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五脏六腑的基础知识及子午流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24:57
适合初学者可以快速掌握五脏六腑的基本生理作用及各脏腑出现不同症状的调理时间和方法。提高专业技能更好的服务顾客。
一、肝与胆
1.主藏血
肝是血液的储存器,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肝血不足,则两目昏花,筋肉拘挛,屈伸不利,妇女月经量少,甚至闭经。肝与心之间有一静脉相通,当心脏工作时,肝就会将血液通过静脉排到心脏,当休息时心脏的血液就会流回肝脏。如果肝功能在不能满足供血需要时,心脏也会出现供血不足,中医称心肝血虚症;同时肝的解毒功能,滤过毒的血液对心脏的保护作用非常重要的。
上述症状应养肝,服用产品最好在亥时(23-1点)前半小时养肝,效果事半功倍。
2. 主疏泄
(1)、情志方面:疏泄正常,人就心情舒畅,不正常,就会抑制或亢奋。
肝气郁结:郁郁不乐、多疑善虑、沉闷欲哭、月经不调等。
肝气亢奋: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目眩头晕、耳鸣耳聋等。
(2)、消化方面:肝的疏泄功能,一是条畅气机,协调脾胃之气的升降;二是与胆汁分泌有关。如果肝的疏泄功能下降,消化就不良,可见胃气不降腹泻、脾气不升等症状。
3、肝主筋,其华在爪
古语说:久走伤筋,筋伤肝衰。肝之所以主筋,是因为全身的筋膜依赖肝血的滋养。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即可出现手足震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人们常说腿抽筋,营养学讲缺钙,中医则认为是肝功能的问题,凡是肝硬化,肝腹水的病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抽筋现象,特别是受凉时。
肝血足,筋强力壮,爪甲坚韧;肝血虚,筋弱无力,爪甲多薄而软。
4、肝开窍于目
肝胆经络上通于目,当肝胆有病变的时候,就会引起眼睛各种疾病,如眼睛干涩、遇风流泪、模糊不清、视物不明、夜盲和斜视等。
另外:糖尿病后期,肝功能损伤,导致白内障甚至失明。
5、络胆
肝胆相照,胆有储藏排泄胆汁和帮助消化的功能,胆寄于肝,肝不断的疏泄胆汁贮藏于胆。肝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所以肝胆往往同病。临床:肋痛、眩晕等。
二、心与小肠
1.主血脉
是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所以血液循环的原动力在心脏,这是心气作用的体现。而心行使这部分功能又要依靠心血的供养,两者密切相关,互相依存。人如果心气不足,推动血液循环的力量就不够,人极易乏力,也难以推动肠蠕动,就会形成气虚性便秘。一些中老年人长期便秘,给他们补心气,几天之后有力量排泄了,便秘便消解了;气血足人也有力气了。气血不足者调理应在11点午时前半小时服用。
2、心主神志
即人的精神思维活动。心脏有很集中的神经,影响全身各脏器。心血不足可导致心神的病变:失眠、多梦、健忘、心神不宁等。
3. 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人的脸和舌血脉分布的比较丰富,故心的功能正常与否能直接反映出来。若面色白或青紫无光泽、舌色紫暗无华或白是心气循环不畅或气虚;舌尖红是心火过旺;舌头僵硬难以转弯是心脑血管急病的前兆。有些人气血不足、面色无华,靠美容和营养霜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我们给这些人调养气血,面色即出现红润有光泽的健康状况。
心与汗。“汗为心之液,在内为血,在外为汗。”病人用药发汗过度或因其它原因导致大汗,可损害心阳,重则会出现大汗亡阳的危险现象。所以,平时发现心虚出汗,就应及时补气。
心包是指包裹在心脏外面的一层包膜,属心的外围组织,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所以,外来病邪侵袭于心,心包首当其冲,以防止直接侵犯到心脏,发生生命危险。如果患温热病,人神昏乱语。在19点戌时心包经旺时应清心,效果较好。
4. 心与小肠
小肠接受在胃中初步消化的食物,进一步消化,并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和水液,运输于脾残渣送入大肠和膀胱。心和小肠为表里,心火过旺,可转移到小肠,有的人会小便短赤,重则尿血;有人会咳,咳时肛门排气。这种情况可在13点未时小肠经旺前半小时的时候清除小肠热。
三、脾与胃
1、 主运化
脾主管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当食物进入胃,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后,在经脾进一步消化,吸收其中的水谷营养精微,再向上转输给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而输布全身,以营养周身各组织器官。脾在运化水谷精微的同时在将机体所需的水液上输于肺,敷布全身,以滋养各组织器官,并把代谢后的多余水液,在肺和肾的协同作用下,由膀胱排出体外,以保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
症状:如果脾的运化功能不良,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以及营养不良等症;当影响到水液的吸收和输布时,又可产生痰饮、水肿等常见的病症,多为脾虚、脾湿、便不成形,重则泻肚。治疗调理类似的病症主要靠健脾。服用产品的时间应在脾经(巳时)前半小时。
2. 统血
脾有统血的功能。统摄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脾虚会引起血液不按照经络运行,导致各种出血症状。如,鼻子经常流鼻血,牙龈出血等,脾有生血的功能,脾虚容易出现贫血。血虚可以引起便秘,脾虚的症状采取健脾方法。
3. 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功能正常肌肉健壮丰满,四肢有力、口唇润泽。反之,食欲不振,肌肉消瘦、四肢乏力、唇色淡白或萎黄无华。
4. 胃
胃的主要功能接受容纳水谷,将食物消化。胃有病可出现腹胀、疼痛、食欲减退、胃酸过多、恶心呕吐等症状。
5. 脾和胃的关系
脾和胃的功能打个比喻,脾的职务是总调度,胃就是加工车间,脾主升胃主降。胃气降,水谷才能下行便于消化,反之则出现口臭。脾气上升,才能把营养输送给肺,肺把营养传给其它脏腑以供营养。
若脾气不升,反而下陷,会出现少气懒语、久泻、脱肛、胃下垂、子宫及其它内脏下垂。胃火上行则目赤、牙痛。胃气不降,会出现恶心呕吐、打嗝、胃痛,胃火上行也可引起咳嗽,咳时呕吐,等症状。胃不好者服用产品应在胃经(辰时5-7点)前半小时。
四、    肺与大肠
1.主气
一是肺主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二是肺朝百脉,参与血液循环,将营养传输到全身;三是肺主一身之气,肺气旺则其他四脏之气皆旺,脏腑、经络的盛衰,均于肺有密切关系。一些中老年人肺中粘液过多,影响肺的采氧功能。调理肺功能在肺经(3点)前半小时服用产品效果最好。
2. 主肃降,通调水道
肺以清肃下降为顺。如果肺气上逆可发生气喘、咳嗽等症。人体水液的运行和排泄,不仅要有脾的传输还需肺的肃降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如果肺肃降不利,影响水液代谢,导致水湿停留,会出现小便不利或水肿。肺引起咳的症状是痰中常带有血丝。
3. 主皮毛
肺生卫气,滋养、保护皮肤。人肌肉表面固密,皮肤润泽,身体抵抗力强,不受外邪侵袭。反之,毛皮疏松、面生暗疮、粉刺和各类皮肤病,易感冒。肌表不固,津液外泄,后半夜易盗汗,平时易自汗。
4. 开窍于鼻
鼻与肺相通,是呼吸的门,各种鼻炎根源都在肺。因此,我们通过养肺可以调好许多鼻炎的病症。
5. 肺与声音
肺气通畅,声音洪亮;反之,声音嘶哑。养好肺阴补足心气,人可多年不感冒,喉咙不会发炎或沙哑。
6 . 肺与大肠
肺气虚大肠蠕动不利,可以引起便秘。大肠主要功能是传送糟粕,大肠有病就会引起便秘、腹痛、腹泻或脓血。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肃降则大肠功能正常、大便通畅。若大肠积滞不通,也反过来影响肺气肃降。在调理中对肺虚引起的便秘,中医常用滋养肺阴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在5点大肠经前半个小时服用。
五、肾与膀胱
1.主藏精
一是藏生殖之精华,一些不能生育的男女,病因在于肾藏精华不足;二是藏五脏六腑之精华,这些精华主管人的生长、发育和其它重要生命活动,一些人个子矮也与发育期间肾虚有关。给一些长得慢但正在发育期的孩子调肾,身高增长非常明显。
肾虚分阳虚和阴虚。阳虚生外寒,怕冷、手脚秋冬凉,严重者夏天也如此;阴虚生内热,手脚心发热、出汗、牙根松动、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尿血等。
肾为先天之根。肾虚者大部分与先天有关,肾阳虚者比一般人怕冷、手脚凉,女性成熟后月经少、经血色暗甚至有血块,进入30岁后心易发慌、易疲劳,子宫、卵巢、乳房易长肌瘤或肿瘤,脸上长斑,四十岁以后提早绝经;男子40岁以后性欲减退,重者阳痿。
肾阳虚还可引起咳,其症候是咳时口流黏液,牵动后腰疼痛。
肾阳虚在调理时主要是通过温补肾阳,使一些过早绝经的女性恢复正常经期;面有黑斑及各种肌瘤者三个月左右逐渐消失;因手脚寒凉而睡眠不实的人不再怕冷,睡眠踏实;老年男性两个月后可提高房事能力。
肾阴虚者则怕热,无论秋冬春季天凉,总想把脚伸出被子外边,通过滋阴降热,肾阴虚内热引起的多发性口腔溃疡,一周后逐渐改善;糖尿病人也可以逐渐好转。服用产品调理时在17点酉时肾经前半小时。
2. 主水
肾是调节体内水代谢的重要器官,故肾有水脏之称。若肾调节水不利则尿急尿频。对于一些老年患者,夜里平均一两个小时就要小便一次,通过调理后,逐渐减少为每天起夜一次。对于一些儿童、少年夜里尿床,通过健脾、补肾,基本就可以调好。
3. 主骨,生骨髓,通于脑
肾藏精、精生髓、髓通脑、脑为髓之海。所以,肾精充足,骨头、骨髓、大脑三者充实健壮,四肢轻松有力,行动灵敏、精力充沛、耳聪目明。反之动作缓慢、骨弱无力、贫血或眩晕、健忘以及小儿智力发育迟缓。另外,牙为骨之余,肾气衰则牙齿极易松落。
(1)、肾主骨。肾不主骨,易生骨刺或骨质增生或类风湿。
(2)、生骨髓。骨髓是人的高级神经,所以有坚硬的骨头予以保护。肾精不足,骨髓不充盈,人浑身酸懒,精神不振。男女房事之后,肾精皆有损耗,第二天精神疲惫。在房事之后调养肝肾,可调拨体内其它营养迅速弥补肾精不足。这样,第二天人不感疲惫。
(3)、上通于脑。肾气虚的人,男40岁、女35岁记忆力下降过快,及时补肾气或滋肾阴,可使记忆力迅速恢复。
(4)肾固齿“肾主骨,牙是骨之余”。凡是牙齿松动者,怕冷时升阳,怕热时滋阴,一个月内牙齿牢固。
4. 主纳气
呼吸虽由肺主,但需要肾的协调。肺主肃降、肾予接纳。如肾不纳气,人会出现虚喘、气短,其特点是出气多、吸气少,故有“肾为喘之源”之说。
5. 肾上开窍于耳、下开窍于二阴
耳聋、耳鸣者除外伤所致外,主要是肾虚造成。经调肾,一些耳鸣患者两个月左右症状消失;耳聋者也可改善听力。
二阴指肛门和尿道,属于肾的下窍,如肾阳虚时怕冷或手脚偏凉,肾阴虚时怕热、腰酸软,二者皆可致小便失禁,或排尿淋漓不尽,后腰疼痛、起身不灵活是命门火衰,可致黎明腹泻,也叫五更泻。
6. 其华在发
毛发的生长脱落,反映肾之盛衰。肾气旺时毛发茂密,乌黑有光泽;肾气虚衰时则毛发稀疏脱落或变白无光泽。养发必须养肝补肾,肾主毛发、肝藏血、发是血之余。
7. 肾与膀胱
膀胱的生理功能是贮藏和排泄尿液。肾与膀胱相表里,尿生成于肾,经膀胱排出体外,如肾有火(病毒)容易使膀胱有火造成炎症、结石;如膀胱功能减弱,不能约束,会出现遗尿、小便困难、尿道疼痛或血尿等,膀胱有火,同样也会通过经络导致肾有火,造成肾炎或肾结石等。
六、中医的子午流注与养生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1. 卯时( 5点至7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点至9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9点至11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帮助消化;
11.丑时( 1点至3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提高免疫;
12.寅时( 3点至5点 )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 ,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
以上是子午流注的基本概况,作为知识了解可以,死用则不行。可按12条经脉在12个时辰中兴衰的规律,逐渐探索适合于自身的保健方法。
了解脏腑生理功能后,按照各脏腑的生理及出现的症状反应,灵活的给顾客讲解。切记:灵活灵用不可死用。这样可以更好的服务顾客,同时加强对产品的了解及个人的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