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人识字:建国初期扫盲纪实(老照片组图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04:11
让更多的人识字:建国初期扫盲纪实
(老照片组图故事)
2009年08月20日 10:00:37  来源:新华网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那时的文盲率高达80%。文盲成为新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扫盲成为摆在新政权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场轰轰烈烈的扫除文盲运动便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街道。人们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文化的浪潮中。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1956年,周恩来总理号召全国人民向现代科学文化进军,于是,第二次扫盲运动又掀起高潮;两年后,陈毅元帅在有关会议上说:扫盲是使6万万人民睁开眼睛的工作,非干好不可,第三次扫盲运动吹响了号角。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
60年来,扫盲工作在中国从未停止过。本世纪伊始,中国实现了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全国成人文盲率降至9.08%,青壮年文盲率降至4%以下。栏目主持:陈小波  郭磊

我国的扫盲运动从战争时期就开始了。图为1942年,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儿童团站岗并教路人识字(原载《晋察冀画报》1942年7月第一期)。新华社记者沙飞摄(资料照片) 陈小波 李百顺编辑
 

图为1960年,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慕士塔格人民公社二大队的社员在小学生的帮助下在田间学习文化。新华社记者武纯展摄(资料照片) 陈小波 李百顺编辑

1950年12月,浙江杭县农村冬学普遍展开。图为挟着课本上学去的农村妇女。新华社记者王纯德摄(资料照片) 陈小波 李百顺编辑
 

1951年,河北定县翟城村开展冬学。图为参加冬学的学员们在上课。新华社记者曹兴华摄(资料照片) 陈小波 李百顺编辑

图为1951年,青海省的两个牧童在放羊时,温习冬学教师教给他们的生字。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陈小波 李百顺编辑
 

图为1952年,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李顺达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的妇女识字小组在上课。新华社记者陈之平摄(资料照片) 陈小波 李百顺编辑

1951年,部队文化教员祁建华研究速成识字教学法,创立一套适合部队战士学习的快速识字法。图为1952年8月,祁建华(左)帮助行军的战士学习注音字母。新华社记者岳国芳摄(资料照片) 陈小波 李百顺编辑
 

1952年8月2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5周年全军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图为运动员在进行识字赛跑比赛。新华社记者岳国芳摄(资料照片) 陈小波 李百顺编辑

图为1952年,天津一个剧团的演员在后台学习生字。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陈小波 李百顺编辑
 

图为1955年,辽宁省复县沙坨村的扫盲班在地里通过实物进行扫盲教学。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陈小波 李百顺编辑

图为1956年,山西省昔阳县思乐村青年妇女阎志英学习文化后已经可以写信。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陈小波 李百顺编辑
 

1957年,辽宁抚顺老虎台煤矿有4000多名矿工参加扫盲学习。图为课余时,学生们和张凤仙(女)老师交流。新华社记者王少清摄(资料照片) 陈小波 李百顺编辑

图为1958年,云南玉溪县凤凰水库工地上的民工利用休息时间识字。新华社记者王传国摄(资料照片) 陈小波 李百顺编辑
 

1958年5月,四川郫县太平乡红星三社女社员倪怀凤在十天内通过刻苦学习掌握了1500多个生字。图为倪怀凤(中)正在领取扫盲毕业证书。新华社记者孙忠靖、游云谷摄(资料照片) 陈小波 李百顺编辑

1958年,北京市宣武区椿树胡同管界内的624名文盲中有557人参加了扫盲学习。图为一个扫盲小组在练习写生字。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陈小波 李百顺编辑
 

图为1958年,吉林省延吉县东盛乡黎明农业社英成作业区77岁的崔龙珍(左)和78岁的金丙玉(右)通过长期的文化学习已经可以阅读《延边日报》。新华社记者刘恩泰摄(资料照片) 陈小波 李百顺编辑

图为1958年9月,福建省福州市生活在水上的妇女在船头练习写字。解放前,福州市的水上居民中妇女100%都是文盲。解放后,她们组织了识字班,在当地小学教师的辅导下开展扫盲学习。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陈小波 李百顺编辑
 

图为1959年12月,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到北京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劳动锻炼的演员吴凤媛(中)在帮助工人排练小歌剧“扫盲哨”。新华社记者郑小箴摄(资料照片) 陈小波 李百顺编辑
超链接:
只要有同学 一定要拥有......
点击进入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