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1979年自卫反击战西线战场坦克作战二、三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26:47
79年自卫反击战,西线战场因为不是所谓的“主战场”,所以就坦克说来,要比东线战场少得多。就一个“昆明军区坦克独立团”的家底,要分配给几家用(本军稍多一点,有五个坦克连,外加十多辆装甲车),所以是经不起折腾的。

  这西线的几支部队无一例外的都是“南方师”,本来就没有坦克装甲兵编制。记得平时练的都是步兵怎么打坦克,至于什么“步坦协同”作战,几乎没有那家练过。如此这般,一开打,步兵和坦克的问题就多了,下面根据我的记忆简单回顾一下(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本来也是个空架子,有几辆坦克也是为了配合步兵训练打坦克用的,79年战前临时扩编满员的)。

  一、开战第一天,配属本军的坦克从刚架设的浮桥一冲过红河,就进了越军事先设置的“防步坦混合雷场”。当时“浮桥渡场”东面的230高地已被本军的111团拿下,而西面的斗格等高地也被本团控制,我连也上了高地,准备突破外斩河,向正南方向猛插。此时走在队伍前面的我在高高的山冈上看见下面的坦克正在“开辟通路”。只见大约有十几辆刚过红河的坦克摆出战斗队形,在一片小丘陵地带上,向前猛冲。一个个“防步兵雷”在“小62”的履带下,劈啪直响(我们远远听见就是这种感觉)。正当这群钢铁怪兽横冲直撞,神勇无比时,只见有的坦克履带下,红光一闪,黑烟一冒,这二十几吨的大家伙,被腾空抛起……,当坦克车身再落到地上时,许多坦克只能原地打转了(一侧的履带被炸断)……,不一会,就有六辆坦克,在河滩上趴了窝(十分有幸,这几辆坦克后来接上履带又屁事没有了,另外,当时的坦克乘员也只有“伤”,没有“亡”)。这时,虽然还有大量的坦克已开上浮桥,但全被这六辆受伤的坦克堵塞住了前进的道路(我方河滩上,还有一、二百台各种车辆乱着一团)。大家急的干瞪眼,只有急调工兵来破障开路。好在渡场两侧的“防御支撑点”都已被我军控制,所以山下的工兵弟兄们所受到越军的袭扰相对要小些。经过一阵忙活,起出大大小小的不少地雷,前进的道路总算开通了。前指的大佬们也稍稍松了口气,但电台里还是一个劲的叫嚷着“已经晚了两个小时……,赶快…前进…前进…”。

  二、我们的“小62”被许多军迷朋友所不屑。但如果谁亲眼见过它在战场上的“雄姿”,我想还是会留下较深刻的印象。首先就是炮塔上的“并列机枪”(坦克兵相对车顶的高机而言,将“并列机枪”视为“轻机枪”。实际就是使用“53弹”的步兵重机枪)如果是在视野较开阔的地带,一般可让步兵反坦克手靠不上边。再说说那门不起眼的“85加”,可以通过光学瞄准镜将“杀爆弹”击中1200米外的人身上。在开战的第一天,我们自己就领教过它的厉害(风牌的回忆中有过记述,在此就不重复了)。还想说的是“小62”在它那430匹马力柴油发动机的推动下,在一般沙土公路上挂4挡、轰大油门,可以不太费力的赶超“解放10”车(曾见过坦克将解放的栏板挂掉,更有甚者,因坦克变向转弯没有幅度而将解放车逼下沟的事)。而在实战中,坦克甩掉步兵也是常有事。例如在西线,79年反击战第一阶段战役中,配属本军某师的坦克,在进攻黄连山省会城市“谷柳、保胜”的战斗中,当攻坚分队突破越军外围防御阵地后,坦克掩护步兵向市区猛冲。当某坦克分队浩浩荡荡杀进城来,到达市中心后,指挥车上的分队“首长”,通过潜望镜环视四周,猛然发现屁股后面的步兵早已不见踪影。于是指挥全队人马,在市中心打转转……。好半天还是不见步兵跟上,指挥车只好命令全队又杀出城外打探究竟。当坦克与步兵再次会合后,再重新杀进城来,将预定目标一一占领。事后从坦克带队“首长”的话语中,仍流露出对当时情景的心有余悸的表白。因为当我军围攻预定目标外围阵地时,城内敌军已成惊弓之鸟,而当敌军外围防线失守后,城内守敌已尽作鸟兽散。“如果越军有我军士兵这么多打坦克的手段,我们的损失就大了”这句话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三、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理解战争、适应战争以至于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将所掌握的技战术在战场上运用自如,克敌制胜。79年自卫反击战后期,无论是东线、还是西线战场我军作战伤亡大幅减少,仗越打越好。步兵是这样,坦克兵也是如此。在开战之初,我军无论是心理上,还是实战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问题。如训练不够,理论与实际脱节,诸兵种协同差,通信联络落后等问题。上了战场,情况千变万化,诸多不利因素常常凑到一起。导致许多在平常想象不到的事情也会离奇发生。记得我所听说的我军坦克之间误打误伤的事,就是其中之一(仅是“道听途说”,最后结论,以有关文件为准)。在79年开战之初,西线战场配属某军的坦克,因平时训练尚欠火候,临战时,因拂晓攻击,怕被越军发现企图,而不能开大灯行驶。在开进途中就出师不利,将我方步兵碾死(“62”本身就无夜视、夜瞄装置,不适宜夜战)。在进攻途中,因越方山涧土路狭窄,而天色又确实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所以“尖兵车”在接敌途中,一不小心就滑到路边沟中。在沟中的坦克,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法脱身,全车成员无不心急如焚,因为肩负“尖兵”责任重大,另外,象此种“掉单”情况,如果天明后被越南军民发现,无疑将“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于是车炮长和二炮手,冒险打开顶盖,爬出坦克,取下随车带的大镐、铁锹,又是挖又是铲……,然后由二炮手拿着冲锋枪担任警戒,车长亲自指挥,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一番折腾后坦克又神气活现的上了公路。这时天色也渐渐开始放明,“尖兵坦克”一路紧赶慢赶向前猛冲。突然在一片茫茫的晨雾和黎明前昏暗的视线中,在寂静山林的小路前方,一辆坦克正向我方驶来。我方“尖兵坦克”发现此情况后,来不及向指挥车报告,于是车长急令停车(因“62”没有“双向稳定器”)、装弹,瞄准……,而对方坦克似乎也在做类似的动作,黑洞洞的炮口都摇了下来……,说是迟,那是快,隆隆的炮声打破了清晨山谷的宁静,火光、硝烟和飞散的钢铁残片将美丽的山林描绘成了地狱的画卷。战斗是何时停止的,不得而知。反正是当发现交战双方坦克的炮塔上都有八一军徽时,已是“一死一伤”了。这个让人欲哭无泪的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据事后分析,可能是当第一辆“尖兵坦克”掉沟的时候,由于夜暗视线不清,第二辆坦克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超了上去。当第二辆坦克正一往无前向前疾驶时,一直认为“尖兵坦克”就在前面,可是驶到公路某处,发现越军在公路上用巨石、园木和刺铁丝设置的路障时,却未看见“尖兵坦克”的影子,于是第二辆坦克又原路退回来找“尖兵坦克”……。而“尖兵坦克”掉沟后,通过自救,摆脱困境,重新上路后也未想到第二台车已经超到前面去了。于是所有的“阴差阳错”汇聚成一个焦点,悲剧就发生了。至于这个悲剧的后事处理,听说过几个版本,在此就不一一交待了(大致都是以遭越军反坦克手狙击,战伤、战损层层上报写入总结、战例……)。而对于我们说来,无论怎样,战友受伤或牺牲在我们心中同样都是彪炳千秋,永垂不朽的英雄!

  ……战斗在继续……我们掩埋了战友的遗体,擦干了脸上的血迹,跨过了敌人的尸体……,我们的生命在战火中延续,我们的战斗技能也在炮火硝烟中提升……

  79年,西线自卫反击战最后一场有坦克参加的战斗,大概就要数打通十号公路,向黄连山沙巴进军的战斗了。这十号公路的地形十分险要,公路一面紧靠黄连山(分支)山脉,一边面临外约姆河,沿途越军316A师层层设防,整个形势是易守难攻。越军316A师当时是踌躇满志。没想到13军前指,宰了难兄难弟345师后,又想“非礼”这个王牌老大(摸摸老虎屁股)。这场战斗中,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三营8连、9连(7连和我部在当预备队),击毁敌火力点N个,对整个战斗的胜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坦克部队最后以N比零的结局撤出战斗(后来写战例的人,妙笔生花,说两个连的坦克“弹药消耗殆尽”,实则“杀爆弹”用完……)。由于这是坦克兵打的胜仗,就和我们看过的我军千千万万个胜仗故事大同小异,在此就不想费太多的笔墨了。再想说一句,就是根据从十号公路战场返回的坦克兵介绍,他们仗打到后来,与步兵配合极好,几乎是在步兵引导或指示下,“一个排齐射”就消灭一个越军火力点,基本做到“弹无虚发”,而越军也再无还手之力。四号桥、六号桥的战斗基本没费太大的劲。如果不是穿插部队慢了一步,没有兜住十号公路沿线及沙巴城里敌人的尾巴,那没准这越军316A师的军旗,说不定要放到我们“军博”里去展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