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石山:这是我的国家,也是我的家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44:04
 

 

 

 一、生态意识固然是我们所追求的,然而现实中的许多做法却与真正的生态意识渐行渐远,原因何在呢?

答:在这上头,不能光责怪某一方面,或是某一人群,比如政府部门的力度不大,或是普通民众的生态意识薄弱。更多的,还是应当从我们的文化传统上找原因。几乎可以说,我们的文化传统里,就没有“生态”这个意识。从古代到近代,都是农业立国,而我们的农业,又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自然经济。古代文人的笔下,什么时候都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偶尔说到穷山恶水,也只是说生计的艰难,并没有说那儿的水污染了,山体滑坡了。至于普通老百姓,褐衣短衫,粗茶淡饭,足以温饱也就行了。从来不会想到什么生态不平衡,环境遭破坏,更不会想到会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春种夏管,秋收冬藏,你就是想不平衡也不行,刀耕火种,镢头梿枷,你就是想破坏也破坏不了。

书人的生态意识也好不到哪儿,古代的圣贤绝不会想到有什么苏丹红、二恶英,有之,也不过是“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一类教诲,顾了励志的一面,又忘了卫生的一面。连最该注意的食品卫生也置之高阁了。

可以说,生态意识,是个现代的命题,也是个奢侈消费。刚从饥饿线上爬过来的我们,听起来只觉得好玩,极少想到会危及自身。可怕之处在于,这玩意说来就来,一来就气势汹汹,不容躲闪。有点警惕的,起初还以为不过是个环境卫生,陡然间方知,实则关乎着国计民生,不是子孙后代会怎样,而是自己当下就会怎样。这是认识,真要做起来,却是另一回事。最常见的态度是,凡事自己小心,真要遇上了,只能怨自己倒霉。很少有人想到,中国的生态问题已然如此严重,我应当挺身而出做些什么。没有全民族的危机感,光说不练,或者说要练也只在自己家里练,更有甚者,你说你的漂亮话,我做我的龌龊事,也就难怪真正的生态意识,生态业绩,离我们“渐行渐远”了。

二、对于环境宣传部门而言,是否将生态意识理解得过于狭窄?

答:确实是这样的。我们的环境宣传部门,基本上还是嘴上说说,报上登登,没有什么强有力的措施。可是,这个事儿,怕也不是某一部门说要做到,就能做到的。公民意识差,社会意识差,该是主要方面。我住的这条街道上,前些年环境部门,或许是园林部门,在街边辟了许多小型的花坛绿地,起初看着,还像模像样。这才几年,矮墙塌了,草皮死了,稍大的一块,成了狗狗们展示屎尿功夫与交配功夫的演练场。固然有维护不力的原因,可你能说民众就没有责任?这么个小事都做不好,再说什么“关爱母亲河”,“保护大自然”,路过这类大标语,能认真地看一眼,都可说是功德无量,该念声阿弥陀佛了。生态意识,指望宣传,起的作用总是有限。最重要的是,要让人们具体地行动起来,爱自己住的这个街道,爱自己路过的这片绿地。凡事能小处入手,才算是落在了实处。

三、普通民众的生态意识没有形成,深层心理是“不满”?请您详细谈谈?

答:这个问题,算是问到根子上了。大道理不好讲,小事情还是可以说说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山西南部的一个村子。在我的记忆里,每天早上,祖母或母亲,都会将家门前的那块地,细细地扫上一遍。遇上假期,就是我和哥哥的事了。只要不下雨,我们家的“门前”,什么时候都瓷瓷实实、干干净净。不光我们家是这样,整个村子都是这样。可是这两年我回村里,却发现,没有什么人扫门前的地了。有扫的,也只是扫门口那一点地方。整个村子,到处都脏兮兮的。我就想,这是为什么呢?问村里人,回答是那是公家的地方。浅点说,是人心不古,往深里说,这就是这些年,实行“宅基地”政策带来的恶果。私人的地盘是明确了,但是“不是我的”的观念也树牢了。更有甚者,现在流行一种观念,比如好些政府部门,一说土地就是国家的,连集体的都不多说了。把一个崇高的理念,变成了实利的操作。按照这种理念,你的房子是你的,但房子下面的土地是国家的,随时有人可以请你走开——把你的房子搬走。城里也一样。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地方,若不把这个地方看作是自己家园,他会真正的爱惜吗?

再说一个小道理,有句俗语叫,“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过去批判说,这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表现。要叫我说,这话里含着深刻的道理。瓦上的霜,日头一出来就化了;门前的雪,日头出来化了也是一摊泥。因此上,瓦上的霜可以不管,门前的雪则非扫不可。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一个村子,一个镇子,一个城市,该是何等的清洁!现在建设和谐社会,一定要真正地关心民生,关心基层民众,大家真正的感受到这个国家,这个社区,是我们自己的,爱国,爱社区,就像爱自己的家一样。而不是让人们,把不是自己的东西,当成了出气筒。就像路边垃圾筒一样,不光不爱护,趁人不注意,还要过去踢上一脚。

四、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将“生态意识”转换成公众可接受的社会价值观?

答:就我国眼下的情况看,要让民众把“生态意识”,转换成可接受的社会价值观,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并不是说,一点可做的事也没有。还是有的。做了总比不做强,做得多总比做得少强。我倒是觉得,现在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关心民生,不失为一种好的举措。此中的关键在于,少说空话,多做实事。我不是社会学家,我想社会学家应当从统计学的层面,得出一个公式或是百分比,就是,多少句空话,可以抵消一件实事。这样就能知道,空话对社会究竟有多大的危害。我们现在奉行的教化原则,其基本理念是,我说了这么多,总有一句你该听吧?很少有人估量到,空话不光起不了好的作用,还会引起民众的反感,对好事情起消解的作用。社会和谐了,人的心气顺了,就会知道,这个国家呀,是真正关心我们的,我们不热爱她,等于是要毁掉自己的幸福生活。这样的意识确立了,街上掉一片纸屑,就觉得像掉在自己家的床上一样别扭,怎么也要弯下腰,将之捡起丢进垃圾筒。垃圾筒倒了,就像自己家的油瓶子倒了一样心疼。再进一步,这样美好的家园,谁要是敢随地吐口痰,丢个烟头儿,别说上去制止了,光前前后后,过来过去的人的不屑的目光,也能把他盯得像剥光了身子一样丢人败兴,无地自容。到了这个地步,那就不叫社会价值观了,该叫生命价值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