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2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28:00
 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22) 2010年02月24日 来源:老照片中国           九、朝鲜战争停战和志愿军撤离回国         朝鲜停战谈判始末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局面。经过五次战役后,志愿军参战兵力已由入朝时的30万人增至77万余人,加之朝鲜人民军,总兵力共达112万余人。         此时,联合国军总兵力已达69万余人,其中美军40万人。虽然它在技术装备上仍占绝对优势,但兵力不足。仅仅依靠战场上现有的军事力量,别说再打到鸭绿江江边,就是想要北进一步,也实不易。         美国越来越认识到把主要人力、物力长期陷于朝鲜战场,同其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发生了深刻矛盾。杜鲁门也认识到,单纯同我以军事手段解决朝鲜问题的希望已属渺茫。同时,中朝方面也随着联军掌握空军的主动权,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认识到没有战胜的机会,而且也无法继续承担经济上的负担。          51年5月16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作出了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敌对行动的决定,放弃了占领全朝鲜的企图。         51年5月31日,美国国务院顾问凯南与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会昭,表示:“美国准备在联合国或在任何一个委员会或以其它方式与中国共产党人会面,讨论结束朝鲜战争的问题。” 马立克表示:“朝鲜问题是同整个远东问题连在一起的。诸如对日和约问题、台湾问题、中国在联合国席位问题等等,都是必须解决的。”         51年6月初,美国政府又让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向我多次透露,美国政府愿意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敌对行动。         51年6月3日,金日成在柴军武的陪同下到达北京,同毛泽东、周恩来商谈有关停战谈判的方针与方案。 
               1951年6月初,毛泽东主席和金日成首相在北京就朝鲜战争问题进行商谈
                   
        51年6月23日上午,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Malik)在联合国新闻部举办的《和平的代价》广播节目中发表演说,提出停战的建议。
        51年6月23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利克提出了交战双方应该谈判停火与休战的建议,得到朝中两国政府的赞同。
        51年6月25日的《人民日报》就在其社论中郑重宣布:“中国人民完全支持马立克的建议,并愿为其实现而努力。”          51年6月25日,杜鲁门发表政策演说,表示:“愿意参与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51年6月29日,李奇微奉杜鲁门之命,于东京时间上午八时经广播电台向我方正式提出举行停战谈判,并提议此会议在元山港一只丹麦伤兵船上举行。          51年7月1日,金日成首相、彭德怀司令员发表声明,赞成李奇微举行停战谈判。会晤地点,建议在“三八线”上的开城。         51年7月3日,李奇微复电金日成、彭德怀,同意于7月10日在开城举行会议。         51年6月30日,“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奉美国政府之命发表声明,表示愿意举行停战谈判,并建议谈判在元山港外一艘丹麦船上举行。         51年7月1日,金日成、彭德怀答复李奇微,同意举行谈判,建议以“三八线”上的开城为停战谈判会址。         51年7月8日,筹备朝鲜停战会议的联络官会议在开城举行。以肯耐上校为首的李奇微将军联络官3人,翻译2人,乘直升飞机,于8日上午8时22分在开城西北指定地点降落后,被引入开城近郊的会场,与金日成、彭德怀的联络官张春山上校、柴成文中校、金一波中校举行会议。会上对停战会议的筹备事宜,进行了具体协商。         51年7月8日,开城,联络官会议结束后。         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首次会议在开城来凤庄举行。         51年7月10日双方代表团在开城来凤庄开始举行停战谈判。         51年7月10日,开城,谈判地点。         51年7月10日,前往谈判会场的朝中方谈判代表团成员。         51年7月10日,前往来凤庄谈判会场的“联合国军”谈判代表团。         51年7月10日,“联合国军”谈判首席代表乔埃到达会场。         51年7月10日,停战谈判伊始,中朝方首席代表提出的关于停战谈判的三项建议。 
        51年7月14日,朝鲜停战谈判双方代表团会晤,就设立中立区、会址区达成协议。         51年7月18日,朝鲜停战双方商定,记者团在开城活动限制在会场周围半径0.5英里范围内。         51年7月26日,朝鲜停战谈判双方代表团就谈判议程达成五项协议:一、通过议程。二、作为在朝鲜停止敌对行为的基本条件,确定双方军事分界线以建立非军事区。三、在朝鲜境内实现停火与休战的具体安排。包括监督停火休战条款实施机构的组成、权力与职司。四、关于战俘的安排问题。五、向双方有关各国政府建议事项。          51年7月27日,朝鲜停战谈判进入第二项议程,已穿越38线往北前进的美军主张,以两军的"交战线"为界线,中朝阵营则坚持以原来的38线为界线,双方各持己见,会谈陷入僵局。              
开城,朝鲜停战谈判代表离开谈判房间,前去就餐
                          
      51年7月19日,开城,美军摄影记者与朝鲜小孩              
51年7月29日,朝鲜停战谈判双方代表就军事分界线问题(第二项议程)进行谈判
         51年8月18日,联合国军连续发动“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至9月18日10月22日,“联合国军”只在部分地段前进6-9公里,被迫全线停止进攻。             51年8月19日,朝中方军事警察一行9人,在开城中立区执行正常巡逻任务时,行至板门店西南的松谷里附近时,突然遭到埋伏于此的韩国武装人员30余人的袭击,排长姚庆祥当场牺牲,战士王仁远负重伤。 
            朝中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向"联合国军"首席代表乔埃提出强烈抗议,要求"联合国军"方改正7月17日以来一再破坏中立区协议的不法行为,严惩枪杀姚庆祥的凶手,彻底保证不再发生违反中立区协议的任何事件。                         
51年8月19日,朝中代表团成员慰问受伤战士王仁元                          
                                      51年8月19日,朝中方代表向被美方武装人员杀害的姚庆祥烈士致哀
             
        51年8月22日,美军飞机侵入开城中立区轰炸。这是双方联络官在检查弹坑。         51年8月22日,美方蓄意制造事端,破坏停战谈判,导致谈判中断。图为朝中方面代表退出会场。         51年8月22日,中朝阵营单方面发表声明停止会谈,会谈宣告破裂。 会谈破裂后,战斗更为激烈。         51年9月23日,李奇微致信金日成、彭德怀,提出要更换停战谈判地址,建议双方联络官于24日在板门店会晤,讨论双方满意的复会条件。          51年9月6日,金日成、彭德怀复信李奇微,提出在板门店恢复双方代表团会议。         51年10月25日,在板门店重新开始了停战会谈。朝中方宣布以边章五代替邓华任志愿军首席代表,以郑斗焕代替张平山为谈判代表。对方李亨根接替白善烨,特纳接替克雷奇。          51年10月25日停战谈判在板门店复会。         51年11月27日,朝鲜停战谈判双方代表团大会就第二项议程,即确定军事分界线和建立非军事区问题达成协议。协议规定以双方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并由此各后退2公里,以建立非军事区。如在30天内签署停战协定,则确定的军事分界线与非军事区具体位置不作变更;如30天后签署停战协定,则需按双方实际接触线所发生的变化来修正军事分界线与非军事区。
        朝鲜停战双方就关于军事分界线进行了第一次校正。         51年11月27日,朝鲜停战谈判双方代表在标示“联合国军”和朝中军队军事分界线的地图上签字,停战谈判双方就第二项议程达成协议。         51年12月18日,朝鲜停战谈判双方交换战俘名单。"联合国军"方交战俘名单13.2万人,朝中方交战俘名单11599人,其中"联合国军"4417人,韩国7142人。         52年2月17日,朝鲜停战谈判第五项议程达成协议,确定:在停战生效以后三个月内由双方有关各国政府派代表举行高一级的政治会议,协商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52年2月17日,谈判双方经过多次交涉,达成第五项议程协议。图为朝中代表走出会场。         52年3月5日,马山里,联合国军谈判小组成员。         52年4月28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任命李奇微接替艾森豪威尔(因被提名为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而辞职)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队最高统帅,美国陆军野战部队司令马克·克拉克接替李奇微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及美国远东军总司令。此时,停战谈判因战俘自愿遣返问题陷入僵局。战线上的战斗仍在继续。         1952年5月7日,在巨济岛俘虏收容所,收容所司令官杜德将军被朝鲜战俘监禁。10日,杜德签署最后声明。声明称,承认在战俘营发生过流血事件;在这些事件中,联合国军使许多战俘伤亡;承诺今后按国际法原则给战俘以人道待遇;11日,战俘们释放了杜德。         1952年5月7日,在76号战俘营中被绑架的战俘营司令长官杜德(Dodd)。         1952年10月8日,"联合国军"方宣布无限期休会。宣称谈判将在共产党能提出建设性意见以解决唯一遗留问题- 战俘自愿遣返之后恢复进行。
        1952年11月,美国进行总统选举,由共和党的艾森豪威尔当选为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当选后访问了韩国,并在回国记者招待会上表明不再扩大战争。         1952年11月17日,印度政府代表团团长梅农向联大政委会提出解决朝鲜战俘问题的方案:建立一个遣返委员会来处理朝鲜战争中的战俘问题,该会由4个中立国组成,并由该4国推一公断人,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公断人裁决;朝鲜停火90天,尚未遣返的战俘由高一级政治会议解决。30日后,如仍有未回家和未做处理决定的战俘,交联合国"收养"。这次提案经过修改于12月2日在联大政治委员会以53票对5票得以通过。3日,联合国大会也通过了该案。          1952年12月5日,周恩来致电联合国大会主席,反对联合国大会根据印度提案通过的关于朝鲜问题的非法决议案。         1953年2月22日克拉克致信金日成、彭德怀,建议在战争期间先行交换病伤战俘,并要求双方代表团联络官会晤,对交换此种重病重伤战俘作必要的安排。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苏联方面主张尽快和平解决争议。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         1953年3月28日,金日成、彭德怀复信克拉克,同意他2月22日提出在战争期间先行交换病伤战俘的建议,并认为应把战争期间交换病伤战俘问题的合理解决引导到全部战俘问题的顺利解决,使朝鲜停战得以早日实现,因此建议立即恢复在板门店的谈判。         1953年4月6日,停战谈判双方联络组会议开始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朝中方面联络组组长李相朝将军,"联合国军"方面联合组组长、美国海军少将丹尼尔。经5天谈判,于11日签订了遣返病伤被俘人员协定,并计划在本月第三周开始交换病伤战俘。          1953年4月10日,停战谈判双方联络组举行会议,就遣返病伤战俘协定草案达成了协议,并于11日正式签字。         1953年4月10日停战谈判双方联络组会议就交换病伤战俘达成协议,图为中朝美三方联络组关于交换病伤战俘的议定书。         1953年4月10日,中朝联络官Lee Sang-Jo同意交换伤病战俘后离开。
        1953年4月21日,停战谈判双方开始交换病伤战俘。至26日,朝中方将"联合国军"与韩国军方病伤战俘684人遣返完毕。至5月3日,"联合国军"与韩国军方将朝中方病伤战俘6670人遣返完毕。         1953年4月22日,被释放的美陆战队士兵Mervin L. Borwn与美军医护兵。         1953年4月23日,被释放的美军陆战队Eddie P. Vidil在板门店联合国军接收帐篷中与牧师交谈。         1953年4月,被遣返的联合国军战俘。                             
        被交换的志愿军伤病战俘
              
        1953年4月26日,中断6个月的朝鲜停战谈判双方代表团大会正式复会。         1953年4月26日中断了6个月之久的停战谈判复会。图为朝中方代表进入会场。         1953年6月8日,朝鲜停战谈判双方代表团就战俘安排问题达成协议,并正式签字。根据这一协议,除直接遣返的战俘外,未被直接遣返的战俘,应于停战生效后60天内交给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看管。然后,由战俘所属国在中立国遣返委员会接管之日起10天内,派人向战俘进行解释。90天后如尚未行使被遣返权利的战俘,则交由政治会议在30天内解决。凡在中立国看管后120天内尚未行使被遣返的权利,又未经政治会议作出处理的战俘,使之成为平民。至此,停战谈判各项议程全部达成协议,双方进入重新校定军事分界线和拟定签订停战协定的细节工作。但李承晚"反对任何妥协",反对签订停战协定,要单独打下去,其代表也退出了谈判。          1953年6月17日晚,李承晚命韩国俘虏监督员释放27,000人战俘,并命令军警保护被释放的战俘。李承晚明确表示,停战是一种自杀行为,并宣布在必要的时候,韩国军也要独自战斗下去。韩国国民也支持韩国政府的统一政策,进行反对停战的示威活动。         1953年6月,韩国人举行示威,反对签定停战协定。         1953年6月25日,美国为了说服李承晚,不得不展开更具体的对韩协商,派遣总统特使―国务次官助理Lobertson赴韩。在为期16天的拜访中,总统特使天天为征求李承晚的同意而进行协商,但李承晚的抵抗非常顽强。          1953年7月11日,李承晚终于同意停战。当时美国提出4项条件,其主要内容包括:为缔结韩美防卫公约进行协商;向韩国提供长期经济援助;在签订停战协定后,将召开的有关韩国政治统一的会议,在90日内没有取得任何具体成果时,美国就退出会议;为增强韩国军队,美国提供军事援助等。        1953年7月13~27日,志愿军发动“金城战役”,历时15天,志愿军第20兵团迅速突破金城以南地区韩国军队4个师防守的宽达25公里的坚固阵地,向南扩展阵地140多平方公里,将战线拉直。         1953年7月24日,朝鲜停战谈判朝中方与"联合国军"方谈判代表团最后一次校正军事分界线。         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签字大厅。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谈判正式签字。朝鲜时间上午10点整,朝中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和"联合国军"代表团首席代表哈里逊中将进入板门店会议大厅,分别在会议桌前就坐。两位首席代表在助签人员协助下,在各自一方准备的9本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之后交换签字。签字仪式于10时10分结束。大功告成之后,两人几乎同时站了起来,然后离座扬长而去。没有寒暄,没有握手,没有讲话,甚至没有看对方一眼。         1953年7月27日,我方代表团首席代表和“联合国军”方面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在板门店正式签署停战协定。图为签字现场全景。         1953年7月27日,我方代表团首席代表和“联合国军”方面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在板门店正式签署停战协定。         1953年7月27日,朝鲜人民军的最高统帅金日成在平壤签署了停战协议。28日,彭德怀司令员在开城签了字。27日,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则在美方谈判基地汶山履行其职责。原来拟安排双方司令员到板门店签字,但韩国放风要破坏协议的签字仪式,出于对领导人的安全考虑,后改由双方司令官各自在其驻地签字。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场上死亡的最后一个美国士兵Harold Cross。
        1953年7月27日,金日成于平壤朝鲜停战协定和补充协议上正式签字。         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送至汶山联合国军总部等待签字。图为当时的签字仪式。         1953年7月27日,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陆军上将马克·克拉克于汶山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953年7月2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于开城在朝鲜停战协定和补充协议上正式签字。
        根据停战协议,正式停火须在协议生效后12小时实行。于是,双方充分利用停火前的间歇进行了激烈的炮战,是为了出最后一口气,也好象是为了给战争送别。晚上10时,全线炮火归于沉寂,三千里江山终于恢复了和平。次日清晨,双方士兵纷纷走出坑道、掩体、炮塔,看一看打得你死我活的对手到底是什么样子,一些大胆的士兵甚至还走到前沿彼此交谈和交换纪念品。没有欢庆,因为谁也不能夸口取得绝对胜利,但许多人都庆幸能活到看见停战。朝鲜战争在持续了三年一个月零两天之后,终于划上了句号。
        另:1953年8月5日,朝中方面与"联合国军"方面在板门店开始交换坚持遣返的战俘。至9月6日,朝中方面将所有坚持遣返的"联合国军"方面战俘共计12760人全部遣返完毕。19日,又将13名战俘遣返。共直接遣返"联合国军"战俘12773人。"联合国军"方面至9月24日,共直接遣返朝中战俘75801人。          朝鲜停战谈判照片          1951年7月8日,开城,停战谈判的双方代表的首次相见
                   
            1951年7月10日,开城,朝鲜停战谈判在来凤山庄开始举行。图为谈判会场外观。
                         
            1951年7月10日,开城,走出谈判会场的联合国军代表。
                         
            1951年7月15日,开城,前来采访的记者团。
                         
             1951年7月18日,开城,停战谈判会场外联合国军方面记者和志愿军翻译官。
                        
                    1951年7年21日,开城,停战谈判北朝鲜代表南一大将。
                         
                    1951年7月18日,开城,大街上的和平景象。
                         
                    1951年6月10日,韩方反对停战大会。此时尚未正式开始谈判。
                         
                    1951年7月11日,汉城,市民在德寿宫前的反对停战谈判的示威。
                         
                    1951年8月7日,韩国民众反对停战示威。          1953年6月11日,釜山,学生们举行反对停战谈判的示威。          1953年6月17日,反对停战的大学生写血书的场面。          1953年7月29日,美海军陆战队士兵为停战而欢呼。          在板门店的联合国军事务室帐篷,联合国军方面代表们商议会谈对策
                                  从谈判会场出来的联合国军代表
                                  准备升空的红气球,这是禁空标志,不仅不许有任何射击、轰炸举动,而且除了美军和谈人员来往乘坐的直升机外,也不许作战飞机飞临此处。
                                  板门店外围美军控制区的坦克
                      板门店外围美军控制区的关卡                
                       停战谈判场周边的朝鲜人民军为交换战俘而搭建的彩棚。
                                  被遣返的朝鲜人民军战俘返回己方
                                 被遣返的朝鲜人民军伤病战俘
                           板门店的英军仪仗队
                                 接受记者采访的联合国军代表,如何看待这次停战谈判?          由于战争而失学的儿童          战争结束了,这些儿童也终于背起了书包。                  签订停战协议          1953年7月27日,侵朝美军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图为代表于板门店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中朝美三方联络组关于交换病伤战俘的议定书。    
          1953年7月27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于平壤朝鲜停战协定和补充协议上正式签字      
          1953年7月2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于开城在朝鲜停战协定和补充协议上正式签字     
         1953年7月27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于汶山在朝鲜停战协定和补充协议上正式签字      
           “朝鲜停战协定”的中英朝文本。         志愿军某部召开大会庆祝停战实现。          朝鲜平壤市人民欢庆朝鲜停战实现           交换战俘   交换战俘  交换战俘  交换战俘  交换战俘  交换战俘  交换战俘  交换战俘  交换战俘  交换战俘  交换战俘  交换战俘  交换战俘  交换战俘   交换战俘         志愿军撤离朝鲜回国         1958年3月12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发布撤军公报,决定于1958年年底以前,志愿军分批全部撤出朝鲜。志愿军从3月15日到10月26日,分三批全部撤出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八年中,卓越地完成了祖国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他们遵照毛泽东关于“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的指示,与朝鲜人民军及朝鲜人民团结一致、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共同抗击美军的侵略,对保卫朝鲜人民的革命成果,保卫中国的安全和支援朝鲜人民的和平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曾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模范和功臣以勋章和奖章,并授予彭德怀、杨根思、黄继光,孙占元、杨连弟、邱少云、伍先华、胡修道、杨春增,杨育才,李家发、许家朋等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的光荣称号。          周恩来总理与志愿军总部领导人共商撤军事宜。          志愿军执行停战协定撤离非军事区          志愿军归国前向烈士献花。          志愿军归国前在毛岸英烈士墓前留影。          1958年10月24日,朝鲜平壤市各界人民隆重集会,欢送即将离朝回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           1958年10月25日,金日成等朝鲜党政军领导人到车站欢送杨勇司令员、王平政委等最后一批撤离朝鲜的志愿军官兵。          朝鲜人民在鸭绿江边欢送志愿军归国  志愿军撤离的震撼场面   志愿军撤离的震撼场面  志愿军撤离的震撼场面  志愿军撤离的震撼场面  志愿军撤离的震撼场面   志愿军撤离的震撼场面  志愿军撤离的震撼场面  志愿军撤离的震撼场面  志愿军撤离的震撼场面   志愿军撤离的震撼场面          满载志愿军官兵的列车驶过凯旋门回到祖国。          志愿军归国部队受到祖国人民热烈欢迎            周总理接待归国志愿军官兵。          首都人民热烈欢迎归国的志愿军官兵。          首都人民将巨幅锦旗赠送给志愿军            1958年10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政协全国常委会举行联席会议,听取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杨勇作《中国人民志愿军八年来抗美援朝工作报告》。           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接见志愿军归国代表团
[图文]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22) 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22) [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 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 [图文]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1) [图文]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2) [图文]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3) [图文]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4) [图文]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5) [图文]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6) [图文]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7) [图文]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8) [图文]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9) [图文]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10) [图文]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12) [图文]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13) [图文]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14) [图文]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15) [图文]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16) [图文]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17) [图文]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18) [图文]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19) [图文]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20) [图文]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关图文资料(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