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面试三大答题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20:15
审题法
公务员面试特别是结构化面试最大特点就在于每道测试题都有针对性地考查考生的某种素质和能力。包括:综合分析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位的匹配性等等。因此,要首先判断清楚,问什么?怎么问?问此题的目的?只有审好题回答才能有的放矢。
1、在审题时,要把自己思考的关键点写下来,不要试图写下所有的,没那么长的时间,也不要对自己的记录过于依赖,在面试过程中要更多的依赖自己的脑子,而不是手和笔。
2.有的省没有单独审题时间,考官念一个题目,然后考生回答一个题目,回答每个题目前可以做短暂思考。还要注意,要仔细听完考官的题目再作答,磨刀不误砍柴功,不要一听就急于思考,因为有的是考察的组织能力,但用的体裁却是时事内容,那么就有把题答偏的隐患。
3.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面试3个题目,但是题本只有2个题目让考生思考,第3题考官念出来再由考生作答。这种情况下第3题大都是属于突发事件类型,一般都是考查考生的应急应变能力。
4.我们无法改变考试过程中的第一印象主观影响,所以建议考生第一题一定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而第一题往往是综合能力的考察。
5、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加问、追问,这些问题题本中是没有的,要有思想准备。
定位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可把面试定位为言语申论。言语申论和文字申论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把考生模拟为公务员。所以,考生在面试时,一定要站在公务员的立场、角度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回答问题。比如,对于一些消极现象,我们要一定程度上维护政府形象和权威。
1.普通公务员的角度。把自己虚拟成公务员身份,站在政府立场,公务员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2.进入假定身份角度。有时候题目会给考生假定一个身份或角色。例如:“五四”青年节,你单位组织座谈会,领导委托你做个即兴发言,时间3分钟。这时你答题的身份就是青年职工,要在“五四”青年节讲话,讲话内容要弘扬“五四”运动“爱国、科学、民主”的精神,作为青年人要把它落实贯穿于平时工作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如果把这个题目换一下:一所中学纪念“五四”青年节活动,你作为政府一名工作人员,校长请你做个讲话,时间3分钟。这时角度就发生了变化,你不再是青年职工,而是政府工作人员,你讲话的主题就应当是弘扬“五四”精神,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站在考官的角度。有的问题要站在考官角度思考才能得高分。如有这样一个题:最近几年公务员报考热,社会上一些培训机构举办收费上万元的天价培训班,请问你对此有何看法?你是否参加过面试培训?站在考官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在回答时你说参加了培训,如果现有水平是80分,考官会想,参加了培训才这个水平,没参加会更糟糕, 80分不是你的真实水平,这样肯定会给你的得分造成影响。作为人事部门来讲,按照市场经济,公务员考试也是一种经济,没权力去制止,但是不提倡。所以,站在考官角度,在回答第二问时就应选择没参加辅导。
跳跃法
公务员考试可以说是考生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每个考生都十分重视,在考场里难免会紧张。紧张不完全是坏事,适度紧张会使自己兴奋,过度紧张会导致思维短路。比如,一道题考生在思考时想到四点,由于紧张,回答到第三点时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这时候,一些没经验的考生就暂停在那里,努力回忆第三点,导致冷场,最后的分数自然不会很理想。而跳跃法就是在我们遗忘某点的时候要跳过去,如前面这个题目,考生完全可以直接说第四点,因为考官并不知道考生要说几点,这样才能保证考生取得好成绩。
以下几种情况考生可使用跳跃法:
1.思维短路。面试的题目是考生准备过的,却忘了其中的某点,结果想了1分钟,总算把这点想出来了。但这样做明显得不偿失。正确做法是把这点跳过去,如果最后能想起来这点,可以把它变成最后一点,甚至再最后通过总结的方式补进去。如果暂停1分钟把那点回答出来了,尽管内容全面,但在语言的流畅性上却失了分,给考官的总体印象会大打折扣。
2.成语、名言警句短路。考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想引用名言警句,例如这个题:“细节决定成败”,你怎么看?考生想引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名言,本来这句话考生平时是烂熟于心的,但由于考试紧张,突然忘记了。没经验的考生就暂停在那里,仔细回忆。这种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正确做法用其他名言代替或者干脆不说名言。
3.字词口误短路。无论谁写文章都会有错误,面试也会有口误,这是正常的现象。如:有个考生在回答“人民警察的职责是什么”这个题目时说到“人民警察是国家的暴力工具”,突然意识到自己说错了,于是马上纠正,对考官说:“对不起,考官,应该是专政工具”,而考官可能根本没听出来他说错了,他这一改,考官反而给他降分。正确做法是口误不要纠正,在下次说到的时候自动纠正就行了。
总之,担心害怕和畏惧是来自于对事物的不了解,如果我们熟悉了那么就会抛开这些影响,相信考生一定会克服困难,最后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