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王国维的生命三境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47:05

读书品茗---感悟王国维的生命三境界

有一故事说在清代的某天,有人登门向大学者王国维求教读书和做学问的方法和途径。王国维沉思片刻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来人听后思索一阵,深有所悟,拜谢而去。


    后来这被收录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在王国维的《文学小言》一文中,王国维又把这三境界说成“三种之阶级”。并说:“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

  王国维巧借了三首思念情人的宋词别致而又深刻地论述了读书做学问的三种境界,幽默风趣且极富逻辑性。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讲古今中外,凡是在治学或事业上有建树者都是胸怀大志并敢于辟路登攀的人。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说为了理想的实现,必须刻苦学习、钻研、探索、奋斗和拼搏终生,即使身体消瘦,面容憔悴,甚至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指只要坚持,百折不回,终有一天会成功地取得惊人的成就。那时候,唾手而得,其实是憔悴和衣带渐宽的结果。

  “立志、奋斗、成功”,这是读书做学问的三个境界,能用诗词论述出来,真是绝妙之极。

    现在每每读来亦感无限温馨,王国维作为国学大师,他的考证方法极为缜密,论断堪称精审。看他的作品,总感觉到一种莫名的敬仰。“王国维……遗留给我们的是他的知识的产品,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时间可以带走一切,但大师与我同行。

随文附:
原文: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附王国维简介: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 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原创]国维先生曾经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一个人的人生起伏奋斗必然要经过三种境界才算完整:

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句词的隐喻是指着我们于孤独之中寻找理想和人生方向、漫无目的地四处瞭望搜寻人生坐标,于彷徨苦闷中所感受到的心灵寂寞和精神的无助,这个过程如同在无尽的长夜中等待地平线上那第一道曙光,如同困于沼泽中等待救赎的一根拐杖...这其中的痛苦是由于茫然或者泥足深陷而痛苦;

第二种境界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这是比喻我们于乱麻中终于理出头绪,确立了一个长远目标并将其分割成若干可操作的区间,然后开始了全力以赴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的奋斗和挣扎,虽苦犹乐。这个过程是由于一次次挫折失败和欲速则不达而痛苦,不同于第一个境界的是,这时的我们是痛并快乐着,因为在精神上我们终于看到了那丝哪怕微弱的光亮,我们终于抓到了那根哪怕并不精壮的拐杖;在物质上,我们如同每个原始的累计者,停留在视粪土为金钱的阶段;

第三种境界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阶段是我们靠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艰苦的努力,有的人甚至是不择手段终于到达了自己确立的目标,然而我们并没有第二阶段所设想的那种兴奋狂喜,却发现原来自己想要的本就曾经拥有并一直在身边或感悟之后的心境。这时,寻常意义上的人生目标已达到,唯一的超越并非只局限于继续前行,更重要的是此时的我们灵魂得获得了释放,心灵找到了归属,心境趋于了繁华后的练达。 此时便升华到了“视金钱为粪土”的阶段。不少人将平庸和平淡混为一谈。平庸是不曾努力奋斗的生命内容,而平淡是经历繁华辉煌后的从容放下的生命轨迹。 非常有意思的是,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最得其精华并将其发挥极致的,确是地球另一边的一个叫盖茨的美国人。  

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几个人能到达这第三种境界。我们生命的完整过程也该从简单开始,进入复杂,然后再回归到更高层次的简单:童年时期我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家人帮我们遮挡风雨,生命充满了童真和欢乐,心灵充满着探索的渴望和美好憧憬,生命中大多没有实质上的争权夺利的阴影。

后来我们进入社会,生命和思想一下子无所适从,变得无助而困惑。对社会的黑暗心寒;对人性的丑恶恐惧;对个人的贪欲纵容;对生存的竞争阴险;对利益的争夺残忍;对他人的付出漠视;对个人的得失计较;对遭受的伤害铭记;对伤害到他人麻木......童年的欢乐变成了一去不复返童话,生命之路越走越窄。很多人在这一层次再也没法自拔,灵魂淡化直至消亡,心灵封闭直至冷酷麻木,对金钱权力的强烈追求和对个人贪欲的无限制纵容使人们丧失了追求幸福和快乐的心力。

一个人最终是否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要看这个人能否走出第二层次进入第三层次,那就是回归简单的生活,此时的简单已经不再是童年时的简单,而是经历人生风雨之后的豁然开朗,就像雨后的晴空,生命一碧如洗,境界高远开阔。然而事情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苏东坡通过学禅,以为自己达到了生命的第三种境界,世俗的繁杂已经不能再烦扰他。所以就给佛印禅师写了一首诗:“稽首天外天,豪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所谓“八风吹不动”,就是人世间的得失纷扰已经对他没有影响。他让人把诗歌交给佛印禅师,佛印在诗上批了“放屁”两字,让来人带回。苏东坡一看非常恼怒,亲自前往金山寺,船到岸边,佛印早就在那里等候,对苏东坡说:“你不是已经‘八风吹不动’了吗,怎么‘放屁’两个字就把你吹来了?”苏东坡已经是一个悟透人世沧桑的高人,依然在乎他人的看法,可见这要求怎样的精进不止和豁达智慧。 

 

 

 

命停留在像童年一样简单,是平庸;生命陷入各种贪欲的纵容,是深渊;生命从纷争贪婪中得到解放,是觉悟,觉悟后才能进入王国维所描述的第三种境界。

{}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哲学家。

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淑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 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梁启超赞其“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而郭沫若先生则评价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