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健康讲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6:16:31

医家导读:联合国提出口号,“千万不要死于无知”!国际上有个标准,寿命等于成熟期的5至7倍者为长寿。这么说,人的寿命应该是100 至175 岁。为什么都没有达到呢?最主要一个原因就是不重视保健,不懂得保健的知识。很多人死于无知,这很冤枉啊!所以,希望大家 都能重视保健工作。

    下面从三个系列方面,谈谈是无知让你的健康丧失,系列一,艾滋病是人类的无知病;系列二,无知是使糖尿病成猛虎:系列三,无知是使高血压病成猛虎.

    朋友,当你仔仔细细看完本文之后,相信你的健康意识,会较原先更进一步,相信你的健康意识,会较原先更为强烈,只有这样,才可能有助于你的身体健康!

   千万不要死于无知!----联合国

一、艾滋病是人类的无知病

    目前对全球经济产生最大负面影响的疾病,是艾滋病。世界感染者已达4030万,死亡达2500万;全球制艾,年花费达5000亿美元;在非洲1/3的劳动力感染了艾滋病毒,国民生产总值下降30%。

     疯狂艾滋病,人们耳熟能详,产生无所谓潜意识,熟视无睹、熟听无闻。现在有世界200多个国家与地区都被传染。早在1990年,忧心忡忡的世界银行,就率先研究分析了“全球疾病负担”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刚刚发布了未来人类死因预测报告,到2030年死于艾滋病的人数仍将达到650万,主要是由于第三世界国家患者大幅度增加。

     我国1985年首次报告发现艾滋病病例,近年来报告数一直以平均每年30%至40%的速度快速增长;专家预测,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到2010年,我国感染者将超过1000万人。这不是耸人听闻的消息:也许下一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就是你。因为艾滋病的增长,从来都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

    我国艾滋病的危情数字:

    每千人有一人感染,4年后2010年超过1000万人受染,就是百人里有一人!

    《都市快报》11月30日说:中国近2000万同性恋人群,艾染率突破1%临界点!想想吧,一百个人里头有一人感染了艾滋病毒意味着什么?继续发展,那就是从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一,进而从百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再进而从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那就是平均一个家庭里有一位艾滋病毒感染者!

    这样的恐怖危情,说起来是“未来”的事,却是那么的现实!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对艾滋威胁熟视无睹了!

    从历史看,艾滋病”是人类无知病。

    《凤凰大视野》播出《危情实录——世界艾滋病报告》:

      艾滋病正以每天超过6000人受感染的速度在全球蔓延着!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首次发现艾滋病至今,人类已经在艾滋病的阴影下走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旅程。

     最初,艾滋重灾区的国家,统统没有对艾滋病引起足够的重视,南非总统曼德拉在任上从未谈到过艾滋病;美国总统里根最初甚至认为艾滋病是上帝对同性恋的“惩罚”;由于人类的无知,导致了“政府不作为”。

     美国直到克林顿当总统时,才认识到问题真是太严重了,20万人致死、150万人的感染,简直就是天塌下来一般;所以克林顿高度重视艾滋病问题,后来在他执政的时光里,美国对艾滋病研究的拨款增加了十倍,并且他多次呼吁反对歧视同性恋者,他在白宫举行“名人早餐”,还盛请了同性恋者女演员和她的同性伴侣。

    什么原因促使克林顿这样热衷于艾滋病的防治事业?他说:“我不想让那些不应该死去的人白白死去。”

    克林顿卸任后曾来到我国,还与艾滋病毒感染者见面。从“无知”到“有知”,人类走过了艰难的历程。

     凤凰卫视美女主持曾子墨在电视片里这样说:吞噬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其实不是艾滋病,而是人类自己的愚昧与无知。

    在我们这里,这样的愚昧与无知还在继续,比如你做一点给高危人群派发安全套的实实在在的事,就有时评家说什么“防艾宣传员怎么越来越像‘妈咪’”、“现在流行一种浅薄化、单一化的‘防艾思维’,即把‘防艾’等同于‘发安全套’”。

    其实没有人认为“防艾”就是“发安全套”,而派发安全套是一个基础性工作,它一点也没有错,我们的评价是:安全套那样的柔软,正是防艾的好手段!

    拯救人类,拯救经济,就要从这样的实实在在的工作做起!

二、无知使糖尿病疾病成猛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改变及社会老龄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日趋增加,已经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第三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目前全世界糖尿病的患者数超过1.2亿,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有2000多万。

    (1)无知使糖尿病人丧命

    老曹有一次拉肚子,到医院看病,医生说是脱水了,要打吊针,输点糖盐水。老曹忙对医生说:“我打不得葡萄糖!”医生奇怪地问:“咋会打不得?”老曹说:“我对葡萄糖过敏,一打葡萄糖肚子就咕嘟咕嘟地响,还会拉稀。”医生不相信,说:“哪会有这种怪事?”老曹就说:“不相信你就打着瞧?”果然,吊针还没打完半瓶,老曹的肚子里就咕咕直响,过了一阵,老曹的手脚就不由自主地抖起来,医生只得赶紧把吊针拔了,对他说:“看你体形也不胖,但你可能是有糖尿病。”这回是老曹不相信医生了,说:“我平时都好好的,哪会有什么糖尿病?”

  过了两年,老曹感到经常口渴,一天要喝好多水。有一天早上老曹进城办事,太阳还没有出来,天气也不算热,他就口干得厉害,到街头买了个西瓜,一口气就把它吃了个精光。可吃了西瓜不仅不解渴,反而使他觉得更加口渴难耐,同行的人就提醒他是不是得了糖尿病,赶快去医院化验一下,他隔天空腹去医院抽血,化验出来果然是糖尿病。

  老曹是艰苦年代过来的人,生活非常简朴,又没有多少文化。因嫌医院的药价太贵,吃完了医生开的药之后,他就自己到药店里买药,一次就买了5瓶降糖灵,价格也不贵。看着说明书上写着“开始一次吃25mg……可加大到50mg。”的字样,他一次就吃下去了25片。药吃下去之后,他感到有些不舒服,浑身软绵绵的,没有一点力气,以为是自己药吃少了不管用,就又加了25片。到了晚上,老曹脸色苍白,手脚全部冷冰冰的,还心慌得不行老伴赶快请人把他送往医院抢救,可医生说:“你们来迟了……”

    老曹吃药丧命教训

  一是老曹误把25mg(毫克)理解成了25片。其实,降糖灵一片含量就是25mg,每次吃一片药就可以了,因老曹不懂得mg是什么意思,结果误吃了50片,也就是多吃了50倍的药量,使体内糖原的无氧酵解加强,产生了大量的酸性代谢产物——乳酸,这种乳酸中毒的死亡率极高,可达50%。所以,降糖灵只能从小剂量(25mg)开始服用,再慢慢加大剂量(一日150mg~200mg)。

  二是患糖尿病的人要经常去医院化验血糖或尿糖,根据化验结果在医生指导下服药。用药剂量过大,血糖降得太快太低不好;服药剂量过小,血糖降不下来,也达不到治疗目的。待血糖正常后,还要找到一个能稳住自己血糖的最小服药剂量。

  三是降血压与降血糖道理差不多,服降压药也很容易出现这类问题。降血压也不能降得太快太急,降得快反弹也快,容易出问题,也要经常测量血压作为调整用药指标。降压用药也只能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要停药时也只能逐渐减药,不要突然停药。

   (2)糖尿病人饮食七大误区

     夏去秋来,许多人的饮食结构、食欲和口味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譬如喜食清淡、食欲减退、爱吃稀饭、水果等等,尤其是糖尿病人,既要吃好又要控制血糖,任务相当艰巨。其实只要认清饮食宜忌,糖尿病人安度季节交替并不难。

      误区一:只控制主食,不控制总热量。

    正确的观念应是控制每日摄入总热量的平衡。肉类食品和烹调油摄入过多,会造成总热量过高。因此,宜多吃蔬菜和粗粮,尤其是粗粮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纤维,能刺激胰岛细胞、促进胰岛素合成。

     误区二:主食摄入越少越好。

    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应放宽主食量。主食为最廉价、最直接的热量供应源。主食摄入过少,机体会分解蛋白质、脂肪产热,进一步造成三大营养素代谢紊乱,甚至产生酮症酸中毒。

     误区三:只吃稀饭,不吃干饭。

     吃稀饭吸收快,血糖升高也就相应加快了,最好多干少稀,以干为主。

     误区四:只吃素不吃荤。

     动物性食物中优质蛋白较多,含有的营养素人体较易吸收。当然多吃荤少吃素也不科学。吃荤多必然会造成蛋白质太高,动物脂肪摄入增加。肉类食品和脂肪摄入过多正是西式饮食的通病。因此,平衡膳食最好。

    误区五:为了减少排尿,口渴不敢饮水。

    其实多尿并非体内水份多,而是血糖高所致。避免多饮多尿的关键是控制高血糖。少饮水血液浓,易出现高渗,糖尿病人的食物宜忌中唯有水是不限的,应鼓励多饮水。

     误区六:无糖食品可随便吃。

    无糖食品虽然不含单糖或蔗糖,但仍和其它食品一样含有碳水化合物,必须在一日总摄入热量中合理安排份额,不能随便吃。

    误区七:水果蔬菜差不多,可以随便吃。

     水果含糖比蔬菜高,血糖控制稳定的病人要在两餐之间吃。水果中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如铬、锰等,对提高体内胰岛素的活性有一定帮助。在血糖得到控制的情况下,适当进食各种水果对人体是大有裨益的。

三、无知使高血压疾病成猛虎

    全世界究竟有多少高血压病人,尚无准确统计数字。据我国高血压联盟统计,目前我国高血压病人至少有1亿2千万!由于高血压早期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常常不被病人察觉或重视。在我国1亿2千万高血压病人中,竟有7-8千万病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这么低的知晓率,更谈不上如何防治。

     因此,真正要做好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单靠政府重视,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病人及其家属共同参与积极配合,唯此才能降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高血压病误区知多少?

   高血压病虽是家喻产晓的疾病,但能够真正认识高血压,正确掌握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充分理解其危害性者却远未达到家喻产晓。多数人仍停留在知而未晓的阶段,以致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中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与日俱增,高血压病已成为心脑血管病的罪魁祸首,人类的头号杀手!防治高血压不仅需要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广大群众真正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积极主动配合和支持,共同参与防治工作,这样才能控制其发生与发展。

    老掉牙的诊断标准仍大行其道

   诊断高血压首先要有一个诊断标准,究竟血压升高多少才算是高血压?很多人至今尚未弄清楚,不少人回答血压≥160/95毫米汞柱才称为高血压,也有人回答血压与年龄有关,可用年龄加100作为诊断标准,超过该数字可认为是高血压,如70岁的人,收缩压>100+70=170毫米汞柱,即>170毫米汞柱才算是高血压,如此等等。如果真的按此标准诊断高血压,则会漏掉一大批高血压病人,使他们得不到及时治疗。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意见,凡18岁及其以上成人动脉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者称为高血压;如果仅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而舒张压<90毫米汞柱者称为单纯收缩性高血压;同理,若舒张压>90毫米汞柱,而收缩压未超过140毫米汞柱,则称为舒张性高血压。多数高血压病人表现为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升高,单纯收缩性高血压多见于老年人。根据血压升高程度尚可将高血压分为轻(140—159/90N99毫米汞柱)、中(160—179/100-109毫米汞柱)和重度(≥180/110毫米汞柱)。

     高血压并非“富贵病”

   不少人认为高血压、冠心病只发生在富人中,因此有“富贵病”之称,这种说法并不确切。近年来,在发达国家由于加强了心脑血管病的宣传和防治,使该类疾病呈下降趋势,病死率也有明显下降;相反发展中国家却呈上升趋势。也有人认为,脑力劳动者易得高血压,而体力劳动者不易得高血压,事实上,体力劳动者同样易得高血压。据我国某些地区调查发现,农村人口中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已与城市持平,有的甚至高过城市!因此,把高血压当作富贵病是站不住脚的。

   不少人认为高血压、冠心病和中风都是中老年人的疾病,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无论是高血压还是冠心病,其发生和发展往往在青少年甚至婴幼儿时期已经开始,只是这些病往往需要经过漫长的潜伏期,到了中老年以后才逐渐出现疾病的临床症状。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呼吁高血压、冠心病的防治工作应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起就要注意饮食卫生和均衡营养,定期检测血压,一旦发现有血压升高迹象就应定期随访和及时诊治。

   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知道自己患上高血压病者,并非都去积极请医生诊治,究其原因主要与认识错误有关。不少高血压病人因自觉症状轻微或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治与不治并无差别,血压高一点照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加上高血压病治疗往往需持之以恒,甚至终生治疗,不少病人缺乏耐心,到医院看病既费时费钱,又看不出效果。因此不少病人干脆不治疗或采取当血压过高或出现头昏、头痛、心跳、胸闷等症状时,找医生看病拿点降压药吃吃,一旦血压降下来或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就不再看医生也不吃降压药,采取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办法。殊不知这种停停打打是医不好高血压的,最终仍会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损害和严重并发症。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医生指导下坚持长期治疗,唯此才能减少心脏病、中风和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高血压病人把血压控制在什么水平最好?

     根据最近研究结果认为,若无特殊情况,无论男女老少最好能把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往认为老年人血压高一点没关系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至于具体用什么药降压,则应由医生决定,病者关键是如何积极配合治疗,及时向医生反映治疗效果,相信在医生和病人的共同努力下,高血压是完全可以控制的疾病。

    高血压病有何症状?

     约有五分之一的高血压病患者表现为无明显症状,仅在偶然测血压或普查身体时发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高血压病,对病人的预后会带来极大的好处。可是大多数病人都发现得较晚,有的人发现高血压时,病情已经发展到第Ⅱ期了。由于早期高血压常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所以早期发现高血压的办法就是定期检查身体和测量血压,每年至少4~6次,尤其是有以下情况的人:


        1.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


        2.每天食盐量超过10克以上者;


        3.超过标准体重20%者;


        4.有吸烟史,每天吸20支以上,超过一年者;


        5.经常饮高度白酒,每天100克以上者;


        6.经常接触噪声、镉等有害因素者;


        7.连续口服避孕药物一年以上者。


        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高血压病可以从儿童及青年时期起发病,发病趋向低龄化。特别是有高血压家族遗传史的人,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更多。另据统计,40岁以上高血压发病率比40岁以下者高3倍。因此,对高血压病的早期发现应该着重在有家族史或肥胖的青少年和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这些人更要做到定期检查。


        当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失眠、心慌、胸闷、无力、视物模糊、颈项剧痛、头皮麻木、尿少、浮肿等情况时,要及时检查血压,以确定上述症状是否因血压升高而引起的。

        高血压病人的十大误区

        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很好地控制高血压,对减少和避免患者重要脏器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不少病人对待治疗尚有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因此影响了治疗效果。

       

     一是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

       这样做往往不准确,特别是长期患高血压者,由于对高血压产生了"适应"性,所以即使血压明显升高,也无任何不适。如仅以自我感觉来决定是否服药,那样贻害无穷。正确的做法是,患者应主动定期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


        二是用药不规则。

       有些病人不能坚持服药,有时服药,有时又不服,导致血压不稳定,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长期受损。


        三是血压一正常,即停药。

       这种不正确的服药方法,导致了血压出现升高-降低-升高的不稳定情况。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出现较大幅度的起伏,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等。正确的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可以增减药物品种或服药剂量,而不应断然停药。


        四是"盲目治疗"。

       有的患者长时间一味服药而不定期到医院检查,这样易产生药物副作用或耐药性。不同的病人需根据其病程、年龄、个体差异、脏器功能等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药和适当的药量。


        五是单纯依赖降压药,不做综合性治疗。

       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治疗上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清淡、少盐,适当地参加文体活动,减轻体重等。


        六是认为降压药属于"顶药",服不服药没有多大差别。

       在高血压的患者中,80%以上的患者均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必须用药物来控制血压,以减少和推迟脏器的损害,延长寿命。因此,正确的做法是,认清降低血压的意义,积极控制高血压。


        七是盲目长期服用一种降压药,将服药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不讲究实效。

       任何药物长期服用都会降低疗效,产生耐药性,并易出现药物副作用。此外,不同的病人,需根据其病程、年龄、个体差异、脏器功能等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千篇一律或长期服用一类药物,不加更改,不明血压高低,实际上也是一种"盲目或无效治疗",所以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病情的需要及时调整药物。


        八是不求医,自行购药治疗。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将高血压的治疗简单化了。目前,市场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多达几十种,各有适应症和一定的副作用,病人的情况也各不相同,科学地、合理地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自行购药服用,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九是自认为血压只是偏高,不值得治疗。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血压超过140/85毫米汞柱,即可认为患有高血压。但部分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处在上述的边缘状态,因此往往不被重视。事实说明,这种程度的高血压同样对机体会产生危害。正确的做法是除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外,还应给予包括药物在内的综合性治疗,当然选择何种药物是值得推敲的,如初期阶段,可先服用一些调解植物神经平衡的药物或利尿剂等。


        十是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

       老年人(指60岁以上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主要指心、脑、肾),稍偏高一点的血压,有利于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病人的自身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反而得不偿失。血压究竟降至多少为宜,应因人而宜,不可一律追求正常血压值。

        
试试
非药物也可以降压法


        一说话速度放慢:人在说话速度上升时,血压可以上升50%。


        二吃香蕉:香蕉有丰富的钾质,适量的钾可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每天吃一条香蕉,有助高血压走向正常。


        三減肥:超重者应努力減肥,这是降血压的最佳方法。


        四吃大蒜:中等至严重程度的高血压患者,连续十二星期每天吃大蒜,血压能降至正常水平。


        五饮牛奶:牛奶含有丰富的钙质,研究发现,高血压与低钙有密切的关系。每天饮用三杯脫脂奶,能为人体提供800毫升的钙。


        六穿惠而佳生物活性功能内衣,降血脂、降血粘、降血压,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人体微循环,全面改善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