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架梅花拳在山东梁山的发展-中国小架梅花拳|梅花桩 梅花拳网 梅花拳 梅花拳宗师 梅花桩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49:56
一、近年来梅花桩事业在世界各国的传播与发展:
早在1988年在山东大学留学的外国留学生,就已经有人开始学习梅花拳。1990年10月济南召开的“义和团运动起源与现代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山东大学的著名历史学家路遥教授和十七代梅拳弟子燕子杰教授就曾著文介绍了梅花拳的历史、组织和活动,并带领了来自美国、日本、菲律宾等七个国家的四十余名中外历史学家,专程去河北省广宗县观看了梅花拳的武功表演。从此,梅花拳的名声传遍了国内外,并引起了国内外史学界、文化界和武术界的极大关注。随着河北各县梅花桩协会的相继成立,中国的梅花拳运动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从这时起,在山东大学学习的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留学生和外籍教师也开始向我们学习梅花拳。 特别是1992年「山东省梅花桩研究交流中心」成立以后,我们认识到培养、训练外国弟子的工作,关系到梅花桩事业的发展和未来,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认真计划,派专人负责教练他们武功,翻译了一些梅花桩的文章和教材供他们学习,定期由燕子杰教授给他们讲授梅花桩的历史、拳理和优良传统。几年来以山东大学为基地,陆续培养、训练了美国、德国、意大利、丹麦、比利时、奥地利、韩国、斯洛伐克、英国、瑞士、以色列、法国、乌克兰、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和外籍教师。他们在梅花桩武功锻炼中非常刻苦,并努力学习梅花桩的文理知识,了解梅花桩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我们还多次组织这些留学生和外国友人去河北省的威县、广宗、平乡、武强,山东省的东明、聊城等县市梅花桩盛行的农村去参观学习,访问当地的梅花拳老人,参加那里的“亮拳比武”活动。 这些外国弟子们和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回国以后大部份仍和我们保持着联系。有的不但自己练功,还把武功教给亲人或朋友,或者介绍自己的朋友来中国学习梅花桩。有的外国朋友为了能更好地传播梅花桩,回国后经过几年的筹划与努力,又寻找机会来到了中国济南再次学习梅花桩。如丹麦的尼古拉、德国的费迪克、美国的珍芝尔、意大利的李莎、以色列的奥戴德等都是这样的。 1995年燕子杰教授接受法国雷瑞松、以色列毛根斯坦等人的邀请,赴法国、丹麦、比利时、德国、以色列等国访问,又把梅花桩的种子撒到了欧洲。1998年燕雁和任军民被邀请赴法教拳以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目前法国的梅花桩运动已逐步走向了正规。 自从1996年加拿大的梅拳弟子安瑞德和李婉恩,邀请燕子杰教授访问加拿大以来,加拿大的梅花桩运动一直在正常发展着。目前,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国都有了自己的梅花桩组织。
二、梅花桩事业传播发展的特点:
自古以来梅花桩就有文场和武场的活动,它的流传和发展也是“文武齐全”的。文场敬祖师、掌管着世代流传的经书、辈谱,文场老师在拳派内都是德高望重、文武兼备的老前辈,平时能医、会算,为人排忧解难,教化弟子、维护拳派的团结和优良传统,用文理的精神指导整个拳派的活动。武场的活动就是练习武功,由于梅花桩武功是「无字真经」,它练神练气、开发智慧,有教育人的作用。所以,梅花桩武功是梅拳弟子们的入门和基础。 梅花桩文理也就是提高到哲理层次的拳理,由于它深刻而基本,能适用于万事万物。它不但是梅花桩拳派的指导思想,也是梅花桩拳法的最高理论和真正精髓。 梅花桩拳派这种“文武齐全”的活动形式和流传特点,是其它任何拳派都没有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梅花桩的文教与武教合一,武功与武德成为一体。拳法即是智慧,练武就是学习。梅花桩拳法中的拳打脚踢,才有了灵魂和生命。梅花桩武功在世代流传中才保持了它原有的面貌和基本的精神,“全国梅花拳是一家”的团结局面就是这种优良传统的体现。正是由于梅花拳文场活动的存在和它的领导作用,一百多年前梅花拳才发动并领导了义和团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因而梅花桩武功,已经不仅是一个拳术,它也代表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证明,梅花桩是不能文武分离的。文理如果失去了武功做基础,就成了玄虚的哲学或说教,人们已不可能理解它,更不可能在万事万物中发挥作用。同样,梅花桩武功如果失去了文理的指导,就变成了单纯的拳打脚踢的运动。很快也就会被世俗的观念所污染,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和宝贵的价值。在拳派的活动中也会杂念丛生、邪风四起,再也维护不了团结进步的局面。 因此,在梅花桩的流传和发展中,不论是纯文或是纯武都是不齐全的,这样的流传和发展也不会是长久的。我们在全球传播发展梅花桩事业的原则,就是要全面继承和发扬梅花桩的精神。所以,我们在各国进行梅花桩知识的宣传教育时应是文武一体的,在进行梅花桩活动和建立梅花桩组织时则是按先武后文的顺序。一个真正的梅花桩弟子是不能忘“本”的,这个“本”不仅是尊敬自己的老师,更要信仰梅花桩的祖师。这个“本”又是梅花桩的道德、智慧和基本的精神。燕雁和任军民在法国传播梅花桩的活动中,正是坚持了这个原则和精神。斗争虽然是异常艰苦的。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目前局势已在发生变化,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
1996年 5月25日初稿;
2000年1月18日修改稿
小架梅花拳在山东梁山的发展
据梅花拳经书《根源经》(下部)记载:梅花拳后百代第一代祖师化名“甲社”,于明万历戊子年(公元1588年)传拳至徐州城南铜山县小尖山村张三省(又名张山),三代传于沛县城东北八里庄村邹正元、邹正亨、邹正利、邹正贞、邹正传、邹正法兄弟六人(六人之父邹安邦曾做过陕甘宁总督)。四代传于河南开封蔡起屯蔡兴道。五代传于平乡县前马庄张复。六代传于平乡县前马庄张好学、南和县郑庄村郑守掌。七代传于顺德府平乡县八辛庄赵学义、张从灵。八代传于平乡县八辛庄张从富(字寿康,梅花拳小架练法的创始人)。九代传于曲周耶律寨耿茂春、南和县善友桥村侯魁元(曾做过山西按擦司)。
梅花拳传入梁山是从该拳后百代第十代开始的。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1820年),梅花拳后百代第十代祖师王法胜(顺德府平乡县东田庄人氏),遵师训至梁山马振扬村,立坛场传梅花拳文武大法,授技于王大才、王大年、王大武等王氏族人,从此声名远播。有杏花村冯氏、宋氏、刘氏求艺甚笃,梅花拳遂传入杏花村(今梁山镇张垓村)。数年后,众弟子文成武就,祖师王法胜回归故里。十代王海晏(顺德府平乡县城北二十五里五坐楼人氏)、十一代王致敬·十二代王文起祖孙三人传拳至梁山姜家庄。
除上述拳师将梅花拳传入梁山一带外,尚有不少拳师来梁山传拳。如梅花拳后百代十三代祖师李庭吉(直隶威县翟家庄人)传张垓村刘玉美(后百代人物),十四代祖师王廷梅(临清西四十里王庄人)传马振扬村王清月、王清章等人。梁山众弟子诚心求艺,内修外练,成名者不计其数。仅拿马振扬村来说,就代代名人辈出:十二代代表人物有王怀斌、王怀询、王有德;十三代代表人物有王本诚、王本堪;十四代代表人物有王仁贵、王仁怀、王仁忻;十五代代表人物有王清月、王清章;十六代代表人物有王惠珍、王惠雨、王惠贤、王惠梅、王忠仁;十七代代表人物有王保义、王保臣、王保朝、王保柱等。时至今日,梅花拳已在梁山传承了十一代。
梅花拳传入梁山后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不仅具有养身健体、技击制敌的作用,而且还能治病救人和开发人的智慧,特别是梅花拳文理既博大精深、细微玄妙,又包罗万象,被人们誉为“通天地”的学问。故梅花拳弟子常说“拳打脚踢小把戏,唯有文理通天地”。正因如此,梅花拳在梁山传播既快又广,成为门徒众多的一大拳种。据不完全统计,梅花拳在梁山的分布情况是:梁山镇主要集中在后集村、张坊村、马庄村、前码头村、冯屺口村、馍台村、马振扬村、郝山头村、张垓村、郭庙村、独山村、后孙庄村、李庄村、姜庄村。拳铺镇主要集中在盛庄村、蔡庄村。馆驿镇主要集中在张桥村、刘庄村、王庄村。小安山镇主要集中在北唐庄、西唐庄、干鱼头村、宋庄、范庄和黄河涯村。寿张集乡主要集中在东孙庄和蒋集村。大路口乡主要集中在大张村、大乔村、祁辛庄村。黑虎庙乡主要集中在河西村、西小吴、高楼、田那里、李庄、大张村。杨营镇主要集中在大侯村、李阁村、太平王村、洼李村、刘庄村和西李庄村。韩岗镇主要集中在孙庄村。
梅花拳在梁山的传播和普及,为弘扬中华武术、推动梁山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摘自:《梁山武林》
编辑:     傅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