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惯的培养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06:48

学习习惯的培养

编辑 | 删除 | 权限设置 | 更多更多
  • 设置置顶
  • 推荐日志
  • 转为私密日志
星星点灯    发表于2010年04月27日 17:30 阅读(0) 评论(0) 分类: 教育、育儿 权限: 公开


      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集中在每天晚上,而家长在晚上对孩子的教育主题,大多集中在孩子的家庭作业上。让孩子不需要家长关注就自觉、快速而且认真地完成家庭作业,是每个家长的心愿。 现实中,孩子在写作业时表现出来的磨蹭、拖拉、不认真却让家长们伤透了脑筋:因为家庭作业的问题,许多家庭失却了应用的欢乐;因为家庭作业的问题,许多家长与孩子战争不断;因为家庭作业的问题,孩子对晚上的时间充满了无奈与厌烦。 本文是一位老师家长多年实战经验,值得为孩子写作业慢而头痛父母参考。  

     一、条理性差学习无方法。

     洋洋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平时洋洋什么也不用操心,只管学习和写作业就行。爸爸妈妈为了能让他安心学习,每天都是准备好饭菜才叫他,平时吃什么、喝什么准备得一应俱全,就连刷牙时的牙膏也给他挤好了。上学前妈妈把书包、用具全准备好了,直接让爸爸背着就去送他上学了,书包里装的什么,恐怕洋洋自己都不知道。

  令爸爸妈妈痛苦的是他写作业慢慢腾腾,有人陪着还好点,如果爸妈都忙的话,作业就会写得一团糟,但更令他们头疼的是,有时候洋洋根本不知道老师都布置了些什么作业。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也发现他的作业经常不按照顺序做,也不写题号,根本弄不清是哪道题,所以有些题经常会做错或漏做。
  洋洋妈妈经常被老师叫去,进行交流后妈妈也反映说洋洋在家做作业之前准备文具也是比较混乱。每次等到写错了,才发现没有准备橡皮;铅笔折断了,才发现没有准备削笔刀,一会儿拿这个一会儿拿那个,妈妈不耐烦了就吵:“怎么做事总是乱七八糟、丢三拉四的,就不能都准备好了吗?”所以这中间来来回回就花去好多时间,本来是一个小时就能做完的作业,他就要花两个小时甚至更多。爸爸妈妈真是想不通,他们各方面都已经做得很好了,怎么洋洋还是令他们这么失望呢!

  这是一个写作业条理性比较差的典型案例。孩子写作业时不知道有什么作业,对各科作业的先后顺序不懂得合理安排,写作业时文具准备不齐全,用到的时候才慌慌忙忙去找……这样不能合理规划,写作业当然慢了!其实如果仔细观察这类孩子,就会发现:他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丢三拉四,不懂得安排和规划。其实孩子会这样,责任完全在父母。其实孩子的磨蹭是父母一手包办出来的。对于几岁的孩子,家长往往缺乏耐心,觉得与其让孩子做事,做得乱七八糟的,还不如帮孩子做更省时省力。这种包办代替恰恰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时间一长,孩子养成了依赖的习惯,不愿意主动做事、想事,思维变懒,惰性越来越强。孩子一旦养成这种习惯,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不管是自己能不能做的事情都会习惯性地依赖他人。如果父母不让孩子自己考虑和承担一些事情,孩子就不会独立起来,条理性就会很差。
  
       知心老师解答:

       对于洋洋的学习状况,父母要慢慢教会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文具要事先准备好等。但这只能治标。真正要治本,要让孩子做事有条理的话,还得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全方位要求孩子,慢慢地从各方面放手,要让孩子自己学着照顾自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父母不要手太勤,忍不住帮孩子去做,要学着做一个懒妈妈,甚至可以让孩子适当帮父母做点家务,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娈得能干起来,条理性也会越来越好。心理学上有种说法,叫100%理论!世界上许多事情都遵循100%理论,如果所有事都是妈妈做了,孩子就不用做了,如果我们有2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如果我们要80%不能做,孩子就能做80%,孩子的潜力也能爆发80%。如果父母都帮孩子做了,孩子的成长机会实际上就给父母剥夺了,孩子的潜力就一点也发挥不出来了。当然,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适当指导孩子做事的顺序和条理。

      二、追求完美橡皮综合症。

  蒙蒙是个二年级的女孩子,什么都好,作业工整,成绩优秀。就是有一个毛病,写作业特别慢,写的字稍微有一点点不整齐或者不干净的地方,她就会马上擦掉重写,有时甚至把本子擦破了,所以写作业花的时间就长了。每次妈妈告诉她只有一两个字不整齐不要紧,接着往下写就是了,但是不行,蒙蒙非要擦了重写,妈妈为此也很苦恼,想过很多办法,还是不起多大作用。

  蒙蒙是天生的 “追求完美主义倾向”。但是有些孩子的写作业慢却是父母们无形中训练出来的,许多父母本身就希望孩子样样都完美,样样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哪怕是孩子身上的一点小问题,父母也极力放大。比如作业:哪怕有一丁点儿不好的地方,父母都严格要求,要求孩子改好写工整,这样要求的最终结果,不是孩子写作业慢就是对学习害怕。

  知心老师解答:

  对于这种老是喜欢使用橡皮,不停地擦来擦去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橡皮综合症”。原因是孩子学习压力大,心情焦虑,怕出错,对自己要求高或者是父母对孩子要求高造成的。对患有橡皮综合症的孩子,父母不要过多指责,也不要用打骂来纠正其不良行为,而要用奖励手段进行强化训练来达到目的。孩子在家做作业时尽量少用橡皮,如果作业本保持清洁、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写好字,就有一定奖励。家中也可做一些简单的“脱敏训练”,即用奖励的手段来强化训练,督促孩子尽量少用橡皮,甚至不用橡皮。反之,如果孩子离不开橡皮,家长最好把橡皮没收,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孩子依恋橡皮的坏习惯会逐渐得到纠正。

  我记得全国有个著名教育工作者,叫詹文玲,他在山西通宝学校当校长时,就曾对全校学生有个要求,就是学生一律不准用橡皮,孩子刚开始不适应,经常把本子弄个大花脸,后来慢慢习惯了。因为不能用橡皮,结果就逼着孩子们一下笔写作业就必须认真工整,写作业非常专心。错误率大大下降,孩子反而养成了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对自己也有了足够的信心。

 

转《坏习惯坏成绩》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绝不提倡盲目追求成绩、重视成绩,用成绩来衡量一切。学习过程中,成绩仅是一种量化的衡量标准,成绩的好坏不能决定一切,但能反映一定的问题。坏习惯不等于坏成绩,却是产生坏成绩的根源,坏成绩是已经产生的结果,坏习惯却是一种不断产生坏成绩结果的状态。并且坏习惯也影响到孩子的日常学习与生活。

习惯决定一个人一生前进道路的平坦与坎坷,成功与失败,辉煌与落破,灿烂与暗淡,伟大与平凡,乐观与悲观。

“一个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坏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粗野无礼。”

坏习惯是你打不开的心锁;坏习惯是你转不过的弯;坏习惯是你看不见的障碍,越不过的坎;坏习惯是你解不开的愁情。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的论述更加精辟:


一、克服孩子害羞的坏习惯

1、模拟课堂 在家里设置“模拟课堂”。让他大声地诵读课本、小说、诗词、什么都可以。

2设置问题 对于羞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孩子,我们不要强迫他开口,可以设置很多问题让他自己讲话。

3鼓励原则 不管孩子在你看来表达得有多么差劲,记住首先要做的是对他的开口行为本身进行鼓励。

4参与原则 给孩子创造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


二、克服孩子爱挑别人“刺”的坏习惯

1、顺坡下 听到你的孩子又在挑别人的刺,你可以顺着他的意思往下说,然后在问题的终端否定。

2、让他自己来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让他自己来。比如孩子抱怨衣服洗得不够干净,那么就不要再为他服务,让他自己动手体会“做并没有说的那么简单。”

3、给他挑剔 在一段时间内,天天给孩子挑刺。比如:“看看你的作文,虽然得了90分,可是我觉得还是写得太差了!尤其这一段,太糟糕了。”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每天给他鼓励,让孩子在两种态度的对比反差中认识到挑刺的坏处。

4、汇编孩子的“挑刺语录” 。可以把孩子常常挂在嘴边的挑刺话用醒目的颜色写在很多小纸条上,贴在他的卧室和洗手间里,督促他注意改正自己的坏毛病。


三、培养孩子的良好记忆能力。

1、让孩子学会观察。观察好比是孩子摄取知识、经验的大门,记忆则是储存知识、经验的库房。多让孩子观察,在观察中记忆具体的形象事物。比如:带孩子外出时,事先提出要求,让孩子记住行走的路线、方向,注意观察周围及拐弯处有什么特点,乘坐哪一路电车、汽车等,返回时让他带路。

2、死记硬背不可少。尽量让孩子多背一些歌谣、儿歌、短文等。

3、培养兴趣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关键。把要记的故事寓于故事中,让孩子去体会。如让孩子识记“猫‘时,可以引导他看猫的形态,听猫的叫声,摸猫的身体等,加深他的记忆理解。


四、克服孩子上课不爱回答问题的坏习惯

1、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使他们在集体中找到轻松、自在的感觉,从而能够勇敢地在大家面前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再因为紧张而无话可说。

2、在课前让孩子把知识预习好。

3、教给孩子一些回答问题的方法。其实,回答问题也是有方法的。比如说,某种修辞方法的合理运用,一般来说,比喻有使文字生动、逼真、形象的作用,拟人与喜爱、珍惜的感情色彩,排比有增强气势、加大说服力的作用。


五、克服孩子读书没有计划的坏习惯

1、读得少些,但要好些。书浩瀚无边,如何针对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有益于身心成长的书非常重要。

2、读必读之书,即使没与兴趣的也要读

3、读能够找到的最好的书。相对于孩子的鉴别力,家长显然要强的多,尽可能地找那些最好的书让孩子阅读。

4、按照一定的阅读计划读。做任何事情要有计划,读书也是一样。只有计划周全了,才成达到理想的效果。


六、克服孩子不善于积累的坏习惯

学生要有脚踏实地的学风。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小流”与“江海”,“跬步”与“千里”的关系是量与质的关系。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跃。只想飞跃而不讲积累,是无论如何也“飞跃”不起来的。

后积才能薄发,厚积才能创新。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大多情况下,创新意识是一种隐性的东西。当隐性的东西积累到一定量时,将会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1、             狠抓记忆黄金时期。童年时代是记忆的高峰阶段,可以利用这一黄金时期背诵一些美文佳作、名言警句,让语言文字在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只有浩瀚的大海才能卷起万千巨浪,形成各具特色的浪花,而干涸的洼地只能是望洋兴叹。

2、又外而内,从追到求。进行思路与方法的培养,最终达到认知结构和情感态度的变化,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孩子从被动学习到自我要求学习,才进入了会学的新高度。

3、树自信,炼人格。

七、克服孩子懒于动笔的坏习惯

最浅的墨水也盛过最好的记性。墨水瓶虽小,却像大海一样富有,孕育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宝藏;墨水瓶虽小,却对谁都一视同仁,只要你愿意向它汲取,它就会给你智慧和力量。

徐特立老人有句名言:不动笔墨不读书。

1、选准目标,防止盲目摘抄。

2、充分地运用自己的笔记。

3、把写日记坚持到底。


八、克服孩子上课开小差的坏习惯。

1、让孩子把上课用的东西都准备好。

2、少让孩子带一些好玩的东西进课堂。

3、在平时培养孩子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4、对孩子的思想开小差采用心理疗法。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它的利息。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两个字----习惯


 

(转载)

     
    常有一些熟人、朋友不解地问我:“也没见你们俩费多大的气力,你们的孩子怎么那么出色?”我们常以戏言作答:“你们只看到我们吃肉的时候,而没看到我们养猪的时候”。其实认真的回答应该是:我们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孩子上小学前就养成了较好的生活习惯;上小学后就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到了中学就开始注重培养学习方法,孩子大了以后就进入良性循环,所以就没让我们费太多的气力了。
     叶圣陶老人家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有一年孩子去上海参加一个全国的竞赛,带队的老师回来后很有感慨地告诉我们一件事:在去上海的轮船上,一天晚餐过后,同行的同学们都上甲板观风景玩去了,(大家谁都知道,如果在玩的时候,玩得最疯的一个肯定是我的孩子)没经任何人提示;也没有任何人要求,到了该做功课的时候了,我的孩子独自在船舱里拿出书本,若无旁人地开始学习起来------带队的老师感叹到:“这就是习惯!”
     学习习惯指的就是: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的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去学习。
    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
    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最近指出: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通常我们说一个人素质不高,往往就是因为这个人有许多坏习惯。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
    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在的一些家长非常看重学习成绩,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外语、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忽视习惯的培养,这恐怕是我们现在一些家长最大的误区。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关键在于了解孩子。任何教育都应以了解教育对象为前提。作为成熟的父母,应当善于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当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父母不是当即质问或训斥,而是平心静气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经过这样的思考,父母就容易了解孩子,就能慢慢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培养习惯方面我们最大的感受是:
    一、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一般的情况下,通过奖励和惩罚(注意:绝不是体罚,“惩罚”孩子是一门艺术!)反复几次,一个好的习惯就可形成了。
    二、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
    我只知道有认真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课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练后反思的习惯、积极应考的习惯、阅读自学的习惯、观察的习惯、切磋琢磨的习惯、总结归纳的习惯等等。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由于习惯实际上是指通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某种动作的一种需要,从生理机制上来说,习惯只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
    易言之,习惯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情景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连锁系统。这样,当个体在同样的刺激情景作用下时,条件反射的连锁系统就会自动地出现,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或自动地进行同样的有关动作。(定义有好几个,大致差不多) 培养孩子在学习中勤于思考、敢于攻关破难的习惯。有的孩子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教师或父母寻求答案。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或家长不要代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神色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孩子敢攻克困难。此时,教师或家长任何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都可以使孩子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还可以跟孩子讲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使他懂得一个人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是很重要的。就是说,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不能只对一题一文进行辅导,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学会用脑,帮助孩子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使孩子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对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也有重要意义。有浓郁学习兴趣的儿童能自觉学习,由学习兴趣产生克服困难的决心的动力。要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在前进的路上会碰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失败是成功之母,有志气的人不会被困难吓倒,应以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战胜困难。  

    培养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力戒拖延和磨蹭。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是有严格时间规定的,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例如,放学后应先写作业后玩,或者在晚饭后稍稍休息一下,立即做功课。有关调查表明,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都在严格规定的时间内准备功课,这样做主要是使学生形成一种时间定向,一到什么时候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愿望和情绪。这种时间定向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开始投入学习的准备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能够很快地专心学习。同时训练学生的专注能力,集中精力学习,而不是学习时摸摸这儿、看看那儿或迟迟进不到学习状态中,有的在学习时总有许多毫无意义的停顿,写着写着就站了起来,或者说几句闲话等等。这些孩子貌似学习,但实际上学习效果极低,既白白浪费了时光,又会养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久而久之,会造成思维迟钝,注意紧张度降低,影响智力发展,使学业落后,以至形成拖沓的作风,学习、工作都没有效率。所以在对孩子的要求上,不要只满足于孩子“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而要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干扰,训练他们高度的专注能力。  

    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孩子有不懂的地方,教师和家长不要埋怨孩子为什么不懂,更不能加以斥责,要鼓励孩子提出什么地方不懂,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帮助他们动脑筋,切忌烦躁、死记硬背或放下不管。  

    培养孩子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经常督促孩子按时复习当天课程,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是帮助孩子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为第二天上好新课打下基础的好办法。如果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巩固,甚至没有学会,日积月累,在学习上就会产生积重难返的大困难。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的系统学习方法。  

    教育孩子养成做完作业细心检查的习惯。做作业时一般都是整体知觉在发挥作用,不少孩子只顾赶进度、出思路,很少顾及到一些细节问题:在作业中常常出现差错,不是写了错别字,就是、看错运算符号或者少做了习题;做完作业之后,应该教孩子及时从整体知觉调整到部分知觉,从细微处检查是否有漏洞。因此,家长、教师最好教会孩子检查的方法,如看看是否漏题、漏答、漏单位等,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这是学习习惯与一般习惯的根本区别。因为,相对于其它习惯而言,不良学习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将是十分困难的,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拿破仑·希尔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一句话,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一般学习行为习惯的内容及培养要求  
幼儿阶段

1.听故事 聚精会神,每天定时。  
2.用笔画画 每天画一页画。  
3.观察说话 每天观察一两件东西或一两个事情,能简要说出。  
4.正确握笔 训练正确的握书写姿势。  
5.喜爱图书 不撕毁,不折叠,不乱扔,很珍惜。  
6.整理学习用品 摆放整齐,有序,会分类。  
小学阶段 7.爱书 学会包书皮,在合适地方写名字,不磨损、折皱书角,不在书皮、书中乱涂乱画,常到书店购买新书。  
8.写字 握笔姿势正确,坐的姿势正确,不折皱本角,书写整齐,力求美观。  
9.听课 集中精力,坐端正,不做与听讲无关的事,积极回答问题,有问题向老师请教。  
10.作业 独立思考,书写整齐、规范,按时完成。  
11.思考 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力求知道原因。  
12.用工具书 会用老师推荐的工具书解决一些学习上的困难。  
13.记笔记 凡读书读报、听课、听讲话,都动笔记录,能抓要点,力求记原话。  
14.写日记 坚持天天做,学会拣重要的记,力求有新意。  
15.提问 每天向老师或同学提一个问题。  
16.争论(讨论) 和同学争论问题,既能正确理解对方观点,又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17.读报刊 每天读,成为必做的事。  
18.积累 摘录、剪集好句子、好语段、好文章、好例题、装钉自己的报刊。  
19.建立作业规范 各科作业的书写格式规范  
20.参加课外活动 参加文体活动、听报告、看演出、看比赛、投稿、参加竞赛等。  
21.预习 建立预习常规,根据各科特点决定。  
22.复习 遵循记忆规律,掌握各科复习方法。  
初中阶段
制订学习计划 对一学期的学习任务、目标、措施、时间和学习内容等作出安排。  
自学 按照计划,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自我检测。  
质疑 学须有疑,于无疑处生疑,带着问题查找资料,询问老师和同学。  
探究 有对疑难问题寻根究底的习惯,有打破沙罐纹(问)到底的习惯。  
思考 每天有一段时间静静地思考一点问题。平时学习先思考,以求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再向。  
专心 做任何一件事要有毅力,坚持专一地做下去,做一件事时,不要心有旁鹜。  
讲效率 心中有时间观念,做事力求快速准确,力避拖拉。  
求实 讲求实际,追求实效,不弄虚作假,尤其是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