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老师讲中医:六经气化总论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6 15:07:45

那么就是讲一下,以便以后在讲课的时候有个基础,在这里呢,大家可能以前对六经气化脑子里已经有一些印象了,我今天主要是根据经典把他串一下。

六经气化是伤寒论最基础的东西,要讲六经气化,要先明白六经是什么,过去古人常说,不懂脏腑经络,开口动手就错,不知五运六气,学尽方书无济。脏腑经络,脏腑的虚实,经络的逆从,脏腑是讲虚实的,经络是讲顺逆的。知道经络是怎样流行的,怎样交汇,知道脏腑的虚实,这种情况呢,就对疾病初步掌握,用药就有方向性。然后是对五运六气的了解,天行六气,地布五行。六气是天气的变化,如果对五运六气有比较深刻的了解的话,就会对很多疾病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即使没见过的病,没有听过的病,只要通过现象,看到现象以后,就可以通过五运六气进行取类比象,然后把他归纳出来,可以说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所以说五运六气讲的是这回事,并不是说的是非要指素问的七篇大论,这个还是有一点区别的,当然七篇大论也是有研究必要的。

首先讲六气,六气是哪六气,六气六经,六经,经者,径也,道路之意。六经行的是六气,六经又是三阴三阳。太少阴阳,厥阴阳明,这是六经。六经呢,本于天气之变化,人生于地而悬命于天,这是内经里讲的。我们的禀赋形质来源于地,是地的阴气产生的,神气是与天相沟通的。这就是所谓的上古通天,这个意思讲的就是人的体内也有六气,人之六气与天之六气,交相感应,天之六气太过可以引起人之六气太过,所以又一个词叫做六气相感。

外感六淫,淫是什么,就是太过的意思。天之六气有过,有不及,有不足,有太过的话,就会引起体内的六气也发生太过不及。太过不及到达一定程度,失衡,就是说阴阳有逆从,产生逆乱的话,就是生病,就叫六淫相感。所以说学中医的人脑子里一定要清楚,脑子里不要有丝毫病毒、细菌、邪气、毒气的这种概念,都是六气的太过不足造成了各种逆从的现象。所谓的毒,就是戾气比较重,叫做毒。所谓的病毒细菌都是六气产生的变化,乖戾的变化,没有其他的。理一定要彻,脑子一定要干净,这样分析问题的时候才能干脆。

现在简单的讲一下六经的现象。第一个就是说,六经说简单讲起来简单,说复杂讲起来也比较长。我想给大家稍微系统的讲一下吧,今天就讲一个总论,六经就不分着讲了,以后抽时间再把六经分着讲一下。先讲一下六经分为:厥阴经,天行六气,客气有着巡行次第,一厥阴,而少阴,三太阴,四少阳,五阳明,六太阳。这是天行六气的次第,这个次第大家可以看出伤寒论中,表里病邪相传的次第正好相反的过程,正好是个逆行。因为天行也有主气也有客气,给大家列出的是天行客气,天行客气主要影响人身体的六气的变化,伤寒论正好是倒过来的。天行之气为什么是这种次第,厥阴经,由阴到阳的生化的次第,由里到外,而人体的感应呢,人体的正气的气机也是这样的,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经气由阴出阳,由少到多的阴阳之气生达的一个过程。

先讲这个厥阴风木,厥阴之气又称风木之气,足厥阴肝,手厥阴心包。厥阴风木之气主的是相火,少阴是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这是六气。在内经上讲就是三阴三阳六气分一个标、本、中见,六气的标、本、中见,讲到这个呢,这个里头在六经里面,以后讲到经常要用到。厥阴与少阳相为表里,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这个厥阴呢,就是这个经的厥阴之气呢,是阴气,风木之气是个现气,然后中见是这个经的中见之气。第二就是,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这两个是对称的。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紧跟着就是厥阴从乎中见。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少阳从本。什么叫中见呢?中见就是这个词,中见少阳,厥阴从乎中见,就是说厥阴病呢,以风火为主。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厥阴是标,厥阴经的标象,外表的现象是厥阴经,风气治之,风气是本,这一经的本气是风气,中见少阳,就是说他见的大多数情况有少阳火气,厥阴经从乎中见,十有七八厥阴经以风火为主,以火气为主,厥热胜负中的时候,往往疾病刚开始的话都是一派火象,相火炽盛之现象,这就是厥阴从乎中见,至于为什么厥阴从乎中见,这个到时候有时间的话,再给大家讲一下。少阳从本,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少阳从本呢,少阳从乎火气,少阳为病的话,基本上都是相火。这个都是需要背的,象我在上大学的时候,自己学这些东西,都是先背下来,因为没有临床上的知识,也没有自己去领悟,所以说背下来,慢慢就琢磨出来了。

太阴,太阴湿土,太阴之上,湿气主之,中见阳明。你看相对的就是,阳明之上,燥气主之,中见太阴。这两经的太阴之气,从本,阳明之气,从乎中见。所以说呢,内经上讲,阳明燥气,阳明本来是燥热之经,他是从乎中见的,所以说呢,阳明病虽上有燥热,中多具有寒湿。太阴病,从乎本,本为湿气。根据这点来说,黄元御先生的立足点就是太阴阳明由于他们从本从中气不同,人得病的时候十之八九寒湿居多,十之一二,燥热之象的鲜乎见。所以呢,现在很多人,有一些很滑稽的说法,仲景时代,伤寒居多。然后是金元四大家,等到刘河间出来了,火热比较多,等东垣出来了,人民劳役,劳役伤中的比较多。等到地理环境不同,到了四川了,郑火神出来了,寒湿比较多。这都是胡说八道。

从古到今以来,虽然运气有变化,地理位置也有不同,就像仲景所说,趺阳胜少阴,太阴从本,阳明从中见,这种大象是绝对不会改变的。人活的就是这股生生不息的元气,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本于天,这股阳气它是营运不息,流动不息的,必须谨防寒湿阴邪之气的消损。所以古人向来就提到,七损八益。七损就是阳之渐消,八益,就是阴之易长。少阳之气是很容易受到消伐的,所以古人讲到七损八益,这个在道家修炼时是非常讲究的。所以立足于中土的这种说法,黄元御先生就是立足于中土以寒湿为多,以肝脾郁陷,肝脾湿陷为多。

当然呢,现在人吧,由于生活条件,由于生活现象,还有各种劳碌啊,紧张啊,各种奔波,他的各种情绪因素比较大。情绪因素的疾病吧,多由于肝郁,多由郁证,所以呢,是风火之象比较多,多于相火。所以这个时候,既要顾护中土,温燥中土,又得清泄相火,所以呢这两者不为矛盾,如果纯乎清泄相火的话,病人会感觉到比较舒服,吃完了会比较舒服,因为相火会归位。但是时间久了,中土败陷的话,这个病就会出现,所谓的高血压后期,然后是糖尿病,诸多的败证就会出来。脏腑功能不到虚衰的时候,不会出现这种症状的。

下面讲就是少阴君火,太阳寒水,少阴与太阳相为表里。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少阴太阳从标从本。这就是大家所经常看到的,凡事太阳病,必有恶寒,先有恶寒而又发热。太阳之经,是巨阳之经,一身之阳气。少阴之经呢,少阴阴经,阴寒之气。所以呢,太阳经呢,本气虽然是寒水之象,只有在本气郁结出现变证的时候,才会有寒水之化。但是太阳经一般的化现呢,太阳经既有太阳之热,又有少阴之阴寒之象。这就是内经所讲从标从本,同时具现的一个现象。少阴经也是一样,少阴经是上热下寒,外热内寒。很多病是这种现象,少阴经阴寒内聚的时候,阳气溢于外,也就是临床讲的浮阳于外。为什么,少阴与太阳相表里,少阴主封藏,少阴闭藏于下,寒气不化,太阳经无以归,太阳寒水之经无以藏,所以这就会表现出来,同时有寒热并现的现象。既是寒热并现,又是从热从寒,两者有互现。至于厥阴经呢,厥阴经往往是寒热错杂,厥阴少阳,但是呢,厥阴少阳呢,它是有主有次,这个少阴太阳两方面是互相并现的。先把这个从标从本给大家简单的解释一下,然后呢,标本中见在临床治疗中是非常有意义的,然后研究一下这个标本中见的原因,然后就会对疾病的预后进行判断。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现在提一下,等会我再给大家讲一段。

天行健说,他还不明白中见的通俗意思。这个通俗意思我也就不用给大家讲了,简单给大家举个例子。阳明病从乎中见,就从这一点给大家讲一下。阳明病从乎中见, 至于说阳明之证呢,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华冬实,秋季呢是收藏的一个开始。而这个时候呢,因为在人一 身之中,三阴经主升,三阳经主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足三阴经由足走胸,足三阳经由头走足,这是大象。所以呢,三阴经由足走胸,为什么不说手经呢,单论足经呢?通俗讲个例子就是说,就好像两个人合伙做生意,手足同气的话,手厥阴经和足厥阴经手足同气,因为足厥阴经出的钱多,要比手厥阴经气盛,所以两经同气的话,就有人为主,有人为从。

所以呢,在主从这点关系上来说,一般来说,足三阴,讲究三阴经的气以升达为顺,三阳经的气以敛降为顺。这是外在大象,至于谈到手经的变化,是在谈到辨证里面出现。对于这点来说呢,就是说,足阳明经,多气多血之经,所以呢,足阳明经由头走足,以降为顺。连带就是说阳明胃气,水谷之海,所以呢,阳明气较盛,在秋季呢,所以会产生很多燥热的疾病,燥热的疾病是什么?燥热的疾病由于阳明经气不降,就像少阴经气不升,则会有寒。阳明经气不降则会有燥热,这时候产生了很多燥热,病人出现口渴啊,鼻干,口燥,出现了种种的症状,这个时候你不能因为病人出现了这些症状,你就一味的清凉滋阴,而选用一些白虎汤一类的药物,因为就是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他有这一条。你根据他阳明从乎中见,证明外有燥气,中间还是有寒湿的。他为什么阳明燥气不得合降呢?阳明主降,太阴主升,两者互为表里,互为表里之经,其气共通的。太阴之经不升才会引起的阳明之气不降,这个时候更多的是想着开化少阴之气,少阴之气开化之后,阳明燥气自降。

在临床上这类病人非常多,在遇到这类病人以后,有时候象以前三七生他们经常用的就是麦味理中,麦冬五味子加理中汤,治疗这个疾病取得效果非常好。如果单纯的用滋阴降肺类药物也可以达到效果,可以达到效果以后,会使脾气湿郁,就会在阴经留下隐患。有人不懂这个,你看我讲这个例子你就明白中见什么意思了。中见的意思就是他含藏着这种可能性,他也有可能从标,也有可能从本,也有可能从乎中见。他具有这方面的多种可能,就看气机是怎么变化了。因为这个讲的是一个六气的从化,六气的从化,它是分条件的。不同条件下,它有不同的化现,这个讲的中见,也是讲的他一种气化的可能性。所以过去古人讲的就是,好的中医是讲气化的,全身是一气的化现。六气是怎么分化现,就是不断的转化。

有人问趺阳负少阴是什么意思?趺阳负少阴的意思就是中土之气,一定要土克水。人身体的后天之本,中土之气呢,阳明之气一定要克住少阴。阳明之气不能镇少阴的话,这是很多病的一种逆象。趺阳,是指的趺阳脉,少阴,有少阴脉。这个观点是最早在仲景伤寒论中提出的。

问:厥阴从乎中见,有没有不从的情况?
当然有了,厥阴从乎中见是讲的大象,大的趋势。

问:中见是指的可能见到,还是多见,还是一定见到?
中见讲的是一种可能性,就跟标本也是一样的。

还有问题大家问一下,没有的话,我给大家讲一下六经气化在脉象上的简单的应用。因为就是说你学了这个六经气化以后,学了这个六气的变化,最主要的首先要体现在诊断上。诊断就是说对疾病的预测诊断上,如果没有这个的话,看病没有实据,西医还要检查化验单,中医呢?中医第一通过望色,第二通过脉诊。这是两个非常关键的。这个问诊呢,需要一定的功夫,因为问诊呢,病人的情况很可能是不详,不实,有很多的时候是不可信的,容易产生误导的。而且有时候你需要经验去筛选他,有利的或者是不利的。同样一个口渴,同样一个腹痛,它会反映出很多种情况在里面。而六气从化的脉象呢,就相对是非常直观的。

我们讲的是脉分六部,寸关尺,一般来说,我再补充一些很多所谓的名老中医,他们搭脉是没有根底的,因为他们搭脉的部位都是错的。首先是腕后高骨定关,这一点,首先要定关。大家伸开手掌,平放着,太渊穴往下走,手太阴脉,可以摸见凸起的这个,这个部分叫关部,高骨定关,高骨定关了以后,根据同身寸,关前九分为寸,关后一尺为尺。关后一尺为尺,古人讲的寸口脉法比较大,尺肤,是要摸手腕的皮肤,荣枯与高下,丰实来定禀赋的虚实,还有枯燥。

所以,我们现在用的都是难经以后的关后一尺取一寸,实际上是关后一寸为尺。关前九分为寸,九分中取六分为寸,关后亦余出三分,与关前三分共成六分,定为关,尺部是很长的,简单以这样的话,简单余出七分为尺的话,这只是一个大象,大概的现象。这个尺度是怎么定下来的,古人根据黄钟大吕的音律,然后根据节气订出来的气度,把这个部位定出来。这个是非常高明的,这里有很深的原委,这个讲起来也比较繁复。大家先搞明白寸关尺然后就知道了,搭脉的时候先中指定关,先中指摸到腕后高骨把关位定了,然后是食指与无名指先后把寸尺部位,这样的话就不会定错,如果定错的话,这脉象就摸着不实,肯定就不对,脏气的虚实就反应的绝对不对。所以临床很多大夫他们六部摸得不对的话,只能评判一个脉象的大象,对于脏腑的具体的盈虚他们是没有办法知道的,至于六部之间的气化的关系,他们就更无从探讨了。

首先从左关部讲起,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左关部,厥阴风木之气,主升。它相对应的气一般就是厥阴与少阳之气。厥阴与少阳之气,以厥阴为主。因为厥阴与少阳相表里,所以就是说,我们看一个人脉象的时候,左右关要同看的,看他左关然后查他右关,左右关同时看,左关厥阴风木之气郁结住了以后,然后右关同时复郁住,然后产生了这种郁滞之象的话,这就是厥阴郁滞化现少阳,少阳是逆气,少阳一化现,会产生尺部脉的影响,就是右寸部,右寸部再出现浮脉的话,因为左关部的浮郁之象明显的话,这时候就可能影响口苦、心慌,因为厥阴风木的相火之气,已经上扰心经,就会出现头晕,心慌等等症状。心慌的症状和头晕的症状不一样,心悸的症状必然是阴邪上干了,它下焦尺脉肯定会弦,下元本身是寒邪。左关部主要是厥阴肝经的,既然讲到左关部了,诸多脉象先要把浮沉两脉参透。

什么叫浮,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叫浮。何为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叫沉。所以说,浮沉之间,这就是最简单的口诀。大家也不要象濒湖脉学一样,如水上浮木......这个也可以这么说,说得有点不容易把握。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举按寻的时候,浮取,霍霍然有余之象,沉取,慢慢现出软弱无力之象。然后沉脉,浮取微弱,沉取有余,这就是沉脉。光浮沉就会把很多诸多脉象类别出来。脉象为什么会浮呢,浮是阳气浮,有有余之象。浮脉肯定是阳有余而阴不足。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它很有可能是肝气有余而肝血不足。这时候你就考虑到虚实了,但是总体我先给大家讲一下黄元御先生的脉法的关键,你看厥阴肝木之气,产生浮脉,或者产生实脉,产生大脉,有余之象吧,他恰恰是不足之象,为什么不足呢?他厥阴肝木之气郁住了,他想升吧,他不能升,就像一个水管管道一样,他水想往前流的话,流不过去,给阻住了。这就是厥阴肝木之气,脉浮之象,最好的解释。其他的脉,脉法都是一样,只要脉大,可能是郁滞住了,不要先考虑要泄,这个时候呢,先察其所因,内经上讲,先其所因,伏其所主。先看看什么原因导致的六气的郁滞,然后呢,因为他郁滞久了化火了,再伏其所主。

所以诸位在看黄元御先生的书里面诸方的运用当中,桂枝的运用非常多。很多方子就是抬手就是桂枝,这就是风气为百病之长。厥阴风木之气的郁滞在百病是非常多见的。

然后就是左寸部,左寸部是什么?左寸部首先往上走了以后,足厥阴风木,手厥阴心包相火。手厥阴在足厥阴之气受到了郁滞以后,就是说董事长现在有困难了,说话不算数了,底下的董事可能有意见,表达自己的看法。手厥阴心包经就会化现相火之象,在上面就会心烦啊,躁扰啊等等现象就会出来了,就是足厥阴之象化相火。手厥阴心包的,足厥阴气郁滞住了以后,化现手厥阴经的时候他往往有种体现,我们号脉号的是什么,这个脉象走的这个区域和部位它是手太阴肺经巡行的皮部和经络循行。

很多的人脉象是内斜,什么是内斜呢?至关部了以后,他的寸脉并于手厥阴心包经。大家如果临床上搭脉足够多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病人会出现这种情形。这种现像是什么?从于厥阴,手厥阴心包经就必然会化现风火,这个病人平常就会出现心血不足,就会出现心烦内扰,就是阴象。他与左寸脉,沿着手太阴肺脉往鱼际而上,在太渊部左寸脉浮大这种情况不一样,左寸脉浮大的话,它是心火之象,心火内炽,他为什么会心火内炽呢,我先不给大家讲。直接讲右关部,人身一身气机的周流,全凭中焦脾胃斡旋,左手关部是厥阴风木,其实厥阴风木里面是太阴脾土,左主升,厥阴风木要升,太阴湿土要升,所以左关部候的哪两股气呢?太阴湿土和厥阴风木,左关部浮大郁滞而显示略带虚像的话,这个时候肝脾不足了。

而右关部是什么呢?他以足阳明胃经为主,他与左关部厥阴肝经,一升一降,足厥阴肝经不能升的时候,足少阳胆经亦不得降,所以右关部候的是胆胃之气。写上,左关部候的肝脾,肝脾经的经气,右关部候的是胆胃之气。左关部候肝脾之气,左关部肝脾之气不得升的话,会产生什么现像呢?会郁在左关部,左关部就会浮大。大家脑子里会想到,肝脾之气不升的话,马上就会影响少阴肾经,少阴之气也不得升达,这是就会出现,左尺脉亦浮大,左尺脉浮大表现什么?癃闭之证。因为肝气升不上来了,郁滞在底下了,肝内藏的是相火呀。左关部浮大,再淤的时候,左尺部浮大。所以说呢,左尺部浮大原因还是左肝部不升,肝脾之气不升。

这个时候就有从阴从阳之见。从阳是什么?从阳就是说,化现相火,下焦会出现小便淋沥,赤热之利啊,小便大便出现两种利象,一种淋沥之象,下焦出现各种瘀热之象,象濒湖脉学,讲浮脉有,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讲的就是这样,尺部脉浮就会溲便不流通。但是尺部脉浮,有溲便不流通的也有不是的,但是光背濒湖脉学的话,对临床上还是有误解的。
第二是从阴,从阴会有什么?水寒木枯,肝脾之气升长不上去,它没郁在那,为什么?他实在是没劲,就显示弦象。尺部脉,浮而弦,水寒木枯,这木气就实在升长不上去。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下焦寒四肢不温,这种筋脉拘结的现像。为什么,水寒木枯,筋脉不荣,下焦水腿部的痹证,关节炎,脉管炎这种阴寒之证,多显示这种脉。再者,左关肝脾之气再不升达,它会影响右尺,右尺浮大。右尺浮大,是因为三阴升达不起来,三阴之气不升,三阳之气无以归根。根在哪里啊,右尺命门。右尺命门,三阳的阳气回不去,哪里来的阳气啊?所以右尺显示浮大,这是会体现什么?相火不收,有些病人就产生相火不收,晚上睡不着觉,烦躁,阳亢。这就是命门相火不收了。这个是不升引起的,再讲一下不降。

不升的用法,就在桂枝黄芽汤,天魂汤去附子,就是来考虑他不升的变化。当然这个没有考虑怎么样去火啊,他要是从寒现了,天魂汤就可以了。他要是从阳现了,小树苗现在长不上去,为什么?不是没有阳光,是没有水分。这个时候要荣润肝木,要升肝阳为什么?要养阴才能升得上去,归芍胶地直接上。木气得以荣润才能升达。

再讲右路,右路是三阳之气往下降。以阳明之气为主,以少阳之气为显象,少阳之气不降多一些。由于阳明之气不降,不能和降会出现什么情况?第一个腹满。阳明之气不降,首先就会产生右关部大。很多病人,中土虚寒的病人,首先就是右关部大。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摸,右关部是浮,沉取无力。这个时候立刻就可以断定,中土虚寒。右关部浮而无力,这是胃气不降,因为脾虚脾弱导致的胃强。这个时候呢,由于右关部不降,会导致右寸部也产生浮大。

在外感的很多疾病来说,先由左关浮大,外感寒气,营气不达,紧跟着肺胃的寒湿上涌,会导致咳嗽什么的,右寸部会大。右寸部浮大的话,考虑胆气,风火之气上扬,导致的少阳之气。如果是右寸部脉浮大有力的话,这个时候,一个是少阳相火上来了,右寸脉浮也分内斜和外斜。内斜脉呢,讲过了,干于手厥阴心包经的经部。如果是外斜呢?有些病,反关脉,反关脉脉象都浮大。为什么呢?反关脉从手太阴经,向外融入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是燥热之经,燥气为先,所以一般反关脉浮大的居多。左边反关,右边反关,还有双反关的概念不太一样。反关脉是从阳化,所以反关脉对人呢,过去我们道家来讲,反关脉还是好的。内斜脉不好,内斜脉从阴,这个人境遇会不好,会经常心烦。反关脉相对人比较乐观一些,境遇也会好一些,因为他从阳。当然了,从阳有从阳不好的地方,身体会有一些不足之处,从阴也有从阴的好处,他思维问题会缜密一些。这两者都是有得有失的。胆胃之气不降,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左寸部脉浮大,产生心火。这个时候要治疗的话还是以降肺胃为主,降肺胃之气,降胆胃之气。

今天就从脉象上把六经的一气流行简单给大家讲一下,脉候的是脉气,脉气讲的是六经之气的变化。参合于尺肤,可以察脏腑的盈亏。

行,今天就给大家讲到这里,我还有点事情,大家有什么问题想一想,下堂课咱们继续讲六经变化,把六气变化仔细讲一下,这堂课就讲个总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