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障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4:16:11
《透析《论语》智慧(10.2:君子九思)》                           2.君子九思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1],色思温[2],貌思恭[3],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4],见得思义[5]。”
——《季氏第十六》

    【简  注】
    [1]聪:听觉灵敏。这里引申为清楚。
    [2]色:这里指神色。
    [3]恭:恭敬,敬肃。
    [4]忿:同“愤”,忿怒、怨恨。难(nàn):患难,灾难。
    [5]得:取得,获得。于此作名词用,指得到的东西。

   【意  译】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考虑:看时要考虑看明白没有;听时要考虑听清楚没有;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可亲;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敬肃谦恭;说的话语要考虑是否忠诚老实;对待工作要考虑是否严肃认真;遇到疑问要考虑怎样向请教;将发怒时要考虑有什么后患;看见可取得的东西,要考虑得到它是否符合义理。”

   【理  释】
    宇宙的根本特极其简易,尘世的做标准却相对繁复。生命要返本归真,他得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知道高层时空的规律,即大道;如果连大道知也不知,他便没有修养自我的参照,也就没有确凿无疑的目标。二是真正注重自我的修养,让心尽可能地符合高层时空的标准,而不受尘世的表象左右。
    君子谨小慎微,即在警觉于一思一念、一举一动,都不与更高标准相违背,都不与天地大道相冲突。宇宙以真实、善良、宽和为特,则因为万象纷呈、世相纷呈,所以有了“仁义智信”等等准则,也有了多种多样仪的规范。然而实质一致,一致于反复、不断地校正自我,反复、不断地虑及他,反复、不断地证悟大道。
    君子九思,其实又何止九思,其实又何须九思。说其“何止”,在于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的每一方面,都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说其“何须”,在于的每一方面,只要自觉同化于宇宙的根本特,并不需要繁复的说辞与规范。

   【例  述】
    晏子到晋的时候,看见一个穿得非常破烂的在路旁休息,感觉他像一位很有才华的,于是派去问道:“先生是干什么的?”对方回答道:“我是越石父。”越石父为了度过困境,给做仆已经3年。晏子把1匹驾车的良马解下来,赎回越石父,并把他带到齐。晏子回家的时候,对越石父连个招呼也没打,就走了。越石父要求与晏子断绝往来,晏子派告诉他说:“我并没有和先生交往,你当奴仆时我看你可怜,所以才把你赎回来,你应该知足才对,为什么如此绝呢?”
    越石父说:“有句话说,君子最大的痛苦是找不到知己。我为奴仆3年,没有能了解我。当您把我赎回来的时候,我以为遇到知己了。上车的时候,您不打招呼,我想您大概是忘记了。现在回到齐,您又不辞而别,这和雇我当仆的有何区别呢?我还不如继续去当我的仆!”
    晏子听到这番话后,赶快去见他:“前两天只见到先生的相貌,今天才了解先生的才气!有句话说,君子不会因小误会而绝,您给我一个改过的机会吧!”晏子马上设宴,以尊贵的朋友之招待他。越石父说:“您这样做,我反而愧不敢当。”
    晏子善思,尤其善于反思。先前他的脸色并不温和,态度并不恭谨,语气并不柔婉,待并不周到,但他追求看得清楚、听得明白,而且心量宽广,所以闻过即改,决不执囿于见。越石父之思、之行,又何尝不是如此?君子之间,能坦荡无碍,俱因都能深思,都能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