓄。

点所指字从。角度所向,可取支撑(交叉)可取过渡(放散)。弧度向背,向则抒发,背则相克。错落是自然随“意”的滑动。随大势方向寻找支点。弯曲的积蓄定有放散之时。

牵一发面动全身,一笔之动全字动,一念之动上下弥合,字如蛇舞龙飞,即指如此。

何为如此,笔势所牵,一环套一环,意念前领手下笔随,笔势活用之时,潜意识调整笔势的时候,写出自我,写出精神风骨之时不远了。  

习字的时候,观查帖的笔势,领悟但不要学死(临的逼真就容易把这部分固定死)。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重要的是要知道其笔势为何如此,只有掌握了笔势,才能按笔顺写出临作而不是描。也就是说不能以形为临准的依据。笔势走对了,表现出来的形更有神采(暗合了帖中的笔法笔势以后的自然书写)。这种临才有效果,这样放下帖拿起笔自己写,感觉中有这种按笔顺的走笔(笔势)而不是去背字形,笔势就是活动的动作中的结构!

这种笔势环环想扣,写前带后,势来不可挡,势去不可遏,不用记就会入心!

懂了笔势(当然要先了解笔法,结构)再去临不同的帖或读不同的帖。大多时的感觉就是其笔势的不同。取其“可爱”的应用之,融合之,随着文句伸缩之,即成了自己的文字(书法),这时候就看自己的学识见识,好恶,天赋了!

很多人把笔势因定化了,写是写出自己风格了,但千篇一律成了字库,刘炳森,张森等。

很多人把笔势做为最终的目标了,处处发势,字字争锋,通篇都在向纸外跳,没了韵律,左党成。

很多人无限度灵活用笔势,脑子里随时调控笔势,到处都是心机,没了随机,到处做效果,古泥。

有的人没有了笔势,硬向上堆,石开。

笔势是按照笔顺和结构自然形成的,一定要了解书写的来龙去脉以后合理的收放,它与顿笔的入、出有关。所以楷书的根底很重要,行书笔顺有所改动,但大部分都以楷为依归。草书又与行有很大的关联(除去部分变形大的草字)。草字再草有其原形,再简有其宗旨,其来有自,其韵才正,才长。沈主席的草字即吃亏在此!任马由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