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易:一位女院士的真善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54:20

钱易:一位女院士的真善美_人物研究_天涯社区

人物 2009-12-07 21:19:57 

人物研究』钱易:一位女院士的真善美
作者:周盛平   提交日期:2007-6-26 16:22:07 楼主   钱易:一位女院士的真善美
  
  周盛平
  
  水
  
  江南水乡鸿山镇位于无锡市东南部,镇上有一条小河,宽不过10米。这条小河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叫潇傲泾。潇傲泾有很响亮的名声,从这条河边一共走出了一位国学大师、5位院士。
  这6位杰出人物中,有一位是本文的主人公、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而其中的国学大师、著名的历史学家钱穆是她父亲,中科院院士钱伟长则是她的堂哥。
  先民聚水而居,钱易临水而生,一生与水结缘。
  1952年,16岁的钱易进入上海同济大学卫生工程系,所学专业是“上下水道”。1957年她考上清华大学的研究生,跟随著名环境工程专家、导师陶葆楷研究水污染防治。后来,文革的大风暴,把她“刮”到了江西鄱阳湖畔,那个小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鲤鱼洲,那里有她——一个从学者变为了农民的人的必修课:插秧割稻。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文革结束,钱易“夹着尾巴做人”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已到不惑之年的她心疼时光的流失,更是抓紧时间钻研。
  1981年,她翻译出版了《实用废水处理系统》。1982年至1984年期间,她以清华大学副教授的身份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访问学者。1987年出版专著《水污染及其防治》。1989年,已是清华大学教授的钱易出版了《工业性环境污染的防治》……至今,钱易已出版专著、译著一共18部。
  
  智者乐水。这些心血之作,从前期的污染治理到后期的防治污染产生,都没有离开对水、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钱易曾承担和正承担的20多项各类课题,同样如此。
  钱易率先提出加强对工业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控制,引起学术界普遍关注。她提出的鉴定可生化性的方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在第六和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她主持“城市废水处理及利用”等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钱易努力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低耗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曾和同事们在这一关键技术上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94年,钱易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成为当时清华大学唯一的工程院女院士。
  
  真
  
  自然科学求真,人文科学求善,艺术学科求美,而钱易的人生准则,正是这看似简单的3个字:真、善、美。
  有两个小故事,可以看出钱易对真的态度。
  钱穆曾被打成“中国三大反动文人之一”,女儿钱易跟着倒霉,成为“推一推就能推过去,拉一拉就能拉回来”的擦边球、中间派。然而,有一次,钱易和一位老师一起去大礼堂前看大字报,一张大字报上赫然写着:“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她不禁脱口而出:“这不对!”身边的那位老师连忙提醒道:“你不能这样说的,有什么话我们回去说。”
  2005年,围绕怒江水电开发该不该上的问题,国家环保总局邀请钱易等36位各方面的专家展开讨论。会上,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强调,“环境保护固然重要,但毕竟发展是硬道理啊!”钱易生气了:“难道环境保护是软道理吗?不能一讲经济开发,环境保护就得让步。不能为了搞工程就修改保护区的规划,甚至把保护区的核心区挪地方,这是违法的!”
  对于目前,社会上很多与求真背道而驰的现象,例如从商界蔓延到政界和学术界的假冒伪劣,对于“干部出数据,数据出干部”、学术论文的抄袭、编造等不正常现象,钱易焦虑不已。
  
  
  善
  
  人们常用“巾帼不让须眉”来形容女强人,钱易却不喜欢这种说法:与人为善,为什么要把男人和女人对立起来?
  对善,钱易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钱易认为,河流上流的人,对河流下流的人,应该有爱心和关心。由此类推,城市人对乡村人、发达国家人对发展中国家人、当代人对未来人都应该如此。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钱易认为,以前的伦理观,主要是处理人和人的关系,现在要扩大,要大力提倡环境伦理观,人要善待自然,在新的发展模式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统一起来。
  钱易对善的这些看法,并非一步到位。
  数十年来,钱易始终奋斗在科研第一线,致力于研究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效低耗的废水处理技术。但是,四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水污染以及其他污染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污水治理的技术再怎么提高,也赶不上污染的扩大。
  钱易深感压抑,她开始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从单纯的废水处理到更多关心人与自然的关系。
  钱易较多地参与社会活动,曾任第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曾)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副主席,世界资源研究所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她利用参加立法、执法的机会,为决策部门提供了不少建议和批评。
  钱易深感教育在防污、治污上的巨大作用。她常举宝钢为例:宝钢由于采用了很多先进技术,用水减少,排污也减少,成本大为降低。钱易到处讲课,传播人类必须善待自然的真知和妙方。例如,2006年,她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以及校外讲课就有19次之多。
  山西吕梁市副市长成锡锋在他的博客里评价道:钱易老师“是社会责任感很强的学者”,“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山西太原也曾留下她辛苦奔忙的身影和富有真知灼见的声音”。
  钱易“告诫人们要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及原则”;“通过对一些国家及国内一些城市循环经济实践的介绍,她鼓励人们变革传统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创造性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美
  
  什么是美?钱易将美定义为一个过程,一种追求。
  钱易特别欣赏保尔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为了少犯错误,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教学上,钱易都严格要求自己,以完美为目标。她常说:“我从不把头衔作为一个人成功的标志,在工作中我常忘记自己是女人,而在家庭中要牢记自己是一个女人。在外面我要作一个好师长、好领导,在家里更要作一个好妻子、好母亲。”
  钱易是快活的。有学生问她如何处理事业与家庭等方面的矛盾时,钱易说,事业与艺术人生不矛盾,自己不喜欢做《青年近卫军》里整天板着脸的“干面包”,而要做《牛虻》里“快活的大苍蝇”。
  钱易最喜欢的工作是教书。她最初的志愿就是像母亲一样作一个小学教师。如今,她已在清华大学任教了48年。
  钱易在清华大学向本科生开设了两门公共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发展》(研讨课),深受学生欢迎,多次获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优秀奖,还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
  “为人亲和,上课生动,引人入胜”,“听钱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钱易在校内的演讲,学生也非常喜欢。一位学生听了钱老师的报告后写道:“如同和风细雨,这位六十六岁的老人,话语始终温和,面容始终慈祥,态度始终谦虚”。难怪钱易两次被学生评为“良师益友”。
  钱易编写的教材,同样受宠。她和唐孝炎院士合作主编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一书已累计发行30余万册,2002年曾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钱易是清醒的。对


引文来源  钱易:一位女院士的真善美_人物研究_天涯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