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的中国阴谋与暗算何以得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50:40

 
4月27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山,高盛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芬出席参议院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永久委员会就高盛事件举行的听证会。新华社/法新
CCTV《今日观察》6月7日播出:三评高盛“欺诈门”-高盛的中国疑云,以下为节目实录:
继在美国和欧洲因涉嫌欺诈遭遇调查之后,高盛在中国的业务也开始引发了广泛地关注和质疑。日前,处在风口浪尖上的高盛首席执行官劳尔德·贝兰克梵专程来到了中国,他表示高盛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官司不会影响在中国的业务,同时他也强调看好中国市场。高盛如此高调的背后传递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信息?触角遍及了央企、民企各个领域的高盛,到底靠什么在中国赚得了盆满钵满?到底在这当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和担忧的地方?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特邀评论员长江商学院教授黄明、中央财经大学投资系李国平共同评论。
美国高盛集团董事长展开中国之旅,深受“欺诈门”困扰,媒体又将亮出怎样的质疑声音?
黄明:投行只会为自身的利益摇旗呐喊
(长江商学院教授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高盛事件对于中国市场是会有影响的,多年来中国社会一直把高盛代表的西方投行,看成可信赖的形象。长期以来,我们的政府、企业和媒体经常把西方投行的一些人士看成独立的专家顾问的角色,我们的很多投行客户对投行过度信赖。通过这些事件,大家看到了投行在自身利益与社会甚至客户利益相冲突的时候,会毫不犹豫为自己的利益说话做事的行为。
在中国,大家都觉得高盛对市场、形势的解读能力强,甚至觉得高盛对市场有推动能力,但是同时另外一方面,大家还应注意到高盛背后代表的是自身的利益。
李国平:高盛是否真的履行了高盛金融原则十四条?
(中央财经大学投资系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高盛就制订了高盛金融原则十四条,第一条就是客户的利益永远第一位,第三条就是高盛最重要的资产是声誉跟人才。最近事件发生了之后,大家怀疑高盛是否真的按照他所说的这么做了,这一点对高盛来说是最大的一个事。
黄明:高盛在中国所作所为值得质疑
(长江商学院教授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高盛的业务种类很多,所以他在各个方面都显现出来他的身影。另外,高盛的信誉和品牌以及专业和职业化的能力是不可质疑的,高盛在中国的政治关系等等方面也是非常强大的,这些方面都有利于他的盈利。
投行最值得我们质疑的就是他在复杂衍生产品上的兜售行为,在这方面,高盛以及其他的海外投行在中国的所作所为是值得质疑的。比如高盛至少在中航油新加坡的案例上,相比他在美国证监会所调查的行为,以及欧洲在希腊方面所涉及的行为,都要严重得多。简单来说就是,04年1月份,中航油新加坡有几百万元的亏损的仓位,他们希望高盛来进行罗盘,把仓位往后退,罗盘的结果就是几个月以后,中航油新加坡的亏损由几百万美元放大到了5亿多美元,这让我对高盛的行为非常愤怒,我认为高盛CEO贝兰克梵应该给中国人民解释,高盛在这当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盛的全职子公司杰瑞在中航油新加坡案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CEO贝兰克梵正好是从杰瑞子公司一直升到高盛CEO的,所以他欠中国人民一个解释。
一般我们找投行往往是好事,要上市了找投行带我们上市双赢,但是中航油新加坡找高盛是做的衍生产品,那么在衍生产品业务中,往往它是一个临河游戏,就是有人赚就有人亏,那么中航油新加坡和高盛,从某种意义上就像对立方一样,那么,当中航油新加坡听从高盛的劝告时,亏损就是必然的。说得技术性一点,就是高盛做了衍生产品漂亮的应用,他们利用衍生产品绕过了政府法规的监管。说得大一点,就是高盛对中国的国情非常地了解,能够做到其他券商做不到的事情。
黄明:高盛仅在中国兜售衍生产品 却不在美国
(长江商学院教授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首先刚才不是说了嘛,高盛的CEO贝兰克梵说了,他们在美国的所作所为不会在中国不会发生的。我非常质疑这一点,因为至今高盛不断对中国的央企、民企试图兜售各种各样的复杂衍生产品,包括对我们的投资者,那么这些衍生产品往往他在美国并没有兜售,到我们这儿来反而兜售得特别多,那么这一点呢我希望他对中国有所承诺,以后不要再干这样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