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汉代讲《诗经》名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18:50
丁启阵
我不知道,是不是也有不少朋友会跟我一样,在看到汉代歌谣“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之后,产生一种幻想的奢望:若是能穿越时空,去汉朝亲耳聆听匡衡讲解《诗经》,该多好!
什么是“解人颐”呢?唐代著名学者颜师古在给《汉书》作注解时,引用如淳的话说:“使人笑不能止也。”匡衡讲解《诗经》,能让听者大笑不能止。这不能不令人感到好奇。再加上,匡衡,就是曾经干过凿壁偷光之事的那个家伙。《汉书》本传说他“……衡好学,家贫,庸作以供资用”;《西京杂记》除了记载他“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的事迹外,还说匡衡给隔壁大户文不识打工不要工钱,只要求允许他遍读其家藏书。总之,这匡衡是经过一番苦读,成为了一个有大学问的人。
遗憾的是,我们不但无法亲耳聆听匡衡讲解《诗经》,就连他讲解的文字,今天也无法看到。匡衡没有留下任何研究《诗经》的文章或著作。
就像一句俗话所说的,跑掉的鱼总是大的。无法兑现的好奇,是最能诱惑人、折磨人的。
受诱惑、折磨许久,我终于忍无可忍,今天下午,在家里仔细阅读了一遍《汉书·匡衡传》,企图从中寻觅到些许信息,一窥匡衡当年讲解《诗经》的风采。
阅读的结果,有些失望:听匡衡讲解《诗经》,似乎不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
匡衡在策论考试时因为成绩不理想,只封了个太常掌故的职位,很快被调到外地做了平原(今山东德州)文学。因为匡衡是有名的学者,不少人上书朝廷,说匡衡的经学修养当世无双,希望能把他留在京城做官,以便后学随时请教。皇帝下令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府梁丘贺对匡衡进行面试,结果,“衡对《诗》诸大义,其对深美”。萧望之于是向皇帝报告,称赞匡衡“经学精习,说有师道”。可是,汉宣帝对儒者不感兴趣,还是让他回到平原职位上去了。从萧望之对匡衡的评语看,匡衡讲解《诗经》有两个特点:一是继承了前人说法,二是侧重大义阐释。
继承前人说法,大约可以表明他的讲解是合乎学术规范的,但同时也透露出,他的讲解可能不是新意迭出、妙趣横生类型,听起来会有些枯燥。这里我们更关心的是,匡衡是怎样讲解《诗经》大义的。
匡衡完整讲解《诗经》情况,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是,他在几篇奏疏中多次引用《诗经》的诗句,并且有所讲解。这些材料,多少能反映出匡衡是怎样解读《诗经》的。请看:
1. 臣考《国风》之诗,《周南》《召南》被贤圣之化深,故笃于行而廉于色。郑伯好勇,而国人暴虎;秦穆贵信,而士多从死;陈夫人好巫,而民淫祀;晋侯好俭,而民蓄聚;太王躬仁,邠国贵恕。由此观之,治天下者,审所上而已。
2. 宜遂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外内,近忠正,远巧佞,放《郑》《卫》,进《雅》《颂》,举异材,开直言,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
3. 其《诗》曰:“念我皇祖,陟降廷止。”言成王常思祖考之业,而鬼神佑助其治也。
4. 愿陛下详览统业之事,留神于遵制扬功,以定群下之心。《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5. 陛下圣德纯备,莫不修正,则天下无为而治。《诗》云:“于以四方,克定厥家。”
6. 《诗》云“茕茕在疚”,言成王丧毕思慕,意气未能平也,盖所以就文武之业,崇大化之本也。
7. 孔子论《诗》以《关雎》为始,言太上者民之父母,后夫人之行不侔乎天地,则无以奉神灵之统而理万物之宜。故《诗》曰:“窈窕淑女,君子好仇。”言能致其贞淑,不二其操……。
8. 孔子曰:“德仪可尊,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大雅》云:“敬慎威仪,惟民之则。”
从这些材料可以看出,匡衡讲解《诗经》,就是“毛诗”路数,即把《诗经》当成儒家政治学读本、中宣部文件,而不是民歌、情歌。
如此一来,听匡衡讲《诗经》,就有点像听“三讲”、“保先”报告了。
匡衡这种路数讲《诗经》,竟然能够让汉朝人听得很开心,说明他口才了得。大概,匡衡其人的声音、相貌,也是相当不错的,属于悦耳、悦目一类情况。
20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