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总值 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55:09
】http://www.soobb.com/Destination_Wiki_248191.html
历年GDP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2年以来历年国内生产总值(人民币)
年份 GDP总量(亿元) GDP人均值(元) 增长率(%)
2006年 209407 15931 10.7
2005年 182321 14040 10.2
2004年 159878 12336 10.1
2003年 135823 10542 10.0
2002年 120333 9398 9.1
2001年 109655 8622 8.3
2000年 99215 7858 8.4
1999年 89677 7159 7.6
1998年 84402 6796 7.8
1997年 78973 6420 9.3
1996年 71177 5846 10.0
1995年 60794 5046 10.9
1994年 48198 4044 13.1
1993年 35334 2998 14.0
1992年 26924 2311 14.2
1991年 21782 1893 9.2
1990年 18668 1644 3.8
1989年 16992 1519 4.1
1988年 15043 1366 11.3
1987年 12059 1112 11.6
1986年 10275 963 8.8
1985年 9016 858 13.5
1984年 7808 695 15.2
1983年 5963 583 10.9
1982年 5323 528 9.1
1981年 4892 492 5.2
1980年 4546 463 7.9
1979年 4063 419 7.6
1978年 3645 381 11.7
1977年 3202 339 —
1976年 2944 316 —
1975年 2997 327 —
1974年 2790 310 —
1973年 2721 309 —
1972年 2518 292 —
1971年 2426 288 —
1970年 2253 275 —
1969年 1938 243 —
1968年 1723 222 —
1967年 1774 235 —
1966年 1868 254 —
1965年 1716 240 —
1964年 1454 208 —
1963年 1233 181 —
1962年 1149 173 —
1961年 1220 185 —
1960年 1457 218 —
1959年 1439 216 —
1958年 1307 200 —
1957年 1068 168 —
1956年 1028 165 —
1955年 910 150 —
1954年 859 144 —
1953年 824 142 —
1952年 679 119 —
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国内生产总值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列表(美元折算)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列表(购买力平价) 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资料来源与备注
备注1:所引GDP数据均出自国家统计局之《统计年鉴》,最近一年数据出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未作修正。
】在世界的排名 1970年以来中国GDP在世界的排名位置变化(亿美元)
国家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0 1990 1980 1970
美国 132018 1 124551 1 117118 1 109513 1 104348 1 97648 1 124551 1 27956 1 10255 1
日本 43401 2 45059 2 46228 2 42911 2 39708 2 47461 2 45059 2 10279 2 2068 2
德国 29067 3 27819 3 27406 3 24434 3 20222 3 19002 3 27819 3 8261 3 2037 3
中国 26681 4 22289 4 19317 6 16410 6 14538 6 11985 6 3546 11 3015 7 272 13
英国 23450 5 21926 5 21244 4 17978 4 15650 4 14383 4 21926 6 5367 5 1236 5
法国 22307 6 21102 6 20466 5 17891 5 14573 5 13280 5 21102 4 6824 4 1470 4
意大利 18447 7 17230 7 16778 7 14683 7 11863 7 10748 7 17230 5 4546 6 1077 6
加拿大 12515 8 11152 9 9780 9 8565 9 7267 8 7145 8 11152 7 2689 8 851 7
西班牙 12240 9 11237 8 10399 8 8810 8 6861 9 5807 11 11237 8 2218 9 390 10
巴西 10680 10 7941 10 6040 14 5057 15 4608 13 6017 9 7941 10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人口表 参见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2001统计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的人口有12亿7627万人,约占全球人口五分之一。以下是以及港澳台地区於2001年底,省级行政区总人口的排名表。
总人口 (百分比):河南 – 95,550,000 (7.49%)山东 – 90,410,000 (7.08%)四川 – 86,400,000 (6.77%)广东 – 77,830,000 (6.10%)江苏 – 73,550,000 (5.76%)河北 – 66,990,000 (5.25%)湖南 – 65,960,000 (5.17%)安徽 – 63,280,000 (4.96%)湖北 – 59,750,000 (4.68%)广西 – 47,880,000 (3.75%)浙江 – 46,130,000 (3.61%)云南 – 42,870,000 (3.36%)辽宁 – 41,940,000 (3.29%)江西 – 41,860,000 (3.28%)黑龙江 – 38,110,000 (2.99%)贵州 – 37,990,000 (2.98%)陕西 – 36,590,000 (2.87%)福建 – 34,440,000 (2.70%)山西 – 32,720,000 (2.56%)重庆 – 30,970,000 (2.43%)吉林 – 26,910,000 (2.11%)甘肃 – 25,750,000 (2.02%)内蒙古 – 23,770,000 (1.86%)新疆 – 18,760,000 (1.47%)上海 – 16,140,000 (1.26%)北京 – 13,830,000 (1.08%)天津 – 10,040,000 (0.787%)海南 – 7,960,000 (0.624%)香港 – 7,303,334 (0.572%)宁夏 – 5,620,000 (0.440%)青海 – 5,230,000 (0.410%)西藏 – 2,630,000 (0.206%)澳门 – 461,833 (0.035%)
〔〕 – 22,341,120 】 参见
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省级行政区根据人口密度的排名-(表)-。资料是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面积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人口表的资料所计算出的。单位是「每平方公里人''」。
人口密度:澳门 - 15925香港 - 6639上海 – 2603天津 – 888北京 – 823江苏 – 717山东 – 591河南 – 572安徽 – 455浙江 – 453广东 – 418重庆 – 378河北 – 353湖北 – 319湖南 – 314辽宁 – 288福建 – 287江西 – 251海南 – 234贵州 – 223山西 – 210广西 – 203陕西 – 178四川 – 177吉林 – 144云南 – 109宁夏 – 84.6黑龙江 – 81.3甘肃 – 57.2内蒙古 – 20.1新疆 – 11.7青海 – 7.26西藏 – 2.16

】年份 总人口(万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953 58796       37.00      14.00      23.00
1954 60266       37.97      13.18      24.79
1955 61645       32.60      12.28      20.32
1956 62828       31.90      11.40      20.50
1957 64653       34.03      10.08      23.23
1958 65994       29.22      11.98      17.24
1959 67207       24.78      14.59      10.19
1960 66207       20.68      25.43      -4.57
1961 65859       18.02      14.24       3.78
1962 67295       37.01      10.02       26.99
1963 69172       43.37      10.04       33.33
1964 70499       39.14      11.50       27.64
1965 72538       37.88       9.50       28.38
1966 74542       35.05       8.83       26.22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84》,中国统计出版社,1984 年,第83页。【或1984.《中国统计年鉴》 >>二 人口和劳动力>>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第83页http://tongji.cnki.net/kns55/navi/result.aspx?id=N2005120320&file=N2005120320000043&floor=1】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总面积达959万6960平方公里,是全球第三大的国家。以下是该国省级行政区根据总面积的排名表。单位是平方公里。
总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百分比):
#省级行政区 面积 百分比
1新疆 1,600,000 16.7%
2西藏 1,220,000 12.7%
3内蒙古 1,183,000 12.3%
4青海 720,000 7.5%
5四川 488,000 5.08%
6黑龙江 469,000 4.89%
7甘肃 450,000 4.69%
8云南 394,000 4.11%
9广西 236,300 2.46%
10湖南 210,000 2.19%
11陕西 205,000 2.14%
12河北 190,000 1.98%
13湖北 187,400 1.95%
14吉林 187,000 1.95%
15广东 186,000 1.94%
16贵州 170,000 1.77%
17河南 167,000 1.74%
18江西 166,600 1.74%
19山西 156,000 1.63%
20山东 153,000 1.59%
21辽宁 145,700 1.52%
22安徽 139,000 1.45%
23福建 120,000 1.25%
24江苏 102,600 1.07%
25浙江 101,800 1.06%
26重庆 82,000 0.854%
27宁夏 66,400 0.692%
28海南 34,000 0.354%
29北京 16,800 0.175%
30天津 11,300 0.118%
31上海 6,340 0.0646%
-香港 1,104 0.0114%
-澳门 24 <0.001%
】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7c63a25965fdf1a3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
何传启】:很抱歉,关于1900到1950年的数据我没带来。但是,关于1960到2001年的数据我可以说一下。1960年中国人均GDP排世界第78位,1970年排82位,1980年排94位,1990年排105位,2001年排75位。由此可见,2001年中国经济世界地位,并不比1960年高。
】战后日本经济的展大约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1、1945年—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在美的扶植下,日本经济全面启动,恢复迅速。工业生产超过了战前和战时的最高水平,国民平均消费额也达到了战前的标准,生铁、粗钢、化纤、电子、汽车等产品出现了巨大的增长。
2、1956年—1973年,是广泛运用科技成果,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这时期日本充分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紧紧抓住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50—70年代)适时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工业生产大幅度跃升,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3、1973年至今,是在危机阴影笼罩下进行经济低速增长期。这一时期的日本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下来,但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1971—1975年,平均年增长率达5.5%、1970—1980年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上升3.2倍,1995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仍达到了5万亿美元。
上述一切成就的取得,可谓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不能不令人叹服和深思。 ①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废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②美国对日本的扶植。③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④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促进出口。例如,60年代末,日本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之一,并大量出口。当时,日本生产的纤维和黑白电视机出口美国,超过美国该产品进口数的1/10,从而引起美日贸易摩擦。课文中的插图《60年代末日本的电视机工厂》反映了60年代末日本大量生产电视机的情况,⑤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1950年,日本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就已经达到99%;1970年,高中学生考进大学的已达23.6%。教育的发展,为经济现代化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⑥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期间,美军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日本经济迅速活跃起来。 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稳步发展。 据统计,1960年~1970年间,日本的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6%,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3%。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6年,日本的黄金储备达到42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1987年,日本的外汇储备超过联邦德国,居世界首位,1988年,日本的人均收入达1.9万美元,超过同期美国的1.8万美元。1988年,根据权威的美国《商业周报》统计,世界排名前30名的大公司中,日本占了22家。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http://blog.163.com/jun2007415@126/blog/static/849672522009111191913144/ 二战战败国德日偃武修文 创造30年经济奇迹 2009年09月08日 20:51书摘
一、在西方国家中的生产地位
德日工业生产具有雄厚的基础,技术先进,不少产业部门名列前茅,其发展速度超过任何其他发达国家;总体实力始终居于美国之后,平均GNP先后超过美国。
(一)具有优势的产业
德日在世界市场上有不少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主要有化学工业、机器制造业、电气工业、钢铁工业、机械电子工业和造船业。
1、化学工业
西德是世界上化学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其技术工艺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按资产额计算,化学工业是西德加工工业中最大的部门。西德的化工产量名列世界前茅,如1983年,其塑料产量为703万吨,居世界第二位;1986年,其化工产品出口为720亿马克,占化学工业部门总产值的51%。
西德化工工业中最主要的3家公司是,赫希斯特公司、拜耳公司和巴斯富公司。这3家公司都有100多年的历史。1925年,这3家公司与其他一些公司成立了法本化学工业公司。二战后该公司被拆散,组建了这3家公司,50年代后发展迅速,均已成为世界最大的5家化学公司之一。1981年世界前5大化学公司分别是:第一名美国的杜邦公司;第二到四名是西德的赫希斯特公司、拜耳公司和巴斯富公司;第五名英国的帝国化学工业公司。在世界前5 大公司中,西德占有3家,可见其实力非常雄厚。
2、机械制造业
早在19世纪末,德国的机械制造业就已相当发达了。就资本额而言,它是西德加工工业中的第二大部门。该工业中以汽车制造业最为重要。
汽车在西德的出口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西德的汽车以其优秀的质量和先进的性能而在世界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1984年,西德出口了220多万辆汽车,价值257亿美元,占西德商品出口总额的15.1%,占世界汽车市场份额的19.1%,仅次于日本和美国。
西德最大的两家汽车公司是大众汽车公司和戴勒姆-奔驰汽车公司。前者以生产中档汽车为主,产品销往世界各地。1981年,该公司的营业额为184亿马克,位居世界第4。后者有近百年的历史,以生产高档车而久负盛名。1981年,该公司的营业额为163亿马克,位居世界第5。
汽车是日本经济中最重要的部门。战前,日本汽车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发展缓慢,最高年产量不到5万辆。战后,在日本政府的大力扶植下,汽车工业突飞猛进,出现由丰田、日产、三菱、本田、五十铃等十几家大型企业,产量迅猛增长,1961-1970年年均增长率高达34.4%。1967年,日本卡车产量名列世界第一。1981年,日本汽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9.7%。
日本汽车工业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10%,占机械制造业总产值的30%。汽车也是日本最重要的工业出口产品,1980年,日本汽车出口总额为6087亿日元,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7.6%,分别是钢铁和船舶出口总额的1.6倍和3.6倍。
日本汽车工业不仅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且在生产设备、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均名列世界前茅。日本汽车以其物美、价廉、多样、轻灵和耗油少而赢得世界各地广大用户的喜爱。
3、电气和机械电子工业
就工业产值而言,西德的电气工业是仅次于前两个工业的第三大部门。
西德电气工业中,最有名的两家公司是西门子公司和通用电气-德律风根公司。西门子公司是由电气工程师和发明家西门子于1847年创建的。二战后,该公司成为西德最大的工业公司之一。1985年,该公司的营业额为546亿马克,是世界第5大电气公司。通用电气-德律风根公司是于1867年因通用电气公司和无线电器材公司合并而成的。该公司是西德第二大电气公司,也是世界上的大公司之一。
机械电子工业在西德起步较晚,不如日本那样发展迅速。60年代末期,日本的电气电子工业产值已超过纺织工业。1981年,其总产值突破10万亿日元大关,很快发展成为与汽车和钢铁工业并驾齐驱的主要产业。
日本家用电器产品的特点是,价廉物美,质量优良,更新换代快,种类多样化。从洗衣机、电冰箱、吸尘器、空调机到彩色电视机、盒式录音机、立体声音响、摄像机、照相机和电子手表,均行销全球,深受欢迎。索尼、松下、三洋和日立等名字已家喻户晓。Made in Japan
的产品几乎成了No.1的代名词,大有当年英国货的气势。
日本电子元件和电子计算机工业,也发展迅速,后来居上。经过60年代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发明创新后,70年代时日本已基本赶上了美国;80年代末,除大型电子计算机之外,日本已处于暂时领先美国的优势地位。
4、钢铁工业
二战后,由于战争的破坏和盟国的管制,1947年西德钢产量只有307万吨;1952年,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和盟国管制的取消,使西德的钢铁工业得以迅速发展,同年钢产量猛增至2134万吨,超过英国而仅次于美国;1974年,钢产量达到5323万吨历史最高点。
1985年,西德钢铁工业的营业额为648亿马克,位于运输机械、化工、一般机械和电气工业之后,居第5位;同年,钢产量为4050万吨,居世界第5位。
西德最大的3家钢铁公司是蒂森公司、曼内斯库公司和克虏伯公司。蒂森公司创建于1871年,1985年其营业额为129亿美元,是西方国家中第4大钢铁公司。曼内斯库公司战前以生产无缝钢管而闻名,1981年的营业额为65.9亿美元。克虏伯公司则是德国最大的军火生产商。战后,该公司一度被没收,后在西德政府支持下得以重建。1982年,该公司的营业额为69亿美元,是世界第7大钢铁公司。
二战前,日本已拥有290万吨炼铁和968万吨炼钢的能力,但钢铁设备大部分毁于战火之中。1946年,日本钢产量仅56.4万吨,居世界第14位。战后初期,日本在恢复经济时,推行重点倾斜生产政策,钢铁工业由此迅速发展。1953年,日本的钢产量已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日本的钢产量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和西德,成为仅次于美苏的第三钢铁生产大国。1973年,日本的钢产量达到1.19亿吨的最高点。到1977年,日本的炼钢设备生产能力已达到1.6亿吨,与美苏不相上下。1980年,日本钢铁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3%,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是世界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30.9%。
在发达国家中,日本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从900万吨发展到突破1亿吨大关,美国用了55年,苏联用了33年,日本仅用了17年。日本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
(1)原燃材料几乎全靠从国外进口,例如,80年代初,炼焦煤和铁矿石的进口量,分别占消耗量的90%和99.7%;
(2)生产设备大型化,70年代以后,世界最大的10座炼钢高炉中,日本就占了7座,其中新日铁2座,川铁2座和住金、钢管、神钢各1座;
(3)生产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从钢产量来看,虽然日本居世界第2-3位,但其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等,均超过美苏,居世界首位。
5、造船工业
从19世纪50年代到二战前,英国一直是海上强国,不仅其造船工业居世界第一,而且其商船吨位也居世界首位。
1860年前后,英国拥有的商船占世界商船总数的1/3,其商船吨位居世界第一,超过荷、法、美和俄4国商船吨位总量之和。长期以来,英国一直享有“世界造船工厂”之称。
与英国一样,日本也是个岛国,四面临海,对外贸易是其生命线,在与外界的经贸交往中,船舶是不可或缺的交通运输工具。
日本造船业的迅速发展始于一战。一战不仅使日本和美国一样,从债务国变为债权国,而且成为一个主要的造船国:1914年下水8.5万吨,1919年增加到65万吨,增长了7.5倍。到30年代,日本已拥有仅次于英美的世界第三大商船队。
一战后,日本大力扩充海军舰队,海军军费由1917年的8500万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45亿美元,占国家预算总额的1/3。1920年7月,日本开始实施其“八八”建造军舰的计划,即准备建立一支配备主力舰和巡洋舰各8艘的舰队。与此同时,日本也与英美争夺太平洋的霸权。
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英美德日意5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限制军备和太平洋及远东问题会议。会上,美国代表提出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方案。该方案规定:英美日3国的主力舰吨位数,英美各50万吨,日本30万吨,比例为5:5:3;航空母舰的吨位数,英美各8万吨,日本为4.8万吨;潜艇吨位数,英美各6万吨,日法各3.15万吨;此外,禁止建造排水量超过3.5万吨的主力舰。
日本代表则强调其“特殊需要”,拒绝接受5:5:3的比例方案,要求改为10:10:7的比例。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才同意接受美国的方案,并提出要求英美放弃在太平洋建设和加强海军基地的条件。经过3个月的激烈争吵,5国代表签订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竞赛条约》,简称《五国海军条约》。该条约规定:主力舰总吨位,英美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同时禁止建造排水量超过3.5万吨的主力舰;航空母舰总吨位,英美各13.5万吨,日本为8.1万吨,法意各6万吨。此外,作为对日本的补偿,美国放弃在菲律宾、关岛和阿留申群岛建造海军基地的权利,英国则放弃在香港和位于太平洋东经110度以东的岛屿建造海军基地的权利。
30年代,日本继续扩建海军,如重型巡洋舰的排水量接近1.4万吨,而条约规定的是0.8万吨;到30年代末,日本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大和”级巨型军舰。
回顾这一段历史无非是要说明日本造船工业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技术基础雄厚。正因为如此,造船工业成为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日本造船工业的真正发展是二战后的事。1951年,美国在朝鲜战争期间大量订购军工产品,日本造船61.7万吨,其中36%供出口,这为日本船舶进入国际市场打开了通道;1955年,日本接受出口船舶的订货高达223.2万吨,比1951年增加了10倍,占全年总订货量86.9%;1956年,日本造船量为174.6万吨,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一位;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世界上出现“超大型油轮热”,日本的大型造船便应运而生,造船量因此而大幅度增加,到1975年,日本造船量高达1798.7万吨,占世界造船总量的50.1%,达到日本造船史上的最高记录;同年,在世界10个最大的造船厂中,日本占了8个,居绝对垄断的地位。日本因此被称为“世界造船工厂”或“世界造船王国”,可谓名副其实。
(二)高速发展的经济
由于德日工业生产基础雄厚,技术先进,因此在50-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年代中,其发展速度惊人,超过其他国家,其中尤以日本最为迅速。
1、西德
西德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在通货膨胀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实现较为迅速和稳定的增长。
1981年,西德的工业生产比1950年增长了4.07倍,30年的年均增长率达5.4%。这种增
长速度在德国经济发展史上是空前的。它比德国历史上3个经济迅速发展时期都要快:19世纪50-60年代工业高涨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第二次世界科技革命时期;以及一战后经济重振时期。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西德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名列前茅:50年代名列第一,总体上仅次于日本。
2、日本
日本经济起飞始于1956年。1956-1973年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此后进入低速增长时期。
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一是在发达国家中,发展速度最快,1951-1981年,年均增长率达7.8%(见上表);二是高速增长时间长,从1955-1973年,前后共18年,实际年均增长率高达9.8%;三是即使在低速增长时期,其发展速度也比其他欧美国家要快。
表5-29  1973-1987年西方5国经济实际年均增长率比较(%)
国家    日本     美国     西德    法国   英国
年份
1973-1980      4.0      2.3     2.3     2.5    0.9
1981-1987      3.8      2.7     2.3     1.6    2.4
资料来源:《战后日本的经济起飞》,第255页。
(二)总体实力位居第二第三
随着德日经济的迅速发展,其经济实力也大为增强,其主要标志是GNP位居美国之后,人均GNP赶上和超过了美国。
1、GNP位居美国之后
1950年,西德的GNP只有233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8.2%;1955年,日本的GNP只有240亿美元,仅为美国的6%。
德日GNP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1955-1968年,西方7国的实际GNP平均增加了78%,其中西德增加了1倍,日本增加了2.5倍。
1981年,日本人均GNP突破1万美元大关;1984年,德日的人均GNP分别属于第三和第四名:美国15490美元,加拿大13140美元,西德11090美元,日本10390美元。到1987年,日本人均GNP达19642美元,在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美国。
二、在西方国家中的科技地位
二战后,德日的科技大大落后于美国。但是,由于两国不断增加科技投入,非常重视技术引进,因此逐渐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甚至在某些领域可与美国分庭抗礼。
(一)不断增加科研投入
德日科技后来居上,关键在于两国重视研究和开发,不断增加科研投入。德日重视科技和开发的特点是,科研投入增长迅速,民间企业投入为主,应用和开发研究为主。
1、科技投入增长迅速
(1)西德
1950年,西德的科教经费(包括高等教育经费和“研究与开发”经费)仅为6.5亿马克,占GNP的0.7%,到50年代中期,科教经费有所增加,上升到占GNP的1%左右。50年代中期后,西德不断增加科教经费:1961年为47.26亿马克,占GNP的1.4%,1965年上升到2.3%,1070年又上升到2.9%;1977年增加到367.3亿马克,达到占GNP的3.1%的历史最高点。80年代,西德的科教经费一直保持在占GNP的2.7%-2.8%左右。
表5-32  1970-1988年西德、美国和日本科研投资占GNP的%
国家     西德       美国       日本
年份
1970        2.09       2.59       1.85
1975        2.31       2.29       2.01
1980        2.78       2.37       2.18
1985        2.83       2.71       2.81
1988        2.83       2.74       3.05
资料来源:《各国技术经济比较》,第832页。
从70年代起,西德科教经费占GNP的比重一度超过美国和日本,但从80年代末期起,日本则超过西德和美国了。
按人口平均的研究和开发费用,西德的增长也很快。例如,1967年,西德为34.8美元,低于美国的390美元,也低于法国的53美元和英国45美元。但到1980年,西德达到339.7美元,超过英法日3国,仅次于美国的390美元。
(2)日本
日本科研经费投入的增长速度居世界第一。据统计,1965-1975年,研究经费的年增长率,日本为20.1%,西德为11.1%,法国为10.2%,美国为5.6%。日本的年均增长率是美国的3.6倍,法国的1倍,西德的将近1倍。
由于日本教育经费增长速度快,因此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也不断上升。
2、民间企业投入为主
西德的科教经费是由国家财政和民间企业共同筹措的。国家财政拨款主要用于高等院校和高校以外属于国家或国家资助的科研单位。企业提供的经费主要供自己研究和开发之用。
西德科教经费的这种结构以80年代为界,分为两个时期:80年代前,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
政府拨款高达50%,80年代后则逐渐转向民间企业投入为主,民间企业的投入不断增加,1981年占58%,1985年上升到60%,1988年又上升到66%。
(二)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战后,德日为了改变技术落后的状况和迅速恢复经济,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大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办法。
德日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形式多样,从进口国外的成套先进机器设备、与外国企业合办企业,到派遣技术人员出国考察、聘请外国专家和进行技术交流等,但最重要的是购买外国专利、设计图纸和许可证。这是两国最明显的共同点。
两国用于这方面的购买数额巨大,增长迅速。1950年,西德用于购买外国专利与许可证(包括引进商标和著作权)的费用不到1亿马克,1960年增加到5.1亿马克,1970年为12.61亿马克,1981年则高达26.66亿马克。
德日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另一个特点是重点突出。从1946-1955年,日本技术引进的重点是机械制造、钢铁、汽车、造船、化学工业和电力等重化工业产业部门;1956-1865年,日本技术引进的重点开始向新兴产业转移,重视“技术立国”。
在50年代,西德技术引进的重点是固定资本的更新和现代化;60年代的重点转向薄弱的产业部门和环节;70年代则主要集中于电气、化学、石油加工、汽车和机械制造等优势
产业部门。例如,1977年,西德技术进口额约19亿马克,其中电气机械和化工两个部门就进口了12多亿马克,约占进口总额的65%。
】http://bbs.koubei.com/thread_110_3950_1.html
20世纪世界科技发明创造成果
1950年,信用卡问世,“一卡走天下”的时代到来;
1951年,美国的克罗斯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实用的磁带录像机;
1952年,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试爆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
1953年,生物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生命遗传的基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1954年,美国设计制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进行处女航,宣告了核潜艇时代的到
来;
1954年,苏联建成并正式启用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这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开始;
1954年,美国生物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有效口服避孕药,并进行了首批临床试验;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人类进入太空时代;
1958年,美国人发现激光,两年后的1960年,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诞生;
1959年,美国工程师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1960年4月1日,美国发射世界上第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
1960年,发明于16世纪的抽水马桶在本世纪开始盛行;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飞上太空的人;
1962年,美国物理学家首次提出夸克模型,并预言这种非凡的粒子不仅存在,而且正是
这种粒子构成了其他一切粒子;
1964年,美国IBM公司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个采用集成电路的通用
1964年,美国贝尔公司推出电视电话;
1967年,南非开普敦成功进行了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
1968年,美国和法国的科学家提出板块构造学说;
1968年8月11日,一艘名叫“格格玛·挑战者”号的科学考察船开始处女航,目的是深海钻。
经过15年的航行,不仅验证了大陆漂移说、 板块构造说,而且还有许多重大科学发现;
1968年,美国斯坦福研究所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智能机器人;
1969年,美国五角大楼首创因特网;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飞船发射升空。21日11时56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踏足月球,??
他的一小步标志着人类的一大步;
1971年4月19日,苏联用“质子”号火箭将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送入地球轨道;
1971年,世界上第一个通用微处理器问世,被称为第一代微处理器,第一台微型电子算机诞生;
1972年,CT扫描仪在英国问世,这是继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在医学诊断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1973年,世界上第一个光纤通信实验系统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建成,为信息高速公路奠定了基石;
1975年,美国人威廉·米勒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小型电子游戏机;
1976年,美国开始使用第一代无绳电话系统,移动电话逐渐成为现代“顺风耳”;
1977年,美国宣布研制出了中子弹并开始投入生产和装备部队;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fazhanmoshi/200909/0908_7964_1340418.shtml
二战后德日重塑国家 注意民生发展经济2009年09月08日 21:54凤凰网历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