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疏解校园矛盾也要谨慎使用警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21:35:51

曹林:疏解校园矛盾也要谨慎使用警力

发布时间:2010-06-19 来源:华商晨报 类型:时事评论-综合近日媒体报道,为落实高层“以排解社会矛盾从源头上杜绝校园血案”的要求,地方各显神通,继山西娄烦以“贴标签分类”法,对潜在有“郑民生”特点的重点人员进行防控后,广东省也发布通知,要求对涉校安全重点人员开展滚动排查,并逐一登记造册。对师生、师校、生校之间有重大矛盾的人员,要由公安机关协助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教育、疏导和稳控。

相比山西娄烦那种带着歧视的目光将人群分为8类,并生硬地贴上“危险”标签的做法,广东的做法柔化了很多。像山西娄烦那样贴污名标签,只能刺激新的矛盾。不过广东的做法也存在不少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化解矛盾时过多地依赖公安,过度地把警察推到了解决问题的第一线。警察是一种相对敏感的暴力符号,过度的“警察依赖症”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刺激新的矛盾和激化某些冲突。

看看广东的这个规定,在许多问题上都把警察推到了一线:对师师、师生、师校、生校之间存在重大矛盾、有不稳定苗头的人员,由公安机关协助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稳控。对有精神病史的教职员工,学校应及时送政府鉴定,必要时由卫生部门会同公安机关予以强制免费治疗……有些尖锐化的矛盾需要警方即时介入,但有些问题根本无须警察的,比如师师、师生、师校、生校之间存在的矛盾,这应该是校园内部的“公共事务”,应由校园和教育自治,校园内部应有能力化解这样的矛盾。还有对待“有不稳定苗头的人员”,为什么教育者不能以教育的方式化解那种“不稳定苗头”,而非要去借助警力?教育的本质在于最少地使用强制手段,而在思想上说服人,校园放弃教育而动辄寻求警察介入校园事务,用警力驯服人而不是用思想说服人,这是教育的耻辱!

无数群体性事件启示我们,化解社会矛盾时千万不能动辄将警力推到第一线,否则只能激化矛盾。同样,在化解校园的问题隐患时,更要谨记这个道理。首先,警察是一种合法使用的暴力,强制手段和生硬的威慑只能刺激反感;其次,中国人有一种天然的惧警心态,对警察非常忌讳,认为被警察盯上的人一定是坏人———你没有做坏事,不是坏人的话,警察整天盯着你干嘛?让警察介入,会天然地激起一种紧张的“敌对情绪”;再者,被警察盯着,会让一个人产生被社会排斥的感觉,因为人们会警惕地与被警察盯着的人保持距离,实际会起到一种隔离的效果,让这些人与社会间有了一堵无形的墙,这种隔离和排斥只能滋生出新的矛盾和仇视。所以,如果不是明显而即时的危险,一定慎用警力去化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