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山下乡后的第一次生死考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01:34
我上山下乡后的第一次生死考验  Post By:2008-1-13 20:53:00
那是一九七二年春节前的一次“出工”,任务是整修盘锦大洼县东风农场的干渠。我当时才下乡一个月左右,也积极跟着上工地了。
那时是冬季施工,要把干渠加深。我们除了用锹、镐、大锤外,还要用炸药把干渠内的冻土炸开。再用锹、镐、锤把大的冻土块破开,用草袋扎紧四个角,一条扁担做的两人抬,我们管它叫“大抬”,把土运到坝上去。包炸药、埋炸药当时我没经验,只能在一边看着老知青熟练地操作。捆炸药包很有学间,要根据爆炸地点,包适量的炸药。多了不仅浪费,还可能出事故,少了达不到目的,多受不少累,还影响工程进度。然后是在炸药包里放雷管,这东西得非常注意,一旦掉地下被谁不小心踩上会爆炸的。雷管与炸药与导火线必须接好,接不好会出哑炮,这就麻烦了,要组织人排哑炮。这不仅影响全线工程,还有很大危险,随时可能致人伤亡。最后是导火线长度的选择,在确保点火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在相对集中的时间爆炸。 那场面有点向战场,真有硝烟味。我在学校时是学生连长(“文革”叫法),天天搞军训,看到这场面就兴奋不得了。 放炮时,我坚决要求要去,指导员磨不过我,只好同意,又给我反复讲了很多注意事项。
放炮时我们所有地段要一起行动,由农场武装部派人指挥。点火前,其它人员都撤出工地隐蔽好,并经过多次检查。我们放炮手每人负责点三个导火线,为了是让炮手在有限的时间内撤到安全地带。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危险工作,心里有点紧张。好在我们上学那时候,上课少,军训多,再不就挖防空洞,多少了解些军事常识和施工事项。上去之前指导员给我们每个炮手发一根烟(握手牌的一角六分钱一盒),让大家点上。整个工地由一个人负责摆旗发令,命令一下,我就像战士一样冲向自己负责的炮位准备点火。几个老知青动作可真是快(像老兵),很快我就听到邻近炮位导火线起火的声音了,这时候你的心情是最紧张的。我到炮位后点导火线几次都没点上,因为我当时不会吸烟,点完烟后也没及时吸两口,到了炮位烟头火已经不旺了,赶紧吸两口后再点。当我点了两个后,许多炮手都开始向回跑了,指导员大喊,“不行就别点了,快跑”,可我还是不服输。当我最后点完第三个导火线时,工地炮位上只有我一个人了,我迅速往回跑,刚跑出不到20米,没等到预定的隐蔽处时有的炮就爆炸了,接着就是一片爆炸声,硝烟迷漫。我知道没法再跑了,就用军训时利用地形、地物的常识,就近抱住一棵大树,躲到树干后面。这时,炸起来的冻土块不停地在我周围像雨点般地崩落下来,这下子我可真吓得冒汗了,平时那些豪言壮语不管多少用了。几分钟过后,炮声停止了,各连队汇报炮响的数量,按规定必须反复核对,确定没有哑炮之后,人员才可进入工地。这时指导员看见我,头一句就说“小祖宗啊,你可吓死我了”。不过心情基本平静的我心里还是很自豪的,总算没在老知青面前丢脸呀!
这次很侥幸,不过后来的几次“出工”,我们赶上的放炮事故还是不少的。记得一次,也是在东风农场出工,东北军阀张作霖老家那个屯,有两个当地农工炒炸药时,穿着工作的上衣兜里,有两个雷管不小心掉到炒炸药锅里,当场引爆炸药炸死了。那真是血肉横飞呀!一条腿被炸出一百多米,邻近农户的房屋门窗都炸飞了。还有一次,是我当大队副主任时,在工地上和县公安局一位管工地保卫工作的科长(姓金,鲜族人)在工地边上巡检时,他要去他老家农场地段看看,我们分手不到五分钟,他就被当时的一个哑炮,爆炸起来的冻土块在150开米外,打在头部牺牲了。现在有时能想起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
不过我下乡后的第一次生死考验还算幸运的。也为我后来六年的知青生活创造个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