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兴喜收藏“雷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2:58:34
董兴喜收藏“雷锋”
在盛世收藏中,真正的收藏家不胜枚举,但也有很多人"皆为利来"--古董商有之,投资保值者有之,倒买倒卖者有之,当然也不乏志趣盎然的"玩儿家"。董兴喜搞收藏可能要算这后一种,但他又显得有点儿"拙",不是"玩儿"收藏,而是"进行"收藏,因为他收藏实物的同时,给人更强烈的印象是在收藏"精神",他专门收藏雷锋。
十多年来,董兴喜买下了能够买下的关于雷锋的一切,因此,"雷锋"每个月都要拿走他工资的1/3,当然,奖金更是专款专用。只要有空,董兴喜就像心被什么牵着似的走进旧货市场,不去,就觉得心里不踏实。当上得多了,董兴喜已见怪不怪了,谁让自己喜欢呢。偶有几日不去旧货市场,摊主再见董兴喜,还真挺亲热,不经意间流露出真实想法:"您要不来,我这儿的雷锋卖给谁去呀!"董兴喜听了也不生气。时间长了,还真把摊主给感动了,有的竟将从各地收来的"雷锋"无偿赠送给了董兴喜。
起初,周围有人对他甚至当面冷嘲热讽:"都啥时候了,还倒腾这些玩意儿!"……董兴喜不以为然,跟人家辩理。后来,董兴喜说:"想明白了,也就懒得说了。他吹他的冷风,我集我的雷锋。"久了,人们被他的那股执著劲儿征服了,都替他留意,还帮他搜集。厂里剧组同志到中南海拍摄毛主席故居时,注意到毛主席的书桌上至今摆放着"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专门为他拍回了照片。
家人起先也对他收集这些从旧货市场上、废品堆里弄来的东西很有意见,嘀咕这些"破玩意儿"有没有细菌。董兴喜理解家人的顾虑,把东西抱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毛巾擦干净,然后消毒。渐渐地,家人理解了他的那份痴心,也帮他满世界寻"宝"。说到家人,董兴喜充满了感激:"还好,还好。我搞收藏虽然花费不大,但禁不住细水长流。如果她们竭力反对,雷锋的归宿也只能在三个地方:旧货市场、出版社仓库、废品收购站。雷锋能安居我家,功劳有我家人的一半。"
现为八一电影制片厂故事片部化服道车间主任的董兴喜搞雷锋专题收藏原于影片《雷锋是谁》的启示。1989年11月,全国掀起第五次学雷锋热潮,八一厂投拍了这部纪录影片。一向喜欢邮品收藏的董兴喜请这部片子的7位创作人员在他精心设计的纪念封上签了名。摆弄着这张纪念封,他突发灵感:如果能求张雷锋班战士的签名封,并盖上"3月5日早8点"的戳就太好了。这年3月5日,雷锋班16任班长齐聚北京,使董兴喜的这一愿望变成了现实。董兴喜摩挲着雷锋班16任班长的签名封,激动不已:"都说万事开头难,我这个头儿开得挺顺。"渐渐地,他从普通收藏转为了雷锋专题收藏。
董兴喜首先想到了原沈阳军区工程兵部宣传助理员张峻。1961年,雷锋出名后,张峻便跟随雷锋拍照,经常和雷锋吃住在一起,为雷锋拍下了200多幅照片。但近30年过去,张峻现在哪里?1990年,董兴喜写信到大连寻找张峻,却石沉大海。后来,他获知张峻在沈阳,便按新地址去信,结果信被退回,并被告知,张峻可能还在大连。无奈,董兴喜又给大连去信,依旧杳无音讯。反反复复多次,就在他已经不抱什么希望时,一天,厂里的一位同志听说他在寻找张峻,连忙跑来告诉他:"我是张峻招来的兵。我知道张峻的下落。张峻现在鞍山。"董兴喜听后,开心地笑了。董兴喜与张峻建立了联系。张峻把手头上的4张未发表的照片送给了董兴喜,其中就有社会上盛传的那张雷锋1959年在鞍山当推土机手时,身穿皮夹克、脚登皮鞋的照片。
在董兴喜的专题收藏中,有雷锋出生、上学、工作单位的实寄封,有雷锋的亲戚、同学、老师、同事、战友、领导等的签名实寄封,有雷锋班历任班长、全国全军"学雷锋先进典型"的签名实寄封,也有纪念雷锋和学雷锋省城的首日封、纪念封、明信片等;有1963年以来出版的《中国青年》学雷锋专辑,有各种版本的《雷锋的故事》、《雷锋日记》以及各类书籍、报纸、杂志、画报、照片,有雷锋连环画、纪念章、幻灯片、书签、火花、参观券、字帖,也有笔记本和音像制品,共分25大类。
高达近半米的邮品最能说明董兴喜十多年收藏的艰辛。近40年,与雷锋有关的人多达300多人,靠书信、电话,董兴喜联系了200多人。1999年,曾邀请雷锋任本溪路小学辅导员的赵桂珍致信董兴喜:"……现在都市场经济了,还有人惦记雷锋,我感到安慰。你的行为说明雷锋没死,他的精神尚存。"
望着家中被3000余件藏品占满的小屋,董兴喜欣喜之余又露出遗憾:"正是因为别人不要雷锋了,把雷锋丢进了旧货市场和废品中,我才能收到它们,虽说这对我搞收藏是件好事。可我心里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不舒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雷锋经历了一段寂寥的日子。冷风也不断向董兴喜刮来。董兴喜形容那时的自己:"尽管我的嘴里说他吹他的冷风,我集我的雷锋,但手里一边倒腾雷锋,心里一边闹腾。"困惑中,他又细心阅读了雷锋,再次摆脱了心里的迷惘:"难道市场经济了,雷锋就没有位置了?不管时代怎么变,都得讲德行。"社会上对雷锋的冷热变化没有使董兴喜收藏雷锋的热情退减,他说:雷锋这个惟一使三代领导人题词的英雄人物,其魅力还会继续下去,即使寂寞,那也是暂时的。
围绕雷锋发生的或喜或忧的事伴随董兴喜走过了15年。2000年3月,为纪念毛泽东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37周年,在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中国收藏家协会、北京报国文化公司和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支持下,雷锋精神研究会会员、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董兴喜把11年的积蓄--2200余件展品布在了报国寺第一大殿,举办了由老将军孙毅题写的《雷锋精神永放光芒》专题展。2003年,值毛泽东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40周年之际,在北京市委宣传部等单位的主办下,董兴喜又把雷锋收藏搬到了大钟寺。
在展览中,董兴喜最盼望的是中小学生的到来,他认为,成年人对雷锋的淡忘并不可怕,因为记忆可以恢复,可怕的是孩子们对雷锋这一中华民族美德的集大成者的一无所知。
作者:刘燕红 点击次数:1029
出处:《解放军报》 上传日期: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