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LBS:移动互联网腾飞的双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03:56
“参与和分享”是人们最基本的诉求,其实伴随马斯洛5个需求层次的每个层面。只不过过去的境况中,人们苦于缺乏参与的方式和分享的管道,只能受制或者局限于“熟悉的人”

  段永朝/文

  要问时下移动互联网热点是什么,大约每一位密切关注领域动向的人士,都会毫不迟疑地告诉你,是LBS(Location-based Service,位置服务)。

  本周三(7月7日),网络监测机构RJMetrics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摩尔(Robert J. Moore)撰文指出,手机地理位置社交网络服务商Foursquare截至7月7日的注册用户已超过190万人,而且每天的新增用户数超过1万3千人。

  这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

  要知道,当年Facebook达到100万用户数,花了2年的时间,而Foursqure只用了一年。

  重新看待“交往”

  过去的10年间,拯救互联网的强劲力量,来自WEB2.0。而Web2.0中最耀眼的明星,莫过于社交网络(SNS)。

  从视频分享(Youtube)、即时通讯,到脸谱网(Facebook),再到Twitter,LinkedIn,从校内、人人、饭否,到大众点评、口碑,再到新浪微博,人们热烈讨论着六度空间理论、病毒式营销、粉丝,尝试着偷菜、贩卖车位、虚拟交易。

  这些号称SNS的网站在最初的日子里,的确迅速开启了人们对“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所谓人际关系被划分为三种:一种是熟人,即你的同学、同事、朋友;另一种是你想认识的,你的客户、合作伙伴、志趣相投的新朋友;再一种,是你知道和想知道的,你的偶像。

  虚拟空间的“社交生活”,是高档会所和路边酒吧的混合物。喧闹的声场,匆匆的过客,偶遇的惊喜,交织在只言片语之间。

  然而,在LBS开始喷发之前,SNS只能停留在“静止空间的交往”,线下与线上之间缺乏动态的桥梁。这是Foursquare的机会,也是Foursquare的眼光。

  重新看待“位置服务”

  Foursquare把登录变成“签到(Check-in)”之后,“位置”成为交往的重要参数。

  据报道,Foursquare目前签到的人次已经达到4000余万次,并迅速成为一种时尚。

  在过去,位置信息的最大功能是导航(GPS)和地理信息服务(GIS)。LBS与GPS?GIS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使用者被“嵌入”到地图中,成为信息的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商户对消费者行踪不定的轨迹颇感兴趣但又很无奈。一切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举措,诸如霓虹灯、招客女郎、促销打折,无一不是为了将“路过此地”的消费者揽入怀中。

  试想,倘若商家可以随时随地知晓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谁是获得过徽章奖励的“冒险家”、“荣誉市长”和“地主”,又有谁曾在过去三天里5次惠顾,并消费了某某商品的话,商家会在第一时间做什么?

  再试想,倘若消费者每到一处场所,都会通过智能手机或别人什么装备,瞬间知晓500米内,竟然有3名好友徜徉于此,又有2个“老地方”在招呼自己,正举办心仪商品的促销,消费者的心情会怎么样?他会做什么?

  位置,对商家和消费者而言,过去只是某种僵硬的地理标记。位置阻断了信息交互,也隔绝完全个性化的信息传递。你必须“在那里”,然后你才能“干什么”,这是过去的行事顺序。今天,情况已经大变:你每到一处场所,都将“激活”大量与你相关的信息,都将“触发”一连串与你相关的事件——而这些事件和信息的另一端,不再是冰冷的物的存在,而是你的好友、偶像或粉丝。

  重新看待“参与和分享”

  “参与和分享”被认为是Web2.0时代最重要的属性。人天生是群居的动物,也天生是交往的动物。

  传统的参与和分享必须具备两个前提:其一是必须有接触的可能;其二是必须有一定的“交往史”。陌生人在人们眼里是令人不安、不确定的“他者”——顺便说,事关陌生人的交往,在文学作品里往往被赋予浪漫色彩,或许揭示人们对“陌生人交往”的期许。

  Foursquare创造了这样一种“陌生人偶遇”的巨大可能。所有在生活空间中行走的人们,一旦他们的轨迹、足迹得以记录下来,并发布出去的时候,这些表面上看杂乱无章的数字流,通过SNS、LBS等社交工具,彼此交互、交织、穿越、触发、碰撞,成为附着于每个人生活空间的“触酶”,让彼此游弋于不同场所的人们,可能迅即产生难以置信的群聚效应,产生巨大的化学能量,这种能量令人开心、令人振奋、令人陶醉。

  “参与和分享”是人们最基本的诉求,其实伴随马斯洛5个需求层次的每个层面。只不过过去的境况中,人们苦于缺乏参与的方式和分享的管道,只能受制或者局限于“熟悉的人”。

  今天,这种局面正在打破,这正是移动互联网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