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缺资金 20年前缺技术 10年前缺项目 现在缺企业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2:09:00

第五届中国企业文化国际论坛在穗举行,如何构建企业文化成为核心议题

30年前缺资金 20年前缺技术 10年前缺项目 现在缺企业文化

摘要:第五届中国企业文化国际论坛昨天上午在广州珠江宾馆开幕,论坛以“战略转型期的企业变革与文化创新”为主题展开。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

 

    昨天上午,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雄(前排左四),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杨兴锋(前排右一)和嘉宾们一起启动中国企业文化国际论坛。

    林雄。

    金碚。

    南都讯 第五届中国企业文化国际论坛昨天上午在广州珠江宾馆开幕,论坛以“战略转型期的企业变革与文化创新”为主题展开。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

    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雄,广东省人大副主任邓维龙,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周天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梁桂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南方日报社长杨兴锋,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周建民为论坛揭幕。

    林雄在致辞中说,此次论坛从企业文化的视角,探讨在后金融危机的国际经济新格局下中国企业发展模式的变革路径,这对于把握好新形势下企业转型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和现实任务,引导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支持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林雄表示:中国和广东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表明,企业是推动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和决定性力量。同时,只有企业走上了依靠创新驱动、内涵增长、集约发展之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真正实现。林雄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对企业文化的培养和建设提出更高、更强、更广的要求。当今时代,特别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集约优势、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可以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打赢这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和题中之义。”

    林雄在讲话中提到:建设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企业文化一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二是要构建以人为本价值观;三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昨天,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美国兰德公司经济学家柯睿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南区总经理农克强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等专家学者,还与企业家代表一起分别就“低碳与企业社会责任”和“从国际经验看企业文化演变创新”两个专题展开交流互动。在中国战略转型期、在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中,如何构建企业文化成为昨天论坛的核心议题。

    今天上午,由南方都市报承办的“2010十大新粤商”将正式揭晓,将对颁奖典礼进行图文直播。

    焦点

    转型的挑战对企业不仅是一场生存大考验,更是一次变革总动员,必然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在中国战略转型期、在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中,企业文化如何构建?这是昨天举行第五届中国企业文化国际论坛的核心议题。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雄:

    企业文化建设须立足于“以人为本”

    “企业界流行一句话,叫做‘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就是人’。”在昨天上午的论坛开幕式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雄在致辞中,谈到如何建设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企业文化时表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要依靠并取决于“人”这个核心要素,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林雄进一步谈到,企业着眼于尊重人、关心人、凝聚人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发展经济、推动生产的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地集中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只有真正关心人,为员工生产生活着想,才能真正实现健康持续长远的发展。

    林雄强调,企业不能只关注资源、项目等“物”的因素,更要始终倡导“人心为本”、“人和为本”、“人才为本”等人文因素。构建以为人本的企业文化,要求企业不断优化用工环境,改进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善、愉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要满足员工的交往、归属、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员工与企业同心同德、和谐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

    企业文化是经营成败关键

    “如果你去问中国的企业家们,他们感到最困惑的问题是什么?”在昨天的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的演讲刚开始,就向台下听众抛出了这样的问题。

    他接着回答:“30年前,大多数企业家会说,最重要的问题是资金;20年前,企业家最缺乏的是技术,因为当时中国的产品质量比较差;10年前,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会告诉你,现在就是缺项目;而现在,问这些企业家,他们会说最缺的是人才和企业文化。”

    金碚在主题为《战略转型期的企业变革与文化创新》的演讲中指出,战略转型期,对企业形成的挑战,不是技术性的,也不是管理性的,而是文化性的。企业文化已成为经营成败的关键。

    金碚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出现的两个问题对企业提出了更大挑战———全球经济全球化和企业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他继而分析到,世界经济进入全球性的竞争后,企业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就要给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尽可能地压低成本,包括工人的工资,在全世界寻找最便宜的生产场地。而正因如此,中国才成了世界工厂。“既然产品是价廉物美,那生产要素也要价廉物美。但人不是机器,不是没有生命力的生产要素,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和个人尊严都日益提高。在全球化竞争下,如何善待员工是当代企业的一个重大的管理课题。企业如果不能够解决好这个难题,就很难避免发生人员悲剧和管理危机。”金碚说。

    金碚指出,转型中的中国家庭文化也发生着巨变,现在80后、90后的一代和过去的50后、60后、70后的观念非常不同。家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变化是密切相关、互为作用的。企业对新一代农民工不可能像对他们上一代人那样去管理他们。还有,中国教育制度对企业文化也带来影响。中国历来就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挂观念。问题是当前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需要有大量的劳动者进入工业生产领域。如果受过教育的员工抱着“我将来发展是要离开生产劳动岗位”这种心态的话,企业文化同员工的职业理想就会出现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营造出让员工具有成就感、归属感的文化氛围。

    金碚说,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强大的品牌战略、高超的企业管理水平,但在金融危机中也受到严重的冲击。它们遇到的问题,是企业文化矛盾导致了企业应变能力很差,这叫做“缺乏制度弹性”。金碚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向西方发达国家优秀企业学习。但要注意的是:西方的管理方法移植到中国的管理实践中,怎样克服水土不服。

    金碚最后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企业文化在利己和利他上的变化是有深刻历史背景的。世界上不可能没有利己,利己不是罪恶,但是世界上也不能够没有利他,利他也不是乌托邦,而是文明进步的一种精髓。具有利他精神的文化变革是企业竞争力升华为更高一阶段的重要标志,也是商业文明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只有形成更高水平的企业文化和商业文明,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国家战略才能够具有坚实的基础。

    话题

    新粤商该如何化解自身危机,与会专家纷纷“开药方”

    林平凡:谋定而后动 重创新 速布局

    经济转型期,新粤商如何克服自身危机,迎接新一轮挑战?在昨天开幕的第五届中国企业文化论坛上,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所所长林平凡提出的《三重危机逼近新粤商》(详见本报昨天报道)引起与会专家关注。

    提出“新粤商危机说”林平凡认为,以往粤商在经济上升期和快速发展期所形成的单纯的技术、产品创新能力,只能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接单”能力,却无法培育起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下单”能力。他把粤商比喻成“猫型企业家”———特点是善于发现机会,动作快,就像猫捉老鼠一样。但这种以行为为主的行动模式,缺少“谋定而后动”,是致命弱点。

    对此,林平凡也给粤商开出了“药方”。他认为,在全球化更加深入、国内外市场界线越来越模糊的今天,只能提升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形成具有新粤商精神的团队,实现文化与技术的合力,培育起核心竞争力,才能突破障碍,形成新的国际竞争优势。此外,在广东经济社会特殊的转型期,广东企业除了要踏踏实实抓好管理、练好内功之外,还必须有长远的眼光进行战略谋划。

    具体来说,粤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培养创新的心态和能力。新时期粤商要培养创新的心态和能力,必须实现五大转变:从普通经营者向有特色有战略的企业家角色转变;从被动的知识填充到自我学习的素质转变;重产轻商、重物轻人、重结果轻能力的观念要转变;从眼前到长远、从本土到国际的视野转变;从稳步前行到科学理性与敢冒风险相结合的胆识转变。

    二是培育起核心竞争力。林平凡认为,真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够将人才、技术、管理、资本、营销等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形成自身有创造价值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必须从战略谋划起步,把培育计划列入整个企业的发展轨道中去,在粤商文化创新精神的导向下,遵循核心竞争力要素开发培育模式,积累和创新企业战略资源要素,形成独特而不可模仿的资源与能力。

    三是要加快谋求新的战略布局。林平凡指出,粤商在国际市场上也只是供应商的角色,并没有掌握太多的销售渠道。由于金融危机,政府和企业达成了共识,就是必须关注国内市场,进入国内市场。这一方面,是生存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有了稳定的国内市场,也便于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在销售中的话语权。所以,广东企业必须加快从外向型到双向型的转变,加速国内市场的战略布局。广东企业战略定位在于突破产业局限,实现商业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广东省现代物流研究院副院长、暨南大学教授陈海权:

    建立“官产学”三位一体的产业创新体系

    广东省现代物流研究院副院长、暨南大学教授陈海权表示:事实上,转变发展方式也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也好,鼓励新粤商联合构建自己主导的网状流通渠道。深化认识“渠道制胜、终端为王”的重要性是新粤商寻求新突破的关键点。

    他还建议应建立“官产学”三位一体的产业创新体系。广东省要转变发展方式,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加速服务业现代化及提高产业高端控制力,就必须大力实施创新战略,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持,建立“官产学”三位一体的产业创新体系,为新粤商的腾飞提供制度保障和智慧支持。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

    保留草莽精神,提高文化意识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则认为,在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这批广东工商界人士,都是从最低端做起的,现在刚刚富起来。粤商当年“草莽打天下”的精神还要继续保留,但到了第二代身上,敢于冒险、敢于尝试还是需要的,但不还够;只有提高法律意识、文化意识、道德意识,新一代粤商才能发展壮大。

    声音

    在新时期,特区不能把着力点放在依靠特殊优惠政策层面,而应从体制上塑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还应考虑怎么构建公平社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

    香港把环保产业、健康产业、创意产业、信息产业等作为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方向,珠三角地区应该瞄准这些趋势行业做有针对性的对接准备。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

    统筹:南都记者 许黎娜

    采写:南都记者 裘萍 游星宇 许黎娜 实习生 万仁辉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