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是如何养成的_岳晓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57:25
“剩女”是如何养成的(2010-03-13 17:10:47)转载 标签:

剩女

心理分析

布里丹效应

爱情

岳晓东

杂谈

“剩女"越来越成为社会问题

 三八妇女节刚刚过去,女性的身心健康又成了热点话题。而根据新近公布的一组关于城市“剩女”的数据,北京有“剩女”近50万,约占北京市总人口(1200万)的4.2%;约占北京整个女性人口的8.1%;而香港成年单身女性则高达70万,占到香港总人口(720万)的9.8%,占整个女性人口的25%!上述数字还不包括流动人口的数字(北京约有510万人口,香港约有110万人口)。由此,“剩女”越来越成为了社会问题。

在社会学上,所谓“剩女”,就是指当嫁不嫁的大龄未婚女性,其基本特征是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也无可挑剔,但因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而变成剩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剩女”当嫁不嫁呢?我们再来看一组数字。据重庆的一项研究表明,重庆的“剩女”中约八成的人有房、约三成的人有私家车,约八成的人月薪在4000元以上;而据湖南的一项调查发现,在429位调查者中,学历低于大专的只有57人,约占13%;而香港的“剩女”中更不乏富豪高官,绝大多数人都受过中等以上的教育,从事文职白领的工作者有36万多人,月薪过万者有26万多人。无独有偶,广州地区的“剩女”中,有41%的人不愿降低择男友标准。鉴于这些现象,网上对“剩女”有下列的描述:

25-27岁为初级剩女,这些人还有勇气为寻找白马王子而奋斗,故称“剩斗士”;
  28--32岁为中级剩女,这些人的机会青春渐逝,却因事业而无暇寻觅,故称必剩客
  33--36岁为高级剩女,这些人在职场斗争中存活下来,却依然单身,故被尊称斗战剩佛
      36岁往上的剩女,就是特级剩女,被尊为齐天大剩

那么,好好的女孩子,为何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呢?莫非婚姻和爱情对她们真的可有可无么?

不!“剩女”并非不需要婚姻和爱情,而多是在爱情的路上走入了迷途。

 

“剩女"是如何养成的:期待错觉和布利丹效应

谁都渴望拥有幸福的婚姻。美国心理学家达比·萨克斯比的研究表明:幸福婚姻有助职业女性减压,婚姻的这一积极效应对于女性的影响远大于男性。可以说,所有女性对于婚姻家庭的都有着真诚的渴望,其实比任何冷冰冰的调查数据都更加真实感人。那么,“剩女”究竟是如何养成的呢?心理学角度看,主要是期待错觉和布利丹效应在作怪。

期待错觉,指的是人们将过度依赖理想预期,忽略对现实状况的理性分析。可以说,期待错觉就是一种“持币待购”的心理。以当前火热的楼市为例,持币待购就是“买涨不买跌”——越是涨的快越是疯狂抢购,越是降价就越是攥着钱死等,期待着房价进一步下跌。而当前的女性择偶,也存在着类似的投资心理:越是条件优越,越是追求者众多,就越要观望观望,期待着更加完美的白马王子的出现。

可是,现实生活中的异性圈,一定会随着等待时间的不断延长,其素质也不断提高么?很显然,一定不会!由此,在这种期待错觉影响下,女性择偶会陷入一个“布利丹效应”之中,逐渐错过了最佳择偶年龄。一旦醒悟,她们又很可能陷入“疯狂抢购”的结婚狂心态之中,走向因为太过主动而吓跑男人的另一个极端。

什么是“布利丹”效应呢?法国哲学家布利丹(Jean Buridan,1295-1358)曾经讲述了一则寓言:“一头饥饿至极的毛驴站在两捆草料中间,两捆草料看上去差不多,毛驴始终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先吃哪一捆才好,结果竟活活被饿死了。”由此便引出了决策心理学中著名的布利丹效应,指的是人在决策中左顾右盼、难作决定的现象。而这一效应在爱情决策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们经常会笑话驴子蠢,但是身陷爱情迷题中的人未必比驴子聪明。当今的姑娘们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恋爱的抉择中,人们往往习惯以十分挑剔的眼光看待对方,于是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循环:一个姑娘在挑选对象的时候,嫌有才华的人长得丑,嫌长得帅的人挣钱少,嫌挣钱多的人不顾家,嫌顾了家的人没出息,嫌有出息的人不浪漫,嫌会浪漫的人靠不住,嫌靠得住的人不出门……如此循环下去,满世界没有一个男人可以达标的。试问一个既爱帅哥又爱大款,不知和哪一个结婚好的美女,和一头布利丹毛驴又有什么分别呢?

每个人在爱情道路上都面临着种种抉择,最终的选择关系到一生的幸福,因而人们都希望得到最佳的抉择,常常在抉择之前反复斟酌。但是适当的权衡利弊是人之常情,但不断的在一段段恋情之间挑来挑去,就会让人挑花了眼,最后在犹豫不决之中贻误了终身大事。

其实,“剩女”并非就等不来“真命天子”,只是时间拖得越久,其出现的概率就越低。这,当是最可怕的等待。

 

择偶需要有“平衡美”

爱情是一面镜子,既要照别人,也要照自己。而面对爱情这面镜子,人们即可看出别人的长短高低,也可照出自己的面目体态。所以爱情的面镜子应该给人公平公正的、实事求是的感觉。

在恋爱当中,如果一个人拿着镜子只照别人不照自己,那么他势必会失去陷入自恋自大的沼泽当中,失去选择的实据,成为乱爱盲从的牺牲品。说到底,爱情的抉择是平等的,人们怎么可以只照别人不照自己,那样公平吗?相反,如果一个人拿着镜子只照自己不照别人,那他也势必会自怜自叹的困境当中,悲叹自己生不逢时,时不予我。说到底,爱情的基础是自信的,人们如果过分关注自我,只能徒增自卑。

在爱情路上,人们切忌只顾看前面要走的路,而不看已经走过的路,那样很容易迷失自我的。因为要走的路是个方向问题,而已经走过的路则是一个实力问题。方向和实力一旦不统一,则一个人定会因种种错觉而走许多弯路。

 爱情可谓人性的学校,其最大的收获莫过于通过爱情来认清自我,完善自我。爱情之所以会使人变得盲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在爱与被爱之中,把自己看得太高大了,把别人看得太渺小了。这违背了爱情的首要条件——爱与被爱应是平等的。不平等的爱是注定不会长久的, 一如建筑在地基不平上的房子是早晚要倒塌的一样。爱情需要有平衡美

而布利丹效应提醒面临爱情困境的人们:抓住眼前的机会,果断地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地付出,坚持不懈地经营,这就是爱情的成功。

那么,怎样才能当断则断,走出“剩女”的误区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