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41:19
现代体歌词:闻一多“《祭母文》”
  闻一多“《祭母文》”,即《七子之歌》。这篇组诗作于1925年3月,当时闻一多正在纽约。其序辞中Alsace-Lorraine通译为洛林地区,位于法国东部浮士山脚下,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凡尔塞和约后归还。在诗中,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1925年7月4日出版的《现代评论》第2卷第30期,刊登了《七子之歌》。11月25日出版的《大江季刊》第1卷第2期也发表了这首诗,闻一多对诗中个别词句又作了一些修改。
  《七子之歌》写完后不到两个月,闻一多怀着早日投身到报效祖国行列中去的理想,提前结束了留学生活,于当年5月启程回国,6月1日乘船到达上海。然而,刚刚踏上祖国土地的闻一多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迎接他的是街头未干的斑斑血迹,两天前这里刚刚发生了帝国主义屠杀我示威群众的“五卅惨案”。被失望乃至绝望笼罩着的闻一多愤然北上,在北京见到了也是从美国回来不久的《现代评论》编辑杨振声。相同的经历、共同的感受、同样的激愤使他们走到一起,闻一多决定把原准备投送《大江季刊》杂志的《七子之歌》及《醒啊》、《爱国的心》等几首诗作,提前给《现代评论》发表。
  《七子之歌---澳门》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我校已故教授、著名的爱国学者和诗人闻一多。那是20年代上半叶,刚刚从清华学校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那首朴素真挚、深刻感人的主题歌,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迎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从1922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几年前就开始的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独居异域他邦,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正如闻一多先生云:“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故,《七子之歌》,其实为“《祭母文》”也。
  《七子之歌》原文抄录于下:
  1.《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2.《香港》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3.《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4.《威海卫》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5.《广州湾》东海和匈州是我的一双管钥,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6.《九龙》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7.《旅顺、大连》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两个强邻将我来回的蹴蹋,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由于这篇组诗不在闻一多的两部著名诗集《红烛》、《死水》之中,也没有收入《闻一多全集》,因此,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并不为人们所熟悉。直到1997年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的活动中,有人提起了这组作于七十多年前的诗篇。当年4月出版的《清华校友通讯》曾刊登1947级校友施巩秋题为《重温七子歌思念闻一多》的文章。随着澳门回归祖国日子的临近,第一节就诗咏澳门的《七子之歌》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正式成立后,本报于1998年5月15日在文艺副刊“水木清华”上刊登了《七子之歌》的《香港》、《九龙》、《澳门》、《台湾》四节。
  歌曲:七子之歌/歌手:容韵林 专辑:澳门回归/七子之歌--澳门/演唱:容韵林/热烈祝贺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合: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容: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合: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
  祝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合: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
  容: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要回来,
  回来.
  合:母亲!母亲!
  ------------------------------------------------------------------------------------------------
  (四)散文:宋定国 《祭母文》
  宋定国《祭母文》(作者:宋定国;出处-中国母亲网),开篇综括全文,引发对母亲的呼唤,作者云:
  高堂仙逝,摧我五内;抢地呼天,祭我娘亲!我娘高风,明晓大义;奉公守法,通情达理。
  我娘亮节,忍让宽容;敬老爱幼,和睦乡邻。我娘慈善,充满爱心;乐善好施,扶困济贫。
  我娘懿范,克勤克俭;量入为出,精打细算。我娘坚强,处危应变;忍辱负重,韧度难关。
  我娘贤惠,相夫教子;含辛茹苦,支撑家门。我娘情笃,疼儿爱女;抚育体贴,呵护备至。
  宋定国《祭母文》很有条理地把中华妇女的传统美德,真挚地贯穿在行文当中,因而文章情感丰满:
  (1)、总说母亲。《祭母文》云:“先远后近、先人后己,以及对民族大义和人间道义的深晓与恪守所铸成的伟大!这是由淳朴、勤俭、善良、诚实、谦和与仁爱等等美德所自然促成的伟大,一种没有丝毫雕饰和做作的伟大呀!这是一种母性的伟大,一种普普通通农村劳动妇女的伟大!这是一种平凡的伟大,是扎根于普通百姓的肥田沃土,完全由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打制的一砖一瓦堆砌而成,熔铸着个人的心血、才智、德操和奉献,完全出自个人人格、人性的自发而自然地流露和凝结,使人能够亲切地体味、享受,晶莹剔透,朴实无华的伟大啊”。
  (2)、母亲支持革命,塑造一个正义凛然的母亲形象。《祭母文》云:“娘啊,在您跟爹成家后的最初十几年里,爹在外行医,见大娘和小婶夫妇成天形影不离、亲亲热热地在一起,您何尝不热盼爹能回到家乡,既可施展才干又可顾家,过“两全其美”的日子!可是,为了抗日,娘忍受着失去两个儿子的巨大悲痛,舍小家顾大家,表现出了一位普通妇女难得的深明大义呀!娘啊,当汉奸马喜子领着鬼子那天一早把爹堵在家门口,鬼子用刺刀穿透爹的长袍擦着肚皮而过时,您的担惊受怕简直到了难于承受的程度!解放后,娘不止一次地把爹当时穿的那件长袍拿出来,指着腰部的一个破洞说:“这就是那次被日本鬼子的刺刀戳的窟窿!就差一丁点儿没扎到你爹的肚子!哎,多让人后怕呀!”所以在那次脱险后,娘苦苦央求、乃至逼爹赶紧往家乡搬迁的急切心情,儿完全能体味得出啊!”。
  (3)、母亲独撑生活重担。《祭母文》云:“娘啊,当爹常年在外行医时,您独自承担抚育儿女与挑家过日子的重担,且不说儿的两个哥哥的不幸夭折,给娘造成的巨大心灵创伤;也且不说在战争年代,娘时不时拖儿带女地逃难;单说您既当里又当外,除了操持家务,还园里来、地里去,一双裹过的小脚,连通常只有壮汉才干的像起粪、浇园之类的重活儿,您都干过呀!儿至今清楚地记得,您把捆在腰里的绳子系在井台的树上,摇辘辘浇园的情景。又圆又大又深又黑的井筒,儿就是扒着瞅瞅,也不由心惊胆战,至今想起,仍禁不住不寒而栗呀!”。
  (4)、母亲敢于面对困难。《祭母文》云:“娘啊,甚至在人祸胜于天灾的“三年困难时期”,爹遭权奸和小人陷害而身陷囹圄,您的身心遭受空前创痛和困厄,特别需要宽慰的岁月,儿都不大知道主动地宽慰您,反而有时用“清一色”的教条话语刺白您!哎,儿多么书呆子气呀!此时想起,儿的心好悔、好痛啊!儿只知道照政治说教的一套去想去作,而对人情事理知道得实在太晚、太少哇! 娘啊,由于儿对人情事理的晚知和少知,使您承受了本该由儿为娘分担一些的太多的苦难呀!人家当娘的很快就能得到儿的慰藉,可娘从儿这里却得到的很晚、很少啊!娘啊,在那罕见的饥荒严重的1959-1961年的“困难时期”,尤其当家父身陷囹圄后,您更陷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困厄之中。物质上,娘虽然没被饿死,可牙齿没掉就半拉半拉地朽了,牙床也溃烂得不成型,以至晚年连镶都不能够。精神上,由于儿跟姐当时都在外上学,娘在紧张的劳动之余,时常暗自饮泣,陪伴您的惟有那台德式座钟的凄凉的嘀嗒声啊!”。
  (5)、母亲衰老了,生活的幸福却擦肩而过。《祭母文》云:“娘啊,娘!您在1977年爹去世后定居北京,起初跟儿女们过的仍是比在老家强不了多少的日子。尽管儿跟姐都尽量做点儿岔样的给娘吃,可您总是匀给孩子们。儿跟姐的5个子女,全都得到过您的精心抚育啊!到上世纪80年代初,儿跟姐的日子渐渐好过后,娘才算开始享点儿福了。记得有一次在中央团校“万叶亭”前的空地上,娘兴奋地俩手分别挽着儿跟姐的胳膊,一边扭动着身子一边乐呵呵地说:“一儿一女一枝花,我多有福气呀!”这是娘70岁后才蹦出口的心里话呀!当时,儿多么希望时间停驻,好让娘多享受享受这天伦之乐呀!可是,老天无眼,岁月无情,10年后,1996年5月,当儿跟姐搀扶娘登上天安们城楼,俯瞰那据称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市内广场时,娘的神思已经显得迟钝了!”。
  (6)、母亲老了,却依旧是母亲。《祭母文》云:“娘啊,即使当您晚年糊涂得很厉害时,可在疼爱儿女上却不糊涂啊!只要不病得昏迷,娘是既不肯吃药也不让打针,不忍给儿女破费呀!1994年初,虚脱后送娘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本已联系好让娘住院观察一段时间,可娘一醒过来,就一分钟也不在医院呆了。在尔后的几年里,娘的记忆力越来越差,渐渐不知道季节,不知道冷暖,不知道饥饱,不认识饭食,后来竟连儿跟姐也不认识了。到1999年4月患一场重感冒后,症状更是急转直下,一下变得吃不了、懒得动,腰板也有些弯了……2000年2月,突如其来的脑栓塞使娘从此卧床不起,完全丧失自理能力,景况一年不如一年……”。
  (7)、晚年母亲,如此坚强。《祭母文》云:“娘啊,在您的晚年,尤其是卧病不起的6年多里,虽然我们想方设法地给您变着花样作饭喂食,凡是见到的各种各样的营养食品,可以说都吃遍了。可儿知道,假若娘不糊涂,您老无论如何也舍不得让儿女这样作呀!要是说娘享了点儿“口福”的话,也就是这几年呀!可这算是“享福”吗!?当娘吃这些食品时,“好”的时候大口大口地吃,也不像健康人吃饭时的样子;而不好的时候,则是靠姐一点儿一点儿地喂呀!一碗糊糊,有时要喂上几次、十几次啊!……这叫怎样的“享福”啊?!这种“享福”背后所蕴藏的苦楚,惟有我们做儿女的能体味得出啊!”。
  (8)、宋定国,补白云:“《祭母文》在为母亲出殡时张贴在老家的胡同口的墙壁上,后收入《娘啊,娘!》的附录,并在网上发表。根据网友读者的建议在清明节前修改后于06年4月1日在网上单独发表后,看到网友的评论和建议,认为许多意见和建议都很好,故又作了修改,特在我们国家这个传统的祭念亲人的日子重新发表,以表达我对母亲还一直割舍不了的缅怀之情。恳望编辑和网友读者理解,并趁机表示我对你们的真诚谢忱!欢迎继续批评、赐教!”。
  (9)、回想童年,幸福而清贫的时光。《祭母文》云:“娘啊,儿清清楚楚地记得您第一次跟儿讲述“牛郎和织女”故事的情景。娘指着天上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讲得是那样神奇迷人!娘说一到每年的七月初七夜里,牵牛郎就担着一儿一女赶到“鹊桥”跟织女相会。而每逢这天晚上,只要晴天,娘总是带儿跟姐到院里,指着天上那已经靠得很近的牛郎和织女星,高兴地说:“看啊,他们一家4口又团圆了啊!”从娘快乐的神情中,儿看出娘是那么为他们一家人的团聚而庆幸和开心!望着茫茫银河及其两岸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儿幻想长上翅膀飞到天上,去抱打不平……可儿那时实在太傻,还不知道体谅娘在为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家团聚而庆幸时,心里是多么期盼在外行医的爹回来团聚啊!”。
  (10)、作者发出心底的哀思,呼唤母亲。《祭母文》云:“娘啊,娘!您给予儿的实在太多太多,而儿回报给您的实在太少太少了!您这样受苦受罪地离去, 实在让儿心不甘啊!娘啊,您的离去,是儿今生所遭遇的最大损失!儿的身心沉入冰冷的水底,真是觉得冷彻心骨,痛苦难耐呀!娘啊,您走了,但您的音容笑貌却永远留在了儿孙和亲友们的心里,留在了乡亲们的心里。尤其您那为乡亲们所公认的美德,更永远地留驻在人世间!娘啊,尽管儿从书本上看到过无数有关母爱和劳动妇女伟大的文字,但真正让儿懂得和体会到母爱和劳动妇女伟大的,是娘的言行啊!娘啊,您走了,儿也成了没娘的孩儿!娘的第四代、儿的第三代虽然已经上学,儿也算是个老人了,可真的忍受不了这没娘的滋味儿啊!情不自己,呼天抢地。天地呜咽,风雨号泣。驾返瑶池,母仪千古。强忍悲痛,笔抖字涕。儿定国哭祭05年9月9日初稿,06年清明前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