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给父母们的50个忠告(二) - 51feixiang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41:59

【转】给父母们的50个忠告(二)

教子有方 2010-02-28 19:33:23 阅读89 评论5 字号:大中

忠告11 :重视孩子的精神需求 
       孩子物质上是小皇帝,要啥有啥;精神上是小奴隶,没有自由。 
       贵州有一对双胞胎小姐妹,生活在物质生活非常富裕的家庭里。但是就是这一对漂亮的小姐妹却3次下毒,最终把父母活活毒死在自己面前!为什么? 
       我到监狱去探望他们,看着她们单纯可爱的样子,黯然泪下,是父母自己不懂孩子,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我要他们为天下父母写一段话,她们流着泪写下:“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像朋友一样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真正理解孩子,孩子最需要的并不是物质需求,而是精神需求。” 
       她们当年所有时间都被爸爸妈妈控制得很死,没有丝毫自由的她们求爸爸妈妈:“能不能给我们一点自由?”妈妈火了:“你们要自由,就和那些穷孩子一起去过吧!”啥都有,没自由的孩子就像是一颗颗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现在的孩子物质上是小皇帝,要啥有啥;精神上是小奴隶,没有自由。其实父母该给的没有给,不该给的给得太多。孩子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像翘翘板一样,严重失衡了! 


忠告12:不要让“好孩子”成为负累 
       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就的关键。 
       父母用近乎神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父母自己都不完美,却想让孩子完美!孩子不能被唤醒就是因做好孩子太累太累了。 
       在这种心态下父母往往不允许失败,跌一跤也不行。孩子犯一次错误,一次考砸了,老师,同学,甚至爸爸妈妈都瞧不起自己。 
       父母教育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为什么不累呢?因为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花早开有早开的美,迟开有迟开的美,各有各的好,迟开的花也许更美。可父母缺少“花苞心态”,别人的花开了,我们的花还没开?掰开来,结果成了死花! 
       父母对待孩子不能苛求完美,对待成绩差的孩子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不要让好孩子感到太累,允许孩子犯错,心灵舒展的孩子才真正受学习,学习起来才有后劲! 

忠告13 :大拇指,竖起来 
       一个不会使用大拇指的民族,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种悲哀。为孩子,让我们竖起大姆指! 
我身上的其他肌肉都不发达,惟有大拇指肌肉特发达。女儿从小到大,只要我在她身边,我的大拇指总在她面前晃来晃去。 
       不同的手指有不同的含义。有的父母习惯用食指对孩子指指戳戳;别的孩子都那么聪明,你怎么那么笨? 
       在孩子心中,大拇指就是“你真棒”,“你真行”,而许多父母根本不会对孩子竖起大拇指。一次我在一所工读学校作报告,一位满脸泪痕的母亲对我说,“周老师,如果早几年听您的报告,我的儿子就不会进工读学校了,我那时不知道教育孩子要竖起大拇指。”母亲悔不当初:“为了让儿子专心做作业,我们什么哄吓招数都用过了,还是不灵。最后一招,儿子做作业时,我和他爸轮流拿一把刀在他面前逼他。结果学习没上去,倒把孩子逼进了工读学校。。。。” 
       一个不会使用大拇指的民族,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种悲哀。为孩子,为我们竖起大拇指! 

忠告14:优点不说不得了 
       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 
       孩子的无形生命像一棵棵的果树,果树有果枝(优点),也有疯枝(缺点),父母抱怨的目光盯着不长果实的疯枝,疯枝就会疯长,父母赏识的目光盯住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硕果累累。 
       父母习惯性地认为;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 
       希望孩子动作快,老说孩子慢; 
       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 
       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 
       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 
       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的缺点反而得到了强化。往往还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而赏识教育的观点恰恰相反;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 

忠告15:豆腐嘴,铁心肠 
       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态度平静,但坚持原则不让步。 
       现在的孩子不听话,脾气犟。其实是父母“刀子嘴,豆腐心”的结果。 
       父母批评起孩子来,嘴巴象刀子,丝毫不在乎孩子的尊严,孩子一哭二闹,父母又心软得像豆腐,再苛刻的要求也满足。于是孩子从斗争,失败,再斗争中发现:原来爸爸妈妈都是纸老虎!孩子无形生命营养不良,就会转向有形生命索取,这也是学习不好的孩子,对父母的物质要求越多的原因。“刀子嘴,豆腐心”反映了赏识教育的“跷跷板原理”,孩子有形生命的一端高高翘起,而无形生命的一端严重下坠,孩子的心理失衡了。 
       赏识教育提出:豆腐嘴,铁心肠。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态度要平静,但坚持原则不让步。原则就像高压电,说不能碰就不能碰。但态度要平静而理智,而不是践踏孩子的自尊,用情绪伤害孩子。 
       父母嘴巴不节制,用发泄情绪对待孩子,不坚持原则,则他们在孩子面前是毫无威信可言的,他们只能教育出任性,顽劣的孩子。 


忠告16:把挫折,当存折 
       一个人能经受多大的苦难,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孩子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这时父母要鼓励孩子不怕失败,给孩子人生的智慧;把挫折,当存折,化苦难,为宝藏。 
       一个小姑娘,刚学溜冰,小心翼翼,战战兢兢,还是摔得四脚朝天,小女孩伤心地坐在地上,眼泪汪汪地看着周围的人优美的姿势。这时,一位大哥哥把她扶起来,亲切地说:“小妹妹,溜冰就要不怕摔跤。从现在起,你准备好了,摔50次跤你就学会了。” 
       于是,小姑娘勇敢地站了起来,1次,2次,3次。。。。。 
       每多跌一跤,小姑娘知道自己离成功更近了,数到第21次时,小姑娘再也不用往下数了,因为她已经学会了。 
不害怕失败比允许失败更进了一步,因为孩子已经看清了失败的本质,现在的失败就是未来的成功。挫折是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育婷婷的经历告诉我,一个人能经受多大的苦难,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忠告17 :把成功,作驿站 
       一心想成功的孩子;成功了膨胀,失败了压抑;专心成长的孩子,经得起挫折,充满了幸福感,是可持续发展的成功!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快乐?是从古至今父母都希望孩子做人上人,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如果用成功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成功了,容易自满;失败了,又没有后劲。看成绩,论名次,让大多数孩子都沦为了人下人。人下人的孩子很压抑,他们都感到你好我不好,活得太无聊。有些孩子只是成绩好,就以为一好百好,成了人上人,目空一切,落得众叛亲离,孤家寡人。有些孩子一会儿人上人,一会儿人下人,这样的孩子更痛苦,就像玻璃杯,一会零上40度,一会零下40度,搞不好就会爆炸,小小年龄变成了人外人。人上人,人下人,人外人的孩子,都是你恨我,我恨你,恨来恨去恨自己,对自己不满,对别人不满,对社会不满,内心发出的声音也是我恨你。 
       赏识教育提出:把成功,作驿站,每次成功,都是成长路上的一个休息点。 
       成功容易停止,而成长是一刻不停的。孩子的一生,都永远走在成长的路上。 
       父母把眼光放在孩子的成长上,孩子的生命状态就舒展了。 

忠告18:玩是学,学是玩 
       孩子贪玩就是贪学习,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 
       玩和学习其实是一回事,爱玩的孩子就是爱学习的孩子,会玩的孩子就是会学习的孩子。玩成师,苦成匠:玩可培养出大师,苦只能生产匠才。古往今来,真正的大师都是玩出来的。 
       孩子贪玩就是贪学习,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农村孩子玩泥巴,也是一种学习。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玩在这个充满创造力的时代更加重要。父母不能因为孩子贪玩而给孩子任何的指责,这是一种罪过。孩子博览群书是贪学习,玩电脑也是在贪学习。 
       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呢?因为我们把学习和玩分开了,把学习变成了苦,孩子就害怕了;好些父母还不让孩子玩,结果,孩子玩也玩不好,学也学不好。压抑成了强化,禁止反而是一种诱惑。玩,就让孩子痛痛快快地玩;学,让孩子安安心心地学。这样才符合教育的规律。 
       千万不要把玩和学习对立起来,应和孩子一起“玩学习”,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忠告19 :重过程,轻结果 
       好多父母芝麻捡了不少,西瓜却丢了。 
       一时的学习成绩和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态相比,前者是芝麻,后者是西瓜。 
       父母在功利心态的驱使下,往往过分看重分数这个芝麻,而丢了孩子的生命状态,“我是好孩子”这个西瓜。 
父母经常把“考了多少分?”挂在嘴边,考得好,“肯德基”;考不好,“皮带炒肉丝”(惩罚孩子),结果将教育异化了。 
       我见了女儿,第一句话就是:心情好不好?感觉怎么样?如果女儿心情不好,说明她的无形生命有“心结”,我会千方百计帮他化解。我始终让女儿的心里热乎乎、甜丝丝的。孩子的心情好,就会快乐而轻松地飞,否则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 
       懂得教育规律的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生命状态是否舒展。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是科学的,孩子学习得开心,生活得快乐,成绩好是必然的。 
       教育孩子按规律,有好过程不愁没有好结果。 

忠告20:打就好?拔就高? 
       农民种庄稼,只要肯拔,庄稼肯定高?但农民为什么不拔? 
       到底能不能打孩子?多少父母在这个问题上感到疑惑。 
       这好像是问:农民能不能拔庄稼?农民种庄稼只要肯拔,庄稼一定高;那么父母教育孩子,只要肯打,孩子成绩一定好。 
       但是农民为什么不拔庄稼?因为他们懂得规律,拔高的庄稼是假的高,因为根断了,没有生命力。 
       同样打出来的好成绩,也是假的好,孩子在恐惧中学习,甚至是恨学习。这样的学习好,是以牺牲孩子的学习兴趣为代价的,没有后劲。 
       父母的出发点是“为孩子好”,把打孩子,骂孩子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但这是违反教育规律的。 
       我们敌父母的教育孩子真应该像农民种庄稼的态度:要按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