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伪装的心理痼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18:31
作者:邰启扬 吴承红 |  文章出处:网络   工作实践告诉我们,有时,来访者要求我们帮他(或她)解决的问题,并不一定是他们真正的问题所在。也就是说,他们所描述的仅仅是表露在外的现象,而不是问题的本质。如果我们找不到问题的本质,不能解决这本质的问题,现象不会消失,问题更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最大的难点往往就在这里。

  我们不能把它理解成是来访者有意欺骗你,事实上,他(或她)本人也是受骗者之一。所以,作为合格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者,就得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去挖掘那深层次的、本质的根源性问题,唯有如此,你的工作才可能是富于成效的。

  请看以下案例:

  来访者主诉:"我不久就要参加一次重要的考试,这次考试对我很关键,我对它非常重视,对于我来说,这次考试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可是我的复习效果却很差,白天没精打采,夜间彻夜难眠,记忆力减退,面对考试表现出焦虑和恐惧。已经连续数日难以入睡。因为失眠,严重地影响了听课和复习的质量。自己也作过一些调节,并也服用了安眠药,但是效果甚微,我陷入了极度焦虑之中,不知道怎么办?请一定要帮帮我!"

  就他所反映的情况来看,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考前焦虑症状。在我们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中,见得太多了。一般说来,这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治疗,只需告知一些考前调节自身心理状态的措施,比如:

  增强自信;

  降低期望水平;

  保持中度强度的动机;

  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

  掌握复习的技巧;

  ……

  可来访者却说:"老师,针对我的问题,我也查找了一些心理学资料,你说的这些方法与措施,我都知道,也试过,可就是没有半点效果。我听人说,您是位催眠师,解除了好多人的心理疾患,我想接受催眠术,您一定要帮帮我。"

  他说的话我们相信,大部分有文化的人遇到问题,特别是心理问题,往往不是先找专家,而是去看书、上网查相关资料。因此,他们常常也是这一问题的"专家"。鉴于来访者人格健全,咨询动机合理,沟通能力强,对心理咨询师非常信任,自己又强烈要求接受催眠治疗,我们就同意了他的要求。

  由于时间紧迫,决定施行催眠疗法,来访者显得很兴奋。我们也很高兴,因为这会是一个很配合的受术者。

  尽管如此,暗示性测定还是有必要的。催眠师拿来两杯水,告诉来访者一个杯子里是白开水,另一个杯子里是淡盐水,请他仔细辨别。事实上,这两杯水都是白开水。来访者很快就作出了判断,指出其中的一杯是淡盐水,这说明他的受暗示性比较强,可以接受催眠治疗。

  第一次催眠

  把这位来访者导入催眠状态,倒是没有遇到多少困难。在采用躯体放松法与言语催眠法相结合的方法之后来访者渐渐进入了催眠状态,尽管此时催眠的程度并不深。

  催眠师:"好的,现在你可以谈谈你的问题了。"

  令催眠师感到出乎意料的有两件事:一是来访者迫不及待地对自己的情况进行陈述。这种情况不多见,大部分受术者都要在反复暗示与鼓励之下才会说出自己深层次的问题。二是在催眠状态中来访者此时感到担忧的问题不是失眠,也不是自己的考试。

  我们隐约感到,来访者在意识层面的问题只是一个伪装的现象。

  催眠师:"那你现在最担心的是什么问题呢?"

  来访者:"我最担心的是一双儿女的前途,我为自己一双儿女的未来而焦虑,我希望儿子将来能上××大学,但怕他考不上而烦恼。我现在所做的一些都是为了他们,但是儿子的成绩不是太优秀……"

  只见他唉声叹气,表现得极度焦虑。

  这时,催眠师已经对他所面临的问题有了初步的判断。他担心自己考试的问题是现象,担心自己的孩子能不能考上名牌大学是根源,是一种以替代的方式来表现内心的真实状态。看来,重点要放在他的子女成才的引导上。

  于是,催眠师决定加深催眠深度,对他无意识中的观念进行干预。

  催眠师发出一系列的指令令其放松……再放松……深呼吸……借此把他导入更深一些的催眠状态。

  在更深一些的催眠状态中,催眠师进行了一番关于儿女前途的正确引导,但是来访者始终不肯放弃自己的观念,强调现代社会只有上好大学才能有出息,并提到自己当年也非常想上××大学……

  这次催眠有效果,但不算很成功。效果表现在考试焦虑症状有所缓解,让他在催眠过程中好好地睡一觉。催眠的过程大约经历了半个多小时,但暗示他睡觉的时间是三个小时。醒来以后,他反映心理紧张程度降低了,告诉催眠师自己睡了三个小时,并提出做催眠很舒服、很放松,希望再做几次。不算成功的地方是他的无意识并没有接受催眠师的观念,一言以蔽之,来访者得到了暂时的放松,但他的问题却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施术以后,我们进行了反思。

  很快,有两个疑点暴露出来了。

  其一,用自己的考试焦虑来替代对儿女前程的担忧,这本身不具有合理性。因为,父母可以光明正大地担忧子女的前程,没有必要躲躲闪闪。通常情况下,被伪装的应该是那些不为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所接受的东西。而这里,根本不存在这种情况。

  其二,来访者提到希望自己儿子能上××大学,自己也曾想上××大学。他为什么不是要求儿子上名牌大学,而非得是这一所特定的大学呢?难道这里面有什么情结吗?这会是一个可能的突破口吗?至少说,这是一条可能的路径。

  所有这些,将要在第二次催眠中找答案。

  第二次催眠

  来访者按照预约前来进行第二次催眠。第二次催眠进入的时间更短,程度也达到了深度。

  催眠师:"问你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就是希望你的儿子考上××大学?这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请回答我的问题。"

  更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来访者并没有回答催眠师的问题,而是把问题转向其小姨子(妻子的妹妹)身上,说这才是困扰他最大的问题。

  听起来,这似乎不合逻辑,与他现在要解决的问题风马牛不相及。这里我们要说句题外话,如果你进入到一个人的无意识层面,他所表露出的任何内容都是有意义的。所以,催眠师没有打断他的话题,而是鼓励他往下说。

  谈到他的小姨子时,来访者陷入了困惑、自卑、痛苦、自责等复杂的情绪困扰之中而不能自拔……

  来访者是这样讲述自己往事的:"多年来我与小姨子的关系很好,我很喜欢见到小姨子,并乐意给她花钱消费,陪她下馆子吃西餐,逛商场购物甚至买一些女性卫生用品……"

  随后来访者便哭泣起来,说的话也有点断断续续。

  "我也感到不值得这样做,在小姨子身上挥霍了大笔钱财……为了挣这些钱,影响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差点断送了自己的前程,甚至引起了妻子的猜疑……我也后悔、怨恨,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不可思议……除了获得小姨子的微笑证明自己的'成功'外,别无其他欲求,甚至连非分之想也不存在,我从来没有碰过她一次手,但是就是想买东西给她,好像不买不舒服似的,而买了以后又后悔。"

  为了追寻深层次原因,催眠师在催眠状态下请来访者谈谈与小姨子相识的情境。

  来访者:"这是与我爱人结婚之后不久,有一次出差去爱人老家所在的城市,妻子让我去探望在纺织厂工作的小姨子,当时她正在上班,因此穿着工作服就到厂门口来见我。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她,不知怎么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催眠师:"请谈谈似曾相识是什么意思,和谁似曾相识?"

  来访者沉默一会儿解释道:"第一次见到小姨子时,她工作服上、帽子上都沾上了棉花絮,甚至鼻孔里也沾了棉花絮。而这使我猛然联想到初中时与女同桌发生的事情。"

  催眠师接着问:"那是怎么回事?"

  来访者:"初中时,同桌是位女同学,眼睛长得很迷人,我有点喜欢她。她成绩很好,我的成绩一般不如她,只是英语可以和她比一比,她平时对我爱理不理的,其实打心眼里就瞧不起我。有一次我的英语考试得了满分,很高兴,她没有考到满分,但后来听同学说她在背后大肆宣扬我尿床的毛病,她与我外婆同村(我当时寄住外婆家读书),她知道我有尿床的毛病,并给同学讲了,使我很丢面子,男儿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她有课间趴在桌子上睡觉习惯,为了报复,有一次我就恶作剧地用毛笔在她脸上画了两个圈。她醒后尽管把墨汁洗了洗,但还是在脸上留下了痕迹,引起了大家的哄笑,她狠狠地骂了我,并很快调换了座位。对此我很失落,同时下了决心,要通过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引起她的注意。从此,我发誓努力学习,一定要考上××大学,让她知道我是有出息的,挽回失去的面子和男子汉的自尊。进入高中后,尽管再也见不到女同桌,但挽回面子和自尊的愿望有增无减,在开学后不久我就在桌上刻下'××大学'四个字。这种理想成为后来制订孩子奋斗目标的依据,所以我要儿子一定要考上××大学。高考我没能如愿,只考上大专,从此心灰意冷,想通过挣钱来证明自己的实力,继续扞卫男子汉的面子和自尊。"

  终于,我们找到了他真正的问题所在。少年时代对同桌女同学的暗恋、自卑才是其关键的心理情结。至于考试焦虑、对子女前程的担忧,甚至对小姨子过分的关心,所有这一切,不过是一层一层的伪装而已。

  催眠师:"好的,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找到了困扰你长达二十五年的心理情结。在你的少年时代,情窦初开之时,你朦朦胧胧地爱上了你的同桌女同学,可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情感回报。其实这也很正常,也许是你的女同学性意识还没有觉醒;也许是她喜欢的不是你这种类型的人。而当时缺乏理性的你,因为爱,因为自己的自尊,也因为报复心在作祟,做出了一个极端行为--用毛笔在女同学脸上画圈。结果导致被女同学大骂一顿,从此分座。到上高中后,又不在一起了。但这毕竟是你的初恋,又是这样一个结局,所以形成了一个心理情结。你的小姨子与你的女同学本来毫不相干,在初中时用毛笔在女同学脸上画圈而形成的情结已压抑到了无意识里面,因为这是和你的创伤联系在一起的,而后来又投射到你小姨子鼻孔里的棉花絮,以此为移情的关连,产生无端的联系,即条件反射,从此把你小姨子作为你显示成功的对象,尽管淡忘了从前的同学,但小姨子却替代了初中时的女同桌。你拼命在小姨子身上花钱,就是想证明自己的成功。当这种证明自己是成功者的方式又为社会所不认可的时候,又再以重新的伪装--关心子女前程、自己的考试来伪装。说到底,你的问题的关键还是少年的情结--想通过自己的成功得到同桌女同学的芳心。由于这一情结深藏于潜意识中,你自己不能觉察。"

  来访者:"我的心情豁然开朗,恍然大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回去后我要好好同妻子谈谈,重新开始我们的新生活。"

  催眠师:"现在你已明白事情的真相。我还要说的是:对过去的所作所为,不要过分地内疚、自责。你再见到小姨子也以平常心去正确对待,也不要一味回避。从此,你的心灵获得了自由,不再忍受内心矛盾冲突和困扰了!"

  在催眠状态下,来访者流露出想挣一笔钱作为对妻儿的补偿,为了挣钱产生铤而走险的念头。

  催眠师严肃认真地告诫来访者:"你的妻儿最需要的不是钱财,更期盼的是你有一颗纯朴安宁的心,是家庭的和睦、幸福和美满。"

  来访者:"我懂了,我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宁和幸福!"

  至此整个催眠治疗结束。

  当来访者被唤醒以后陈述道: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但对催眠过程不能回忆。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催眠师的体会

  无端联系进而形成条件反射是本案例的症结所在。来访者在青春期对异性情窦初开时,遭到冷遇,并被公开隐私,使其感到很丢面子,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成为深深埋在心底的精神创伤,埋下了情感困惑的种子。

  其次,由于早年的精神创伤,来访者感到丢了面子,自尊心受到伤害,而本能地产生一种强烈的显示成功的欲望,并成为终身奋斗目标。如想上××大学及理想破灭后的拼命挣钱、疯狂消费都是在挽回失去的面子和男人的自尊。

  再者,来访者初中时代用毛笔在女同学脸上画圈,通过投射与后来第一次见到小姨子鼻孔里的棉絮的"似曾相识",从而将对女同学的情感转移到小姨子身上,继而引发了来访者为之拼命挣钱、疯狂消费以期证明自己成功,挽回面子和自尊的异常行为。由于精神创伤历时二十五年,已埋藏得很深很深,求助者已完全遗忘了,而且通过各种形式泛化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如希望儿子能上××大学。求助者根本就意识不到,找不到心理障碍的根源,处于无助和痛苦之中。

  本例如果通过一般心理咨询方法难以找出深藏在潜意识中的情结,也是意识层面不易解决的心理障碍,经过催眠治疗,帮助来访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像剥去竹笋一样,剥去层层表象,揭开了深深隐藏于潜意识中的情结,并使之意识化,使求助者领悟心理障碍的症结,从而使压抑在内心很久的复杂、痛苦的情绪得到宣泄,收到良好的心理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