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比喻”与股票价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7:13:25
):“洞穴比喻”与股票价格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266次) 时间:2001年08月10日 12:26 来源:王宏亮 原创-非IT
柏拉图有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说,人类就像是关在洞穴中的囚犯,他们的腿和脖子都是被锁着的,因而只能朝前面看。它们的上面和背后有一堆火在远处熊熊燃烧着,但他们看不到,所能看到的只是自己或别人投射在墙上的影子。于是他们不可避免地把这些影子看成是实在的,而对造成这些影子的东西却毫无观念。这个比喻说的是,我们的知识并不是绝对的。
颇为抽象的股票价值,就有点像柏拉图洞穴中的那堆火。
大家知道,在经济学的历史上,探求价值的形而上基础的努力几乎从未停息过:从亚里斯多德开始,贯穿阿奎那、洛克及李嘉图的学说,直到马克思,都力图把价值归结为耗费在产品上的劳动,进而给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阐释。马克思的定义是: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和物化,说得人一愣一愣的。后来的边际效用学派,则对价值作出纯主观的解释,认为价值不过就是人们对商品效用的评价。到了晚近,又出来一派知识价值论者,为了取代马克思所设想的劳动概念,他们提出应该把知识与智慧作为产品价值构成中的主要部分。
股票是一种虚拟商品,那么股票的价值是否也有某种形而上的基础呢?经济学家都同意,价格是围绕着真实价值上下浮动的,但如果多数投资者根本不知股票的真实价值为何物,他们如何购买股票,才不会使股价偏离价值?股价与其价值的相关性又何从体现?
什么因素促使股票投资者购入股票呢?答案是投资者预期该股票会上涨。但只是预期而已,股票最终涨不涨以及涨多少,投资者无从知道,因此他们中的多数可能会转而关注股息。我们知道,股票价值的经济本质就在于股息的请求权,这是一笔稳定的现金收益。
那么,未来股息现金流量是不是可以作为评估股票价值的依据呢?以威廉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此持肯定的态度。他们将股票价值定义为未来能够领取的全部股息加以资本还原的折现值之和。威廉斯说,货币购买力越来越低是经济学规律,未来收入的货币,其票面价值必须打折扣,包括把预期年度的通胀因素考虑在内,以求得未来股息的现在价值,进而结合市盈率算出合理股价,即股票的理论价格。这就是著名的股息折扣模式。
确实,股息折扣模式是一个数学真理,但遗憾的是,它是建立在关于未来知识以及长期预期基础上的。既然内在价值与未来一个时期的每股年平均收益相关,与平均贴现率相关,而平均收益与贴现率都是动态的,那么要想预测所谓股票的价值也就难了。它就像多在神秘面纱后的少女,客观上存在,但就是摸不到、看不见(多令人着急呀)。回到柏拉图的比喻,它就像那堆隐藏于背后的火光,是某种先验的东西,人们只有借助其反射在外物上的影子,来近似地感知其存在,但却永远无法对之拥有绝对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