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去世当天还读书近3个小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11:41:17

毛泽东去世当天还读书近3个小时

 

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兼《党的文献》杂志主编陈晋介绍,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军事家、政治家当中,像毛泽东这么酷爱读书,而且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人,非常罕见。毛泽东读书是活到老、学到老、读到老,甚至是“读到死”。在去世当天他还读文件、读书11次,近3个小时。(2009年6月24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一位历史的伟人,时代的巨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知识就是力量”,在他身上得到了最为真实的体现。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日理万机的建设时期,他从来就没有放松过读书学习。正是把读书学习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他才能在革命建设中具有真知灼见,始终走在时代前面,取得事业成功。对此,陈晋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毛泽东通过读书积累营造了他的“胸中日月”,他有了胸中日月才通过自己的实践行动创造了“人间天地”。
那么,毛泽东读书的动力是什么呢?陈晋认为,毛泽东读书的动力和目的是混合在一块的。他读书的动力有3个。第一,毛泽东早年读书的时候很推崇“圣贤”人格,他很看重有思想并且能够向人们传播思想的人格境界。第二个动力就是他作为一个政治家,深刻体会到干事业,靠两条,一条是人才,一条是道理。只有靠道理支撑的事情才能持久去干。所谓道理,就是科学的认识,正确的理论。一个军队、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要靠道理来凝聚,来干事情。因此他说,路线对了,没有人可以有人,没有枪可以有枪。第三个动力,就是来自于他的个性,来自于他的读书人的个性,他的文化性格。同样体现为读书人都有的潜在的求知欲,但凡有一个知识空间要他去了解,就有一种足够的诱惑让他去克服障碍,去了解它。这种读书人的天生的求知欲,也是毛泽东读书的动力。人格理想、领导方式、文化个性,这3点应该说是支持毛泽东终身读书的动力所在。
由此可见,毛泽东之所以孜孜不倦的读书学习,是因为他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执政能力,所以,他把读书学习建立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活到老、学到老、读到老,甚至是“读到死”。
而反观我们时下的一些党员干部,别说每天读书3个小时,就是一些参加工作30年的党员干部、刚刚参加工作3年的党员干部,他们一天又能读几天小时的书?一年又能读过几本书?想想看,一些党员干部为什么会落马跌跤、身败名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讲学习,不讲政治,不讲正气。思想不经常“充电”,脑袋不重视武装,自然就眼睛缺少鉴别力,心中没有正义感,身体失去免疫力,在金钱美女之类的诱惑面前吃败仗、当俘虏,也就毫不足怪,在所难免了。
所以,作为党员干部,都应该像毛泽东这样,有着“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的清醒认识,用“读书破万卷”的坚定决心,用“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坚韧精神,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把读书学习作为发展进步必备的基础,作为修养身心的良药。只有这样,才能涵养品性,陶冶情操,远离低俗,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