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者应具人文素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8:56:27
《 学习时报网》    ( 1/5/2009第 09版)    评论 0条   点击量: 442
为政者应具人文素养
——《邵秉仁谈书法与传统文化》序
□刘海藩
这是一本值得向领导干部推荐的好书。
我常与来中央党校学习的领导同志聊天。谈到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他们都很喜欢读书。或是习惯使然,“抛书便觉心无着”;或是情趣使然,“勤上书山景色多”;或是工作使然,“书到用时方恨少”。但是,现在的书很多,而短小、深刻、简明、生动的,抢眼抢神的书太少了。原因大概是我们正处在一个国运昌隆、需要出大学者、大文豪的时代,写书的人也都追求大部头、巨大部头,致使处在繁忙工作中的领导干部难以找到适读可读之书。
现在的领导干部,普遍地学历高了,他们读过很多理论的、政治的、工程技术的、管理的等等鸿篇巨著,现在除了这些书仍需继续深读精读以外,也应该读一些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增添兴趣、提高品味的书。近年兴起的中国传统文化热、国学热,正好适应了领导干部的上述要求。中国传统文化,或是国学,其内容大亦哉,仅是先圣贤留下的“经、史、子、集”,要读便是一个人的生命时间所不及,唯选读选习较适于自己的极为有限的部分罢了。故在这方面也需要有简明的读物。
时下许多领导干部,“行有余力”便投入了旧体诗词和书画的习作或创作,可喜可嘉。中国的诗词书画当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一讲到诗词书画,人们总是先想到美学的最表层,即诗词书画的技艺。而如果从文化的层面来看,则更要将技艺与品格融合起来,即笔下蕴含的是艺品,这艺品又是人品的展现。古今的大方家,都是将技与品、艺品与人品融为一体的。有一位大师说过:“人,必先有人格,才能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这话也许比较绝对,因为在现实中也有人书画艺望很高,而品望却呈负面的,但那终归是个别。当然,领导干部在工作之余参与诗词书画活动,与专业艺术家不完全一样,但是,这品的结合应无二致,或者说应有更特别的涵义。邵秉仁同志的这本书,从书法的艺品讲到人品,进而论及国家民族的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这就将文品推进到了政品,将品格、涵养提升到了治国方略的层面,这对领导干部来说,是很重要的。
邵秉仁同志从部长到书法家,由于阅历丰富,故视野开阔,格局雄富。本书所谈所议,虽只言片语,确是披沙拣金而成。每值盘根错节处,往往能一语破之。
历史上不少大政治家,往往也是大诗人、大书法家。良好的人文素养,是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过去曾是国家遴选官员的重要依据。即便到了今天,选拔干部的“四化”标准,亦应包括文化修养。孟子讲,“政者,正也”。己先正,正人心,正风俗,方能堂堂正正,壁立千仞。一个领导干部,平日工作千头万绪,闲暇之余,如能读一点古文、古诗,能写上一点书法,可收气专神一、火静而朗之效。能“正”自家身心,能“静”自家心境,方能从容不迫,如此,治国理政才不会慌里慌张。邵秉仁同志几十年坚持对传统文化包括书法艺术的不断学习和追求,因而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转事书法与传统文化自然顺理成章。
中国古典政治理论向来信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焉”。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一天到晚打官腔,玩官样文章,忙于应酬甚至声色犬马,那绝对是国家、民族的悲哀。换言之,一个领导干部,如有自己的真性情、真思考,并能寓于诸如诗歌、书画这样的艺术领域,激发同道,启迪左右,我想,这未尝不是“为政以德”的应有之义。
在这个变动不居的全球化时代,我们的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俱进,我们这个民族如何安身立命。秉仁同志以书法及传统文化为视角,为我们提供了这些重大问题的重要思考。而今,该书将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遵秉仁同志之命,余略述数语,与大家共勉!
(作者: 刘海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