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任容易知人难!揭秘中国古代知人三大法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6:06:39

核心提示: 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知人善任是成功者取胜的最大法宝,也是成功者把握人和的最高境界。“知人”和“善任”,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截然不同的两种才智……

孔子说: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知人善任是成功者取胜的最大法宝,也是成功者把握人和的最高境界。“知人”和“善任”,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截然不同的两种才智,“知人”是“善任”的基础,虽然知人者不一定善用人,但不知人,不可能善用人。

有人说,用人难,知人更难。的确,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要知人,都是极不容易的事情,《增广贤文》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自古至今,人心难测,人才难辨,不知道困扰了多少聪明人。就连先哲圣人,帝王将相也往往被如何知人一事难住。如孔子“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见典故一),东汉创始者光武帝刘秀以为性格谦顺的庞萌是“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可以把幼小的孤儿和国家的命脉都托付给他)的社稷之臣,没想到庞萌在紧要关头突然倒戈相向(见典故二);诸葛亮对平时善谈军计的马谡委以重任,结果失守街亭……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难怪孔子感叹道:“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人的外表和内心往往不一致)。”

正因为“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古人才将知人之道视为最高深的学问之一,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三十三章》)

《论语·颜渊篇》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可见老子和孔子都把鉴别人物的本领称为“智”。

三国时魏国的学者刘邵在《人物志·序》中说:“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意思是:圣人最被推崇的,就是聪明,而聪明的最可贵之处,就在于能鉴别人才。具备了鉴别人才的智慧,就能把每个人都安排到最恰当的位置,从而使各种事业都兴旺起来。

刘邵认为善于知人是圣贤最可贵的聪明智慧是很有道理的,一个领导者只要有鉴别各种人才的能力,就有可能成就大事业。以汉高祖刘邦为例,史书记载刘邦“不修文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这样一个既没有高深的学问,也没什么特殊本领的小人物,却能在天下大乱之际力压群雄问鼎中原,靠的就是一颗仁爱的心和知人善任的本领。刘邦不但有知人之智,还有自知之明,所以当项羽提出要和他单打独斗决一雌雄时,刘邦笑着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知人虽难,但也没有难到不可知的地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子》、《论语》等经典著作及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记载的知人经验丰富多彩。另外,传统文化中还有一些专门讨论如何知人的专著,如刘邵的《人物志》、曾国藩的《冰鉴》等,这些著作也很值得研究。

典故一:宰予字子我,孔子的学生。因为他的口才十分了得,对很多事情都说得头头是道,孔子把他和子贡列为言语科的代表。但他竟然非议为父母居丧三年之礼,又在白天睡大觉,被孔子称为“不仁”之人,又说他这个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认为他简直就是无可救药。

宰予当齐国临淄大夫,他与齐国权臣田常作乱犯上,结果整个家族被灭掉。

澹台灭明,字子羽,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年轻39岁,因澹台灭明相貌丑陋,孔子认为他并非可造之才,当初并不想收他做学生。没想到自从跟随孔子学习后澹台灭明勤力修行,平时不走小径,没有公事不见卿大夫,受到人们的称赞。

经过这两件事情,孔子不由得感叹道:“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典故二: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大臣庞萌为人谦逊,刘秀对他既信任又爱护。经常对人说:“庞萌这个人,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当时董宪独据一方,刘秀命令庞萌与大将盖延一起进击董宪。因为刘秀的诏书只下发给盖延而没有给庞萌,庞萌怀疑盖延说了自己的坏话,于是决意造反,突然袭击盖延的部队,并与董宪连和,自称东平王。光武帝刘秀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震怒,亲自带兵讨伐庞萌。

古代知人三大法则

行为知人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言行观察法是最常用的知人方法,在历史典籍中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

潘浚,三国时吴国将军。在吴国武陵担任从事一职的樊伷阴谋造反,想投靠刘备,有将领提出带领一万人的部队前往讨伐,孙权不允许。特地召来潘浚商量此事。潘浚说:“派五千兵过去,就足以擒获樊伷。”孙权问:“你怎么这么轻视樊伷?”潘浚回答说:“樊伷这个人能说会道,但实际上并没什么才略。我之所以知道他无能,是有一次应邀去他的府中做客。吃饭的时候,等了很久,饭菜还没上来,连他自己起来催了十多次也没用。连这样的小事都办不妥,他的才略可想而知,这跟判断侏儒只要看其身体上某一节就知道是同一道理。”孙权听了大笑起来,马上派遣潘浚带领五千人前往讨伐,潘浚果然取得成功。

性格知人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成功失败,与个人的性格息息相关,甚至还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人的性格与生俱来,往往终生不变,古人认识和鉴别人物经常以性格为依据。

陈霸先,南北朝时期陈朝的开创者。《资治通鉴》记载,陈霸先曾经在京口宴请部分将领,在酒过三巡之后,杜僧明、周文育、侯安都等人都滔滔不绝地讲自己的功劳。陈霸先对他们说:“你们都是良将之才,但都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陷。杜公志向远大而见识短浅,与部下相处太随便,但对上级不够尊敬;周侯乱交朋友,太容易与人交心;侯郎性格骄傲,轻佻而又放肆,这些缺点如果不改,很难善终。”后来这三个人果然不幸被陈霸先言中。

相貌知人

中国古代有相人之学,至今仍在社会中流传。相人术虽有迷信成分,但在知人方面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可完全忽略。

郭子仪,唐朝名将。郭子仪平时每次接见宾客,姬妾都在旁边。有一次卢杞前来探病,郭子仪叫所有侍妾全部退下,自己独自见卢杞。卢杞走后,家人问其原因。郭子仪说:“卢杞这个人相貌丑陋而居心险恶,妇人之辈见到他的样子必然会忍不住笑出来,将来有一日卢杞得志,我们这个家族肯定要遭殃!”史书记载卢杞相貌丑陋,脸色青蓝。虽然样子丑,但这个人口才一流,得到唐德宗的赏识,升他为御史大夫,后来卢杞害了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