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注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28:06
高考考查的不仅是考生的知识水平,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考生掌握与运用知识的水平是高考成功的硬件;考试心态调节状况是软件。一个考生的失利可能失在知识的掌握上,也可能失在答卷的策略和技巧上,还可能失在心态上,这其中的任何环节都是成功的必要保证,不可忽视。  

一、心态策略 
高考是紧张、激烈的脑力劳动,需要考生全身心投入,且处于最佳状态,以保证每分钟都能积极思维。考试开始前,考生应像运动员竞赛前先做准备活动一样,摒弃与高考无关的一切杂念,排除种种可能在考场中分散注意力的因素,适当热身,提前进入“角色”。考试中要克服六种不良心态。  
  1、偏急心态。考试时,有些考生为了抢时间,刚拿到试题,情绪急躁,没有审清题设条件,慌忙答题,这种心态称作偏急心态。正确的做法是:拿到试题,先大致浏览一下,做到心中有数。每做一题,不要急于动手,先看清题设条件,挖掘隐晦信息。根据条件,设计出先求什么,后求什么,再求什么,使解题有顺序地进行。  
  2、犹豫心态。一接触到试题,好象有不少思路,但对每一种思路又感到模糊朦胧,不知如何是好,犹豫不定,迟迟不下笔,此谓犹豫心态。正确做法:仔细分析题目,选取自己感到比较适合的思路,进行解答操作。  


  3、烦躁心态。经过几次的尝试,仍不得其解,心情烦躁不安,再尝试,再失败,烦躁更甚。这种烦躁心态,堵塞了思路,失去了灵感,妨碍了能力及水平的发挥。正确做法:静下心,不急躁,将这个题目打上记号暂时放一下,继续做下面的题目。 
  4、固执心态。考试时,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又不愿意转换思考角度,苦思冥想,徒然浪费时间,此谓固执心态。正确的做法:遇到事情想得开,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不要为了个芝麻丢掉个大西瓜。  
  5、懊丧心态。考试进行中,有的试题久攻不下,不得不放弃时,出现一种惋惜心理,形成懊丧心态。正确做法:来点“阿Q精神”,可以观察周围考生,认定“我难他们更难”、 “我没有做出来的题目他们也可能做不出”。  
  6、冲动心态。在经过多次尝试后,忽然来了灵感,豁然开朗,心情异常兴奋,思维失控,产生冲动心态。正确做法:告诫自己必须冷静,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越是临近高考,心态的调节越重要,因此可以说,调节好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如何调整好心态,概括为16个字: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  
 
二、时间安排策略  
  走进考场,大多数考生都会紧张的,这时要注意平衡心绪,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不要着急,按时交卷就行了”;然后通过浏览全卷,大致了解试题的类型、数量、分值和试题的难易,进而确定题目相应的作答时间。分配时间要服从于考试成功的目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在具体操作上,要求考生做到“量菜吃饭”,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需要考虑一 下才能解答的题目放在第二梯队完成;难度最大的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题目,放在最后攻关。记住:考场上的时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你必须精打细算,其核心是让时间为你高考得分最大值这一目的服务。
        时间安排大致可以是这样的:Ⅰ卷20分钟左右;9—23题70分钟左右;作文原则上不得少于50分钟;3-5分钟时间检查一遍。  
三、答题策略 
拿到试题后,可以先大致浏览一下,初步摸清题情,估计时间,并认真做好头一两个题目,让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状态。要先易后难,先熟后生,但要注意,对熟题要千万小心,不可大意。回答问题时不仅要善于回忆,更要懂得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织答案。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注意保留命题者的原意,注意满足题旨,注意书写的规范和工整。  

第Ⅰ卷(共24分)

语   音
 (一)命题趋势:
1.所考及的汉字是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且经常误读的字,古代汉语中的异读字、使用频率不高的生僻字以及方言字等,一般不考。
    2.《普通话审音表》中的字占重要席位。
    3.形旁相同的字是考查热点。
    4.题支设计干扰有效,试题难度适中,考生作答区分度明显。
    5.在具体语境中考查多音字的读音。
    6.近五年考及的字一般不重复考查。
 (二)命题形式:
 1.选出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2.选出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
 3.选出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
 4.选出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
 (三)答错原因:
    1.形近误读。如“床笫”的“笫”(z?)误读为“dì”等。
    2.音近误渎。如“绮丽”的“绮”误读为“qí”等。
 3.多音字误读。如“自怨自艾”的“艾”(yì)误读为“ài”。
 4.习惯误读。如“畸形”的“畸”(jī)误读为“qí”。
 (请翻阅曾经做过的训练题)
(四)答题技巧:
A、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一般考辨析,不考拼写,不考查汉语拼音方案。  
B、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

词  语(熟语)
(一)命题特点:
 1.着重考查常用熟语的使用。
 2.着重考查对常用熟语的含义的理解。具体为:
 一考感情色彩。如:无所不为、半斤八两、趋之若骛、处心积虑
 一考适用对象。如:巧夺天工、美轮美奂、汗牛充栋、洗心革面
 二考望文生义。如:差强人意、不刊之论、首当其冲、万人空巷、望其项背、文不加点、危言危行、不以为然、不以为意、下里巴人
 四考双重含义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稳扎稳打:稳当而有把握地打击敌人。比喻有把握、有步骤地工作。
 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力透纸背;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五考近义混用
 应接不暇: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六考语义重复
    如;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
如: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七考自相矛盾。如:新兴商城才开张,鸿运百货大厦又敲起了锣鼓,两家商店形成了鼎足之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八考功能混乱
    如: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3.语例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高考熟语题所选用的语例多来自现实,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另外注意俗语、谚语、歇后语等。
(二)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总之,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想入非非,灯红酒绿。

病   句
(一)考查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二)辨析方法
    1.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做分析比较,明辨原因,例如: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2.主干枝叶梳理法。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例如:
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
用紧缩法,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事情卫星完成”,“事情”不能说“完成”,只能说“做完”,这儿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
3.造句类比法。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清楚了。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4.逻辑意义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例如:
①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照伪劣产品。(“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
 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大多”,后边删去“都”字)
(三)修改
如果在语言表达题中出现直接修改病句的题目,则要注意四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删(成分多余的)、调(语序不当的)、换(用词不妥当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解决了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四)答题技巧
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是否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 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必须记号来提示自己。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 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连  贯
(一)命题预测
如果考连贯衔接,题型无非是三种:
①嵌入题(也称“复位题”),己给定上下文(句),确定了语境,要求在其中填上一句或几句话:
②排列题,即给出若干句于,按语意连贯的要求排列成一段话;
③承接题,只给定上文(句),要考生选择与之衔接连贯的下文(句)。
可以将“简明、得体”知识融入题中;设题时会考虑到句式、对象、情景、音韵乃至风格等东西。当然,“语料”可以是记叙性的、议论性的,也可以是描写性的、说明性的。
(二)答题技巧
做好这道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l、一致性 
   “一致性”指句群表意时要做到陈述对象,句式、语气、叙述顺序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表意的连贯性。
    (1)对象一致
    一个句群在表达完整的意思时,陈述对象即句子的主语是一致的,把握了这点,就找到了解题的关键。
    (2)条理一致
    一个句群表意时通常按时间、空间、事理逻辑三种顺序,来组织安排内容,其中逻辑顺序指原因、结果、现象、本质、轻重、深浅、表里、远近等。句子连贯要求叙述条理保持一致。
    (3)语气一致。
    句子表意时指代内容与关联词的衔接和呼应要一致,肯定语气,否定语气,委婉语气,激烈语气,书面语与口头语等要一致。
    (4)句式一致。
    2、连贯性。
连贯性指句子间上下贯通一气,内容相互照应,衔接。
此外,还需注意时空转换、层次转换以及关联词、代词等语言标志。
(三)连贯题型及解题要领:
A排序:
⑴抓中心,中心是理解语句的纲。
⑵抓思路,①记叙文,以时、空为序。②议论文,观点句在前,材料句(思想句于前,行为句在后)在中间,总括句在最后。③说明文,事理句于前,材料句于后,且循时、空或逻辑关系。
⑶抓标志,①暗示性词语(提示层次结构)。②关键词语。③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和相同句式。④音节的和谐变化。
B选句衔接:要语气粘连,话题一致,语脉相承,情景相融,符合逻辑。
C修改不连贯语句:使用语法分析法,分析结构、语序、关联词语及过渡、照应。
例: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        ,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徙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如暴发产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其解。  ④少读而不求其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答案:②③⑤
    这个句子谈的是读书多与少的关系,意思是说读书少而精胜过多而不求其解。为了保持上下文贯通一气,内容必须要前后照应,这一照应体现在句与句之间,词与词之间。要做好“句子的衔接”这道题,往往不能机械地理解上面所述的原则。根据题目的难易综合分析以上几个方面的要点,结合句子所要表达的内容,这样才能准确地解题。
    解答“衔接”题规律;
①前后句式要一致。
②前后文意要照应。
③陈述对象要一致。
④前后色彩要一致。
⑤前后情景要和谐。
⑥语意条理要清晰。
⑦前后音韵要和谐。

文言文阅读
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 
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 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据有关人士估计今年很有可能考三国两汉时期的文章。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紧抓课本,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学会灵活迁移教材知识到考查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上,这是高考文言文知识的复习首先必须完成的任务。在掌握课本的前提下,考生在考场上还应注意答题的技巧:必须先读懂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意思,再认真审题,研读题干且调整答题的顺序。因此建议考生做题时不妨按以下步骤进行答题:
第一步从分析归纳题入手。近几年高考在设分析归纳题时,往往设定四个选项(三正一错),四个选项基本上概括了选段的内容,给我们整体把握选段的大意提供了方便。答题时,可把分析归纳题的选项在阅读材料中一一找到相应的原句,看是否与原文一致,若不一致,就是错误的答案。综观2007年18份高考试卷,命题者置干扰的方法主要有:
一、曲解词义:干扰项故意对文言材料中某一词语错误地加以解释。例四川卷第10题B项(选文出自《元史•贺仁杰传》):贺仁杰屡建战功并数进忠言,颇得世祖喜欢;他敢于为民请命,深受百姓爱戴。世祖曾以供养母亲为由把其父所献之金送还给他,但他最终未接受。原文中写“帝一日召仁杰至榻前,出白金,谓之曰:‘此汝父六盘所献者,闻汝母来,可持以归.养。辞不许,乃归白母,尽散之宗族”.这里所谓“辞不许”,意思是贺仁杰推辞而皇帝不答应,最终他收下了银两;如果我们联系后面“乃归白母,尽散之宗族”,判断就容易了。
二、夸大其词:在大体准确的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两处故意夸大作为干扰。例重庆卷第11题C项(选文出自《明史•李东阳传》):  李东阳一路上听取了各种意见,认为产生灾异的根源在于势家巨族、亲王贵戚、内廷官员互相勾结,危害百姓。原文只说“臣访之道路”(意思是“我在道路上询问”),那么选项中“各种意见”属夸大其词,事实上,李东阳是通过调查(主要是目睹)了解灾异情况的。
三、张冠李戴;故意把发生在甲身上的情况说成发生在乙身上。例全国卷I第1 0题D项(选文出自《后汉书•宋均传》):宋均认为烦苛的人,可能廉洁守法,而那些狡诈刻毒的人,却会带来灾祸;早年任尚书令时即想以此向上陈告,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上奏。原文中写“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意即苛察之人自身可能廉洁守法,却也“巧黠刻削”、毒害百姓,而非“那些狡诈刻毒的人,却会带来灾祸”,命题人故意张冠李戴,设置陷阱。
四、颠倒事实。例辽宁卷第12题A项(选文为《冉氏烹狗记》):作者对冉氏烹狗的行为虽然表示理解但并不赞赏.原文“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而非“并不赞赏”。广东卷第8题C项(选文为《聊斋志异。郭生》):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选项中“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山色”与文意相悖,原文为“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儿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孤”。
五、无中生有:干扰顼在文段中找不到根据,是命题人臆造以混淆视听。例江西卷第12题8项(选文为《催科》):驼者之子把治死其父的“驼医”告到了官府,“驼医”辩白说,自己的职业是治疗驼背,只负责使驼背变直,哪管病人的死活。原文为“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呜诸官”,“欲”是“想要”、“打算”,显然“告到了官府”一说在文中无据。
六、偷梁换柱:通过偷换某个概念来设置陷阱。例天津卷第14题D项(选文出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文中有的事例“类是而非”,有的事例“类非而是”,选文是“辞多类非而是,多类足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D项将“言辞”偷换为“事例”,添加上原文没有的“类非而是”的“事例”。浙江卷第14题8项(选文为《王定国诗集叙》):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废卷而叹”。本项错在“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废卷而叹’”。“幽忧愤叹之作”是王定国诗歌的一部分,表达报答“天子之恩”的愿望,本文作者苏轼并无微词:“废卷而叹”原因是“自恨期人之浅也”,即对自己“期人之浅”的行为感到遗憾。
此外,命题人还可能“综合设误”,即在同一选项综合运用两种或以上设误法。
    第二步再答筛选信息题。此题一般给出至少六条信息,排列编为四组,考生在做题时要注意看清题干的要求,以免误答。最好采用排除法。
第三步完成文言知识题。此题主要是对文言实词含义,古今异义词、文言虚词的用法的考查。关于判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题,往往设定四个选项,每一选项有两个句子,其中的一句是教材中学过的选句,所以给我们的答题提供了一些方便。对于文言实词的题要首先搜索教材上的用法,看是否与教材的意思一致,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给出的文言材料里看其意思。完成此类题,可先把你知道的那一项答案选出来,由易到难,逐步确定。还要把解释的意思代入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第四步做文言断句题。做文言断句题首先找标志词:
1.句首标志词。例:发语词“夫”“盖”“且夫”“若夫”“嗟夫”等;时间词“是时”“既而”“俄而”“乃今”“有顷”“昔者”等;人称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汝(女)”等;疑问词“何”“孰”“安”“胡”“奚”“焉”等。双音虚词“何以”“得无”“大抵”“是故”“然则”等。 
2.句中标志词语。例:助词“之”,连词“而”,介词“于”,对话标志词“曰”“云”“言”“道”“谓”“语”“对”“白”等,它们主要在句子的中间位置。
3.句尾标志词语。主要是语气词“者”“也”“矣”“哉”“乎”“耶(邪)”“焉”“耳”“欤”“而已”等。
第五步最后完成文言翻译题。翻译可按以下步骤:①.先将古今汉语语义基本一致的地方,按单音词译成双音词的方法对译出来。②再将难于翻译的字词找出来,这些往往是得分点的字词。对这些不懂的字词首先搜索教材上学过的意思。例:“婴”,常用的意思足“婴儿”,《陈情表》里的意思是“缠绕”。这样与教材联系起来,我们就可以知道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了。如果一下子想不出教材上的意思,可将这些难懂的词语放在原句中去揣测,大致推断它的意思。③最后梳理答案,把字词的意思连贯起来,译成通顺流畅前后协调的语句。(还要注意我们交代的涉及到的那几种可能)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   
  ★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好了,客观题做完了,可以把答案填入指定位置了。(注意一下时间!) 
填完后,拿出草稿纸,准备进入第二卷主观题的作答阶段。深呼吸之后,就开始吧!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打草稿,千万不要在答卷上圈点作标记。    第Ⅱ卷(共126分)

文句翻译题
答题思路:
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留、删、换、补、调、连。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答题步骤: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古典诗词鉴赏
    鉴赏古典诗词诗歌,要了解常用意象,掌握常用术语,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


(一)古典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
    1、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叠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2、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3、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和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对比、渲染)着手,分析其艺术效果。
    4、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5、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6、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二)古诗鉴赏表述: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 排比、设问、反问、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烘托、渲染、抑扬、赋比兴、虚实结合、对比、想象、联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结构技巧有:伏笔、照应、铺垫、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承上启下等。
形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情感类型:
    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②反映离乱的痛苦。③同情人民的疾苦。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①建功立业的渴望。②保家卫国的决心。③报国无门的悲伤。④山河沦丧的痛苦。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⑥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⑦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3、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②思念亲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4、长亭送别。①依依不舍的留恋。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⑧坦陈心志的告白。
    5、生活杂感。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恬淡。②昔盛今衰的感慨。③借古讽今的情怀。④青春易逝的伤感。⑤仕途失意的苦闷。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有: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特别注意:
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②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③分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比喻),估计今年诗歌鉴赏中修辞考察分量不轻。
④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⑤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三)题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眼眉儿  左誉
    楼上黄昏杏花寒,钭月小栏杆。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1)这首词上片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感情?  (2分)
   (2)有人评价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与杜甫的《月夜》相同,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这首词的上片写作者眼前的景色。通过杏花寒、斜月、栏杆、燕子、征雁、画角等意象,(1分)表现了思乡怀人的感情。(1分)『上片勾勒出一幅早春黄昏图,杏花寒、斜月渲染出凄凉氛围,栏杆、燕子、征雁、画角等意象,引发了游子的思念。』
    (2)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与杜甫的《月夜》相同,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上片是实景,写作者眼前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早晨黄昏图,渲染出凄凉的氛围,为下片作铺垫。(1分)下片实想象联想的虚景。“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想象此刻在家乡的闺中人对作者的思念情形,人在窗前迎东风眺望,对这春景洒泪生闲愁;(1分)“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联想两人分别的情形,闺中人泪水盈盈,眉似春山,脉脉含情,难舍难分的样子一直镌刻在游子的心中。(1分)
阅渎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秦淮杂诗    王士祯
年来肠断秣陵①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
【注】秣陵①今南京。
(1)试分析柳诗第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2分)
(2)两首诗都写到“春如秋”,对比分析两诗表情达意上的差别。(4分)
答案:(1)承上启下。“意转迷”承上“宦情羁思共凄凄”句,“春半如秋”引出下两方句“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从而起到从“情”到“景”,物我为一,情景交融的作用。(2)柳诗借景抒情,王诗借古抒怀。柳诗用花谢、叶落、莺啼来渲染一种凄凉的氛围,抒发了诗人被贬离乡之情。王诗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等意象来表达作者对南京古城低回不尽昔盛今衰之感。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钱塘逢康元龙①    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1)请分析此诗起句中的“暗”字对全诗有什么艺术效果。  (2分) 
(2)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4分)
答案: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评析其思想感情的能力。
⑴此诗起句中用一“暗”字,就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或:为全诗定下伤感的情调)。(2分)
⑵诗人要与诗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异乡邂逅同乡诗友喜出望外的心情,以及刚见面又须分手的离情别绪(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不得志的朋友的劝慰,以及彼此羁旅漂泊的感慨等等)。诗人想借酒表达感情,借酒化解悲愁,“须尽醉”率真豪爽,情感真挚热烈。(4分,意思对即可。)
解答技巧:先表明观点,即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一首诗可以综合运用几种表现手法)。接着,根据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分析它在表现诗歌内容和主旨方面的妙处。考形象、语言、情感等的答题也可按进行技巧。


现代文阅读

必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章阅读(16分) 
    注重整体阅读,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
    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
    阅读题目,找出题干与选项相对应的区域,再提取关键词句,进行概括整合。
    论述文总体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将题干读得准确无误。
    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
    推断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
    主要涉及这样几类题型 
    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信息。)
    要点概括题(答题技巧: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一项必是错项。)
推断想象题(答题技巧:找出推断的根据。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文学类文本阅读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了解它的特征开始的,阅读文学类文本,也要知晓它的特征。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同哲学、史学、政治经济学等一样,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是它们反映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不同。哲学主要是论证,史学靠翔实的材料,政治经济学多用统计数字,而文学则是语言的艺术,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以形象化的语言来反映生活。作家借助形象思维,通过人物、情节、环境和一切生动的场景,展示出一幅幅社会生活的图画,而画面的中心又是人物形象。

小说阅读
小说特点的把握
    要鉴赏小说,须知道什么是小说,有什么特点。我们通过语文课的学习,知道了小说的二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知道了小说艺术的中心是塑造典型形象,并借以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学会了如何从小说中分析出蕴涵在其中的主题思想。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进行小说鉴赏的基础知识。
小说情节赏析要点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旨做好准备。我们还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人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难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情节,要善于透过它的现象看清本质,透过个别事例想到类似的普遍现象;分析情节,要揣摩作者艺术构思的独特匠心:分析情节各个环节中透露出的信息以及情节的高潮在什么地方,“点睛”之笔在哪里,从而发掘出主题思想来——因为主题思想往往最集中地蕴藏在高潮部分和“点睛”之处。
小说人物赏析要点
    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他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土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刻画人物并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因此,在鉴赏小说时要做到:①透过小说描绘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来了解人物的活动背景;②通过小说的情节分析来透视各种人物的思想及品质 ③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一一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等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④通过对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对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小说语言品味要点
    语言,是指作家通过小说作品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所使用的文学语言。它包括作家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品味语言要做到:①仔细揣摩作者描绘环境、叙述故事、说明事物、刻画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的叙述语言是如何构成和谐完美的熬体的:②充分体会作者叙述语言的客观性、含蓄性、形象性、生动性:③认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个性化语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 ④学会正确审视作家的艺术语言正确评价作家运用白己的艺术语言所形成的独特鲜明的语言风格。
小说技巧欣赏要点
   “技巧”指文学技巧,它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熟练而又独特地运用多种表现方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段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的艺术技能。技巧欣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象征、比兴、类比、对比、衬托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③文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反语、夸张、排比、反复等)创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效果如何;④作家运用的其他文学技能在作品中体现山哪些特色来;⑤作家在语言运用上体现出什么样的个性风格(委婉含蓄、明快直露、冷峻深沉、热情澎湃等等)给读者哪些艺术审美享受等。

散文阅读
文艺性散文赏析要点
    文艺性散文一般可分为叙事、写景、咏物筹类。要鉴赏这一类散文,第一,要开消各类散文的特点。叙事散文所记主事一般较为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尤其值得注意:写景散文注重情景交融,其中重要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融铸于景中的居多: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所托之物人都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冈此,我们赏析此类散文,必须尽可能地体味象征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第二,阅读前先要了解背景。背景是个人语境,是理解文章的重要依据。要了解背景,可以通过副题或注释,但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背景因素,这就得靠我们平时的知识积累,有时还要做一些推想。第三,要理顺思路,把握宗旨。作者营构散文,总有其思路。我们赏析散文,只有把握了全文的脉络,才能真正理解一层一段一句的含义,把握文章的宗旨。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散文的脉络并不明显,此时,情境基调的把握就显得特别重要。整体的基调把握住了,对局部的感情或倾向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对特定语境中的语句的深层含义才能做出深刻的品味。
    不管哪类散文(叙事、写景、咏物),在阅读鉴赏的过程中,一要做到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二要加强因果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保证从宏观到微观上对散文准确读解,获取美感。非文艺性散文赏析要点
    所谓非文艺性散文,与文艺性散文很难区分,只不过非文艺性散文较之文艺性散文来说,行文更缜密,含意更深邃,风格更鲜明而己。
    非文艺性散文重在评点人事,阐释物理,它要求我们赏析中要认真揣摩人之神采,仔细品味事之菁华,努力琢磨物之精萃。其方法除了前面(对文艺性散文的赏析)所说的外,还要用心做到以下几点:①找线索,理思路,明确文章主旨;②析词义,明情感,领悟隐含信息;②抓开头,重结尾,全力寻找“文眼”;④品语言,辨风格,探求艺术特色。
    实际上,鉴赏散文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作者)的心(意图)”,要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情感)的歌声(旋律)”。只有以心换心地阅读,才能在作者创造的意境中获得感情的体悟及升华。
熟悉文体,确定倾向;明确考点,规范作答;探究题:有观点、有材料、有分析、有条理。依据文意表态,方便引用文本
关于“辩证分析”:文本是否辨证,是否符合情理。

实用类文本阅读
1.研究题干,把握答题重点
(1)探究文本的深层意蕴
     注意:词在句中,句在段中,段在篇中
(2)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注意:理解人物内在的精神面貌,把握其典型意义
(3)探究疑点、难点、空白点
  注意:内引外联,言之成理
2.注意提示语,把握答题方向。
第一种题型:从原文筛选信息来答题的题型
 常见提示语:
①请联系原文  
②请结合文本内容  
③就其在文中的……作些分析
第二种题型:结合实际或自己的想法来答题的题型
    常见提示语:
①请结合现实……   
②对此,你如何评论
第三种题型:把上面两者结合起来答题
常见提示语:  
①请结合文本内容和……现状(现实)    
②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你对……的了解    
③这则新闻向我们提供了一些什么……你有什么建议(看法)?   
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⑤从文中看……你怎样看?    
⑥请你分条陈述这则新闻获奖的理由
3.回读原文,整合信息,分条陈述
   (1)充分利用原文信息
 (2)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
例如:《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于2002年荣获第13届中国新闻一等奖,请你分条陈述这则新闻获奖的理由,不少于三条。(答案示例)《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的获奖理由:
    美的标题——引题排比对偶,形象生动;主标亲切呼告,真切感人。
    美的导语——拟人式导语,富有诗情画意。
    美的细描——细节描写,现场感强。
    美的语言——亲切自然、赏心悦目,新鲜活泼、生动形象。
    美的事件——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
 很强的时效性——“昨晚”新闻。
 重大的作用一—教育作用、怡情作用。(从新闻的文体特点、时效性、事件价值、社会功用四个方面回答)
探究题解答技巧
做探究题,答案一般要求做到“有观点+有分析”。
所谓观点,就是看法、意见、态度、立场、认识。答案要求观点要明确,态度要鲜明。一般采用这样的句式:  
多用判断语气的句子,比如“我认为……”“我觉得……”
    所谓分析,就是探究,是运用依据阐述观点的过程。分析可以有以下4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文本+观点
    标志:“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注意:这种分析过程要注意摘录或者化用文本的相关字词句,整合成话,扣紧观点。
    例:文章中大树的形象,有人认为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也有人认为是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象征,还有人认为是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衰竭的象征,你同意哪一种理解?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我认为老树象征着现代化进程中大机器工业文明对传统文明的紧逼与破坏。“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米一千米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大树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阻碍,终于被屠杀,“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这是古朴原始的传统文化的最终命运: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分崩离析,最终被遗忘,
    第二种方式:事例+观点
    标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  事例一般有两种要求形式:生活实际事例和一般事例。注意:这种分析过程要注意事例的叙述简洁,材料与观点相互融合。
例:试就本文所说的“通才”问题,举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要求: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
    答案示例:我认为通才比专才更有利于人们打开视野,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将事情做得更好。中国历史上的苏轼就是一个典型,既通书法绘画,又晓诗词文赋,是一个艺术通才,他打破了艺术界限,互相借鉴技巧,创作出许多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佳作。
    第三种方式:文本+现实+观点
第四种方式:文本+理论+观点

语言表达

扩展语句
1、扩展语句四种类型:
(1)丰富句意型:给出主干句、主谓句的扩展;
(2)续写补写型:给出语句或不完整语段,接续填补空白;
(3)再现情景型:给出几个词语和中心词,定向联缀词语成句;
(4)拓展话题型:给出话题中心句或首尾句,话题情景阐发。
2、解题思路:扩展语句是铺陈。
(1)要讲究意蕴,力求创新。
(2)注意精心构思,展开联想和想象。
(3)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3、解题步骤及方法:
(1)细审题干,按要求思考。
(2)吃透原句,辨析隐含信息、单句复句、扩展内容,修辞手法。
(3)结合前两点考虑多设方案。
(4)按题干要求比较筛选,修改确定。
(5)注意语意连贯,句式与修辞格是否与要求一致。

压缩语段
1、压缩语段三种类型:
①概括大意(导语新闻);
②概括标题(精准、简练、有吸引力);
③概括要点(准确全面)。
2、解题思路:压缩语段是提炼,要抓关键词句,删繁就简,去次留主(删掉枝叶,保留主干),再仔细地组织好语言,既要把点答全,又不要超过字数。
3、解题步骤:
(1)明确标准,弄清题干要求。
(2)细读原文,弄清文体,分析层次,把握
中心。
(3)分析原文的内容要点。
(4)根据原文中心,确定原文内容的删留。
(5)根据字数要求对保留内容进行加工,得出答案。
4、形式与侧重点:
(1)说明体式抓对象和主要特征。
(2)叙述体式抓主体经历与特征。主要信息常常是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描写体式抓景或物的主要特征、描写角度和感情。其主要信息常常是借什么景、什么事表达什么情。
(4)议论体式抓话题、观点、论据和结论。其主要信息是议论的话题、中心看法及其论据,位置常常在文首文尾,段首段尾,例子前后总括总结句、阐释句。
(5)新闻消息体式抓导语段。(时间、地点、人物或者对象、事件的因果等)
5、解题方法:
(1)剔除枝叶法,适用于记述性文类,要去掉原因、过程和例子;
(2)层次切分法,.适用于说明文类,把语段的层次划清,提炼各层次要点,然后将各要点相加,最后再比较、整理,使之符合题干的要求。
(3)寻找关键句法,适用于议论性文类,找出中心句或对语段内容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适当改造、整合。

变换句式
要求掌握常见的句式,按要求在这些句式间自由转换。八种句式类型:
①长句和短句。
②主动句,被动句和把字句。
③整句和散句。
④肯定句和否定句。
⑤单句和复句。
⑥一般语句和特殊语序句。
⑦普通陈述句和排比句。
⑧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和疑问句。
一般只考查长短与整散句的变换。
1、长句和短句
长句和短句变换的关键在于找出句子主干。
(1)长句化短句的步骤:
1)准确地划出原句的主干和附加成份。 2)思考所变短句之间需何种关系才能保持原意,并且达到连贯的要求,进而确定其关系(因果条件、并列、顺承)。
3)主干部分独立为一句。
4)其他句用代词作主语或用关联词连接。
5)根据题干要求检验,按时间先后或事理逻辑顺序排列。这一步常被忽略,需着重注意。
(2)短变长:主要将几个短句的主语、谓语、宾语紧缩为长句的主谓宾语,将其余内容有序的变成附加成分,合并同类项,如定语、状语等。
2、散句变整句:先看散句散在那,如何变才能整齐,变完后要通畅。

仿用句式
1、仿用句式考查三种能力:
①语言运用能力;
②联想创新的思维能力;
③修辞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
九种修辞格: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2、答题思路及方法:仿句是对所提供的语言材料进行仿制,从样句的思路到形式都要严格照原样保存,必须做到三同一对仗,即结构相同、句式相同、修辞方式相同,关于对仗没有硬性的要求,仿句要做到形似和神似(要求把虎画成虎,而不能画成猫)。
3、解题步骤:
(1)把握住原句特点。
运用数学解题思维方式,对给出的句子进行分析,从内容、句式、修辞和结构(字数)四个方面审题,找出答题必须满足的全部条件。
要充分注意:
①原句中隐含的意思;
②原句中用词的特点(褒、贬、雅、俗);
③原句的感情基调(忧伤、喜悦、沉重、明快)。
(2)运用想象和联想(相似、相对、相关)打开思维。
(3)后期制作:依葫芦画瓢,抓住留换(留的多是虚词,换的多是名动形等实词)两个字造出一个或两个满足题干全部条件的语句,再检查衔接与照应。
重要提示:若考题中没有仿照例句,必须严格按照题干所限制的条件造句。注意形式上的约束性和内容上的创造性。
4、对联拟写:注意符合语境、仄起平落和三同(词性、字数、结构)一对仗(平仄)的要求。
例:仿照下面的拟人手法和句式特点,另写一组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4分)
    山间的溪流,并不因为大海就在山下而停止歌唱;路旁的小草,并不因为大树就在身边而含羞躲藏。
    题干的拟人手法体现在:停止歌唱,含羞躲藏。有些构不成拟人的,如:林间的幼鸟,并不因为雄鹰就在高空而停止飞翔;路边的小草,并不因为花朵的绽放而黯然失色;绝症的病人,并不因为死神就在头顶而停止欢笑;勇敢的战士,并不因为死亡就在眼前而胆怯退缩。
    二要注意句式特点。在语言上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合乎规范。做到宽严适度,过严则滞,过宽则散,板滞则毫无生气,散乱则失去规矩方圆,非留不可,当留则留,可留可改,非改不可的,这样避免架子散乱。
    三要注意事物的内在关系。同一组的两事物一定要有可比性,对比立意,还要注意标点的使用,分号体现并列关系,标点不单独设题,但在仿写中可考你对标点符号的理解与运用。
    四提炼主题:两相对比,弱小者并不妄自菲薄,自惭形秽。如天空的飞鸟,并不是因为前方是悬崖而止飞翔;海洋的鸟儿,并不是因为波浪的咆哮而恐惧游畅:这就不符合题干对比立意的要求。
    五 合理联想

综合改错
这一类题其实就是修改病句,关键是要读清
题意,注意潜在提示,然后按要求完成。主要参
考前面的语病部分的答题技巧和注意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要求。
得  体
    语言表达的得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答:
    一、根据目的的不同来调整语言。为了达到语言表达的效果,可以突破常规,有时可以达到不通的地步。如《红楼梦》第七回焦大说了这样的话:“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是不合逻辑的,故意这样写,是为了表现焦人的醉态。用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目的,这句话也是十分得体的。
    二、根据对象的不同调整语言。
    语言要注意适应对象特点,就可产生交际的积极效应。如对敬语与谦语的选择使用,能使语言产生很好的效果。
    三、根据场合的不同调整语言
    语言的运用要和场合相适应,不同的场合对语言的使用各有不同的要求。场合可分为四种类型:说话庄重规范的正式场合,一般要求使用典范的书面语;说话自然灵活的日常场合,一般多用口语;说话轻松活泼的娱乐场合,用语要注意幽默风趣。
四、根据表达手段的不同调整语言    
如电报语言要在意思表达清楚句子结构完整的前提下用语高度简化:广播稿在用语方面要注意可听性,应尽可能地接近口语。

图文转换
看图表按要求写一段话,形式多样,近几年高考试卷中频频出现,如看漫画写文字、读各种统计表等。
看图答题常常是考生的难点。一般而言,吃透文字信息,筛选出图表的主要信息,理清其中的一些概念(描述对象)之间的关系应作为重中之重的环节,再经过合理的比较、分析往往就能化难为易了。 
    漫画是一门通过讽刺与幽默的方式表达哲理与反映现实的艺术。一幅漫画主要由标题、主体、注释三部分构成。标题即题目,往往告知人们漫画的主题思想,有的虽没有标题但一定有鲜明的主题;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注释是对画面情景的文字提示或注解。通过对这二部分的仔细阅读,就能从整体上概括其寓意。一幅好的漫画,在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同时,也给人以思考和警示。
漫画题型的语用写作题,也离不开审题。它主要以下面方式进行考察:
(1)描述漫画画面内容;
描述内容许注意顺序的合理及信息的全面。
(2)说明漫画寓意(或阐述读漫画感想);
(3)给漫画拟定标题;
这三种题型所考查的能力涵盖了理解、分析、概括、评价四个方面。
(4)拟公益广告。
读统计表一般需说出图表所反映的问题或者是趋势,一般需注意说出总的情况或趋势及特殊的情况或趋势。


写作指导
(一)审清题意
1、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1)抓实质。
如果作文材料(现实材料或寓言材料)讲的是生活中的故事,那么,不要被其表面的文字所迷惑,要深入进行分析,找出隐藏在现象里的实质,然后抓住实质来确定角度。
(2)抓关键。
    如果作文材料中出现提示性的词句或者总结性的语言,那么,这很可能成为我们准确理解题意的关键,抓住了关键,也就能够选准角度。  (如2006年全国甲卷)
(3)抓因素。
作文材料一般都由多个因素构成,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因素作为写作的一个角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把人生比喻为运动会,把抱有不同生活目的、不同追求的人比喻成四种人:竞赛者、喝彩者、观看者和经商者。对此你有哪些启示?
    请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角度:
    ①做竞赛者,有明确的目标,为达到目标付出不懈努力;
    ②做喝彩者,真诚为他人的成功而欢呼雀跃,为他人的失利而呐喊助威;
    ③做观看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豁达乐观,淡看名利,宠辱不惊:
    ④做经商者,要抓住机遇,获取成功。当然也可不做经商者,凡事不能利欲熏心。
(4)抓本义。
    如果作文材料是比喻性的,或其中关键语句是比喻性的,那么必须找出其木义,并抓住本义生发开去记叙或议论。  (如2006年全国卷乙卷作文题)
     2、关于命题作文的审题
     与话题作文有相通之处。
(1)内涵外延分析法
    这种方法指的是审清楚构成题日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比如2004年的话题“语言与沟通”中的“语言”,就其内涵米说,应是指“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就其外延来说,“语言”一般包括它的书面形式,但在与“文字”并举时只指口语,还可以包括哑语,即手势语言,因为哑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2)结构分析法
    从结构的角度看,标题的类型不外乎词语型、短语(词组)型、句子型二种,无论是哪一种,都可以从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准确把握题意。
    单个字的标题适合运用内涵外延分析法。
    ●并列式。词语的并列,无论是相对或相反,一般都是合成一个意思,不必拆开来分析。如“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的意思:如“规则”,指的是强制的或约定俗成的规矩。短语的并列则要注意讲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如03、04年的高考题。
    ●偏正式。中心在“正”的方面,但也要注意“偏”的部分,因为它往往起到修饰或限制的作用。如2002年全国卷的话题“心灵的选择”, “选择”指挑选,这是中心;但关键在于“心灵”,因为它有别于物质的选择,必须重点写出心理活动的具体经过。
    ●主谓式。重心应该在“渭”的部分,如“生活多姿多彩”,就应该重点写山“生活”是如何的“多姿多彩”。
    ●动宾式。重心应该在“动”的部分。如“战胜脆弱”,固然要写到怎么样“脆弱”,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具体写出“战胜(脆弱)”的过程。如2006年广东卷的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在“天使”的前提下应突出“雕琢”。
    ●句子型。一般说来,如果是主谓式或主谓宾式,重点应在谓语部分;如果是判断句,重点应在宾语部分。如2005年辽宁卷的“今年花胜去年红”(是命题作文),其重心就应落落谓语部分,即要写出是怎么样的“胜去年红”。
(3)修辞分析法
    从近年来全因各地的作文命题情况看,有的话题(命题)采用了修辞手法,其中最常见的是比喻修辞法。审准这一类话题,关键在于找出喻体的特征,然后联想到与之相似的有关人生、事业、社会中的事情,找到切入的角度,确定文章的观点(主题)。
    如“今年花胜去年红”就是比喻,喻指一种气象、一种生活状况或者个人的发展态势。要把自然界的“花”移植到社会生活中的“花”土来。可以写生活的今昔对比,可以写个人的茁壮成长,可以写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可以写对未来的乐观展望,等等。又如2005年浙江卷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联想到人生、事业和社会生活,可以写“一滴水可反映出太阳的光辉”,比如写一个人的风范与修养, 可以从他的一言一行中看出来;可以写一个不经意的细节,会缩段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可以写伟大是由于处处注意点滴的积累,一个关注细节的个体,一个关注细节的民族,是值得尊重和敬畏的;可以写宇宙的奥秘,需要从细部入手加以探索,等等。只要我们抓住特征联想开去,就可以选好角度,不致离题。
如:我想握住你的手   山外有山    让心灵在     中栖息   知音难逢   幸福在哪里
(二)选好材料
1、记叙类文章的选材
—是围绕中心选材。
二是选取典型材料。
三是以独特的视角选材。
四是选取有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
五是选取符合生活真实的材料。
从材料的来源看,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是从现实中选材。
二是从历史中选材。(故事新编)
三是从幻想中选材。
2、议论类文章中论据的选择
—是注意论据的典型性。    
二是注意论据的准确性。
三是注意论据的针对性。
四是注意论据量的适度性。  
五是注意论据的新颖性。
(三)学会分析
    (1)意义分析法。即在举出实例之后,由小见大,在对具体事实的分析中提炼出事件或行为的精髓,抽象出事件或行为的意义,揭示出事件或行为的价值、影响或者危害。
    (2)因果分析法。即在列出事实论据后,就论据中事物的成因或结果进行分析:或由果索因,探求本源,揭示本质;或由因导果,进行推断,寻求结论。
    (3)假设分析法。就是在列举事实论据之后,提出某种假设,改变事物存在的条件,并就此分析结果发生的变化,通过这种条件与结果之间关系的推演和比较,来强调事物在特定条件下的必然结果,进而达到论证观点的目的。 
(4)辩证分析法。即在举出实例之后,用联系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发展的观点(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不能静止的看问题)、一分为二的观点(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不能绝对的看问题)对事例进行分析,使观点得到全面、客观、深刻的论证。
(5)对比分析法
(四)理清思路
    解决好思路不清晰的问题的对策是:
    学点有关文章结构的知识,懂得各种文体安排结构的一般规律。
    1、记叙类文章。
    常以事件发生的开端、经过、结果为经线来安排结构,当然其中可以采用倒叙、插叙等方法;记游的文章常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结构。
此外,要注意安排好文章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因此,线索确定得恰当,会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全篇浑然一体。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常常觉得自己选择的材料还挺精彩的,但写出来以后却觉得杂乱散漫,其原因往往就是未能给全文确定一条合理、清晰的线索。可见安排好记叙文的线索是非常重要的。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 ●以实物为线索。   
●以人物为线索。     
●以时间为线索。
●以地点为线索。   
●以事件为线索。   
●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2、议论类文章。
    可以参考如下的几种结构模式:   
●并列式:论据的并列,分论点的并列     
●对照式   
●层进式
●总分式
   “模式化”是要反对的,但是,“模式”还是需要的。这里所说的“模式”实际上指的是写文章的章法,而这是反对不了的。尤其对于一些写文章有困难的考生来说,还是可以考虑采用何种结构模式,这样总会比结构混乱的文章好得多。当然,写作水平比较高的考生则不应受某种“模式”的限制,而要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变通。
    备考建议
    1.加强思维训练,尤其是要强调对同一问题的多角度思维。可精选一些材料作分析。材料的选择应该是一些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思维的材料,而不应是角度、方向单一的材料。在选择材料进行训练时,要兼顾多样性原则,时事、寓言、故事、哲理诗等各种形式的材料,均可以使用。
    2.加强限时作文训练。从看到题目到写完作文,应在50分钟之内。从一模作文情况上看,不完卷的学生为数不少。
    3.多进行列提纲训练,强化审题、选材、谋篇布局的能力。
    4.积累鲜活的素材,特别要注意材料的准确性和运用材料的合理性。
5.注意加强书写训练,同时消除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