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守仁.王穉登.王世贞.王绂.王鏊.王穀祥.王逢年.王问.王思任.王璲书法欣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35:50
王守仁(1472--1528)
字伯安,初名云,更名为守仁.曾建舍于故乡阳明洞中,世称“王阳明”,浙江余姚人。专心儒学,“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求诸事物,其学识影响巨大,自成“姚江派”,流行日本,善诗文,工书法,流传作品有《七言绝句》、《七言律诗》等。王守仁是杰出的学者,也是著名哲学家,书法多以行草为主。《七言绝句》、行草作品,潇洒秀逸,流畅圆转,用笔劲健老辣,受李东阳书风影响颇深,《七律寿诗》为天香楼王氏家藏,其书法挥洒自如,爽直风健,得右军之骨。

《行草手札》。手迹。经折装共14纸,上海图书馆藏。守仁手札流传甚少。此为 其答虞佐侍御(即浙江按使 唐龙)书,计一通,书法挺劲古逸。 款署“守仁”钤有“阳明山人之印”,末署“七月五日寓广信具”。 当为明正德十六年其自南昌返浙时所作。另钤有“流传在海昌 张渭渔处”旧藏印。
王守仁《与郑邦瑞尺牍》纸本,行草。纵 24厘米,横 392.8厘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蔵
王守仁《七言绝句轴》 图片由可嘉提供
王守仁《五言诗轴》 图片由可嘉提供
王穉登(1535-1612)
明文学家。字百谷、百谷、伯谷,号半偈长者、青羊君、广长庵主、广长闇主、松坛道人、松坛道士、长生馆主、解嘲客卿。先世江阴(今属江苏)人,移居苏州。四岁能属对,六岁善擘窠大字,十岁能诗,长益骏发,名满吴会。嘉靖末入太学,万历时曾召修国史。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风格接近公安派。吴中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穉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主词翰之席三十余年。同时期山人布也以诗名者十数,而穉登为最。万历二十二年(1594)与陆弼,魏学礼等被召参与御史。善书法,行、草、篆、隶皆精,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云:“穉登妙于书与篆、隶。闽、粤之人过吴门者,虽贾胡穷子,必踵门求一见,乞其片缣尺素然后去。”《游居录》谓其“隶书遒古,大胜真、草。”王世贞云:“百谷出入淳父,公瑕,而加尖峭。”周之士谓其“百谷瘦而不露骨。”著蛾《吴社编》《弈史》《吴郡丹青志》。
行书丁亥初度条幅 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馆藏
图文来自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网站【待补资料】
五言律诗轴
简介:明·王穉登书。纸本。行书。凡四行。每行字数不一。共四十三字。124.4×62.4cm。上海博物院所藏。刊于《中国明清书法名品图册》。
五言绝句轴
简介:明·王穉登书。纸本。行草书。五言绝句一首。凡三行,共二十九字。刊于日本《综合书道大辞典》、《明清书道图说》。
致罄室徵君尺牍
简介:明·王穉登书。纸本。行书。28.5×18.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二十八)。
奉宝湖金吾先生诗册
简介:明·王穉登书。纸本。行草。七绝一首。七律一首。并序。凡二十四行,共一百六十九字。高28.5cm 。刊于日本《书道全集》(二十一)。
二王墨迹跋
简介:明·王穉登书。纸本。楷书。凡六行,共八十四字,每行字数不一。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穉登《义兴杂诗册》纸本,纵24.8厘米、横15.2厘米 湖北省博物馆
共有25页 图片转自中华博物网点击右键下载更高清晰全卷资料
附录:书法过渡时期的王穉登
作者:王倚平
(选自《书法》2005年第7期)
王穉登(一五三五—一六一二),字伯、百,别号有半偈长者、半偈主人、青羊君、长生馆主、玉遮山人等。江苏江阴人,移居苏州,据说他“四岁能属对,六岁便能写擘窠大字,十岁能诗,长益才气骏发”,①曾入衡山门,受其熏陶,诗文书法有一定影响,博学多艺,名满吴会。尤其在诗文方面,颇为当世推重。他的诗歌颇有才情,七律、五律、歌赋都很在行,诗风近“公安派”。《万历野获编》云:“近年词客寥落,惟百巍然鲁灵光,其诗纤秀,为人所爱。”他以个人风貌点缀于明代诗歌史上,“主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②连睥睨不可一世的王世贞在《州山人稿》中亦说“百诗取独诣,婉尽人巧俏绝”。嘉靖末入太学,万历时曾召修国史,未赴,以布衣终生。他一生著述颇丰,仅《中国丛书综录》所列其个人集子就有二十种之多,其中以《吴郡丹青志》最为有名,其主要作品大多收在《王百全集》中。
明代中期,活跃于江、浙一带尤其是苏州地区的吴门派,在书法上也盛极一时,当时便有“天下书法归吾吴”(王世贞《艺苑卮言》)之说。在文徵明门生中,王宠、陈淳、彭年、朱朗、陆师道、钱、周天球、陆治、居节、王登等最著名。殆至嘉靖晚期及万历以后,文徵明等书坛巨擘相继离世,吴门派逐渐失去昔日的辉煌,在此情况下,王登及其余绪,“振华启秀,嘘枯吹生”。他处在两代青黄不接之时,顺理成章地遥接了文徵明的衣钵,周天球继领吴中书画,王登主词翰之席三十年之久。
世传王登以隶书闻名于世,但流传于世的书迹多为行书、行楷书、行草书等,篆隶极为罕见。他的书法由宋元上追晋唐,在“二王”范围内活动,他在继承传统用笔结字、章法布局的基础上,临写各家,融会己意,形成自己的风格,兼工各体,造诣深厚。
《义兴杂诗》册,纸本,纵二四点八厘米、横一五点二厘米,计二五页,每页四行,内有三页各五行,共一○三行,册首“义兴杂诗”下钤“刘康鉴赏”白文、“红豆山斋藏书”朱文、“武昌徐恕审定”朱文等三方印。册尾“王登”下钤“王登印”朱文、“王氏百”白文二印,左下角钤收藏印三方。全册五言律诗五首、六言律诗二首、七言绝句五首、七言律诗三首,共计十五首,所咏皆吴中山水名胜古迹。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义兴杂诗》册,整体来看笔墨不错,从风格来说有师承吴门书派领袖文徵明的痕迹,受其影响,其笔法率真潇洒,流畅自然,清雅平淡。用“率真”来概括王氏的书法,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因为“率真”毫无疑问是中国书画艺术的最高审美境界,它不仅源于道家思想,而且也符合儒学的原则,“率真”介乎于人为与无为,雕琢与天然之间,是一个包容两端、不偏不倚的审美范畴。因此,在书画艺术中,“率真”是艺术家们共同的审美理想。他用笔偏瘦偏长,墨韵一气贯之,而无软弱无力、娇媚易折之态。笔笔中锋,遒劲秀丽,起落顿挫峻利自然,转折勾起俊洁峭拔,给人一种瘦不露骨、遒劲不凡之感。行书随意之中不失端庄遒丽,法度谨严,点画不悖。此册诚为不可多得的佳品。
王登虽擅长各体,却没有开创新局的才具,只能就文氏遗留的有限领域恪守基业,因此一旦董其昌异军突起,他便被取而代之。王登一生名位不显而声望既隆,《列朝诗集小传》称:“闽粤之人过吴门者,虽贾胡穷子,必踵门一见,乞其片缣尺素,然后去。”可见他当时的书名就传闻遐迩。虽不能跻身大家之列,却也是极为难得的了。
此册由湖北大收藏家徐行可后人在一九六○年捐献给湖北省博物馆。徐行可(一八九○—一九五九)名恕,号缰,江夏县城人。一九○七年留学日本,徐氏祖业富足,绝意仕宦名利,一切声色货利悉谢不顾,日汲汲于古籍的搜集,以藏书为乐。③南北书商每得善本,必致之徐,积五十年,藏书达千余箱,逾十万册,其中明清善本、抄本、校本、稿本尤夥,一时独步。为中国现代著名藏书家之一。徐氏生前将大部藏书捐献国家,一九五九年行可去世,一九六○年他儿子徐孝宓(原湖北省图书馆馆长)遵从父亲遗志又将余下藏书、字画、碑帖上千余件无偿地捐献给国家收藏机构。
注释:①《明史·第二十四卷》第七三八九页。②同上。③《中国藏书家辞典》第三三七页。
王穉登《录宋人语》纸本 行书 纵117.3cm,横44.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唐子西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方足,旋汲山泉,拾松枝,鬻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竹林与麛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间,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溪边邂逅园翁溪友,问桑麻,说秔稻,量晴较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饷。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翠万状,变幻顷刻,恍可人(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而月印前溪矣。人能真知此句之妙,则东坡所云,无事此静坐,一日如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已多乎。万历丁亥三月上巳后三日,尊生斋烛下书。王穉登。
本幅钤“王穉登印”、“王百谷”、“王百谷氏”。收藏印钤“小雪浪斋主人六十八后审定真迹”、“颜氏韵伯审定之章”。年款“万历丁亥”为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王穉登时年53岁。 本文录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中的一段。
《录宋人语》书法劲健雅致,婉转秀美,间架、结构、用笔均师文徵明书法。线条婉转尖峭,运笔流畅曲折,体势修长连缀,宗文徵明而又有一定的变化。
王穉登《行书轴》 图片由可嘉扫描

王穉登 题周天球《桃花书屋书法卷》
王世贞(1526-1590)
明代诗文家、史学家。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其父为严嵩所害,隆庆时替父昭雪,出任浙江,山西、湖广、广西地方长官,入为太仆卿。万历时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主盟文坛。攀龙死,名望日高,独主文坛二十年。其持论,文必西汉,诗必盛唐,晚年略有改变。著有诗文集《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读书后》、《艺苑卮言》等。行书手札(局部)分页欣赏[1] [2]
图片由可嘉提供


王绂(1362-1416)明代著名画家。一作芾,又作黻,字孟端,后以字行,号友石生,初隐九龙山,又号九龙山人,鳌叟。无锡(今属江苏)人。洪武初以能书画荐入翰林,擢为中书舍人。幼小聪明好学,学识渊博,性高介绝俗,精通书法,能诗善文,有《王舍人诗集》传世。善画山水墨竹,山水画有繁、简两种风格,繁笔线条较长,转折灵活,多用中锋,学王蒙、吴镇笔法。简笔则干笔、偏锋、皴擦并用,来自黄公望、倪瓒。画墨竹笔法灵活稳健,含有书法特点,多受文同影响。知名于明初画坛。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其作品流传至今的有《山亭文会图》、《风城饯咏图》、《竹石图》等。
王绂《重过庆寿寺等诗帖》 纸本 楷书 纵26.8厘米 横41.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书法风格端劲清雅,以锺王小楷为法,与当时盛行的“台阁体”比较,别具古意。
王鏊(1449-1524)
字济之,别号守溪,学晚号震泽先生,苏州吴县人。乡试、会试皆第一,殿试一甲第三名。明正德间官至少傅、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后归居苏州,致力于地方文献著述,纂有《姑苏志》、《震泽编》等。卒赠太傅,谥文恪。王鏊有书名,书法清劲爽健,结字纵长严谨,得峭拔风神。不足处似清健有余,沉稳不足,笔画略见干涩,这或许与硬毫书有关。

王鏊《七言诗轴》 图片由可嘉提供
王鏊《自书诗轴》 图片由可嘉提供
王鏊《自书诗轴》 图片转自中华博物网
王穀祥(1501-1568)
明代画家。字禄之,号酉室。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进士及第,官至吏部员外郎。在官场失意,弃官归里,入文征明之门。擅画花鸟,介于工笔与写意之间,也工书法篆刻。用笔自如清新,顿挫有力,画面文人气息浓厚,具有一定寓意和古拙朴厚的妙趣。中年以后,从不轻易为人作画,流传颇多赝品。传世作品有《山仙春梅扇面》,藏上海博物馆;《桂石图》轴,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书画合册》,藏辽宁省博物馆。  王穀祥书法为画名所掩,他的书法主要受吴门书家影响,笔法苍劲有力,结体张弛有致,整幅作品上下呼应,左右映带,血脉相通,气贯神溢。行书七律轴 纸本 158X73.5cm 西泠印社藏
资料来自《西泠印社百年社藏精品》(西泠印社出版社)王毂祥庾信马射赋 图片由可嘉提供
王逢年
字舜华,初名治,字明佐,崑山(今江苏昆山)人。少为诸生,试以义多入古文奇字,为有司所黜。作五敌诗谓慢世敌嵇康,缀文敌马迁,赋诗敌阮籍,述骚敌屈、宋,书法敌二王。书学十九体,必归晋法,尝自号小王右军。王逢年《韩愈琴操》(局部) 图片由可嘉提供
王问(1497-1579)
字子裕,原号筮斋,学者称 “仲山先生”,明无锡人。幼即聪慧,能诗善画。后入二泉书院。正德十四年(1519)中举,嘉靖十一年(1532)会试中式,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户部主事,监徐州仓,调南京兵部,任车驾郎中。又调任广东佥事,未至即弃官回乡归隐。王问忠于职守,管理有方,市民抚贫,抗倭有力。又事亲严孝,淡于仕进。工诗文书画,清修雅尚,士人皆仰慕之。

王问《自作诗卷》图片由可嘉提供






王问《慧山寺示僧诗》 图片由可嘉提供
王思任(1575-1646)明代文学家。字季重,号谑庵、遂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幼年聪颖,二十岁中进士之后,一生三仕三黜,五十年内有一半闲居在野。曾三次出任知县,也担任过袁州推官、刑部及工部主事等职。鲁王监国时任礼部尚书。
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南京破,马士英奉太妃入浙,思任上疏怒斥马士英祸国映民,请立斩其头,传示各省。清军逼杭州,马士英欲渡江入越,思任致书拒之曰:“吾越乃报仇雪耻之乡,诽藏垢纳污之地也。职请先赴胥涛,乞素东白乃以拒阁下。”绍兴失守,王思任移居乡下,不入城、不剃发,绝食而亡,时年七十二岁。生性诙谐,平时常与狎客纵酒调笑,不加检点。散文受徐渭和公安派的影响。作品以游记散文著名,明丽清新,往往于诙谐中含讽世之意。代表作有《天姥》、《孤屿》、《游北固山记》、《观泰山记》、《游五台山记》等。诗重自然,不拘格套。钱谦益评"季重为诗,才情烂漫,无复持择,入鬼入魔,恶道岔出"(《列朝诗集小传》。著有《王季重十种》。王思任诗卷一 图片由可嘉提供王思任诗卷二 图片由可嘉提供
王璲(?-1425)字汝正,号青城山人,明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工诗文,善书法。中书舍人。有《青城山人集》行世。
王璲《手毕帖并诗》 纸本 行书 纵18.1厘米 横38.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手毕帖并诗》是王璲写给“白寉山高士”的书信并和诗三首,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及渴望相见的心情。第一首见王璲诗集《青城山人集》卷四,题为《寄虞公务》;第三首载于卷六,题为《寄友》;第二首则为集外之作。书法天然古淡,意态萧散平和。师法钟繇、王羲之,又具赵孟頫书法的韵味,乃元末明初小楷常见之体貌。释文:
璲复:家僮至,辱手毕并诗,兼承录示云翁先生洎孙学和章,浩然起云霞之思。今日因山中石师旋便,仍用旧韵,赋短句奉柬,且用为晓猿夜鸐,展限一笑。林间樵人王璲上复,白寉山高士。
泛泛踪难定,皇皇思每惊。岁年知几换,书剑竟何成。多雨江村夜,微灯独馆情。此时谁共语,唯念昔同盟。
答山中见示韵二首。春色雨中归,春芳渐复稀。常因听林鸟,却忆在岩扉。月夜诗空赋,花时约又违。几逥愁不寐,孤枕远钟微。 莺歇江乡杜宇悲,故人西望久乖离。梦因春尽归常切,书为山遥寄每迟。踈雨林边寻远寺,夕阳岭下谒丛祠。忩忩已负瑶华约,别有西风桂子期。
款署“林间樵人王璲”。 鉴藏印有“仪周鉴赏”、“南海伍氏南叟斋秘笈印”、“顾崧之印”、“张珩私印”等共9方。(撰稿人:华宁)
资料来自故宫博物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