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26:05
宗教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似乎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1、精神鸦片论(虚幻反映论):宗教的本质是人对外部世界力量的反映,是虚幻和主观的。过去某些“马克思主义者”提到宗教时马上就想到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个著名的论断。“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和形式。”但恐怕这也只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而且会产生很大的歧义。
2、道德本质论:宗教的本质是道德规范,或者说宗教是为道德的实行而设立的。在这里宗教是工具,而道德规范才是内在实质。而宗教内部有自己的看法,有人把宗教等同于一种道德规范或教育,提出“诸恶莫做,诸善奉行,是诸佛教。”直到今天还有人认为佛教是一种道德教化。中国古书中说《易经》“圣人以圣道设教,而天下服矣。”《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直到今天还有人认为一切宗教都是在劝人为善。
3、终极关怀论:宗教反映了人是一种寻求终极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它为人提供生活的终极依据。人在关心终极的问题,死亡与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康德问自己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我该作些什么?田力克:“宗教是人的终极关怀。”Robert Bellah“宗教是一系列把人与其存在的终极条件联系起来的符号形式和活动。”Fredrick Streng 认为“宗教是达到终极改造的手段”。
4、人神关系论:宗教是建立人与超自然世界关系的一种手段。缪勒认为:“宗教是人对无限者的渴望,对上帝的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对精灵实体的信仰。”但涂尔干就认为不能如此界定,因为佛教本质上是不相信有神的。当然,超自然世界不一定代表就是有一位上帝或创世主宰。
5、自我中心论:这是巴特和潘霍华观点,他们从基督教启示的立场出发,认为宗教都是人为的表现形式,是人为了满足靠自己称义和寻求上帝的愿望而发明出来的。巴特在1961年的一次演讲中指出宗教是人的巴别塔,是人\的自我架构,是人违抗上帝的作为。上帝的自我启示产生真正信心,而人寻求上帝的宗教本能产生宗教。二者完全相反,这是巴特批判自然神学的一贯主张的反映。潘霍华则相信世界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以往宗教的作用越来越没有用处“上帝死了。”这表明了一个无神的世界,因此要“非宗教性的基督教信仰”\在现实世界担当起人的使命,追随基督而非用宗教形式顶礼膜拜。
6、两个世界论:涂尔干的观点: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与仪轨将所有信奉他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他认为神圣和世俗的划分乃是核心,强调宗教的社会性与群体性,但对神圣事物却认为是社会力量的一种外化和位格化,因此有人认为他的界定过于宽泛。足球、流行音乐、革命都可成为宗教。“文革就是一种新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