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谈蒋介石的为人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10:19
作者:缪人凤 提交日期:2009-7-2
很多人一想起蒋介石,总会在脑海里浮现出一付阴险狠辣,总是算计、出卖朋友的样子,但是实际并不是如此,相反,蒋的为人相当地重然诺、讲义气、事母孝、为国忠。他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讲义气,结了能给他在关键时刻以帮助的许多异姓兄弟的关系,但他的失败也有往往抹不开情面,对往昔的兄弟、部属难以按律治罪的缘故。
蒋介石未崛起之时,蒋家虽在溪口称为望族,但其实出了小镇,能有多大影响?更何况蒋介石少小而孤,兄长又不顾对父的诺言,分家而去,其家族对他事业的帮助更是无从谈起,他后来的从军也与他在家乡孤儿寡母被人欺凌有关。
蒋氏之所以后来能在民国政界迅速崛起,除了他本人的特质(如领袖欲强,能遇事忍耐,敢作敢为等性格特征)外,广交朋友是个重要因素。后人谈蒋公有几个数不清的时候,就有一个是“结拜兄弟数不清”的说法。其实他的结拜兄弟最多也就三十余个,不至于数不清。他固然得异姓兄弟之力甚多,但如果他是为一已之利而翻脸如翻书的人,那别人也非傻瓜,上当一次就不会有第二次,说不定还会寻仇报复。所以,按常理,他对兄弟也应过得去才是,而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就目前我所知道的资料来说,很多他的异姓兄弟都是由他生养之、死葬之、幼扶之,一个人一世如得友如此,实可称无憾。
蒋介石16岁的时候入奉化凤麓学堂读书,大概正是那个时候,他与周淡游、王恩溥、何禄山、刘祖汉、俞镇臣、朱孔阳、陈泉卿、江怀卿、陈杏桂、孙星环、孙洞环、夏明世等结拜为异姓兄弟。这其中他与周淡游、王恩溥、何禄山关系最为亲近,而周正是他与其一生中第一个关键性的政治导师陈其美相交的牵线人。周后来参加辛亥革命,1918年应四川省长杨庶堪之邀,任四川省庶政。1919年以肺病逝于任上,时年仅37岁。周为官两袖清风,死无余财,故只能薄葬于奉化锦屏山上。1927年蒋回归故里,见周谈游墓葬简陋,而其旁一座大墓却气势恢弘,一问才知是他的另一结义兄弟,现为他的军需署长的朱孔阳的父墓。他深知朱家财力在正常情况下是负担不起这种花销的,而朱孔阳官声不好他也时有所闻,于是他问朱孔阳营建父墓花销多少?朱怕蒋起疑,以多报少,实际花了三万元只说五千元。蒋也不揭穿他,只对他说周谈游是你我少年知交,现在我出资五千,你为他造一座同样的墓吧。朱孔阳哑巴吃黄莲,只好出资三万为周营墓,最后蒋却连五千元也没给他。墓成之后,蒋更将其扩为谈游山庄,建周谈游纪念塔,请黄郛、戴传贤、邵元冲等人题刻于其上,今为奉化胜景矣。蒋对周谈游的后人也尽兄弟之责,三个儿子都被他送去出国留学,学成后又委职重用。
蒋介石与陈其美的关系众所周知,这里就略略说说,反正作为兄弟,蒋是绝对对得起陈其美的。当年陈其美与陶成章关系势成水火,是蒋为大哥两肋插刀,刺杀陶成章,而自己只能亡命日本。陈被袁世凯收买张宗昌暗杀后,是蒋冒险收尸并祭奠安葬,要知道当时他自己也是袁政府的通缉犯,如蒋不讲义气,这样的行为是断断做不出来的。陈其美没有儿子,蒋后来扶植他的侄子陈果夫、陈立夫,以至于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为友之道,至此尚有何言?
戴季陶也是蒋的结义兄弟,蒋后来出任黄埔军校校长也有戴大力劝说之功。现在大家都知道,蒋纬国实际是戴的儿子,当年感到麻烦才由蒋公收养的,蒋公后来把他培养成二级上将,也可告慰故友矣。
黄郛是蒋的义兄。他的人格较为独立,蒋多次叫他加入国民党他都拒绝了。蒋的首席智囊杨永泰就是他推荐的。黄郛为蒋办的事主要是交涉“济南惨案”和后来的“塘沽协定”,可以说,他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蒋的白手套的角色。他也有怕死后担骂名的担心,曾对蒋抱怨说说:“弟如要兄依旧留平协赞时局者,希望今后彼此真实的遵守‘共尝艰苦’之旧约,勿专为表面激励之词,使后世单阅电文者,疑爱国者为弟,误国者为兄也。”当1936年,黄郛病逝于上海时,蒋介石给他的褒扬是:“樽俎折冲,功同疆场”。蒋完全为他当时的行为背书,也完全担起了兄弟之义。
蒋介石的异姓兄弟中还有张群、吴忠信、邵元冲等人,对他们,蒋都给以高官厚禄,信用一生。吴忠信夫人在台湾逝世后,蒋为其题的墓碑是:“嫂夫人王氏惟仁之墓”。
当然蒋介石的结义兄弟中还有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张学良等人。这些人其实算不上是他的真正兄弟,只不过是一时利益的结合而已。1926年3月26日,蒋在日记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政治生活全是权谋,至于道义则不可复问矣。”,我想,他此后的兄弟都不是真兄弟。
后人说蒋对人权变机诈大概是对这些人而言,但反过来,这些人又何尝不对蒋权变机诈?这些人对蒋有的起兵反叛,有的绑架犯上,按律都有不赦之罪,但蒋实际都没有对他们怎么样,张学良这样的捅天大罪不过是被软禁而已,生活优裕,在禁地十几公里也有行动自由,我辈自由之身,生活实际恐远比他不如。我想,蒋之所以不杀他们,大概也是不想担杀兄弟之名。
蒋介石对孙中山我想更多的是义而不是忠,他的忠更多的是对国家与民族。他对孙中山经常是一言不合,拂袖而去,但当孙遇陈炯明叛变,危急存亡之秋,他却能千里赴难,这更象是一种小弟对大哥的义气。刘德华的电影曾有这样的台词:大哥尚可的时候你可以闹闹意义,但当真有难时却不能舍去不顾,我想,蒋对孙的感情更有类于此。现在有些史家硬要说蒋是在投机,投机者的目的是在争取利益,因而往往惜命,有拿性命去投机的吗?这类说法显然不通。
蒋介石对黄金荣曾经师事之,尽管黄名声不好,但当黄祝寿时,他却在众人之前,以总统之尊向黄金荣下跪。这也是一种义气,但求心之所安,众口谣诼随他去吧!
蒋介石事母孝,众所周知,这里就不说了。
蒋介石之谋国忠,由他领导中国历史上最困难的全面抗战,百折不挠,终复国土、收权益,得地位而可证明。
总的来说,蒋之为人极重传统道德,礼义廉耻,这些道德规范他基本做到了,这对一个乱世中政治人物是极不容易的。我想在民国这样的时代,谁若能交上蒋这样的朋友,实为其一生幸事,这样的朋友,用一句古话来说,就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200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