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文化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12:10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分枝多。株高45~120厘米,茎直立,圆形有棱,外被灰白色软毛,茎从中部以上有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中部叶不规则的互生,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基部裂片常成假托叶,裂片椭圆形至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正面深绿色,稀疏白色软毛,背面灰绿色,有灰色绒毛;上部叶无柄,顶端叶全缘,披针形或条状披针花,头状花序,无梗,多数密集成总状,总苞密被白色绵毛;边花为雌花,7~12朵,常不发育,花冠细弱;中央为两性花,10~12朵。花色因品种不同,有红色、淡黄色或淡裼色。瘦果长圆形,有毛或无毛。
【药用特性】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长期使用艾草叶的副作用:如果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对神经会有抑制。
【其他使用方法】
    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份。"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薰、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做为"灸"使用。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灸法又名灸疗。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主要作用归结为一下:
1、 温通经脉、驱散寒邪:因本法采用上等陈艾,融入数位中药、藏药合制而成,火柔而温,渗透力极强,能温经散寒,以火攻邪。
传统中医认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血不足、运行不畅就容易衰老生病。那么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两大特点。当今社会大多爱美女性,在着装上喜爱露脐装,在春秋季节容易使风寒之邪入侵丹田,在夏季喜欢吹空调,又喜欢吃冰冻的食物,使大多数女性形成了寒凉体质,出现了畏寒肢冷、手脚冰凉、痛经、脾胃虚弱等亚健康状况。温灸疗法正是利用艾火对经络穴位的温热刺激,使气血运行,以火攻邪。具有祛风寒、化瘀滞、消炎止痛,促进细胞再生,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
2、 行气活血,消瘀散结:药艾具有芳香走窜的特性,燃烧时所散发出的温热与特殊气味,能够快速的开通人体的经络,加速人体的气血循环。
3、 温补益气,回阳固脱:温灸疗法补益强身,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内通外。温灸疗法具有特殊的纯阳之性,能使人阳气足,精血充沛,固体强身,增强人体消化、循环、排泄、生殖泌尿系统机能的作用。针对肥胖以及肥胖而致的肌肉麻木,四肢不遂,二便不匀,腰腿酸痛,动则气短,体倦乏力如《内经》所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4、 预防疾病,保健强身:常灸足三里、关元、大椎等穴,能激发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起到保健强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