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13:18
中国历史起伏延绵,辉煌灿烂。中国是世界上保持延续文明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也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般的说法,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中国天下大一统的秦朝迄今约为2200年,自夏朝算起约4000年,夏朝以前还有悠久的华夏远古历史。目前发现最早的远古人类遗址距今约200万年。 从政治社会形态的角度,中国历史一般分为几个阶段,远古长达3000年以上的三皇五帝时代是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时代;夏朝时进入君王世袭社会,到周朝时建立了完备的封建制度,春秋战国时封建制逐渐解体;秦朝时建立了帝国专制官僚政治,汉朝时采用君主文官政治,直至清朝;经济社会形态上,基本上是受到天子官僚制约束的半自由私有制经济社会。民国成立进入民主社会,1990年代在台湾得到落实,而大陆则在1949年后采用一党专制政治,起先为公有制计划经济社会,改革开放后逐步向私有制自由市场经济社会转型。另有不同的观点,如中国共产党历史学家认为夏、商、周三朝是奴隶社会,秦朝至清朝为封建社会,其后进入资本主义(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时代,再后进入社会主义时代,未来的目标是进入共产主义时代。
中国历史(Chinese History) 1.是指中国的发展过程。 2.研究中国发展过程的学科,是历史学的分支之一。 3.对于中国社会发展过程的记述,可参见以下: 中国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早在约八百万年以前,在云南的开远、禄丰 等地已经生活着古猿。此后,经过漫长时间的进化,产生了不同时期的原始人、 氏族部落,如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及半坡人等等,同时经历了原 始人群、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几个阶段。 中国又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从步入文明的门槛之日起,中国先 后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 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宋辽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等历史 时期。历代统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绩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内容不同的剧目,或名 垂青史,或遗臭万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经历了奴隶社会发展的 全部过程。从战国开始,封建社会孕育形成,秦朝则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 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帝国。此后,两汉王朝是封建社会迅速成长的阶段,唐、宋 时期经历了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代,至明、清两代,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并最终 步入多灾多难的近代社会。 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聪明 才智,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 与精神文明。万里长城、大运河、明清故宫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种出土文物,无不 反映出大胆、高超的生产技术;同时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产生了无数杰出 的人物,创造出无比博大、深厚的业绩;而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 这“四大发明”在内的无数科技成就,更使全人类获益非浅。 古代的中国,勇于进取,以开阔的胸怀包容四海,开拓疆域,在不同的历史 时期涌现出多民族融合的壮观景象,汉族与众多少数民族共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与此同时,在对外交往活动中,中华民族一方面积极吸取其他国家和民族之所长, 另一方面更尽自己之所能,无私地将自己取得的卓越成果推向世界。 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丰富的中国古代史,正为后世留下了无数有益 的经验和教训。 自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这强盛
国势,从乾隆末年就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 封建制度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明代中叶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非常缓慢。到鸦片战争前,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土地兼并日趋严重,成为全国的普遍
现象。吏治败坏,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清政府用“四书”、“五经”将人们
的思想禁锢起来,对不满情绪或评议时政者,实行残酷镇压。国防空虚,军备废弛。对外关系上,清王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对外贸易和社会
政治、经济的发展。 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趋腐败和对人民剥削压迫的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清王朝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
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列强扩张 正当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法、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
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
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
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国家,到鸦片战争前夕,法国工业产量居世界
第二位。美国在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工业并不发达,但它正处于上升阶段。19世纪30年代,美国资产阶级正向南部劫掠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土地,排除欧洲资本主义在拉丁美洲的势力,全面控制市场,因此,美国在19世纪中叶没有足够的力量侵犯中国。美国充当了英国侵略者的帮手,追随英国侵入中国。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俄国从北面虎视眈眈注视着中国,
随时准备夺取中国的领土。 19世纪4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欧美列
强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的周边
国家和邻近地区,陆续成为它们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
的古老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的新对象。 鸦片输入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竭力向中国推销工业产品,企图用商品贸易打
开中国的大门。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每年仍保持出超二三百
万两白银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资产阶级采取外交途径
强力交涉,未能达到目的,就采取了卑劣的手段,靠“毁灭人种”的方法,向
中国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鸦片,以满足他们追逐利润的无限欲望。 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
的暴利。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中国由二百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
入超国。 “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白银
外流达600万两,中国国内发生严重银荒,造成银贵钱贱,财政枯竭,国库空虚。 鸦片输入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烟毒泛滥不仅给
中国人在精神上、肉体上带来损害,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东南沿海
地区的工商业萧条和衰落。 政府禁烟 鸦片贸易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引起了清政府和广大人民的重视。
清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1821——1834年颁布禁令八次;统治阶级中一部分
人目睹社会危机,要求改革弊政,在中国严禁鸦片。1838年12月,道光皇帝
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往广东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广州筹
划禁烟。林则徐立下誓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
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禁绝鸦片的决心。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采取坚决
果断的措施,迫使英商陆续交出2万多箱鸦片。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将缴获的鸦
片在虎门海滩当众全部销毁。在现场观看的广州城乡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它
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定决心。矗立在北京
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六·三”销烟壮观场
面的真实写照,它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战争经过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资产阶级发出狂妄的战争叫嚣,一场由英
国资产阶级挑起的侵略战争爆发。 1840年6月,英军首先进犯广州,遭到清军的抵抗后,转攻厦门,又被邓
廷桢的军队击退。1841年1月7日,英军攻击沙角、大角炮台。中国军队仓促抵抗,伤亡惨重,炮台失陷。英军进逼虎门。琦善妥协求和,英国单方面宣布《
穿鼻草约》。 琦善的卖国行径激起清廷上下不满,道光皇帝认为有损天朝尊严,决定对
英宣战。英军先发制人,再次进攻虎门。关天培亲自率军坚守炮台,以身殉国。1841年5月,英军进攻广州,广州城外的泥城、四方炮台相继失守。奕山
等人丧魂落魄,举白旗投降。5月27日,中英双方签订《广州和约》。 8月26日,英军攻陷厦门。10月1日,英军再陷定海。10日,镇海陷落。
13日,宁波陷落。道光皇帝为挽回败局,决定第二次出兵,奕经率军到达前
线后,贸然出兵,全军溃败。1842年6月,江南提督陈化成战死,吴淞口陷落
;7月,镇江陷落。8月,英舰到达南京下关江面。29日,清政府在英国炮舰的
威逼下,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条约签订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主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3)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
银元。(4)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5)英国商人可
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1843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
府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 1844年7月、10月,美国和法国乘火打劫,效仿英国,先后威逼清政府签订
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获得除割地、赔款之外,与英国同样
的特权。从1845年起,比利时、瑞典等国家也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类似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独立自主的中国,战后由于领
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
和原料供给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众抗英 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大人民,积极地支持和配合了清军作战,并自发地坚持反侵略斗争。侵略军所到之处,无不遭到当地人民的抗击。英 军攻陷厦门,当地民众自动组织起来,袭击英军,迫使侵略军退守鼓浪屿。英军 入侵浙江,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狠狠地打击英军。侵略军进犯长江后,沿 江人民以多种方式袭击英军,阻止英国舰队前进。 广东人民的抗英斗争,给侵略军的打击最为沉重。1841年5月29日,盘踞在
广州北郊四方炮台的英军,闯入三元里骚扰抢劫。当地群众奋起抗击,打死英军
数名。随后,全村男女老少在三元古庙集合,以三星旗为令旗,“旗进人进,旗
退人退”,同时,还联络了附近的数千农民和手工业者,手持大刀、长矛,冒雨
迎敌。将英军困在牛栏岗,展开肉搏战,英军伤亡惨重。牛栏岗的胜利,鼓舞了
人们的斗志。第二天清晨,2万多民众高举三星旗,把四方炮台围得水泄不通。
在广州知府的调停下,英军才得以解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人民自
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的先声,显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三元里抗英后,广东人民又以“社学”的形式,组织武装力量,开展反侵略斗争。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辛亥革命失败后外国列强加紧对中国进行侵略及北洋军阀实行 黑暗统治的形势下爆发的一场新的革命风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在这场空前规模的爱国民主运动中,不仅青年学 生们站在斗争的前列,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先锋作用,而且中国工人阶级以崭新 的面貌登上了政治舞台,直接参加了这场斗争,形成了以工人阶级为主,工农 学商联合行动的局面,把反帝反封建斗争推向更高阶段。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为中国共 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北洋军阀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失去重心,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三大派 别。它们依附于不同的外国列强,为争夺地盘及中央统治权,不断扩充军备, 相互混战,把中国拖进了无穷的战乱之中。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成为当 时所有关注中国命运的人们的一致愿望和呼声。 中共成立 五四运动后,随着工人运动的继续发展,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 子开始深入工人群众,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他们创办工人补习学校,用来 组织教育工人。这些表明马列主义已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而上海、北 京、武汉、济南、长沙、广州等地共产党小组的出现就是这两者结合的产物。 1921年7月23日,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通过了共产党的纲领, 明确规定共产党在当前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中国共产 党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工农运动 共产党成立后,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为中心工作。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 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各地工 人运动迅速开展起来。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工 人运动高潮。全国大小罢工在100次以上,参加人数30多万人。其中规模较大的 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大罢工、开滦煤矿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等。共产党在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农民问题,积极开展 农民运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国共合作 在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孙中山顺乎世界潮流,适应时代步伐 着手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并于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大会通过了《宣言》,孙中山就《宣言》的宗旨作了演说,并说明通过的 《宣言》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对内推翻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 义。大会正式决定国共合作。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 三民主义,以《宣言》发表为标志,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国共 合作,增加了新的血液,加强了各革命力量的联合,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革命高潮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全国革命形势日益高涨。在南方,广东革命政府进行 了统一广东的战争,肃清了广东境内的大小军阀势力,成立了国民政府,组建了新 型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军。在北方,由于国共两党的共同组织和发动,反奉倒 段群众运动此起彼伏。与此同时,1925年5月爆发的全国规模的五卅爱国运动,不 仅沉重地打击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统治,而且把全国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北伐战争 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1926年 夏,国共两党决定实行北伐,以武力打倒祸国殃民的封建军阀。根据敌众我寡和军 阀内部貌合神离的情况,北伐军采纳了苏联顾问的建议,确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 破的战略方针。由于北伐军的英勇善战,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 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 力,将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黄河流域,席卷了半个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 的伟大胜利,北洋军阀迅速崩溃。 工农运动 国共合作实现后,工农运动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尤其是随着北伐战争的胜 利,工农运动更是不断高涨和深入。九江、汉口英租界的收回,上海工人阶级的三 次武装起义,以及各省市工会组织与会员的大幅度增加,都充分显示出了工人阶级 的巨大力量。与此同时,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席卷全国,长期身受封建势力压 迫的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之中,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一支重要力 量。 国共破裂 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工农运动的高涨,使整个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 切都使饱受灾难的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然而,当革命者还没有来得及享受胜利的喜 悦之时,一场厄运便降临了。国民革命中势力壮大起来背叛革命的蒋介石以及随着 革命形势发展转而走向反动的汪精卫,在外国列强的支持下,先后发动政变,大批 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终于失败。
南京政府 国民革命夭折后所建立起来的南京国民政府,并没有能够解决中国社会的基 本矛盾,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国家制度不仅将蒋介石控制的国民党中央权力提高到 完全以党代政、为所欲为的程度,同时也把大革命高潮中人民群众争取到的民主 权利剥夺殆尽。而连续不断的内战以及由于它的误国政策而造成的民族危机,更 得饱经沧桑的中国社会变得更加多灾多难。 红色政权 经历了1927年春夏之交大灾难的中国共产党,在极其困难的形势下,开始了 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艰难历程。百余次的武装起义为创建红军和农村根据地 奠定了基础,从实践和理论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革命道路,即农 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开创了土地革命的新局面。其间,红色政权 虽迭遭磨难,但最终化险为夷,成长并壮大了起来。 日本入侵 当中国社会矛盾日趋严重之时,民族危机也越来越成为焦点。1931年,日本 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和“安内 攘外”的误国政策,致使在3个月的时间内,东北三省大好河山和众多同胞,遭到 日寇的践踏与蹂躏。中国东北陷入浩劫和灾难的深渊。而到了30年代中期,随着 日本侵略的不断加深,民族危机更趋严重。 局部抗战 日本对中国侵略之日,也就是中国人民展开反侵略之时。东北人民以种种形 式反抗日本的殖民统治,各地义勇军、救国军纷纷组织起来,进行抗日斗争。与 此同时,随着日本侵略的加深,全国各地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一些爱国军队 自动起来抗日,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中国军民抵御外侮的士 气和能力。 华北事变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其吞并全中国的野心,向华北地区发动了 新的侵略,制造了华北事变,华北局势已达到十分严重的地步。在民族危机步步 加深的严峻形势下,北平发生的影响巨大的一二九学生运动,把不断高涨的抗日 救亡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各阶层各种形式的救亡运动组织纷纷成立,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成为所有中国民众的心声。 西安事变 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适时地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号召,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策略,并首先对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形成了红军、东北 军与西北军“三位一体”密切合作的局面。1936年的西安事变正是国民党实力派 不满意南京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并接受共产党抗日主张的结果。经过多方努力, 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项条件,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宣告和平 解决。从此,国共两党之间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 成。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晚,早已精心策划的侵华日军制造了七七事变,向中国发起 全面的进攻。然而,历经磨难的中国已不容许任外人宰割,更不愿坐以待毙。全 国掀起了民族自卫战争的新高潮。中华儿女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抗敌的钢 铁长城。 正面战场 抗战爆发后,尽管国民党实行着片面的抗战路线,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丧失 了大片国土。但在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上,众多的国民党爱国官兵和 爱国人士,依然以高昂的战斗热情英勇抗击着处于绝对优势的入侵之敌。正面战 场的作战,吸引了日军的主力,给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在客观 上造成了有利的条件,使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得以开展。 敌后战场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华北、华中敌后, 逐步创建了一批抗日根据地,以此为战略依托,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 形成了以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主体的敌后战场。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争 钳制了大量的敌军,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国共磨擦 在举国抵御外侮的艰难进程中,也不时出现因国民党反共而制造的国共磨 擦事件。尤其是进入相持阶段后,随着国民党对共产党政策的变形,这种磨擦 事件更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严重问题。 中国战区 随着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以及更多的国家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扩 大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国战场成为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1942年1月中国战区的形成,显示出了中国战场所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 而中国远征军两次入缅作战,重创日军,更是有利地配合了盟军的作战。 艰苦岁月 随着相持阶段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抗日战争在1940年至1942年间显得极为 艰苦和困难。中国各个战场都遇到了日军一系列的进攻。日军把在华军队的60% 以上兵力投入进攻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强化伪军,竭力发挥傀儡政权 和伪军的作用,战斗的规模与残酷的程度都是空前的。 抗战胜利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从1944年开始,中国战场开始对日军发起 局部反攻。中共领导的敌后解放区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敌后战场先后作战 2万余次,新解放了8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和1200万人口,成为对日大反攻的先 导与主力。
重庆谈判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政局也出现了一些新特 点。一方面是人民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另方面是美蒋勾结抢夺抗战胜利果实, 内战成为国内的主要危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尽管签定了《双十协定》,并依 协定举行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决议案。但事实表明,国民党毫无诚 意来结束其一党独裁,无意与中共及其他民主力量携手共建新中国。蒋介石企 图以武力来解决问题,大规模内战的危险,威胁着中国的和平、民主和团结的 前景。 全面内战 民众的呼声及新闻舆论虽然给国民党集团以巨大的压力,但迷信武力解决 一切的蒋介石国民党却一意孤行。1946年6月,中国内战再一次爆发。抗战胜 利后中国民众对胜利的欢呼和对和平的祈祷,瞬间化为乌有。然而,“多行不 义,必自毙”,历史的警言再一次从国民党逆民意、悖民心的所作所为中得到 了有力的证实。自恃在军事上与经济上占有绝对优势的蒋介石,不仅没有从全 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中达到既定的目标,相反,经过一年的作战,已有的优势沦 为劣势。南京国民政府的军事、经济、政治都出现了空前的大危机。国民党政 权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之中。 战略决战 1948年下半年,中国战局已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国民党已被迫由“全面 防御”转为“重点防御”。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日益严重,国民党 政权已经摇摇欲坠。战局的发展表明,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 熟。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结果。三大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南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的作战奠定了胜 利的基础。 渡江作战 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反动统治面临崩溃的局面。就在国民党拒绝签定和 平协定的第二天,即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规模巨大的渡江战 役由此开始。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一天之内即宣告崩溃,划江而治的构 想被彻底粉碎。到1949年底,解放军全部歼灭了中国大陆上的国民党军队,解 放了除西藏以外的全部中国大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胜利。 民族新生 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 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对新中国的建立从思想上、组织上和政策上 进行了准备。同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了新中国的政 权性质以及对内对外各项基本政策。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府主席毛泽东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