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解“天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1 08:43:53
秘解“天籁”

何为天籁?
简言之就是:静极无声、寂然自化的境界。

《齐物论》第一段原文: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秘解:
仰天而嘘,南郭子綦为道功毕出境之状。嘘,气出缓缓,只呼无进。道家为道,初功筑基不离呼吸,内外气来往不能遽断,然行功之息必要微缓,以至于闭之暂无,闭息后才能出现胎息,胎息之后才能有真种子药物,才行小周天功夫,子綦即处于此初功阶段。

吾丧我,忘掉了他自己,进入无天地人我的忘我状态,与前篇尧会四子“窅然丧其天下”同。

籁,古代一种管乐器,声音发自管孔,此以其表示一切声音,并且由此延伸为某种过程义,因为一切音响的形成即皆为某种过程的结果。

文中列举天地万物种种声响,“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声响万种的产生,无不是在风的作用下,该物产生了震动,不同物的震动频率不同,所以发出的音响也不同。

此番述说何意?其实也是比喻,作者以风的流动比喻人身道物,无处不至;以人身比为宇宙,百骸九窍比为万物及其孔窍;而声音则为百骸九窍经过道物作用产生的效果。这就是说,人之所以视听言动、精明有为,都是道物的流动并作用于各部所促成,在无意识下的作用即如地籁,在有意识的作用下即如人籁,这些都是后天之道;而当神宁气静进入先天状态时,道物便不流动、不与身体各部直接发生磨砺,即是如同天籁无风亦无响了。

这里将地籁万种天然声响比为无意识作用下的直观直觉;
将人籁各种人为声响比为有主观意识作用下产生的结果。比竹即人的意识产物,推而广之,音乐悠扬、鞭炮震响、闹市喧嚣、马达轰鸣、火箭升空、核弹爆炸等等,也都是人的意志产物,不是大自然的直接产物,故曰人籁而不谓地籁,人籁是在地籁基础上的发挥与创造。
地籁、人籁皆为后天道物作用结果。

天籁呢?那就只能是先天之道的作用结果了。
先天不同于后天,先天作用过程无声无响,无声响而曰籁者,因为同人籁地籁一样,都有作用过程。夫,指天籁言;吹万,指人籁、地籁,因风的吹动而生。天籁其风不动故不曰吹,万物就在风不动的境况中自然化之,完成其过程,故曰“夫吹万不同”。

天籁与人籁、地籁区别,除有声、无声外,更重要的是,天籁风与万物融溶为一,皆不损耗;而人籁地籁之风则互相磨砺,风损耗,万物在震动中也损耗。

已,非己,已是一个过程的完结。天籁无风,在道物静止不动状态下使万物“自已”,自己静极而化,即是与道融溶为一,完成其过程。这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道理!白居易先生当时的心境,冥冥之中与庄子相通了!不是与庄子相通,而是与先天大道相通了!自已,指无风的外力吹逼,蔚然自化。

“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咸,全、都、普遍,指万物在这种状态下,从始至终都如此,没有例外。怒,即有声,怒为不平,不平则鸣;其谁也?哪一个怒而发声了呢?以反问形式来作为肯定意义,没有怒者,没有不平,也就没有发声者!这就是天籁。

什么是天籁?天籁就是无声静极自化,无声静极自化就是天籁!
但是,也不是所有无声都是天籁,必须是在先天境况中的无声,才称之为天籁。

《老子》曰“大音希声”,天籁即是大音,希声即无声、很难听得到的声音。人、地皆后天,有是非、对待,故其籁为可闻可觉之声;而天为先天之道,无是非、对待,故其籁为不闻不觉之无声。

因此坐忘,无声无息、寂然默默,一切活动停止,即让万物宁静无声,身中道物处于不流动状态,此时后天意识知觉没有了,从而才能至于“吾丧我”的地步。

“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未闻天籁,不仅不懂得,没听过没见过,更不会亲身领略尝试过。似此自古大有其人,今人如何?不是照样么!悲夫!

此段庄文,初读不觉有何妙处,不就是大自然万种声响吗?反复细细读之,越读越妙,妙意无穷!尤其令人惊异的是,概括之全面、比喻之确当、意蕴之厚重、语言之生动,皆可谓登峰造极!通过三籁,人身道物的三种状态及其作用过程、结果全都被展示出来,不但为全书起到提纲挈领指示大略作用,更给本篇的展开铺垫了有利基础。妙!实在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