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53:35
第二章 交往艺术的内容与特征
第一节 交往艺术的基本内容
二、沟通技巧
在交往艺术中,有的内容是一些不易被人掌握的技巧性艺术,我们称之为沟通技巧。沟通技巧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往往能使人在不动声色中赢得交往对象的信任,与对方达到沟通的目的。因此,我们往往把技巧称为“待人接物之道”。其“道”,既意味着掌握这些技巧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不断积累,同时也意味着这些技巧的重要性,掌握了这些技巧,交往就往往会顺利进行。
沟通的技巧更多的体现在谈话之中,因为语言是沟通最重要的工具。例如,有女士向您打听从人民大学骑车去北京大学该怎么走,您往往会告诉她:出了东门,过天桥到马路西面,往北走,到了某某大厦所在的路口,然后过天桥往东走,走大概几百米以后就会看见北大的南门。许多女士如果真的听了你的指点后直接上路,相信在一个小时之内她是不会找到北大的。原因很奇妙,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女士的思维是平面思维和形象思维,她们的方位感比较差,往往不分东南西北,而只对前后左右有印象。如果你告诉这位女士:出了人大正门,过天桥向左沿着马路走,走到某某大厦所在的路口往左拐,走几百米后往右拐,就到了北大。在这样的指点下,这位女士就很容易到达目的地了。
再如,我们中国人往往习惯于见面后问一些个人的问题,认为这是拉近距离的方式。例如:您一个月的收入是多少?您多大了?您结婚了吗?等等。殊不知,这些问题在外国人看来都是个人的隐私,是不能随意询问的,尤其是在双方初次见面或者彼此不是很了解的时候,尤其不能询问。否则,就会被看成是对对方隐私权的严重侵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我们中国人之间也越来越讲究对隐私的维护。因此,在交往中,我们应当避免一些传统的问题,以免让对方陷入尴尬或不悦。
例如,在市场经济时代,一个人的收入是与其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询问他人的收入有可能让一些低收入者感到很不自在,进而感到愤怒。而如果询问女士年龄,则一直被视为是极不礼貌的。因为女士很在乎自己的年龄,以免有人觉得自己“青春已逝”。在西方,“记住女士的生日,忘掉女士的年龄”被认为是人际交往中应当普遍遵守的一条规律。
沟通的技巧也体现在人们的举止中。例如,当您与交往对象共同乘坐电梯时,您就应当谦恭地让对方先进先出,并以手势略做指引状,口说“请”字。尽管对方可能也会如此谦恭,最终谁承受此礼也不一定,但这样的举止是必要的,它能自然地表现出您的礼貌与教养以及您对对方的尊重。
再如,当您的交往对象给您递上名片时,您的举止尤为关键。有的人接过名片后,根本就不去看,直接装入名片夹;有的人甚至直接把名片随意塞入口袋或者丢在桌上;有的人在接过名片时还在和其他人进行交谈。这些举止都是对交往对象不重视、不尊重的表现,会让交往对象感到极为不悦。我们应当知道,对方给自己名片是希望自己对其身份和地位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我们不能“不解风情”,在接过名片后至少应当通读一遍,以视尊重。
沟通的技巧还体现在人们对一些特定交往规则的理解上。成功的交往有赖于交往双方对一些规则的理解和共识。例如,不同的车上位次的尊卑排列是不同的。如果您负责接待某位乘车前来的素未谋面的贵宾,您就应当对车位的尊卑有相当的了解,在贵宾到来后,您就能根据车上的人不同的座位来判断谁是那位贵宾,谁是陪同人员。有的人往往根据面相来判断,认为哪位长得象领导,哪位就是贵宾。这种做法经常出错,引起对方的不满。而有的人更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上去询问:“哪位是某某某?”这种做法会对方觉得您对其极不重视,接待工作过于草率,也不够礼貌。而如果对乘车礼仪有一定的了解,我们就不会犯一些低级错误。
再如,在会谈中,如果交往对象想上洗手间,他往往不会直接“坦白”,而采取隐晦的手法:“对不起,我去打个电话。”了解交往规则的人就明白,这种说法是典型的为避免尴尬而采取的做法,听到对方这样说就没有必要去“关照”对方。而一些不懂交往规则的人就显得比较“积极”:“别去找电话了,我这儿有。”或者直接说:“没关系,您在屋里打吧,我不介意。”说话的人自以为是对对方表示尊重,其实是使得对方陷入了尴尬。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缺少沟通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