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生态指数列世界第100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52:55

引用通告分类: 未归类
文 □ 记者  涂名
如果中国不迅速转变生产与生活方式,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将可能出现在中国。
在全球118个国家参加评价的2004年生态现代化指数排名中,中国以低于世界平均值17分的42分排在第一百名,位居倒数第18位。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在1月27日发表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中披露。而评估各国环境质量的“环境可持续指数(ESI)”,也在瑞士达沃斯正式对外发布。
中国可能在2015达到1960年发达国家的水平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顾问包括:徐冠华、路甬祥、陈佳洱、李主其。课题组组长由王玉民(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何传启(北京同响现代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担任。成员包括:于维栋(中央办公厅调研室研究员)、张景安(国家科学技术部副秘书长)等10余人。
曾担任美国大使馆科技外交官的何传启发现他在美国的同学一年的收入相当于他在国内40年,如此差距促使他转向战略和规划研究,经过8年的理论探索和1年的时政研究,何传启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
何传启预测,人民的生活水平应该同经济保持基本同步增长。如果按照8%的经济增长率增长,到2050年的时候老百姓的最低工资就能够达到1300美元。
对于社会上“平均”的做法有失科学的质疑,何传启回应说《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对世界130多个国家300年的历史进程进行系统研究以后得出,是“假设世界未来50年的现代化平均速度与过去50年的平均速度大体相当,而且不发生世界规模的世界大战”。
“中国可能在2015年前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达到1960年发达国家的水平。”何传启说。如果按照中国1980年至2004年的速度估算,中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达到100%大约需要8年。
环境危机将变成难以逆转的民族灾难
国土资源部估计,在45种战略性资源中,中国国内资源能够满足需求的,到2010年将只有24种,到2020年将仅有6种,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的供求矛盾将越来越尖锐。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从2004年到2030年,世界能源需求增长近60%,其中中国和印度两国能源需求增加将占2/3.1990年中国进口铁矿石1400万吨,2004年达到2.08亿吨,进口依存度达到60%。
即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到2020年,中国的能源需求总量仍将达到近25亿吨标准煤,这个数字比2000年高出了90%,而最为悲观的估计,则要高出152%。
如果在能源的使用过程中,大气环境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到2020年,城市中受到污染的人口将达到4.9亿人,占同期全国总人口的1/3,因污染而早亡的人口将达到55万人,相应的经济损失为410亿元。
在能源需求增长无法避免的情况下,这份“能源账单”引出一个最令人瞩目的话题:从1980年到2000年间,中国在能源消费翻一番的情况下,实现了GDP翻两番的目标,这一成就在国际能源界被普遍视为一个奇迹。
课题组将中国的生态指标与国外进行了比较,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的最大相对差距:自然资源消耗比例等3个指标超过100倍,淡水生产率等5个指标超过50倍,工业废物密度等4个指标超过10倍,农业化肥密度等11个指标超过2倍。
课题组指出,中国自然资源消耗比例大约是日本、法国和韩国的100多倍;中国工业废物密度大约是德国的20倍、意大利的18倍、韩国和英国的12倍;中国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大约是法国、加拿大和瑞典的7倍多,是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4倍多。
何传启说:“其实我们这份报告更想强调的重点,是环境与发展的问题。”
课题组向大陆高层建言,和平年代最重视经济发展,其次是社会问题,再次是环境生态。经济形势一日一变,社会形态一年一变,环境生态十年一变,但它们产生的实质影响正相反。经济危机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加以化解;社会危机需付出巨大政治成本才能平息;而环境危机一旦发生,将变成难以逆转的民族灾难。”
课题组提供给高层的资料表明,到2020年,中国仅仅为了燃煤污染导致的疾病就将付出3900亿美元的代价,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如果届时中国仍保持9%的经济增长率,这就意味着当年全部经济增长被抵消后还倒退4个百分点。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损失尚未包括在内。而有专家表示,如果中国不迅速转变生产与生活方式,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将可能出现在中国。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200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协调经济”已经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工作中的“关键词”。会议强调说,“必须坚决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组建国家环境部、国家能源部和国家地区开发署
在发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的同时,中国社科院还公布了《世界经济黄皮书》和《国际形势黄皮书》,黄皮书实测结果表明,中国在各大国中综合国力排在美英俄法德之后列第六。
课题组的专家对综合国力排名第六的成绩表示担忧,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奉行赶超战略。上世纪50年代,政府号召赶英超美,掀起大跃进。70年代末出现过“洋跃进”。有机构在2004年初曾经发表过一份《200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指出在未来2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的GDP总量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基本完成工业化,中国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三名的行列。
国家的发展目标被分解到各个地方,各个地方之间展开一场追求GDP数字的竞赛,GDP增长速度成为官员的主要考核指标。各级政府都走上了一种依靠权力推动,由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之路。
20多年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高达9.6%,企业却普遍反映利润微薄。从经济结构上看,投资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已超出了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水平,民众收入的增长则远远落后于GDP增长速度。课题组的专家认为:地区现代化的战略布局成为中国能否协调发展的又一个关键。
中国科学院陆大道研究员主持的《中国区域发展报告》、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的《200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的《区域发展新思路》、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的《地区与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善同研究员等完成的“中国(大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报告成为大陆高层酝酿区域经济划分方案的重要依据。
为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联合国于1965年成立了开发计划署。美国为促进其国内经济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也于1965年成立了美国经济开发署。专家们指出,地区组织系统的能力和效率,是成功地区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一个政府部门进行组织和协调,国家层面的地区现代化将可能陷入政出多门、效率低下的局面。
上述专家一致建议,大陆地区现代化的战略布局按“三大片、八大区”划分。三大片是北方片、南方片和西部片,八大区是东北地区、华北沿海、华东沿海、华南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如果西部地区现代化获得成功,将形成以人为本的“南北比翼、东西互动、八区竞赛、适度均衡”的“品”字型战略布局。
在国家层面,上述报告建议按三大片和八大区进行。华北沿海和华东沿海加速推进第二次现代化,华南沿海和东北地区要走新型综合现代化道路,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北和西南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在未来的五年,大陆将有5亿农民进入城市,有6亿城市居民进入郊区。《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建议从2010年起实施新型的城市化战略。
在推进新型城市化方面,中国人口空间结构将先后有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和从城市社会向信息化、知识化的城乡动态平衡社会两次转变,到2050年,城市化率提高至80%左右,郊区化率提高至50%左右。
课题组的专家们建议,中国应尽快组建国家环境部、国家能源部和国家地区开发署等三大政府机构,以应对重要性日益凸显的国家环境安全、能源安全和地区协调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