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刘扬体《经典中的爱情》讲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11:33

经典名著中,描写爱情的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从哪儿讲起呢?我想还是从诗经讲起。诗经的十五国风里面,有关爱情、婚姻这个题材内容的大约占了1/3,可见爱情不仅是今天青年所关心的问题,也是古往今来一切文学作品所关心的问题。
爱情有时候被人讲得很复杂,因为爱情的确是千姿百态,最不能整齐划一,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它的本质特征是纯真的,没有这个真字,爱情无论讲得多么天花乱坠都说不上美好。凡是说不上约束的、能够自由表达的爱情,大都具有既热烈又率真的特征,诗经所描写的爱情非常直率,非常热烈,非常大胆,没有什么掩饰,有一个最根本的特征,就是纯真。我举一点例子。
诗经里面写相似的歌,关雎那当然是代表,一个青年看见了一位美丽的淑女,就心生爱慕,回到家里,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后来他就在幻觉当中,跟这位姑娘相爱,在幻觉当中,跟这位姑娘结合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现代白话念出来,意思是,关雎在河中的沙洲上,欢快地鸣叫,美丽善良的姑娘,正是君子求偶的好对象。过去有种说法,雎鸠雌雄二鸟,彼此很忠实,当它们离散以后,便不再和被的雎鸠双栖双飞,所以在诗中用它做爱情的象征。接下来第二第三章,参差荊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这里的服字,读(bi),思服就是思念,悠哉也是想念的意思,悠哉悠哉是加重语气,这两句用现代白话读出来,意思是荇菜有短又有长,在水中左右摇荡,美丽善良的姑娘啊,让我日日夜夜想,想啊求啊求不到,日思夜想忘不了,真难啊真难忘,翻来覆去睡不下。值得注意的是,前三章是小伙子单相思,第四第五章出现了转折,写他在幻想中与姑娘相亲相爱,在幻想中,他不但见着了这位淑女,还和她生活在一起,非常和谐,非常快乐,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所展开的情景是小伙子又到河边去了,他看到姑娘河边采摘荇菜的身影,渐渐开始幻想,这两章的字面意思用现代白话来表达可以这么念,荇菜有短又有长,姑娘左采右采忙,我要弹起琴瑟来,求她嫁我做新娘。荇菜有短又有长,姑娘左采右采忙,我要敲起钟鼓来,让她心里喜洋洋。但从诗所展开的幻景看,这位青年男子不仅仅是想求爱,而是在幻觉中钟鼓齐鸣,把姑娘娶过了门,与她结合在一起了,在幻觉中,他们相亲相爱,这种对爱的追求,不但完全发自内心,而且有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的确是很纯真的。琴瑟和谐或者琴瑟友之这样的话,以后就成了我们古典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来形容夫妇之爱的代名词。
这首诗的情感,既热烈又浪漫,而且很可能在当时,曲调也很好听,当然我们现在是听不见了,因为孔老夫子讲过,他每一次听到关雎这个尾章,最后那一章的时候,他就觉得满耳都是音乐声,真是好听极了,而且他还对关雎有一个评价,他的评价是,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意思就是关雎表现的情感很热烈,但是并不放荡,它幽思绵绵,但是并不低沉悲伤,虽然儒家后来把关雎这首诗说成是先王教化之作,而且是美后妃之德,这个显然曲解了。但是,孔老夫子说,八个字的这个评价是很精当的。所以,这首诗一直流传了这么多年,可以说,它在我们中国文学史上,在爱情的文学史上,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它用诗歌的形式,肯定了这种爱情的正当要求和人们对爱情的美的向往,它在现实里头不能实现但是它在幻觉里头实现了,而且它实现得很得体,它的确是没有所谓过度,没有表现出什么放荡来,它不是这样。但是它又不是有了情感,不能表达,我在这里给大家讲,写相思,写求爱,写约会,写结婚,用的写,不是很准确,原因就是诗经里面的这些诗歌,在没有编订,就是没有被后来编成诗经,而且在汉武帝,所谓独尊儒术,才把诗经作为经来学的时候,在没有编订以前它是唱出来的,在春秋时期,各个国的国君和贵族,他都要养一批乐师和乐工,国君有时候派采诗官,贵族要派自己的乐工,或者乐师,出去向民间采集歌谣,采集回来以后,他在宴会上要演唱,所以那个时候有这么个规矩,外交宴会上来的使臣,或者主人,主人可以请客人点歌,点一篇或者两篇诗,几篇诗,让乐工来演奏,来唱出来。当然他点的内容,要偏重于政治性的。比如说,向主人表示感谢,表示某种祈愿,表示祝福,甚至也可以通过诗篇来是你对某一件事情的不满或者批评。所以到了现在我们读的诗经已经不知道那个时候,两千多年前,究竟是怎么唱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诗经里面绝大多数的诗歌,可以说都是民间的歌谣,而不是庙堂上的,少部分是庙堂的。所以我就始终不太同意讲诗经是先王教化之作,有教化不作不能说没有,我们要就诗来谈诗。但是我不相信,有哪一位先王在那个时候,能够一个人唱出三百多首,三百多首是留下来的,要按原来那个数字,要比三百多首多得多,哪一位先王能唱出这么多首,而且表现很多不同生活内容的诗来呢?那不可能的。所以,我要讲的今天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要领略什么是纯真的爱情,什么是不矫揉造作,不弄虚作假的爱情,那就请大家读一读诗经。
在爱情得不到自由的时代,能够用生命去维护,其实也就是在用生命维护灵魂的自由。也许有人对此持有异议,不同意这个看法,这不要紧,你完全可以有别的选择,现在不是有一首流行歌曲吗?好像唱词是不求天长地久,但愿一朝拥有,如果有人愿意选择这种时髦的、短命的爱情,如果还是爱情的话,那当然也行,那也不妨碍我们对用生命去维护爱情尊严的人的敬重。当然我很高兴,就是现在的青年人里面,也有不少是坚贞爱情的追求者,他们常常引用汉代乐府民歌里面一首鼓吹曲词,这首鼓吹曲,名词叫上邪。
天啊,我要和你相爱,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永远不分开,除非是什么呢?山无陵,山峰削平了,山变成了平原,江水为竭,江水都枯干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冬天响起来雷,冬天响炸雷,夏天下大雪,这还不算,还要加一句,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个显然是一位在热恋中的少女,她对爱情追求说出来的心里话。他把这首民歌,把五种完全不同的事物,排列在一起,用绝对否定的口吻,和无可辩驳的气势,来肯定了这位少女爱的坚贞,而且我们要想想,这五种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谁能看见天地合了,谁能看见江水全干了,谁能让山完全削平了,这是做不到的事情,当然那时候生态也很好,所以,冬雷震震夏雨雪,也绝对不会发生,我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也就是绝对否定的口吻和无可辩驳的气势,在反衬出这位少女爱情的坚定和热烈,从这首民歌里头,我们听到的,可以说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爱情宣言。当然,要说得准确一点,我应该加一句,要加个古代,是古代中国爱情特色的宣言,因为后来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太深,后来受到的束缚也太深,太多,表达自己的情感诉求时,往往没那么直接,没那么热烈,没那么大胆,但是这首民歌确实看得出来,这少女的爱是如火如荼的爱,是火山爆发般的爱,读这首诗,确实让我们震撼。
这种生死恋,表现得最充分、最完整,从某方面来讲,它艺术感染力,更加强烈的,是汉乐府民歌里面的焦仲卿妻,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孔雀东南飞。这首长篇叙事诗,完全能够代表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这首诗一共1700多字,它中间出现的刘兰芝、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婆婆,和刘兰芝的哥哥,和焦仲卿的**,这些人物的形象,刻划得非常鲜明,所以在民歌里面,像孔雀东南飞这样语言这么简洁、这么洗练,在叙事策略上,它把一个情节非常曲折的故事,能够叙述得那样疏密有致,那样跌宕婉转,而且它在刻画人物的时候,它的浓淡,浓抹还是淡抹,都用得恰到好处,所以可以说,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几乎无可挑剔。所以,很多人在叙述他们读这首诗的时候就说,深情者,要是你是一个有情感,或者很容易动情的人,读这首诗往往会痛哭流涕,很感人。
刘兰芝是一个非常美丽、非常贤慧也非常温柔体贴、非常能干这么一位女性,她跟她丈夫感情很好,可是她的婆婆就是不能容忍,她这个婆婆,让人想到有点像后来张爱玲写的金锁记里面的曹七巧,就是不喜欢儿子对媳妇太好,这个母亲想独占儿子的爱,所以,看这个媳妇总是看不惯,最后,把刘兰芝赶走,刘兰芝在被迫答应说嫁给太守那天晚上,从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焦仲卿知道以后,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现在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首诗的结尾。
它的结尾就是刘兰芝、焦仲卿死了以后,两家求合葬,葬在南山旁。这首诗前面部分,就是结尾之前,全部是用的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它在情节的交代,在人物的刻画,在细节的描写上,非常细腻,非常得当,它的结尾是浪漫主义的,它只能用这种结尾,或者说它用最巧妙的艺术手段充分表现出对刘兰芝、焦仲卿这样用生命来维护心灵自由的人的高度的赞美。这种结尾,给后来的文学影响也很大,我们现在从梁山伯、祝英台化蝴蝶可以看到它的影响,从牡丹亭讲柳梦梅和杜丽娘,这个杜丽娘是死了以后重生,还要相爱,这也是写生死恋,所以都可以看到孔雀东南飞的影子,或者影响,对它结尾,两个墓种上松柏,种上梧桐,松柏和梧桐不但枝桠相交叉,叶也相交通,都交合在一起,联结在一起,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从这个结尾,我们也可以看到,刘兰芝和焦仲卿,他们的悲苦,他们的怨恨,他们的愤怒,完全包容在这个结尾里面了。
最尴尬、最忐忑的爱,是什么爱呢?是捉摸不定的爱,是徘徊在希望与失望之间,等待着结果,一时又没有结果的爱。这是中唐诗人刘禹锡写的一首竹枝词,这是他第二次被贬官以后,贬到四川奉节,当时叫夔州,做刺史,川东奉节这一带,当时民歌叫竹枝词,那么,刘禹锡按照这个曲调,填写了不少,其中一首就是这个,叫竹枝词,这是他其中之一,这首词,他写一个也是沉浸在初恋里边的少女,或者初恋还不能这么讲,就是沉浸在相思和等待着,盼望着能够跟自己心爱的人感情能够互相沟通起来,还处在这种所谓爱情的萌芽阶段,或者说朦胧阶段。所以,这首词妙在哪里呢?
杨柳青青江水平,第一句话讲的正好是春末夏初的时候,因为已经是杨柳轻轻了,江水平,这是一个江上,没有大的风浪,波平如镜的时候,忽然听见了闻郎江上踏歌声,谁闻郎呢?当然是这个少女听见了,听见这个踏歌声,别人不会动心,她一听见,就知道是谁唱的,当然就是她心里喜欢的小伙子唱的,踏歌,是指一边唱一边用脚踏着节拍,后两句,东边日头西边雨,因为正好是黄梅时节,这个少女心里想,说这个小伙子对我没意思吗?有时候又有意思,要说他有意思,他又没有明白地给我表示出来,所以,少女心中的等待,不安,某种欣喜,觉得他还是有情的一面,又某种失落,某种无奈,某种忐忑,都在后两句里面表现出来了,所以,后两句的概括性很强,经常被人引用,与刘禹锡的这首词相当的,还有苏东坡的一首词,蝶恋花。
这首词大概很多人也都读过,苏东坡的这首词,也是多年来传诵不衰的名篇,它的艺术特点是情、景、人,完全交融在一起。如果用电影镜头来表现,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幅动态感很强,而且蒙太奇的意味也很强烈的视觉形象。
花褪残红青杏小,一开始可以用全景来表现,已经到了春末的时候,所以,花只剩下残花,在燕子飞起来的时候,顺着燕子飞的方向,就可以看见流水,看见一个庭院,镜头然后再摇到这个庭院近前,用近景,开始是远景,接着是近景,枝上柳棉吹又少,这个柳棉指的是庭院里面的郁郁葱葱的柳树,柳丝袅袅,绿草如茵,所以这个时候,正是天涯何处无芳草,一片翠绿,接着镜头再回来,墙里秋千,是秋千先伸出了墙外,秋千上的人还没看清楚,墙外是行人走路的地方,接着再一个镜头是笑声,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哦,原来秋千上的是美丽的姑娘,漂亮的姑娘在打着千秋在玩耍,这小伙子一看,所谓触景就生情,用今天话说是触电了。他正在那里站着听,站着看,没想到,笑渐不闻声渐悄,笑声慢慢慢慢听不见了,声音越来越小,人家走了。最后一句,多情却被无情恼。这个小伙子多情,据说苏东坡贬在惠州当官的时候,曾经让他最心爱的侍妾,叫朝云,演唱这个词,朝云唱不下去,还没唱,就哭,就掉眼泪,苏东坡问她为什么?她说一读到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就为这两句,读到这儿,就忍不住要掉眼泪。当然,过去这些记载,只能说明这个词在当时就相当感人,我们现在也觉得这个好,而且还经常有人是这样在引用,如果有人单相思,没有个结果,徘徊在希望与失望之间,他的爱情诉求,始终没有真正地落实下来,所以,就常常会用这句话,说他多情却被无情恼。如果哪一位年轻人,他跟他的对象吹了,或者他却求爱的时候被人拒绝了,我们就会引用上半阙的最后一句话,天涯何处无芳草,意思是你别吊在一个人身上。应该说,这两句话已经成了我们的成语,可以看得出来,我们古代一些文学家,他们的诗词,他们在描写人们内心的爱情世界的时候,不仅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而且也具有极大的对情感把握的概括性,这种准确性,能够让我们很多人好多好多年以后,读着它都觉得这个诗非常有味道。

世上最苦涩、最耐人寻味的爱是什么爱情呢?是相思绵绵的爱,是人居两地,天各一方,而相思之情却不绝如缕的那种爱。
人居两地,他感情不深厚,他不会那样相思,感情不深厚到极端,他不会相思之情绵绵不断,所以这种爱是既苦涩,又最耐人寻味,能把这个表现出来的作品是最耐人寻味的,对于这种爱的描写,在我们古典名著中,层出不穷,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我想给大家讲一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是现在流传得很广泛,也被很多人引用,这两句确实一开始,一看这首诗,你只要一读一念你就会觉得这两句不同凡响,意境雄浑阔大,那么就会想,这个作者既然写相思,为什么会用这样一个雄浑的意境来表现呢?当然有人也许会说,这个跟作者有关系,因为张九龄是唐代开元时期的丞相,他做过中书令,他在这个时期,以他的权力,以他的声望,曾经对后来的贺知章,孟浩然,王维这些诗人,都做过提携,而这些诗人,贺知章、孟浩然等等又对后来的李白、杜甫都有过推荐,所谓盛唐时期,那些伟大的诗人能够层出不穷,甚至能出现李白和杜甫那样的高峰,那是给身居高位这样的人,同时也是诗人,而且他不忌才,而且他识才,用才,敬重才,是很有关系的。如果有才华的人,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社会里,他不被敬重,而且也没有形成一个相互敬重的环境,那可以断定那个时期的文化,那个时期的文学,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不会出现非常繁荣的景况,这是顺便说一句。所以,他在那个高位上,有哪个胸襟,有哪个气度,这是不假,但是我认为,这两句诗,之所以给人意境这么雄浑,这么阔大,一下子好像把后面的全部它的诗句和诗意带动起来,原因从艺术上分析的话,我觉得诗人抓住了一个特点。
相思之情,无处不在,它本身就可以说弥漫在天地之间,你所思念的人,如果他在天涯,你的思念就会无远弗届,就到天涯去了;你所爱的人如果在海角,你的思念也可以不用任何传导,思念本身就可以达到,只要你在思念他,所以,相思之情本来就是一个蓬蓬勃勃澎澎湃湃,不可遏制的感情,除非他不想念,除非他想念的时候并不热烈,反过来说,他要是很冷淡,他怎么会热烈地想念呢?所以他能抓住这种情感的一个特征,就是这种情感本身就具有超越时空的广阔性,而且也具有超越时空的所谓深度感,他不在乎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出现这种想念之情,所以他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不论在什么时候,处在天涯海角的人,都会在这个时候,望着明月,怀念自己的情人,或者自己的亲人。所以他后面接下来才讲,情人怨遥夜,情人在思念的时候才觉得这个夜很长,怎么还没有天亮。为什么会怨呢?他接着又是一句,竟夕起相思,因为他是这一晚上都没有睡觉,竟夕就是一晚上都在想,然后,灭烛怜光满,想的时候睡不着觉,才觉得屋子里的光,烛光太亮了,是不是烛光太亮才让我睡不着,把烛光灭了吧,灭了以后,月光本来就照在屋里,所以仍然满屋子都是光。所以,这个怜字,到底是怜谁呢?很可能就是可怜自己的这个心,你想把烛灭了就能让你沉思默想,其实不,做不到,你会觉得应该可怜自己有点蠢,干嘛要灭烛呢?这个写得很有味道,灭烛怜光满,起来批衣才觉得已经露水都把衣服打湿了。最妙的是后面两句,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在想着想着的时候,就想着我拿什么来赠送我思念的人,赠送我的爱人呢?现在好像流行歌曲有一个词,我拿什么送给你。这个诗人想到的是,我想把月光送给你,可是它又不不堪盈手赠,这一把月光能够送出去吗?一送,月光就散了,它不散也只有一把,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还是回去睡觉吧,在睡梦当中,可能我能和她相遇。所以,最后落在梦字上,这个还字,也用得好,还就是动作,原来可能他站在窗边看月,站在窗前看月,后来一想,还是回到床上去吧,回到床上去为什么?是想做一个好梦。
在唐代诗人里面,写相思的诗,至今传诵最普遍、诗味浓烈、醇厚,特别耐人寻味的,我以为是李商隐的诗。李商隐的无题诗,几乎每一首都有说不出的悲愁和痛苦。
他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李商隐这个人,16岁就是因为诗文,已经在他所处的社会圈子里有了名,18岁就到一个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幕中去当幕僚,后来,他又娶了另外一个节度使的女儿,另外一个节度使叫王茂元的女儿做妻子。他这些无题诗,究竟是不是爱情诗呢?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他在节度使手下当幕僚的时候,跟某一个贵姫,或者贵夫人,或者贵主的姬妾,某一个贵姫相爱,这种爱在当时也是不允许的,他无法明白地表达出来。还有一种说法,说他在中进士之前,在一个道观里面读书的时候,与那个时候正好唐玄宗的**,玉珍公主也在这个道观里,所以传说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就跟这个玉珍公主的侍女爱上了,他们相爱以后,当然也是,如果有这个事,他写这个诗也是不能明白表达出来。所以,我们读他的这些无题诗,可以说,每一首里边都有很沉痛、很悲苦的、某种那种所谓让人觉得某些凄凉的东西,就是感情上那种很凄美的感觉。
像他的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想见见不了,要见得了他不会写这样的诗,当然他不写我们今天也引用不上,我上次说了,我年轻的时候都引用过,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他无题诗,另外一首就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白花残,春蚕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得相当凄美,爱是这么深,见又是这么难,为什么相见也难,不但相见难,离别的时候也难,你这么爱她,为什么见不着那是可能的,为什么分别也不行呢?好像道个别都不行,都见不着,所以可以想见,他爱着一个确实是在当时让他无法获得自由的爱情,他爱了这样一个既不能明明白白表达,又不能和她采取别的办法,实现自己心愿,所以他爱得很苦,才会有这样的诗句。所以,我读李商隐的诗,这些无题诗,这些实实在在显露出确实是充满了爱情的那种无法控制的痛苦,他没办法来把自己这种痛苦,能够用其他的意境、其他让人感到不那么强烈、不那么隐讳、不那么让人觉得凄苦的意境表现出来,他无法用这种办法,所以,几乎你能听见他的内心在呐喊,而他灵魂深处的呐喊,又无法用语言,甚至无法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
两地相思,这是许多世纪以来,我们很多中国恋人,大概都经历过、体验过的一种情感,我不是主张恋人之间应该分开,而是说,真正相爱的人是经得起分离的考验,24小时在一起,未必就真相爱,所以我信在这里再给大家介绍一首写相思的名,这是秦观的鹊桥仙。
元代有一位实际上是金代了,有一位诗人元好问,他写了一首词摸鱼儿,就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令人生死相许。这位元好问批评秦观的诗,当然不一定指这一首,说他的诗充满了女儿气,是女郎诗,意思,秦观要按照诗风来分派的话,他是属于婉约的这一派,元好问的批评也不是没有道理,当然他的这种批评来自他的老师,他是引用他老师的话,来批评说,秦观的诗女儿体。
但是我要说,在所有写相思的诗篇里,一般都是写相思的所谓绵绵沉沉深深切切的感情,就是所谓斩不断,理还乱,才下心头,又上眉头那样的感觉,但是秦观写的诗,他确实写出了一般的相思诗篇里不会这么表达,就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他的上阙还有一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就两个人要是感情非常好的话,哪怕一年见一次面,也比那些天天在一起的要好。便胜却人间无数。所以我觉得,他写出了不同的东西,也可以说在爱情的诗篇里头,给人一个所谓焕然一新的感觉,有一种新的气象,因为他强调了真挚的、坚贞的爱情,是不怕分开的。缠绵是情的表现,但是缠绵不等于就一定是真爱的表现,写相思的诗词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他身不由己,在封建礼教压迫下,被迫离婚以后,写婚后思念,又不完全同于所谓青年时期相恋的那种感觉,这就是陆游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锁,错,错,错。这是陆游写的钗头凤的上片。
据说,陆游和唐婉婚后,曾经一同来沈园春游,前面这三句,有回忆过去的内容,意思是,唐婉斟酒的手是那样的红润,黄封酒是那样让人陶醉,我们到沈园去游春,真是柳丝袅袅,满城飞花的时候,但这三句不单是写过去,也照顾到写眼前,从唐婉派人送来的酒想到过去他俩婚后短暂的幸福生活,这次见面,依然是在柳丝青青的沈园了,可是他们已经被迫分开了很久。
接下来的东风恶,欢情薄,用它来暗喻母命难违和礼教难违,欢情薄,用一个薄字,来形容他和唐婉爱情生活的短暂,一杯愁绪,几年离索,离索就是离散分居的意思。这里我不一句一句讲下去,我要请大家注意的,一是陆游这首词,不但语言清新晓畅,而且凝练质朴。二是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非常复杂,非常深切,非常沉痛,陆游作为大诗人在诗情激荡下,把他和唐婉刻骨铭心的心路历程,用凝练的文字,一气呵成地写出来,真是字字有泪。他把这首词写完以后,据说唐婉见了以后,唐婉也和了一首,我都只给大家念上半阙。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世情薄,人情恶,这是回应陆游的东风恶,欢情薄,但意思更深了一层,世情薄的薄字,不做短暂讲,而是指世情冷酷,不厚道,我们的欢情薄,不但是因为人情恶,不仅是因为婆婆的无情和专横,还因为在这件事情上,世道人情也很冷酷啊,那时候有谁劝阻婆婆,有谁同情我们,理解我们,站出来帮助我们?雨送黄昏花易落,既写景也写情,与你分开以后,我的心情,我的身体和精神怎么样,你只要看一看黄昏中遭受风吹雨打很容易飘零坠落的花朵,就明白了。晓风干,泪痕残,她掉了一晚上的泪,看了以后,一晚上都没睡觉,想写出来不能写,只能独语,独自往心理咽。非常沉痛。我要讲的是所有讲相思的情的,像陆游和唐婉这样,是用血泪写出来的,恐怕还没见过流传下来的像他们这样好的第二篇。这是血泪的文字。所以我说在灵魂深处,不是爆发出来,是挣扎着喊出来的声音,是在一个特殊的情况下,本来都埋藏了多少年,多少痛苦,只好噎下去了,不讲了,不说了,不提它了,那么在偶然的机会,在沈园碰面了,这个时候的唐婉和她的丈夫,用就酒肴招待了陆游,陆游那顿饭吃得可是最痛苦的一次,吃完以后,题了那首钗头凤。而我觉得,大家要是仔细读的话,就知道,唐婉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才女,要是不处在那种封建压迫的时代,她当然不至于就会过早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据说,她和了这首词以后,没有多久就去世了。所以她是在用生命来印证自己对陆游的爱,也在用生命印证这首词是真正的真情和血泪写出来的,不是没有自己体验诗人写别人,而是写自己,写自己不是写一时的情感,是写的他们饱含着辛酸的眼泪,就唐婉而言,几乎写了她一生的情感,她也没有别的词留下来,但是她和的这首也和得非常好。
最富想象力,最富诱惑力的爱,是什么样的爱呢?是奇幻的爱,是充满浪漫主义的**,但并不具备现实可能性的爱。这种爱令人神往,但在世俗生活层面上,并不具备现实的可能性,对这种爱写得最好的,是聊斋。
在聊斋之前,我们一些志怪志异的小说里,也有过人鬼,人狐啊这类的**纠葛,也有过这描写,但他们对爱情的把握和描写的无论是思想,或者是艺术表现,都远远不如聊斋。蒲松龄笔下那些美丽多情奇巧俊慧的狐精、鬼魅、花妖、神灵,他们在君权、夫权、男权占统治地位的时代,高举着真诚、善意、深情的火把,去争取应该得到的幸福,从艺术上看,对聊斋当中的爱情故事,做这样的肯定,我觉得并不为过。
聊斋故事里面的娇娜、青凤、婴宁、翩翩、小翠、香玉、连琐,这些女性形象,有谁会把她们真正当做狐狸精呢?当做花妖呢?当做鬼魅呢?谁读了聊斋都会觉得,这些聪慧的女性,可以说是那个时候直到现在很多人心中觉得可以作为美丽的偶像,虽然这个偶像是不可以去追逐的,因为它现实里头不可能存在的,所以,蒲松龄写出了现实当中不可能存在,但是理想中应该占有一席地位的爱情。这种爱情,确实是最富想象力,也最富诱惑力,是奇幻的爱,但是是不可能实现的爱。作为经典名著不等于这些名著就没有自己的瑕疵,没有它的缺陷,蒲松龄生活在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初,他也有他的历史局限,所以,我们一方面在聊斋这些小说里面,看见作者思想非常开放,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对女性人格的尊重,也表现出他非常肯定婚姻的自由和自主,但是,同样在这个爱情问题上,聊斋的故事里面,也常常流露出作者那种男权意识,或者是以男权主意为中心的泛爱倾向。所以我们往往有时候看到不是喜欢一个两个,不是这个狐精都是那个鬼魅,都跟这个书生如何要好,而且往往一要好,在当时往往之写婚床之爱。所以,聊斋里面的这些,并不是我们今天要肯定的,包括有时候还流露出来有因果报应的这种思想,因为原来这个女鬼是在什么情况下死的,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了书生的救援,所以这个来世就应该如何报答,往往夹杂着这些思想,所以,就爱情而言,聊斋存在的这些缺陷,就只有等待像红楼梦这样的作品出现,才可能把爱情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我想给大家介绍三篇。
第一篇是唐代的诗人元稹写的离思这个绝句。这是他悼念他的亡妻韦丛写的,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20岁嫁给他,27岁大概就去世了。嫁给他的时候,元稹仕途那个时候还很不顺畅,生活也很拮据,所以曾经跟着他吃了不少苦,元稹后来在悼亡的诗篇里,另外一首里写过,说,这位他的妻子,亡妻,在最初嫁给他的时候,家里非常贫穷,有时候他出门没有换洗的衣服,就翻箱倒柜给他找,有时候他想喝酒,他就缠着他的妻子,把头上的金钗拔下来去换酒喝,而他说他现在已经做到什么官了呢?他写刚才我要介绍的那首诗的时候,他在做监察御史,他说他年薪过十万,十万钱,而他的妻子不在了,所以他内心里非常内疚。
这首绝句,我要介绍的这首绝句,前面两句,它的词意非常悲壮,后面两句又婉转低沉,他用了两个典故,用得非常好,一个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他用了孟子尽心篇的一句话,叫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意思是说看过浩渺大海的人,其他的水,就不在他眼里了,游于圣人之门的人,不要在圣人面前多言多语,或者夸夸其谈,就是难为言。
第二个典故用的宋玉高唐赋的,宋玉高唐赋讲神女,朝云峰上的云,就是巫山朝云峰上的云是神女化的,所以那个云非常漂亮,云蒸霞蔚,蔚为壮观,那么他把这个典故化用来,是比喻他自己和他的亡妻原来的感情非常深厚,像大海一样深厚,所以,其他的水就不要再讲了,在我面前就不称其为水了。而且,还强调了除却巫山不是云,强调他跟他的亡妻原来的感情非常美好,有许多像彩云一样值得回忆的东西,所以这首诗我不细讲,我想强调的就是为什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能够到现在流传下来,我们很多人都愿意朗诵它,在心里记着它,甚至有时候会感受到这个诗句情感上的威力,就是因为它确实表达了一种特别深挚的情感,这种情感具有什么呢?具有不可超越性,因为它像大海一样,其他的水就不行,它用水和大海来比,它用云彩和巫山神女,那么漂亮的云跟其他的云朵相比较的话,其他的景观就不是那么漂亮了。后面两句我不细讲,但是要提到一点,后来有学者,大概清代有位学者,批评这首诗,说它情感不算深厚,原因就是最后那一句,半缘修道半缘君就是我一半是为了好像要提高自己的学问,要去修道,一半是因为你。其实这个批评是不公允的,因为只要注意到前面那两句,就会知道他最后说的是半缘,半缘,实际上是一缘,就是因为他的妻子。他的妻子这感情在他心里,永远抹不去,所以他才会以后再有多少花,我都不愿意去顾及它,那是一种比喻,就是以后再有多么好看的,我都不会去留恋,这是一首。
第二首我想介绍给大家的,是苏东坡的江城子。
写得非常沉痛,我只想说这么几句,男儿有泪不轻弹,苏轼在这里,明明白白地讲,他在梦里见到他的妻子,而且在一个他们原来很熟悉的地方小轩窗,就是原来的屋子里,或者是卧室,或者是他的小书房里,他的妻子正在梳妆,见着以后,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不是下几行,不是泪下四行五行,而是泪千行。苏轼这个也是怀念他的亡妻王弗写的,而且是在十年以后,他忽然在梦里,梦见她,然后醒来以后做的这首词。其中有一个很微小的情节,也许跟苏轼在这首词里,寄托了他满腔的情感有关系,就是在他妻子重病的时候,他曾经向朝廷告假,想去看望她,可是得不到允许,所以他妻子埋葬在四川他家乡,眉山附近的彭山县,他写这首词时,他在山东诸城,那个时候叫密州做官,所以他才会有第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都不知道,这个两茫茫,包括他妻子生前最后一面他都没有见上,才会说,不思量,自难忘。我即使不刻意去想她,都会自然而然在我心里,每一句你要推敲,非常非常好。
还有一个东西要强调一下,是这首词,它的语言负责朴素、自然,它用的是白描手法,几乎一下子把情感倾泄出来的,他写的那些情景都是实实在在讲他如何做梦,梦里什么样子,把情和景和他自己当时的处境都写出来了。
第三篇我想给大家介绍的,在悼亡的诗词里面,传诵得最广泛,甚至可以说影响最大的,是李清照晚年写的声声慢。
李清照这首词,历来的诗评家给它的评价很高,特别赞赏她在前面这两句一开始,就一连用了14个叠字,所谓七组14个字,这个叠字用得特别,所有别的人的诗词里从来没有出现过,她出现了,她是独创的,而且用完之后呢,你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这些叠字,它创造出了一种李清照在这首词里所要倾诉的那种情感,应该有的意境。从这个意境里头,能使人觉得她把她那种孤独的、寂寞的,那种冷落的、凄苦的心情,全都渲染出来了。那么现在要问,为什么李清照会那么苦?那么感到伤心?那样子觉得愁思排解不开呢?为什么呢?是不是仅仅因为她是女词人呢?是不是仅仅因为她的丈夫不在她身边,已经去世了呢?不是。我要说的就是,李清照这首词,是宋政权,就是公元1127年,金朝攻陷了汴京之后,原来的宋政权南迁,南迁之后,李清照也到了南方,这个时候,她的丈夫已经去世了,所以她所面对的是国破家亡,夫死的悲痛,所以在这首词里,她抒发的是大悲痛,不是小悲痛。
寻寻觅觅,她寻的是什么呢?寻的仅仅是个人往日的幸福生活吗?仅仅是个人对往日的那种安定生活的向往吗?或者说,仅仅是寻觅的她过去对金石书画的爱好,当然也包括她跟她丈夫共同的爱好,寻找的是这种共同爱好吗?回答应该是,是,她是寻找了,应该说包括这些内容,但又不完全是。因为我们知道,李清照曾经写过一首诗,很多人都认为在婉约派的词里头,像李清照这样能写出这么豪放,这样雄壮的诗篇来的,少有。
她那首诗是,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话的意思是,项羽是可以到江东去的,垓下之战以后,能够去,然后再想办法跟刘邦对抗的,可是项羽觉得自己带出来八千子弟兵全军覆没,没有脸面回到江东去见父老,所以拔剑自刎了,李清照非常赞赏这种英雄气概。所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南宋政权金朝一来,宋政权稀里哗啦就完了,而且南逃以后就在临安重新歌舞升平,苟延残喘,为什么就没有人想重整家国呢?没有人想重新洗刷我们民族的这种耻辱呢?当然那个时候是把汉民族作为宋政权惟一的主体民族。所以我觉得她所抒发的这种沉痛的悲苦的情感,其实也包含着她在寻觅我们民族,包括她在寻觅汉民族的魂魄,有没有像项羽那样的人,有没有像敢于承担这个历史责任,像岳飞那样抗击金兵的人。当然这个时候对于李清照来说,岳飞还没有完全出现,就是她所抒发的情感里,从她所写的诗来看,就必然包含着一种大的期望,大的悲痛,她不希望这种苟安的现状永远存在,当然,这也没有明白地表示出来。所以,我的理解是她寻寻觅觅所要找的既有往日的美好生活,也有对未来国家兴亡的期待。所以,她才会寻来寻去,到处看见的都是冷冷清清的气象,寻来寻去,都没有答案,最后只给她一种悲悲惨惨,心中忧慽的感觉,她有这种感觉,才可能在这首词里头,不管是晚风、秋雁、菊花、梧桐、细雨、黄昏,所有这些她能看见的景象,全都让她伤情,全都让她感到悲伤,触景伤情,有时候是触一个景,一种境况就会伤情,而李清照在这首词里,是所有的景象都让她伤心,就可见她已经伤心到了不可再伤心的地步。所以,最后才有这么一句话,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就是这一连串的景象,怎么能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呢?
过去对这首词的理解太偏向于她个人的沉痛和她个人对亡夫的悼念,我觉得恐怕不很确切,应该说,她把国破与家亡,夫死的悲痛,和对当时政权苟安现状的某种不满,和对未来国家兴亡的期望,都包含在她的倾诉里面了。
最优美、最迷人、最富于人性的爱,是什么爱?是心灵默契的爱,是超越两性占有的爱,说它最优美、最迷人,是因为这种爱已经超越于男性和女性的双方吸引,或者说,已不单纯是男性与女性的相互吸引,也不仅仅局限于那种家庭伦理和道德应尽义务,也不仅仅是这种爱,而是这样的爱。
当事人双方,既是深情款款的恋人,又是心灵相同的挚友,既是志同道合的知己,又是生死相依的伴侣,显然,这种爱情是一种闪耀着理想光辉的爱情,不要说在古典著作出现的那个时代是做不到的,就是在今天也应该说只能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现实生活里头没有的,不等于艺术作品里就没有。红楼梦就写出了这种心灵契合的爱。
它在许多方面,都预示出了这种爱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这种爱的曙光,红楼梦当然也不可能全面超越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把我们所理想的爱都写出来,但是,它预示了这种爱的存在。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是超越肉体占有的爱,不管你爱不爱林**,也得承认,这种爱与当时所有的权力话语所主张的婚姻道德关系是不一样的,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也是超越男性中心主义的爱情观和价值观的,同时,红楼梦在写他们俩人爱情的时候,又并没有回避两性吸引是爱情的基础,所以,写他们俩人刚见面时候,一见就楞在那里了,双方被吸引了。
写到他们后来一同看**西厢记的时候,并没有回避他们在看西厢记的时候,用西厢记所暗示的一些内容,来展开他们幻想的翅膀,来互通心曲,所以,我们今天无论怎么看,应该肯定红楼梦所描写的趋势是一种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情,确实是一种心灵契合的爱,他们的悲剧不是追求爱情的悲剧,而是活生生的社会悲剧,因为他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大观园的阴谋诡计,他们柔弱的肩膀,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十几岁的孩子,要扛起来的,要去抗争的是整个权力话语系统和整个权力结构里面形成的那些复杂关系,形成的思想、文化、观念,一句话,就是这些东西形成的全部压力,这是他们做不到的。
历来为人所不取,受到谴责的爱情,是见异思迁,先乱后弃,玩弄女性的爱。对这种爱的谴责,古已有之,最早,是诗经,诗经卫风氓就写了这么一件事。它这个诗是叙事诗,分六章。
第一章,写氓来求婚,第二章写出嫁,第三章写她回想他们婚后的生活,感到很痛心,接下来一章又写她被遗弃,再一章写她受虐待,最后一章,她表示出自己的决心,要争回自己所谓自我,与这位负心的人决裂。
第一章从氓求婚写起,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意思说,姓氓的这个人来了以后,蚩蚩是指的表面上很憨厚,笑咪咪的样子,抱着布匹来和我交换蚕丝,其实他不是来交换蚕丝,他是来向我求婚的。
最后一段,她要表示,跟他决裂的时候,她讲了,所以这个诗的最后几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事不思,亦已焉哉。这话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从前年轻的时候,小时候,两小无猜,感情是那么融洽,那么欢畅,婚前婚后,信誓旦旦,你一再说要对我如何好,不思其反,没有想到,你这些言犹在耳的话,结果你违反了。反事不思,亦已焉哉,既然这样,那我们就了断吧。所以,最后她表现出对这个负心者的谴责,她不停留在口头上,她采取行动,用我们今天话说,她终于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她不再在这个家庭受虐待了,不再一天到晚思念你,你不回来,你另有所爱了。
这里还应该提到一个就是金瓶梅。
金瓶梅里面,并没有写某种弃妇,或者专门写某一种弃妇,但是它写了西门庆这样一个鱼肉乡里、欺压善良的恶霸型的男性对女性的玩弄。围绕着西门庆而展开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种种描写,成了这部小说受到很多人称赞的一个最主要的内容。大家称赞主要是称赞这一部分,它把那个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西门庆怎么跟那些官府勾结、欺压善良,那是写得非常精彩,就写得完全是栩栩如生,把很多情景,展现在你面前,但是它有个最根本的缺陷,它对玩弄女性的谴责,是有缺陷的,因为金瓶梅也和三言二拍一样,往往把爱情和**等同起来,爱情等于**,**就等于**,**就等于丑行,丑行最后必然要遭到报应。金瓶梅所做的这类描写,有时候往往给人感觉到写得很糟糕,它充斥着**的描写,甚至有时候都很难用爱字给它加上去,它已经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完全是一种欲念的释放,情欲的释放。所以,它就已经远离了爱情,给人的感觉是丑恶的。人如果降低到只有情欲的地步,那就不称其为人,真正感人的爱情和爱情作品,都必然是要表现出自己的真情来的作品,爱情像一首诗,而且应当像一首美丽的诗,爱情有没有境界呢?应该说,爱情也有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面,曾经引用了三位作家的诗词,来讲三种境界。他说,凡是,就是古今凡是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定要经过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蓝山处。
爱情第一种境界,独上高楼,应该对自己有比较高的要求,因为爱情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文化素养和人格修养,它是人整个文化教养的一个综合发展能力的表现,如果底子太薄,这方面底子太薄,要想爱情生活能够得到高质量、得到很圆满的爱情,恐怕会有困难。不说不可能,也是有困难。
第二个境界,要有执着的追求,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如果你选定了目标,那就要有执着的要求,而且要信守自己的承诺,才可能得到幸福的爱情。
第三个境界,爱情是要讲缘分的,或者说,爱情确实在有缘分,没缘分这个问题上显得很突出。那么你要相信,要坚持下去的话,也许有一天,你的另一半就在那个星光明灭,看起来好象有光明,光明又还没有完全出现的时候,你的另一半出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