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让峭壁上的生命之花如此灿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9:03:01
大爱让峭壁上的生命之花如此灿烂 ——记“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张玉贵教授

  他,以呵护矿工生命安全为己任,把力化学引入瓦斯地质研究领域,为煤矿安全生产研究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被称为是“创造了奇迹的人”。

  他,提出了构造煤为瓦斯突出“信号灯”的观点,为制伏危害国家煤炭生产安全的头号恶魔——瓦斯提供了有力支撑,被同行们誉为“敢于挑战困难的人”。

  他,用一根竹竿躺直了病魔使之佝偻的身躯,把最美丽的青春燃烧在了科研与教育事业的最前沿,被同事们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他,爱生活、爱科研、爱教学……以这些浓浓的爱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奉献之歌,被学生们誉为“最值得敬重的人”。

  他,就是省“优秀共产党员”、“五一劳动奖章”和“2008年河南省十佳师德标兵”荣誉称号获得者——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张玉贵教授。

  用竹竿躺直了佝偻的身躯

  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然而这却是张玉贵的真实经历。1993年正当他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懈努力时,病魔的阴影偷偷向他袭来。张玉贵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全身僵直,病魔缠身,严重时只能一个姿势躺在床上,动弹一下就骨肉分离、撕心裂肺般的疼痛,常常使他彻夜难眠。更可怕的是脊柱不断地下弯,躯体佝偻得像对虾。这将使他永远看不到天空,也就意味着永远告别他热爱的讲坛。

  为了治好病,他到处求医,辗转大江南北。所到之处,他的病房成了病友们的心灵驿站,与大家贴心的畅谈交流让他更加精神,被病友们称为“最快乐的人”。到目前为止,他行走坐立仍很困难,工作靠止痛药,休息靠安眠药,身上装有钛合金支架,同志们称他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然而,病魔没能使张玉贵放弃对事业的挚爱与追求。1998年,他跨专业考入了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别人读博都是3年,可张玉贵竟读了8年,因为期间大部分是在病床上,他一边吃药一边学习和研究。他的博士导师——中国科协副主席谢克昌院士,在他带病攻读学位期间,对他生活和精神上关怀备至。但在他忍住病痛完成博士论文,满怀信心地认为可以顺利通过时,却未获谢老批准。当时他甚至有点记恨,但很快恢复平静,重新审视论文,不断充实提高,在第8个年头,他终于以优秀的成绩拿到了博士学位。在庆贺张玉贵获得博士学位的聚会上,谢老含着热泪对他说:“不让你的论文通过,何尝不是我心灵的一种煎熬”,谢老心里藏了8年的肺腑之言,轰然粉碎了疼痛罩在他身上的精神枷锁。那一刻,张玉贵的眼泪夺眶而出,他终于理解了谢老的良苦用心,明白了严格是对学生最大的爱。

  2000年,由于病情加重,张玉贵病倒在床。然而,靠着顽强的毅力,他用一根一寸多宽、二尺来长的竹杆竖着绑在腰上一直睡了半年,硬是躺直了病魔使之佝偻的身躯。

  2002年,张玉贵又接受了两次大手术,体内用钛合金支撑的双腿每走一步就要忍受钻心的疼痛。刚刚出院,张玉贵又毅然回到了学校,投入到科研与教学当中。由于病痛的折磨,他已经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就连吃饭、睡觉这些简单的动作都要在妻子的帮助下才能完成。

  “由于脖子僵直,吃饭时低不下头来,看不见餐桌上的食物,饭菜经常掉到身上,家里不得不把桌子给他垫高。”张玉贵的妻子江林华说。“没办法啊,家里好多东西都是‘以我为中心’设计的。”张玉贵满是愧意地说。

  张玉贵每天工作都在10小时以上,他既要给学生上课,又要指导学生做实验,还要进行科研。妻子常心疼地劝他注意身体,可总是收效甚微。“他认准的事情别人怎么说都没用,他说一个人活着要有精神追求,一定要把事情干好。”江林华说。

  张玉贵总是用一张充满阳光的笑脸面对一切。当领导和同事们劝他休息时,他常说:“我觉得自己在工作中是一个正常人,在家待着就是一个病人。在工作的状态下我活得有价值、活得充实,身体也不疼了,闲下来之后反倒浑身不舒服。”家里人劝他去看病,但他说:“别老把我当病人。我多做一天事,就多赚一天。”

  “他把事业当成了生命,是工作上的‘拼命三郎’。”与张玉贵一同工作8年的同事、校特聘教授张子敏说,“他乐观、有责任心,对每件事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完成,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张玉贵没有把病魔的肆虐当作遍地荆棘的生命苦旅,而是当作了铺满鲜花的希望之路,跋涉得不亦乐乎。

  当生命一次次地被悬挂在死神的绝壁却依然绽放美丽,当痛苦风暴般摧毁所有的快乐却依然微笑面对,这样的生命就已经脱离了世俗而赋予了永恒的魅力。张玉贵就是这样,大爱让那朵盛开在峭壁上的生命之花如此灿烂。

  “搞科研要有牺牲精神”

  “搞科研要有牺牲精神”,这是张玉贵常说的一句话。在科研的道路上,他甘于奉献,刻苦钻研,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换来了一项项丰硕的科研成果:完成了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5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6篇、ISTP收录8篇,著作3部,申请专利5项。目前主持着国家中长期发展计划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专题等,另外他还承担了其它国家级项目3项。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使他在科研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6年,他提出了把力化学引入瓦斯地质研究领域的新的学术观点,开创了以化学方法研究瓦斯问题的先河,改写了瓦斯研究的历史。2008年1月,他申请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煤层气低渗富集区地面开发关键技术”课题也获准立项,研究总经费达597万元。

  此外,他还入选省“555人才工程”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荣获市优秀青年专家、校师德先进个人等殊荣。

  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和成就,张玉贵感受到的不是名和利,最让他欣慰的是: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赢得了国家的承认……这是一场志在必胜的科研长跑,张玉贵坚守了10多年。从上世纪的一身硬朗到今天的步履蹒跚;从白手起家,直至今天的世界公认,其中的艰辛和苦涩常人难以想象……在长期的攻关征途上,除了不懈地追求,更需要为发现科学真理而大无畏的探索精神。

  张玉贵的刚正直率和宽厚待人在学校是有口皆碑的。他常说:“我认为一个科学家的德比才更重要。因为德不仅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对科学工作者来说,还包括其学风。”因此,张玉贵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从不说违背自己意愿的话,从不迎合“潮流”,也不会讲动听时髦的言语。然而,为了科学真理,他往往敢于排除干扰,旗帜鲜明地讲出自己的观点。

  在科学实验的严谨性上张玉贵又是一个楷模。他认为,自然科学是实验科学,没有反复的验证,没有各种条件下的数据一致性,难以建立起严密的理论体系。真理必须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要对后人负责。

  凭勇气探索未知,做矿工生命安全的开路先锋。张玉贵始终热爱着自己的科研岗位。他的研究工作也正在开花结果,可是,他厚积薄发的学术之旅却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他热爱生活,乐观是他的态度;他热爱事业,执着和认真是他的原则。对他来说,事业就是一切。对于他那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蜡炬成灰般的牺牲精神,知之闻之,又怎能不令人感而敬之呢?

  “您站在讲台上,本身就是一座丰碑”

  作为一名教师,张玉贵爱他的课堂,爱他的学生,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他常说:“师之魂、爱为本,爱是教师的第一品质。”

  在教学之路上默默耕耘着的他,对三尺讲台充满了眷恋。在他看来,和学生们在一起是他最快乐的时光。打开张玉贵的手机,有许多学生发来的短信:“老师,您最近好吗?”“老师,祝您身体健康!”“老师,我就要上班了!”……然而,同学们并不知道,他们敬爱的张老师在经历了一次次大手术之后,身体早已透支。即使这样,张玉贵依然舍不得离开讲台,离开他的学生。“我打心眼里喜欢我的学生,在他们中间我能找回自己生活的动力。我住院期间还一直惦念着他们。教育他们、传授给他们知识是我一生最幸福的事。”张玉贵说。

  张玉贵在教学岗位上孜孜以求,诲人不倦。有时候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坚持不住了就把身子靠在讲台上继续上课。学生们搬椅子来让他坐着讲,他笑笑说:“老师应该永远站在讲台上”。学生们这样赞扬他:“您站在讲台上,本身就是一座丰碑!”

  “我们从张老师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高度负责、勤奋忘我及与病魔顽强抗争的拼搏精神。”张玉贵的研究生曹升玲十分感慨地说。

  投身教学十几年来,张玉贵不但没有被多舛的命运和病魔纠缠磨蚀掉自己的意志,反而深切地体味到了生命的意义。他的格言是“淡泊名利,笑对人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表现出了极为坚强的执著、乐观和向上的精神,在自觉培养高尚师德、教书育人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在许多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他的辛勤培育下,先后有20余名硕士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了科研领域的佼佼者。

  “教书育人是我本身的工作,作为一个教师,尤其是我现在主要带的研究生,一个是‘指’,另外是个‘导’。‘指’是一定要给学生指一个正确的科研方向,‘导’是引导他们向这个方向去做,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张玉贵说。

  张玉贵这种对事业的钟爱之情深深地感动着他身边的人。“他追求事业的执著精神令人钦佩。他星期天、节假日没有休息过,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他在一个办公室工作的张子敏教授深有感触。在张玉贵看来,生命的价值只有在他心爱的事业中才能体现,命运也只有在艰苦的努力和奋斗之中才能由自己掌握。

  张玉贵曾坦然地说,自己之所以能同病魔抗争,很多精神力量来自感恩。在他住院做手术期间,校党委书记王少安特批给他筹集了8万元的手术费;为了能使他在生活上得到照顾,校长邹友峰特意将他的爱人调进了学校;学校还专门在办公室给他配了高级转椅,这些都令他感激不已。在他生病期间,老专家张子敏教授几乎每周都要到家里或医院去看望他,鼓励他振作精神。他的导师谢克昌院士和学校的老师、同学们也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这些都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和安慰。张玉贵真诚地说:“我感觉如果让病痛给吓倒了,就对不住党组织、家人和友人对我的关心和厚望。”

  在张玉贵身上,体现的是大爱的真谛,因为爱,张玉贵把生命当作舞台,把奉献和付出演绎得淋漓尽致。大爱无声,让他的生命展现出无限的魅力、绽放出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