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功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19:55

    道家养生功     牛胜先(编著)    前言

  道家养生功是从收心求静入手,以到达到滋养精气、固本强身、祛除疾病、延年益寿的养生良法。道家认为,维护人的生命的基本元素是精气。精气充足则身体强壮,精气不足则身体衰弱,精气枯竭则人归死亡。一般说来,人在青年时期精气旺盛,收支平衡,故无疲困之忧;而人到中年则精气渐亏,入不敷出。越往后“赤字”则越大,身体则日衰,如果不懂节制情欲,精亏体衰则更迅速。道家养生功就是教导人们如何通过自我修炼,养精蓄锐,把亏损了的精气补回来。
  道家养生功以收心求静为基础,这叫做修性;以养精固本为归宿,这叫做养命。修性必须落实到养命之上,故此功称为性命双修养生功。这是本功区别于其他气功的根本之点,也是它有特殊养生功效的原因所在。所以道家养生功既能使人转弱为强,且能返老为少;不但可驱除疾病,恢复健康,而且能补脑养神,增长智慧。例如,“收心求静”一法,可使大脑中枢神经得到充分的休息,身体机能得到全面的调整,对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等疾病有独到的功效,久练可使人神清目明,智力得到恢复和开发;“开通奇经八脉”一法,可舒经活络,使百脉畅通,保持皮肤润滑光泽,对关节炎、脉管炎宰多种疾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田精关门”一法,可使人精足肾健,精力旺盛,对梦遗滑精、阳痿肾虚等病有独到的疗效。总之,本书所介绍的十三步功法都是较为实用的,它是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养生健身的法宝。经过刻苦修炼,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道家养生功的创始人是老子,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至元代丘处机祖师创立道教龙门派,经十二代传到我父亲牛金宝。
  我学龙门功法于父亲。在父亲的熏陶下我自幼喜武乐道。从50年代起,父亲逐步传给找一些实用的功法,如收炁、收精、固精关门等。1984年我正式拜父亲为师,父赐我道号妙成子,从此正式成为千峰先天派的门人。
  在学习道功的同时,我还学习多种内家拳。50年代先后从名家杨凤翔老师学习朱砂掌和岳氏连拳,从李天骥、孙剑云老师学习太极、形意、八卦拳。1983年我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武术对抗赛,获次轻量级太极推手金牌和太极拳考核最高分,为北京市填了这个项目的空白。1984—1988年任北京太极推手队总教练。所教学生在全图对抗赛中曾获八枚金牌、五枚银牌和三枚铜牌。两次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队。太极拳方面的收获也促进了我的道家功的进步,二者互相渗透,相得益彰。
  1986年以来我先后在广州、香港、澳门以及瑞典、丹麦等地传授武术及道功,1996年在广州成立形意拳会,在广东省成立千峰普恩全丹功专业委员会,以传武授功为业。
  应弟子和道功爱好者的需要,我根据先父的传授和自己几十年的修炼体会编成本书,希望它能对道功学习者起点指导的作用,并给他们的身体带来切实的好处。能如此,我也就可以自慰了。
  本书力求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科学的态度来编写,将历代秘而不传的道家养生功法公诸于世,并力图做到深入浅出,用较浅显的词语说明古老的秘诀,有的地方用语言表达不尽的,只好待有机会用口传身授来弥补。
  本书由我的徒弟林帅(号先慧子)协助整理而成。由于我师徒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望专家及广大道功爱好者批评、指正。

  第一章 源流概述

  一、养生功的滥觞
  养生之道历史悠久,据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远古的龙马负图、伏羲观象画卦时代。据传,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成先天八卦,后来经周文王将先天八卦演变为后天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可以说是尽性命之理,寓养生之道,远在六合之外,近于一身之中。在《周易》和《黄帝内经》两书中对八卦和生命运动及祛病养生的原理有更为详尽的叙述。我们的祖先运用这些理论,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祛病强身延寿的、行之有效的养生功法。但这套功法在奴隶制社会一直被统治者所占有,成为秘而不传并为少数人所掌握的东西,根本谈不上普及。
  至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儒家和道家两大派,以孔子为首的儒教继承和发扬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周公之礼,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入世之法。其门徒曾子所著的《大学》,子思所著的《中庸》,都着重阐述孔门的养生修身心法。曾子谓“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子思则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曾子的“止于至善”和子思的“致中和”都是要求把握思维,调适性情,使之处于中和、至善之地,这有益于心身的健康。诸如“仁”、“中”、“诚”、“理”、“性”都是孔门正心修身的核心,也是古圣先贤独觉之处。又如孟子所说的:“人有鸡犬放,而知求之,有放其心而不知求”。养生之道无他,就是懂得“收放心”,这样才能“养吾浩然之气”。可见儒家的养生之道是与其治世之道合二为一的。
  道教以老子为首,其《道德经》已成为道教之祖书。庄子的《南华经》、魏伯阳的《参同契》、张伯端的《悟真篇》,以及后来道教正统的《丹经道书》,无不以《道德经》为依据来阐述发扬个人的养生观。老子之道其大则无所不包,其细则无所不入。生天地,育万物。道本无名,强名曰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道又称“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老子提倡“虚无”或“无为”,虚中有实,无中生有,认为万物从虚无中来,在养生上则是虚其心而实其腹,从而强其身而壮其骨。“无为”实是无不为,指存无为之心;而行有为之法,即存无守有;“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
  释家即佛教,西汉年代传入中国,至隋唐达到鼎盛时期。佛家也自有一套养生之道。
  自古以来儒、释、道名为三家,其养生之道则互有传授,互相吸收。由于多种原因,长期以来这些养生功法被披上神秘色彩,说得神乎其神,高深莫测。加上一些江湖术士的渲染,竞成了成仙升天,长生不死的法术。不过,养生功法虽没有术士们说的那样神秘,但确有其难于理解和神奇之处。如果得到真传而又按照要求进行研习,持之以恒,定能使身体转弱为强,甚至返老还童,安度百岁亦非虚言。

  二、道家养生功的源流
  道家尊老子为始祖。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名老聃,楚国苦县人,是春秋时代大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道德经》成为道家著书立说的理论根据。相传老子传道于金母,金母传于白云,白云传于王玄甫。另一说:老子传于王玄甫。
  王玄甫又名王少阳(另一说是李凝阳,即李铁拐),东华帝君,后称北五祖之第一祖。汉代人。生有奇表,幼慕真风。白云上真见而爱之曰:天上谪仙人也,乃引之入山,授之全套道家秘而不传的功法。遂隐于昆嵛山烟霞洞,修养性命。后传其道于正阳帝君钟离权。
  钟离权,复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又名汉钟离,咸阳人。全真道尊为正阳帝君,是北五祖之一。后将全套道家养生功法秘诀传于辽进士刘操即刘海蟾、唐进士吕喦即吕洞宾。
  刘海蟾又名刘操,字昭远,北京宛平县人,为辽进士。后事燕主刘守光为丞相。遇正阳帝君度化,遂弃官而去,隐于华山、终南山。后将养生功法传于张伯端。
  张伯端,字平叔,号紫阳真人,浙江天台人。自幼聪慧,少中进士。精通三教经典,及医卜、战阵、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师事刘海蟾,并得刘海蟾传授周天火候、大丹秘诀养生功法。为正一派创始人,南五祖的初祖,著有《悟真篇》流传于世。后将金丹秘诀传于石泰。
  石泰,字得之,号杏林,江苏常州人。精于医理,常以医药救人,不受其谢,惟愿植一杏树,久遂成林,故人称石杏林。后得张伯端授金丹秘诀,成为南五祖第二代。著有《还元篇》流传于世。下传薛道光。
  薛道光,字太源,又名式,四川阆中人。初为僧,法号紫贤,又号毗陵禅师,后转为道士。喜金丹导养。宋徽宗崇宁五年得石杏林传授金丹秘诀,成为南五祖第三代。著有《还丹复命篇》、《丹髓歌》流传于世。下传陈楠。
  陈楠,字南木,号翠虚,惠州博罗县人。以盘栊箍桶为业。后得薛道光传授金丹秘诀。常捻土疗病,故人送外号陈泥丸。后归隐罗浮山,为南五祖第四代,著有《翠虚篇》流传于世。下传白玉蟾。
  白玉蟾,南宋道士,又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海南岛琼山人。12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更长于书画。因任侠杀人,亡命于武夷,改装道士,浪游华南各地。著有《海琼问道集》、《海琼白真人语录》、《海琼玉蟾先生文集》,为南五祖第五代。以上是道家正一派,又称紫阳派之南五祖。

    吕喦,字洞宾,号纯阳子,又称孚佑帝君,自称回道人,籍贯京兆,一说是河中府永乐县人。传说唐懿宗咸通三年64岁进士及第。后游长安遇钟离权,经过“十试”,乃授予“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丹秘文”。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其理论以慈悲度世为成道路径,改丹铅黄白之术为内功,改剑术为断除贪嗔痴爱欲和烦恼的智慧,对北宋的道教发展影响甚大。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通称“吕祖”,又相传为人仙之一。传说其化身将大丹秘诀传于王重阳。
    王重阳,金代道士,全真派创立者。原名中孚,字允卿,后应武举,改名得威,字世雄,入道后改名喆,字知明,号重阳子。威阳人。出身豪门,应武举,中甲科。遇仙人吕洞宾,传以修炼秘诀,遂通仙术。于是弃妻离子,云游终南山一带。金世宗大定元年,在南时村穴居,名其穴为“活死人墓”。后往山东昆嵛山(在今山东牟平东南)。马钰、孙不二夫妇筑庵师事之,题其庵名曰“全真”,凡从其学者都是全真道士。继在文登、宁海、莱州诸地传道。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提倡全神炼炁、出家修真、不炼外丹,并制定道士出家的制度。著有《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立教十五论》等书传于世。其弟子马钰即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女),后世称为北七真,又各立门派。
    马丹阳(1123-1183),原名仆义,字宜甫,后更名钰,号丹阳子。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弱冠能诗。擅针灸疗法,有马丹阳神针八法之称。金大定七年七月王重阳到宁海传道,马丹阳与妻孙不二师事之。王重阳见其夫妇求道心诚,遂将内丹秘诀传于二人。马丹阳立遇仙派,孙不二立清净派。马丹阳著有《神光璨》、《洞玄金玉集》,孙不二著有《不二元君法语》,流传于世。二人同为北七真之一。
    刘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山东掖县人。少为屠户,金大定九年从王重阳学道,后立随山派。著有《仙乐集》、《至真语录》、《道德经注》、《阴符演》、《黄庭述》等流传于世。
    谭处端,原名玉,号伯玉,后改法名处端,号长真子。山东宁海人。传说身体瘫痪,针药无效,闻重阳自终南山来,扶杖往谒,欲求治疗之法。重阳闭门不纳,乃坚守终夕。其门忽然自开,重阳大悦,以为是“仙缘”所契,乃召之同衾而眠。次日清晨下床,旧疾遂愈。因乞侍左右,终身不退。重阳以仙术相授。后立南无派,为北七真之一。又传谭平常爱书“龟蛇”二字,习而不已,妙将入神,有飞腾变化之状,时人争相收藏,视为珍品。著有《云水集》传于世。
    王处一,号玉阳,又号华阳子,山东宁海人。师事王重阳,居昆嵛山烟霞洞修炼,为全真道嵛山派创始人。金章宗召见,问其何以能前知?答曰:镜明能鉴物,此自己灵明之妙耳。著有《云光集》、《清真集》传于世。为北七真之一。
    郝大通,自称太古道人,号大通,又号广宁子,宁海人。明周易,善卜筮。后从王重阳学道,为全真华山派创立者。世称“广宁真人”。为北七真之一。著有《太古集》、《太易图》等传于世。

  三、道教龙门派本支的传承
  丘处机(1148-1227),字通密,号长春子,全真道北七真之一,龙门派创始人。山东登州栖霞县人。19岁在宁海昆嵛山出家,拜王重阳为师。后在陇州龙门山隐居修道,创立龙门派。元太祖十四年遭使召之,翌年应召与弟子尹志平、宋德芳、赵抱元、李志常等18人同往西域雪山。太祖问治世之方,丘祖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赐号“神仙”,爵“大宗师”,命其掌管全国道教。常住北京白云观,坐化后遗体留白云观处顺堂。著有《摄生消息论》、《大丹直指》、《玄风庆会录》、《鸣道集》等传于世。后将“金丹秘诀”、“周天火符”、“道戒衣钵”等传于弟子赵抱元。并立40字作为接续龙门后裔的辈序。后又续60字,共为100代。前40字为:“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至理宗诚信,宇高嗣法兴。世景荣惟懋,希夷衍自宁”。后60字为:“住修正仁义,超升云会登。大妙中黄贵,圣体全用功。虚空乾坤秀,金木姓相逢。山海龙虎交,莲开现实新。行满丹书诏,月盈祥先生。万古继仙号,三界都是亲。”
  龙门首代祖师赵抱元,又名虚静,号道坚。前曾随师云游,后住白云观。丘祖亲派其当家,白云观祖先堂留有其大幅画像。后来赵将“性命双修全诀全法”、“道戒衣钵”传于张碧芝。
  二代祖师张碧芝,道号德纯。在白云观当家,祖先堂有其大幅画像。后将“道戒衣钵”与“性命双修功法”传于陈冲夷。
  三代祖师陈冲夷,道号通微。在白云观当家,祖先堂有其大幅画像。后将“道戒衣钵”与“性命双修功法”传于周大拙。
  四代祖师周大拙,道号玄朴。在白云观当家,祖先堂有其大幅画像。周祖将“道戒衣钵”传于张静定当家,自己外出云游(据传说白云观各代当家都是明传道戒衣钵,暗传性命双修功法。对于周祖传张静定一事,实非庙外人所知,更不能妄言)。后入西蜀碧阳洞修炼。有张虎皮者,为当时名医。一天来洞拜访,谈道数日夜。周祖见其心诚,遂收为弟子,赐号静虚。数年后周祖对张静虚说:“庙外我只度尔一人,子速下山度人接续龙门命脉。”从此龙门派性命双修功法开始传于庙外,后成庙外教外秘传。
  五代祖师张静虚,奉师命下山度道,因常带虎皮为座,故世人皆称虎皮坐张真人。张真人走遍数省没遇见一个真心学道之人。明嘉靖帝闻知张真人有长生之术,便遣使强请求道。张真人见其非是真心学道,便假称自己不知“道”是什么,竟至三请四不传。嘉靖帝恼羞成怒,将张真人问罪发配邳州。三年后至六安州庐江县马神庙,将性命双修全部功法传授给以卖水为生的寒儒李虚庵。张真人对李虚庵说:我这一生只传了汝一人,今后汝要继续传人接续龙门命脉。
  六代祖师李虚庵,道号真明,安徽省六安州庐江县马神庙人。自幼聪慧过人,父早亡,事母至孝。虽是儒门秀士但无意功名,靠卖水为生。于万历己卯年遇师张静虚,张师授予“性命双修功法”。后张师至李虚庵家,资助养道费银五六两,仍然不足养道。至万历丁亥年,南昌县武阳里曹还阳,将李师请至家内,连同曹家二兄三友皆得性命双修真功。各友助银六两还是不够过大关之用。曹还阳与二友又助银三十两,如此方助道成。由此看来,采大药、过大关,法、财、侣、地四者缺一不成。
  七代祖师曹还阳,道号常然,南昌县武阳里人。生于富家,自幼好武,万历丁亥年,得李虚庵师“性命双修秘诀”。传说曹祖得决后三十余日,火珠奔驰自突三关。其见功之快,古来少见。当时南昌县令向其求道,曹祖知县令是贪官,拒而不传。彼怀恨在心,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曹祖押狱。曹祖用撒手闭气法假死脱离狱难,同弟子伍冲虚、伍真阳兄弟二人离家出走,并嘱咐家人照样办理丧事。俟县令升迁离去,曹祖师徒三人,复回故里。后将“性命双修全决全法”传于伍氏兄弟。
  八代祖师伍冲虚,道号守阳。伍真阳,道号守虚。二人是堂兄弟,江西南昌县辟邪里人。兄弟二人从万历癸巳年师事曹祖,至壬子年方得“性命双修”全部功法。其间20年未闻曹祖一句道话,求师之难可想而知。伍氏二祖自幼好道,曾拜真伪师数十位,卖田舍,破家计,苦心苦行,最后始得曹祖真传。伍冲虚著有《天仙正理》、《仙佛合宗》传于世。清乾隆年间,伍冲虚将道教龙门派“性命双修功法”传于在皖水双莲寺落发出家的佛门弟子柳华阳。
  九代祖师柳华阳,道号太长,洪都之乡人氏。幼而聪颖好佛,常怀方外想。后虽翰林及第,却无意宦途。终于投皖水双莲寺落发出家。入庙后始知寺内无性命双修真诀。出于求道心切,忽发一念,每夕二鼓,五体投地,虔心祷告早遇明师。逾半载,事巧合,幸有龙门第八代祖师来双莲寺,传予性命双修真功,又遇壶云老师开通周身关窍。伍祖临行嘱曰:“佛家双修今已失传,子当继其命脉,三教一家万勿分门别户”。柳祖谨遵师命度了然、豁然、会然等。后于嘉庆四年五月,在北京前门外、天桥西仁寿寺内度了空,授予“性命双修全诀”,是为龙门第十代。柳祖著有《金仙正论》、《慧命经》流传于世。
  十代祖师了然,道号清祥,在乾隆年间遇柳祖授予龙门派“性命双修全诀”,后住瓜州金山寺修炼,是了空祖师的师兄。柳祖著作中有《了然五问》。
  十代祖师了空,道号清净,北京人。自幼在北京天桥西仁寿寺出家,属禅宗临济派。清嘉庆四年五月,柳华阳祖师来京住仁寿寺,将性命双修秘诀授予了空师祖。住月余离去。后来了空师祖见仁寿寺不是用大功之地,遂出庙云游,至金山寺挂单与了然师祖一同修炼。二祖师后传功于赵避尘,是为龙门十一代。
  十一代祖师千峰老人赵避尘,道号一子,又号顺一子,北京昌平阳坊镇人。自幼好武,更酷爱道学。为了追求性命双修之功,曾跑遍数省,投师36位。这些师傅有的虽知性命双修而不知全部功法。赵避尘并不满足所得,继续追求,终于得遇“了然”、“了空”二位禅师。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十三日,赵避尘自淮安关由水路至金山寺。人寺拜谒了然、了空二位禅师。见二位禅师像貌出奇,日光如电,炯炯射人,遂跪地求教。了然、了空见其求道心诚,便收为庙外弟子,赐道号一子。并在静室内秘授真功三昼夜,指点性命根蒂,诀破周身关窍。临别时了空禅师再三叮嘱避尘:“汝是俗家,一定要生儿育女留下后代再用大功。”避尘归里后隐于商界。1920年,了空禅师来到避尘家中传授“性命双修全诀全法”,并赐“天命”、“法卷”,同意避尘自立千峰派,开门授徒,接续命脉。
  避尘师祖自1928年开门教授至1937年,徒众有二千余人。师祖收徒的原则是不分贵贱,不劝不拽,来者不拒,去者不留,重道德品质,不论职位高低,所以虽说徒众二千,其中领天命法卷者不过四十余人。师祖在当时是法继龙门、派衍千峰、龙门派教外秘传的一代宗师。著有《性命法诀明指》、《性理学》流传于世。并为千峰派立40字辈序:“玄妙先天道,自然性体空。悟真圆光现,慧命上昆仑。金丹乾坤大,礼义善养功。虚灵清静意,留名万古春。”
  家父牛金宝,祖籍河北省清河县朱唐口村。自幼家贫,八岁丧母,随父苦度岁月,十四岁赴京做学徒工。十八岁时(1933年秋),由马洪太师叔引见,在北京宣武门内石驸马大街88号拜赵避尘为师。年龄虽小,但事师勤恳,故博得赵师祖喜爱。师祖曾说:“我和这小徒弟有缘”,并赐道号玄金子,成为千峰二代。一天晚上,父亲把所学到的功夫编成一首长歌,开头两句是:“千峰派,无别功,只是教人讲卫生……”老师回来一看,非常高兴,连声说:好、好、好。立刻顺手拿起自己著的《性命法诀明指》一书送给我父亲,并满面笑容地说:“这算我给你的奖励吧。”父亲受师祖教诲五载,蒙赐“天命”、“法卷”,授予“性命双修全诀全法”,又赐号普恩居士。并将普及道功弘扬功法以利大众的希望寄托在我父亲身上。父亲将功法传予我兄弟三人,并著有《性命双修养生延寿法》传于世。

    第二章 理论依据

  一、人的生命的自然规律
  人的生命的自然规律,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细致点说,人是由父精母卵结成胚胎,开始有了自己的生命。胎儿在母腹时,脐带连着胎盘,是借母体呼吸以为呼吸,且性命连在一起。十月期满,瓜熟蒂落,脱离母腹,降生到人间。当脐带剪断之后,性命分开,性归天边,命沉海底,开始靠自己的口鼻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以及吸吮母乳和从各种食物摄取营养来维护生命,促进发育成长。一般来说,男子到十六岁就到了月圆必缺即破身的年龄(当然也会有早有晚);女子到十四岁则癸水至月信来。此后知识日开,肩负日重。从七八岁到二十岁左右正是童少年求学长知的时期,也正是身体发育成长的时期;随之而来的便是结婚成家,生儿育女,以及摆脱不开的七情六欲、名枷利锁,加之谋求生存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时时刻刻都在消耗着维系人的生命的先天祖炁。尤其是毫无节制的性欲,消耗戕害生命更为严重。试想以有限的精炁去对付无限的消耗,焉能不百病来侵、未老先衰呢?从人的生命规律来说,从十六岁到二十四岁,正是人的德、智、体全面发育和成长的时期。此时身体生机旺盛、血气方刚,全身内外充满活力。从二十四岁到三十二岁是身体最旺盛的八年,也是风华正茂,学有成就,建功立业的黄金年代,故有三十而立之称。此时期所吃的五谷食物和摄取的营养收入与消耗支出大致平衡。从三十二岁到四十岁,是人生过程中最成熟的八年。人到这个年龄社会经验比较丰富,对立身处世、是非曲直有了一定的主见,故有四十而不惑之说。此时期每日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与消耗支出,虽发生入不抵出的“赤字”,但差距不大,故人的感觉也不太明显。从四十岁至四十八岁,是“赤字’扩大、差距拉长的八年。俗话说,人过四十天过午,这两年不如那两年。此时期由于人从每天的食物当中所摄取的营养与消耗支出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因而干一天工作就累得头晕目胀,腰酸腿疼。最为明显的是视力减退,四十七八,两眼己花。尤其是妇女,已面临天癸尽、月信止、生机断的绝经时期,上述的感觉更为明显。从四十八岁至五十六岁,赤字扩大,差距越来越长。这一时期首先感到的是耳聋、眼花、记忆能力减退,强记者变为健忘。随之而来的是齿落发脱,百病来侵,老将至矣。从五十六岁至六十四岁,已是视茫茫,而发苍苍,背驼腰弯,手脚迟钝,老态龙钟矣。油干灯灭,气尽人亡,这就是人的生命由生到死的自然规律。“人活七十古来稀”,这是前人对人们寿命的总结。现代由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医药卫生飞跃发展,人的寿命也得到大幅度的延长。所以今天有七十不稀奇,六十小弟弟之说。据科学研究,人都应寿过一百,而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享受不到应享的天年呢?根据我个人认识,一方面是人摆脱不了七情六欲、名枷利锁,故九气十损。另一方面是客观存在的外因,即大工业生产,给人们带来水、空气的污染,震耳欲聋的噪声,以及各种流行性的病菌传播,都直接影响人的寿命的延长。
  以上所说的是人的生命的自然规律,也是人由生到死的自然法则。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从无到有谓之造,从有到无谓之化,这就是天地造化之本能。寒来暑往,周而复始,春生秋杀,年复一年,是大自然的规律。
  道家养生功,在一定条件下能使弱者转强,老者返少,推迟生命衰退,达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效果。

  二、养生功的理论基础
  养生功的理论基础可归结为一个“道”字。道是什么呢?老子《道德经》云:“吾不知其名,强名之曰‘道’。”又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其大无所不包,其细无所不入,生天育地,至高至大。道生一,即无极;一生二,即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尽性命之理,寓养生之道。八卦又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八卦是伏羲所画,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其方位则是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巽西南、震东北、兑东南、艮西北。后天八卦是周文王所画,即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其方位是离南、坎北、震东、兑西、巽东南、艮东北、坤西南、乾西北。乾父为天为老阳,坤母为地为老阴,震属木为雷又为长男,巽为风为长女,坎为水为中男,离为火为中女,艮为山为少男,兑为泽为少女。道家所谓的抽坎填离,使后天返先天,就是抽出坎中的一阳,填到离中一阴里去。原来后天的离南坎北,就变成先天八卦的乾南坤北。这就是道家的所谓抽坎填离,又谓坎离交垢,使后天返还先天。
  具体到人身而言,未有此身,先有此炁,此炁即无极,又谓先天真一之炁。俗说先天不足,是指秉受父母之先天真一之炁不足。故道家不但把此说成是先天地之始万物之母,而且把人也看成是个小天地,看成是由无到有,由生到死的过程。并且通过运用功法延长寿命,推迟衰老的过程,甚至做到返老还童。那么道家的功法是怎样使人返老还童呢?它是以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阴阳消长的道理来进行论证的。当人在母腹中十月胎圆、瓜熟蒂落,降生后体软如绵,其象属坤。脐带一剪,先天炁断,后天气由口鼻而入;两眼分开,舌亦不接任督;性带气上移于心,命带气下人于肾,性命相距八寸四分(传统说法);元神失位,识神掌权;自少而壮,壮而老,老而病,病而死,性命始终不能如一。人自出生起,每历三十二个月,便生元炁六十四铢。从一岁至两岁零八个月生一阳,长元炁六十四铢;至五岁零四个月生二阳,又长元炁六十四铢;至八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生三阳;至十岁零八个月,又长元炁六十四铢,生四阳,至十三岁零四个月,又长元炁六十四铢,生五阳;至十六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生六阳,体变纯阳,共长元炁三百八十四铢合一斤之数(其中包括天地正气三百六十铢,加上父母祖炁二十四钵)。月圆必缺,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阳极阴生,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人到十六岁(这里是指男子;女子为十四岁)身俱六阳,在卦为乾为天姤,六交皆阳。阳极阴生,月圆必缺,盈满则溢,即是破身的年龄。当元身已破,元炁下泄,从十六岁起,每历九十六个月,耗元炁六十四铢生一阴。从十六岁至二十四岁,耗元炁六十四铢生一阴;如此类推,从二十四岁至三十二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又生一阴,二阴出现;至四十岁又生一阴,三阴出现;至四十八岁又生一阴,四阴出现;至五十六岁又生一阴,五阴出现;至六十四岁又生一阴,六爻皆阴,至此三百八十四铢元炁耗尽。
  按以上原理,人至六十四岁,元炁耗尽,应该是炁尽人死,为什么人有七十未衰,又有未老先亡的呢?根据八卦阴阳的道理回答:即卦尽炁未尽,或炁尽卦未尽。寿夭不同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因素,一方面是受之父母的先天遗传,另方面在于个人的修持。当然天灾人祸例外。明白此理,就可设法补救,身破炁补,精亏精补,就是用哪里丢了哪里补的办法来补救。三百八十四铢钵元炁,是一点一点丢失的,再用养生功法一点一点补回来。虽然六十四岁年逾花甲,若能立志按着养生功法修持,从静养功修性入手,待静极而动,一阳来复,炁发则收炁,精动则炼精,炁亏则炁补,精亏则精补,似胎儿刚落生一样,以有为法消阴长阳。用功百日长六十四铢元炁生一阳,此时身体的健康状况好像由原来的六十四岁回到五十六岁。再坚持用功百日,又长六十四铢元炁,又生一阳,而身体健康状况又好像回到四十八岁。又用功百日,又长六十四铢元炁又生一阳,而身体状况好像又回到四十岁那样。再继续用功百日,又长六十四铢元炁又生一阳,而身体状况好像回到三十二岁那样。再继续坚持用功百日,又长元炁六十四铢又生一阳,身体状况像是回到二十四岁左右。再继续用功百日(所谓百日指的是个约数,是因有“百日筑基”这个名词而来,不是确指一百天)又长元炁六十四铢又生一阳,此时又变成六交皆阳,从身体状况来说,已经成为十六岁童真之体。这就是道家的所谓返老还童,当然这不是三年五载轻而易举之事。
  古人将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阴阳消长的变化与人从无到有,直到六十四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八八六十四卦,在人是由一岁至六十四岁。三百八十四爻的阴阳变化,则成为人身上三百八十四铢元炁的消长过程。所以说,无极生太极,太极分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其间尽性命之理,寓养生之道。这就是养生功的理论基础。

  三、人生三宝 精、气、神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炁、神。当然在科学发达的今天,这种说法未免不够全面。不过精、炁、神作为人身之三宝还是不容否认的。何谓精、炁、神?精、炁、神为什么称人身之三宝?善养生者应怎样利用和锻炼三宝以达到推迟衰老延长寿命的目的?下面依据养生功的传统说法,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几点肤浅认识。

  1.为什么说精、炁、神是人身之三宝,三者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首先谈一谈“精”。精在人体内是维护人的生命的高级物质,即精液。精有阴精、阳精、元精之分。人吃食物,入胃后,经消化、吸收营养,先化成胃津。胃津送人心的左下耳房(心分四房:左上、下耳房和右上、下耳房)化成红血,红血入任脉化成阴精,阴精入睾丸宫化成阳精,阳精内有精虫。当精撞阳关奔放欲出之际,顺出阳关是生人之道;逆回是炼精化炁之时,但必经师传。人之五脏都各有其精,故有五脏之精华皆聚于二目之说。
  所谓炁,有后天气(米谷之气)和先天祖炁即元炁(无火之炁)之分。先天祖炁受之父母,后天气是口鼻呼吸之气。故中医把人的本质虚弱说成是先天不足,把不知调养身体,说成是后天失调。先天祖炁藏于大脑中心,道家称脑炁胞。解剖学命名前水房、后水房。由于人的一身无不听从大脑指挥,此炁又受之父母,故名先天祖炁。此炁虽然看不见,但能摸得着。这即是寸、关、尺三步脉搏跳动之炁。中医以三指诊切寸、关、尺三步脉的浮、沉、迟,并判断内里的病变。如果内部肾水上升,心火下降,阴阳和合,人就健康无病。倘若阳盛阴衰或阴盛阳衰,偏阴偏阳都为之病。人的生命是靠先天祖炁而定兴衰的。先天祖炁充沛,人身体就强壮,先天炁微,人就多病,先天炁枯,人就死亡。人断炁就是断的先天祖炁。俗话说,三寸炁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先天祖炁从何而来呢?以先天而论,其根源来自父母。以后天而论,其根源来自饮食。简而言之,人吃了食物,吸收营养,化而成津。津化而为精,精化而为炁。这是由后天生理功能自然而来的先天祖炁。道家深知此炁乃养生之宝,以有为之法通过用功,静中求动,逢动即收,积炁养身,日积月累,达到先天炁足而致益寿延年。所以,先天炁还必须凭后天气培养,先天炁和后天气相互依存,不能偏废。
  神,有元神、识神之分。元神无知无识,浑浑噩噩,又谓之性神。当婴儿落地时仍是元神执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增长,识神逐打成长,元神逐渐退位。待知识日开,识神掌权之日,即是元神完全退位之时。所谓识神,即思维之神,它决定着人的一生的思想活动。根据道家养生功的说法,静则为元神,动则为识神。心定念止是元神,心动念驰为识神。元神、识神只有心念动止之分。
  精、炁、神虽然名分为三,实则一体。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精为生炁之源,炁为养神之所。精炁似渊水,神似水中鱼。精旺炁足,神鱼活跃,可以应万事。精竭炁枯,神鱼无所依存而死亡,则万事归空。所以说,精、炁、神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精、炁、神是人的生命的根本。故柳华阳祖师说:“精为炁之母,神为炁之子”,“人身有精则生,无精则死”。人身上内而五脏,外而发肤,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以及活动着的思维,无不依赖精、炁、神来履行各自的职能,以达到新陈代谢而卫护躯体的生存。虽然人们都知道精、炁、神是须臾不可离的东西,也知道有之则生,无之则死,但真正知道珍惜者仍是少数。知珍惜而又知如何锻炼者,则更少。明知是宝,无法能保,任水自流,一了全了。况且人还有摆脱不开的七情六欲,时时刻刻腐蚀和消耗着精、炁、神。而作为神炁之本的精,又是那样难产而易消,以有限的收入,去对付无限的支出,这可以说是促人早衰的主要原因。驻颜无术,止流无方,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我们不提倡,也根本做不到断六欲、绝七情。我们不是为僧为道的绝欲者,但求能够珍惜三宝,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既能有收入,又要有开支,用之得当罢了。治身如同治家,要重视勤俭节约,勤能多入,俭可少出,这也算是富家强身之道吧。
  2.怎样锻炼精、炁、神?
  道教龙门派性命双修全部功法,都离不开精、炁、神的锻炼。其全部功法,不外乎四手,即下手炼精化炁,转手炼炁化神,了手炼神还虚,撒手炼虚化无(合道)。道家养生法,是以身、心、意为主,以精、炁、神为用,摄三归一而道成。故心印妙经开始第一句:“上药三品,神与炁精。”只此一句就道破了丹道之秘,也直截了当地指出精、炁、神三宝是上乘药品的基本原素。
  有人间,道家所说的精、炁、神与武术中所说的精、气、神有无区别?我的回答是:儒、释、道、医、武源出一家,对精、炁、神也别无二致。稍不同的是道家专讲锻炼精、炁、神。如下手炼精化炁,精与炁交,炁与神交,炁与炁交,神与神交等等。对于武道皆通者,从古至今不乏人。古代释家西来的达摩老祖,既得释家禅功之秘,又是少林在中国的创始人。道有武当张三丰,既是武当太极拳创始者,又是得道高人。他们把武功与道功融为一体而达到高深境界。
  华阳祖师曰:“仙道炼元精为丹(凡炼丹下手之仙机,即肾中之原精。精满则炁发生,复炼此发生之炁,收回补其真炁,补到炁足,生机不动是谓丹也),则人之根窍不漏。无漏精之路,便成人仙矣。”以上所说,是从炼精化炁,炼炁补炁,进而达到精尽化炁,马阴藏相,阳关自闭而丹成。再进行大周天采大药服食过关,炼炁化神,达到炼神还虚的高深境界。
  精炁神三宝,人身不可少。精为生炁源,炁是养神堡。
  三者似鼎足,缺一势必倒。精采一旦尽,生命随之了。
  趁有一息存,修持贵在早。会得炼精法,保君推迟老。

  四、龙门派的性命双修
  性命双修的功夫,是余师祖千峰老人继承丘祖师传下龙门派代代相传的养生功法。在谈性命如何双修之前,应首先弄清什么是性命。用现代的话来说,性命即是生命,人有之则生,无之则死。若用道家写在丹经道书上的传统说法,其名目繁多,如乾坤、坎离、铅汞、龙虎、刀圭、心肾、阴阳、金乌玉兔、婴儿姹女等等。不过千名万喻,无非是神炁、阴阳而已。故吕祖师云:玄篇种种说阴阳,二字名为万法王;一粒粟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山江;青龙驾火游莲室,白虎兴波出洞房;此个功夫真是巧,得来平步上天堂。
  若将性命分而言之,性有性根,命有命蒂。性在天边,命在海底。性者心也,发于二目。命者肾也,发于淫根。性为心,心为离,离为火,故离中之炁为火龙,其性宜飞。道家称离中之炁发为龙,从火里出。命为肾,肾为坎,坎为水,故坎中之炁为水虎,其性宜坠。道家称坎中之精动为虎,自水中生。这里所说的性为心的心,不是指心脏,而是灵心,又叫元神、灵魂、活动着的思想,是锁不住的心猿,只有把心猿锁定,整个乾坤才能安定下来。这个灵猿即性命双修的真性。儒家称之为“天命之为性”、“穷理尽性”之性。释家称之为“见性成佛”之性,“明心见性”之性。家则称之为父母未生之前的先天之性,修身养性之性。虽然名目不同,但都是指的这一个性。性神居于大脑,是人身上最高统帅。静养功的收心求静,最主要修的就是这个性。只有将这个性修得圆陀陀、光灼灼,明如秋月,才算炼性性圆,完成性命双修的一半功夫。这就是道家龙门派先从修性入手的渐法。修性又谓炼己。
  命者,肾也,发于淫根。命即是精,在这里指的是元精。柳华阳祖师说过:“人有精则生,无精则死,此自然之理也。”人身有精才能生炁,有炁才能养神,精旺炁足则神活,可以应万事。精竭炁枯则神灭,万事皆空。性无命不存,命无性不立,两者相互依存,是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故古人称“精炁神”为人之三宝,是人须臾不可离的东西。以前这些养生保命须臾不可离的东西,不但没有被人们珍惜与重视,反而随便被人们抛弃。所以说,心动神驰性宜于飞,情动炁发精随之泄,命宜于坠。若再恣情纵欲,不知所养,上耗其性,下耗其命,以有限的精力收入去对付无限的消耗支出,焉能不未老先衰呢?《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有这样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以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以上这段话,时至今日依然是我们养生的座右铭。从古至今,凡是善养生者,无不以留阳锁命、固精养炁为基础。
  何为性命双修呢?古人云:“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张三丰祖师参禅歌曰:“初打坐,学参禅,这个消息在玄关。秘秘绵绵调呼吸,一阴一阳鼎内煎。性要悟,命要传,休将火候当等闲……”歌中也强调性要自悟,命要师传。那么到底性命怎样双修呢?我的回答是:初步打坐,含目光眼不外视,凝耳韵耳不外听,调鼻息息息归根,回光返照,心不外驰,神不离舍,至虚极,守静笃,这即是修性。当静极而动,一阳来复,也就是在没有丝毫杂念的情况下,外阳勃然兴起。这是静养功得来的可喜成果。如果不用法收回,任其自生自灭,将静功得来的养生至宝付之东流,这就是只知修性不知修命。其结果是真性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性命双修是先从修性人手,当静极而动一阳炁发时即用收炁法收之。倘龙从火里出,即用降龙法降之。待二候到来,虎自水中生,就要用下手炼精化炁伏虎法,将欲夺关而出的有形之精化成无形的元炁。神动则用收神法收之。将这沿着自然规律而欲去的精炁神三宝用强制的有为法,统统收回,合三为一,使精炁神三宝三家相见,性命合二为一,这就是道家龙门派性命双修的筑基炼己。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在完成筑基炼己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待阳光三现,用六根震动,五龙捧圣,采大药过大关,大周天炼炁化神,养道胎出阳神以至道成,如此才算完成性命双修的全功。以上所说是我对性命双修的一点浅薄的概论,其具体用法可参看后边的各步功法。
  性无命不存,命无性不立。阴阳不调和,万物不生育。
  水无源则竭,鱼无水自毙。性命必双修,单一空劳力。
  性靠自己悟,命要师传递。会得坎离配,再求神交炁。
  性命归一体,得一万事毕。

  五、养生功的功能
  如果说养生功百病皆治,那是过分夸大其作用。但经证明,练好养生功只有百益而无一害。其具体功能有以下个方面:
  1.补脑养神。静养功的入静,首先受益的是大脑中枢神经。当心定念止入静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得到充分的抑制和休息,这样既能消除疲劳又能得到补养,从而加强和大了中枢机构的指挥功能,起到补脑养神的作用。
  2.固精养炁。养生不固精,结果一场空。只知守死精,不会精化炁,止水易生腐,此为养生忌。养生功法中的固精,是为了精足而下手炼精化炁,炁足而炼炁化神,神足炼神还虚。即使达不到高深程度,也能自然地收到精化炁、炁养神的效果。精旺炁足则神灵。只有具备充沛的精力,能产生超人的聪明才智;也只有具备吃大苦耐大劳的健壮身躯,才是摧不倒、拖不垮的铁汉。固精养炁正是为筑基炼己奠定基础。
  3.调息理炁,扩大肺活量。中医学有“肺为百脉之总,位居诸脏之上”之说。肺的一呼一吸,是机体自然的吐故纳新。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促使血液循环和新陈谢,是机体本身内部的自然规律。养生功的调理呼吸(息),要求深、细、长、匀。这样自然会加强和壮大机体内部运动的力量。
  4.调节五脏。养生功的修炼是要使人的机体五行相生,阴阳调和,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口内生津。津液多则食欲强,食欲强则肾水足,肾水足则七宝(即涕、唾、津、精、气、血、液)全,七宝全则五脏和,五脏和则内病除。故养生功对医治心脏病、脾胃病、肺病、肝炎、肾亏肾寒,以及各种慢性病有独到之处。
  5.清神明日。五脏之精华聚于二目(白眼珠属肺,黑眼珠属肝,瞳仁属肾,大眼角属心,小眼角属脾)。二目是心灵的窗户。古称二目为日月,又为金公木母、金乌玉兔。又称人之灵在脑,其机在目。二目的名目繁多,不可枚举。在修炼道家性命双修功的整个过程中,人的二目肩负着最艰巨最复杂而又最重要的任务。如含眼光、返观内照、回光返照、久视、运行日月、大小周天、运河车、转**以神驭气等,都必须借它的神威来达到预想的效果。功纯者不仅耳不聋、眼不花,而且一直到老日光炯炯,神清目明。
  6.舒盘活血,通盘活络。养生功中的开通奇经八脉、干沐浴等功,不但能使百脉流通,筋舒络活,而且能保持皮肤润泽有光,防治脉管炎等病。
  7.久炼养生功,对于神经衰弱、长夜失眠、梦遗滑精、阳瘘肾虚、身体虚弱等症有独特的疗效。
  8.久炼养生功不但能改变身体素质,也能改变人的精神素质,还能开阔人的视野、人的思想境界,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增长人的智慧才能,化愚为贤。
  9.修炼养生功而持之以恒,就能运用四步下手炼精化炁,收到推迟衰老、延长寿命的效果。再进一步深造,倘真的达到十三步,就会出现奇迹:白发变黑、齿落重生、藏相、返老还童,并能出现特异现象。

  六、养生功的特点
  道教龙门派的性命双修养生功,有其独特之处。其特点如下:
  1.运用的是与人的生理自然规律背道而驰的逆行法。人的生理自然规律,是由小到大,由大到壮,由壮到老,由老到死。可养生功偏要逆天而行,倒转乾坤,要用功法由老返壮。这是逆着自然规律,走返老还童的道路。这种逆行在用功时是非常明显的。比如,眼睛是往外看的,练功时要求二目垂帘返观内视;耳是听于外的;练功时则凝耳韵敛神内听;鼻是嗅外界五味的,又是呼吸器官,练功时要调息理气,行深呼吸或逆呼吸,以至胎息,至最高境界达到停止呼吸(释家称二禅息住);口舌是用来吃饭说话的,练功时要闭口藏舌,舌顶上腭,有话藏在腹里;心(指管思维活的灵心)是往外想的,练功时首先必须把它集中于双目之间,方算收心求静。即要求心定念止,神不外驰,把放出去的心收回来。这正是孟子所说的:“人有鸡犬放而知求,有放心而不知求”。意思是说,人们早晨把鸡犬放出去,到晚上还知道找回来。可是人的心向外跑,则不懂把其收回来。又如,人的精、炁是宜于外泄的。正如孟子说:“食色性也”。这就是说,食与色是人的天性。然而释家和道家(这里是指出家入庙的和尚、道士)都是畏色如虎。故释家有“断淫”(即淫身、淫心、淫根)之说。他们认为淫身好断(即出家入庙不近女人),淫心难断。当情动炁发、外阳勃举之时,必将牵连身心。食与色是人的本性,也是所有的有生命物的本能。不论是鸟兽虫鱼,还是草木花卉都离不开雌雄交舍、阴阳交配,何况是万物之灵的人呢?确切地说,没有阴阳交配就没有人类,没有万物,也就没有世界。我们不赞成男不婚、女不嫁的绝门户。我们所提倡的养生之道,是既要生儿育女,又不能脱离家庭的养生之道。不过要想老而不衰,并能享受百年之乐,就必须做到食欲有节,起居有常,对性生活更要有时有节,尤其重要的是要学会一套养生功法:心动收心,炁发收炁,精动收精,神飞收神,把将顺自然规律而去的东西,用逆行功法统统收回来,为我所用。用现代话来说,这叫扭亏增盈,变害为利,转弱为强。人们都习惯于顺从自然规律任水东流去。而道家的养生功法,偏要逆着自然规律迫使顺去的东西逆着回来。这一点即是异于常人之处。正因为如此,最后的效果也异于常人。所以我说,逆行法,是养生功的主要特点。
  2.谨守的是勤俭治身的原则。这是养生功的第二个特点。勤是练功要勤。凡学一门知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有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精神方能达到自己所企求的目标,故有业精于勤的格言。勤是事业成功之母。俭是节俭少用的意思。把俭字用在性命双修养生功法上即是要求:眼从俭少往外看;耳从俭少听外事;鼻从俭呼吸深、长、细、匀;舌从俭少开口说话;心从俭减少思虑,心静念止;精炁从俭少用于外而多用于内。这合乎增产不忘节约、开源必须节流的原则。勤能多入,俭可少出,缺能补圆,亏可补足,以德润身,方是真富。勤俭是我们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以此治国则图强,以此持家则家富,以此修身则身不衰。养生功称之为攒炁法:钱多家可富,炁足身必强。故勤俭治身也是性命双修养生功的一个重要特点。
  3.同于医学又异于医学。中医学历史悠久,可以说它是我国独有的一颗明珠。这颗明珠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人类救死扶伤,解除病痛之苦,其功与日月同辉。从造福于人类来说,它要高于释、道两家不知多少倍。从《黄帝内经》上可以看出道、医源于一理,都是本着阴阳五行、生克制化、调理阴阳,以达到祛病养生的目的。而道从远古到当代一直被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其应用于人身上也不如医学那样广泛。故上古之人也不是人人都懂得道。这里的“道”是指养生之道的“道”,也是老子指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道”,又是儒家须臾不可离的“道”。古时医道一家,知医者必知“道”,知“道”者也必知医。随着时间的推移,日久年深,二者逐渐分开。医是治已病,道既治已病,又治未病,即现在提倡的以预防为主。后人虽有医道皆通者,但为数不多。所以说,养生功同于医学又异于医学。
  4.同于太极拳又异于太极拳。太极拳与道家养生出于一源,根本不能分开。由无极而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一卦变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不但与道家养生功联系在一起,而且与太极拳、八卦掌、形意诸拳以及各家拳术,无不密切关连。从历史来看,很多武术名家,又是得道高人。如武当张三丰,达摩老祖,近代余师祖千峰老人,师叔祖自然门社心五等,他们都是将道功与武功融为一体的先例。
  太极本身是负阴而抱阳。太极拳的一招一势,一举手一投足都离不开阴阳虚实,刚柔相济,动静相随。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在练功时要求精神集中,全身放松,舌顶上腭,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以意行气,敛神入骨,虚心实腹,是在动中求静,以达到舒筋活络,调节脏腑,百脉流畅,养神补脑而健康长寿。这与道家静养功的要求以及所起的作用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太极拳本身是击技,以动求静,是练形为主,从表向里发展。道功则是以静待动,是练神为主,从内向外发展。两者同样要达到形神俱妙的效果。但是太极拳的特点是既能强身,又能防身,还能御敌。而道功只能养身,而不能防身,更不能御敌。不过道家养生功夫一入手就是筑基炼己,修性保命。从收心入静,静极而动,炁动收炁,精动炼精,以此增强人的体质,改变人的气质以及精神面貌,这是人的生命的根本。而太极拳本身是击技,它的一招一势,都有一定的要求,没有十年八年坚持不懈的苦功夫,很难达到妙处。故有十年太极不出门之说。而道家的养生功法极其简单,不分老弱病残,都能适用。它既没有复杂架子,更没有繁琐的要求。其法简单易行,但易中更有最难处。只是一个收心求静的“静”字足可以一生用之不尽。如果道功与武功兼而用之,不但两者并行不悖,而且更易臻上乘。
  5.简便易行。养生功法,随时随地都可以用功。没有太多的条件要求。只要在不误本职工作的情况下,不论行、立、坐、卧,二十四小时之内都可以练功。所以养生功法可以称为简便易行法。

  七、养生功法的类别
  这里所说的养生功法的类别,是专指千峰派继承道教龙门派所传的性命双修养生功修炼方法的种类,即有顿法、渐法、男擒白虎、女斩赤龙之分,不涉及其他门派的气功。因为人有男、女、老、幼之分,有生理与身体强弱之不同,在使用功法上当然也必须有所区别。
  童真之体,完整无缺,就没必要再补。因此,对于童子功仅有其名而已。
  成年人(十六岁以上),尽管身体强弱差距很大,但采取的功法只有一个,即“渐法”,又称补法:亏损多者多补,亏损少者少补,以破而补囵、缺而补圆为目的。当筑基炼己完成后,渐法的任务也告完成。接着由“渐法”转入“顿法”。
  什么叫渐法,什么是顿法呢?所谓渐是指渐渐的、一点一点的、逐渐的填补,故谓渐法。所谓顿法,从顿字的意义来说,有顿然,忽然之意,如禅宗的顿悟、顿觉,是忽然明白的意思。道家的所谓顿法,是捷径,比渐法进度要快。但倘炼己不纯,筑基不牢,很容易得而复失,事物发展的规律往往是其进急者其退速,练功亦然。当然事物的成败有其各种原因,也不是绝对的。道家正一派的创始人张伯端主张顿法,称南派。道家全真派创始人工重阳主张渐法,称北派。故有北渐、南顿之称。
  老年人(六十岁以上),身体内外的机件磨损殆尽,新陈代谢的功能失灵,生机断,精已竭,炁将枯,西归有日。但只要一息尚存,就有一线希望。此时修持要用武当张三丰祖师所说的“敲竹斗龟”的法子,将睡龟唤醒,使其焕发青春,恢复生机,可再用渐法补而救之。
  人的身体是灵魂住的房屋。倘年久失修,透风漏雨,必经一番修葺方能居住。养生功法的渐法,正像修补房屋似的修补身体。房屋只有经常补修才能久居无患,身体只有经常修补才能健康长寿。一个人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才能建功立业,以应万事。
  否则纵有经天纬地之才,拖着个千孔百疮、自顾不暇的病躯,焉能谈得上造福于人民呢?可以说修好身体是干好一切工作的本钱。
  以上我介绍的养生功法的类别,只有顿法、渐法、男擒白虎、女斩赤龙四种。

    第三章 功法十三步

  第一步  收心求静

  法诀
  初打坐,练静动,全身内外要放松。
  二目垂帘守祖窍,舌闭天池津自生。
  深细长匀调呼吸,心定念止是正功。
  身心两忘万籁寂,形神俱妙乐在中。
  掐子午,除杂念,祖炁修足玄关现。
  脸似蚁爬丹田暧,口满津液要吞咽。
  下座拂面舒筋气,浑身上下搓一遍。
  筑基炼己全赖此,静极而动一阳现。

  功法详解
  收心求静,是道家的修身养性、打坐参禅,也是性命双修基本功。入坐前,先将衣服上的钮扣解开,宽衣解带,全身内外放松,心里预先要有一种愉快感,用舒畅愉快、乐在其中的情绪来帮助入静。
  取坐势,在床上、沙发上、椅凳上皆可。身上披的衣服应根据自己的身体以及气候变化增减,慎勿着凉感冒。
  打坐时的面向:面向正东或正南,夜间要面向窗户亮光处,以免神昏易睡。
  坐功要领:盘膝端坐,脚分阴阳,手掐子午,二目垂帘,眼观鼻,鼻观心。闭口藏舌,舌顶上腭,呼吸绵绵,微降丹田。心神意念守祖窍,三花聚顶秋月圆。下座拂面熨双睛,浑身上下搓一遍。伸臂长腰舒筋气,静极而动一阳现。要领详解如下:
  盘膝端坐:盘膝有单盘、双盘、五心朝天之分。初学者可采用自然单盘膝,不要勉强。所谓端坐,是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与会阴成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须知松则气顺,经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只有全身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
  脚分阴阳:盘膝时左脚属阳在外,右脚属阴在内,为阳抱阴,但不是绝对的,如感到不舒服可改换。对此不要太拘泥。
  手掐子午:左手拇指掐本左手中指午位,右手大拇指进入左手内掐住左手无名指的根部子位,两手相抱放在小腹部,这为阴抱阳。但必须说明:掐子午不等于掐诀念咒。因子午这两道脉通寸、关、尺,而寸、关、尺之脉通心,心通脑,掐子午是为减轻动脉撞心的力量,使其少生杂念,有助于入静。丹经云“手脚和合扣连环,四门紧闭守正中”是也。
  二目垂帘:即是二目似闭非闭,微开一线同观鼻尖,看似对眼。太闭则神气昏暗,太光则神光外驰。故古人有云:“日月合并,金木和合,回光返照,返观内视。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观空不空,是乃真空;观空乃空,是为顽空。”这是古人的所谓“长生久视之道”。
  眼观鼻,鼻观心:二目垂帘,眼看鼻尖,神定则心定。两眼同看鼻准,活动的思维,纷纭复杂的意念就能安定下来。眼观鼻而心不在鼻,由观而达到忘观,外观其形,形无其形。所谓鼻观心,是为了下颌微收,使气嗓管调直,呼吸自然流畅。
  闭口藏舌,舌顶上腭:上腭是天池穴,在上牙内寸许凹陷处,口念“儿”字时,舌尖所触部位。闭天池,一是方面是为了开玄膺(玄膺穴在巧舌之后),使真息往来畅通无阻;另一方面则是闭口免伤真炁。再则,舌根下有生津两穴,左为金井,右为石泉,闭上天池易于生津。静坐往往津液满口,并有清而甜之感,此时应用吞律法将津液吞入腹内。即舌顶上腭不动,将津液吮至舌根,待欲喷呛时引颈吞下。这样引吞,可直接入任脉,化为阴精,是造精之捷径,健身之妙法。
  呼吸绵绵,微降丹田:调理呼吸,又谓调息,是初步入静的重要环节。用功时既然是闭口,无疑要用鼻呼吸,要求深、细、长、匀。不论是顺呼吸还是逆呼吸,都要求腹式呼吸,这样才能深。所谓细,即连自己也听不到呼吸声。长,是将呼吸拉长,要息息归根,下降丹田,不要憋气,要放松自然。匀,即快慢均匀,务要心息相依,不即不离,达到息不调而自调。甚至,至虚极,守静笃,会出现呼吸顿断。初学者,要用自然呼吸。呼吸绵绵,深、细、长、匀,能扩大肺活量,促进和加强内脏各个部位的功能,尤其对消化系统功效更为显著。
  心神意守祖窍:祖窍,在二目中心,是过去经书不载、历代祖师秘而不传的一窍。余师千峰老人曰:“天下地上安祖窍,日西月东聚先天。玄关之后谷神前,正中有个空不空”。此窍是玄关出人、明心见性的门户,是锁心猿拴意马的桩柱,也是延年益寿的阶梯。初步炼性先守此窍。含眼光,两眼观此窍;凝耳韵,两耳听此窍。这即是古人所谓:“常有欲以观其窍,常无欲以观其妙”。守窍是为了忘窍,故有“知而不守是正功”之说。“以有心求则有相,以五心守则落空”。故云:无忘无助,似守非守。性要自悟,命要师传。心静念止是先天,意动神驰是后天。只有守定祖窍,才能使瞬息万变的活动思想安静下来。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做到心静念止,身如槁木,心若止水,意似寒灰,一念不起,一意归中,万籁俱寂,身心两忘,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此时感到一股电流在身上奔腾咆哮,犹如触电,全身酥麻,其舒服感妙不可言。这正是形神俱妙,了在其中。此景过后,但觉眼明心亮,神清气爽,精神振奋。如能得到五分钟的真静,足能消除一天的疲劳。如能每日坚持坐功,即使得不到真静,有时也会感到手脚出汗、丹田发暧、脸似蚁爬、头顶气旋。这些现象,都是坐功的收获,日积月累,祖炁修足自然玄关出现。
  三花聚顶秋月圆:三花即精花、炁花、神花。只有精炁神修足,才有三花聚顶秋月圆的现象。秋月即玄关。玄关与祖窍同样都是过去道家三口不说、六耳不传之秘。玄关与祖窍往往连在一起,实际玄关是玄关,祖窍是祖窍。可以说:祖窍是玄关出人的门户。玄关不在身上,祖窍不在身外。玄关者乃玄妙之机关也,不在身上,离身难寻。《节要篇》云:“一窍玄关要路头,非心非肾最深幽。膀胱谷道空劳力,脾肾泥丸实可羞。神气根基常恍惚,虚无窟穴细搜求。原来只是灵明处,养就还丹跨鹤游。”又道:玄关不在心肾,不在口鼻,不在肝肺,不在肚轮,不在尾闾,不在谷道,不在两肾中间一穴,不在腰间脐后,不在明堂泥丸,不在关元气海,不在脐下一寸三分。又道:“道发三千六百门,门门各执一苗根,惟有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又说,此玄关一窍乃人生死之穴,无极之根,太极之母,是父母未生前先天真一之炁。过去把玄关说得神乎其神,玄之又玄,好像谁能知道玄关所在之处,就能立地升仙似的。玄关到底是何物,又在何处呢?根据余祖师千峰老人及父亲继承道教龙门派传统的说法,通过收心求静,静极而动,炁发则收炁,精动则下手炼精化炁,补脑养神,精炁神足,坐静时,眼前出现一圆光,这即是玄关,又叫慧光、神光、灵光。历代修持者都把玄关看成超凡入圣的阶梯,故不轻易传人。虽然从经书上偶有透露,也只是一些不易看懂的隐语,况且其说不同,使人无所适从。
  下座拂面熨双睛:每逢坐完功后,先将两手搓热,趁热用手捂住两眼,热散后两手猛然向两侧分开,两眼同时随之使劲一睁,如此三至五次,再左右转睛。左转9周,再向右转九周。经常坚持,不但保持眼球灵活不得眼疾,还使通眼脑气筋通畅,保持眼睛不花。拂面是用两手搓拂两颊,使脸色滋润,推迟生长皱纹及老斑。
  全身上下搓一遍:全身干搓,又叫干沐浴,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紧接拂面熨眼转双睛之后,两手从头部开始搓起,继而由前额、两太阳穴、迎香、两耳前后,大脑、小脑、风池、风府、两臂内外至两手背,再由胸前肺部、两胁,两手并行搓小腹两侧、肚脐、两腰眼、两腿外侧内侧、膝盖、脚心。两手搓时必搓热,最后再揉睾丸。以上各点,搓时最好用数字来约束,以免点到从事。干沐浴倘能持之以恒,定有意想不到的功效。重点是鼻窝、脖颈、腰眼、睾丸、尾胝涌泉。搓完后舒筋气。
  伸臂长腰舒筋气:干沐裕后,仍坐床上,上身坐正,两腿伸直,舌顶上腭,然后上身后仰,两臂随之向上伸舒。同时鼻子吸气,两眼向上翻看,脚尖前绷,脚跟后收,身体整个仰卧床上。然后,上身由仰卧坐起前扑,以头靠拢两膝,两手打两脚涌泉穴,两眼往下看,鼻子呼气,两脚尖向里勾,脚跟向前蹬。如此一仰一俯,反复七次为止。此法有舒筋活络,长腰增力,抻筋活腰,强肺健胃,通带踵、养大脑的作用。
  收心求静,也是为了求动。这种动是通过坚持不懈的用功,并能经常入静,在坐静中大脑得到充足的调养,日积月累,脑气胞日渐充实,身体日渐强壮,面色日渐红润,精神面貌几有焕发青春之感。当然由于年龄、的不同,体质强弱的各异,以及用功的勤怠,入静的程度深浅,必然会在每个人的进度上出现千差万别。尽管在进度上每人有快慢之分,但从静中得来的心身日渐愉快和健壮必有同样之感。
  静极而动,是在静坐时,心里清清静静丝毫杂念没有的前提下,外阳勃然而起,这即是活子时到。此时不等念起,急用转**收炁降龙法,将这初步静养来的养生至宝收归我有。具体做法详见第二步功法。
  收心求静即是筑基炼己的功夫。所谓炼己即是炼心、炼性。炼即是锻炼的意思。心不炼不死,性不炼不活,神不炼不灵。只有炼得识死、性活,神自然会灵。吕祖云:“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己待时。”柳华阳祖师曰:“若不炼己还虚,则临时熟景难忘,神驰炁散,安能夺得造化之机。”应该怎样炼呢?柳祖又云:“眼虽见色而内不受纳者曰炼,耳虽闻声而内不受音者曰炼,神虽感交而内不起思者曰炼,见物内醒而不迷者曰炼,日用平常如如,而先炼己纯熟”。上面吕祖所谓炼己待时之时,与柳祖所说的临时之时,同是指的阳举炁发活子时之时,下手采药炼精化炁之时。此时若炼己不纯,意志不坚,很容易顺熟路而去,前功尽弃。故古圣先贤(指善养生者)强调,修性养命,首先必须筑基炼己,打好基础,否则虽有所得,也容易得而复失。只有炼得识死性活,对景无心,常寂常静常觉照,性自圆明神自灵。在静中求动,动中采补,循序渐进,待精尽化炁,亏损补满,则筑基炼己才算告一段落。
  初步收心求静,与各家静养功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龙门派的静养功是小还虚,是吕祖沁园春词中的炼己待时。这个“时”正是静极而动一阳炁发的活子时,时来炁发为之命动,命动炁发即收回才算性命双修;不知炁动收炁、精动炼精,就不算性命双修。

    第二步  收炁降龙、安炉立鼎

  法诀
  一阳初动本无心,收炁必须先提根。
  吸从督脉升泥丸,呼由任脉降会阴。
  以神领炁行周天,后升前降转**。
  七口呼吸阳不缩,无孔笛吹要紧跟。
  无孔笛,两头吹,一提一降自然回。
  收炁古称是降龙,龙归大海不乱飞。
  玄酒味淡休妄动,静等二侯响春雷。
  珍惜自身活子时,逢动必收炁不亏。

  功法详解
  第二步功夫,按道家传统说法,是安炉立鼎。鼎,又谓玉鼎,在大脑中心,内藏一胞为先天真性所居之处,即元神室也。其两边各有一管,联于眼珠,下通于心,故曰:性者,心也,发于二目。实际鼎原无鼎,真炁发时与性合一而得名。炉谓金炉,又名真炁穴。前对肚轮后对肾,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是存神养炁之所,又叫丹田。炉原无炉,气发则有此名。玉鼎、金炉是道家炼内丹假设的无形器具。
  一阳初动本无心,收心必须先提根。
  在初步收心求静的静坐中,当坐到一念不起,身心两忘,虚极静笃之时,自己的外阳勃然兴起,这是自身的活子时到来。因其无念,是先天性的产物,机不可失,不等念起,急用转**收炁法即刻收回。
  收炁法:原坐式不动,收气必须先提根,即用力一提会阴,鼻根吸气,眼往上翻看,以神领气,心意随之。再由子位生死窍即会阴穴向后走尾闾、夹脊、玉枕至午位百会一停。吸时:鼻吸、眼看、神领、意随同时并举,协调一致。一吸由督脉上来稍停,再一呼鼻根呼气,眼往下看,以神领气,心意随之,由午位百会下来,走祖窍、绛官、炁穴(即丹田),直达会阴子位。后升前降正一圆周。简单说,一吸一呼转一遭为一次,如此三至五个呼吸,如用得准确,外阳即可缩回,这即是后升前降转**收炁法。日积月累,身体越来越强壮,精力越来越充沛,活子时越来越勤,而外阳兴起的力量也就越来越大。如果从一次呼吸至七次呼吸,外阳仍然不倒,应改用无孔笛颠倒两头吹降龙法来制之。
  无孔笛颠倒两头吹的具体用法:当转**七次降服不住外阳时,原坐不动,立即凝神生死窍,会阴一提,鼻根吸气,意想由生死窍提到脐下一寸三分丹田穴,再用绛宫之气,下沉丹阳,鼻根呼气,心神意随之一沉,一提一降为一次,如此一至三次外阳立缩。
  若用了七次仍不缩回,就应用第三步功法开通奇经八脉的。等二候到来,虎由水中生,似黄河决口,有一泄千里之势,就用下手炼精化炁的伏虎手段,将欲破关而出的元精化成元炁,仍为我所用。
  阳生炁发的根源。通过坐功入静增长元炁,亏损的元炁得到补充。静极而动,脑中的先天炁走大脑、小脑、延髓、脊髓,到大推下第七脊骨节夹脊关;夹脊往内通心,心正中有一门,道家称之为戊门,气到门开,直达外阳。外阳得到真气,立刻勃然兴起。这时如果不管不问,也可自消自灭,但是,通过静功得来的养生至宝,就会付之东流。这即是只知修性,不知修命。凡讲性命双修者,无不百倍地珍惜它。故吕洞宾祖师对此写过这样一首诗:“一阳炁发用功夫,日月精华照玉壶,到此关头休妄动,恐防堕落洞庭湖。”性命双修的修性,实际命在其中。当静极而动一阳炁发即是命功。心动收心是修性,炁动收炁、精动收精是修命。
  静极而动,是阴极阳生,一阳初动,在人身为活子时,在二十四节气为冬至。因一阳初动,是炁发而不是精动,只可用收炁降龙法收之,而不能用下手炼精化炁法来炼之。炁有足亏,药分老嫩,这即是“火候”。丹经云:“古人传药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张三丰祖师云:“性要悟,命要传,休将火候当等闲。”
  大自然中的一切有形的东西都各有火候。如煎炒烹炸,都要掌握好火候,到什么火候用什么措施,即不过也不及,要恰到好处。功夫到什么阶段,用什么办法,不能用非所需,或需非所用,一定要恰如其分。
  静极而动,不同于自然而动。因为前者是在一念不起的基础上静养来的炁发,是纯洁的,是先天的产物。后者是通过睡眠,大脑得到休息,当一觉醒来,一%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