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篇 中国术数学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50:03
中国术数学1
第二节术数学的发展
《周易》既为中国术数学之祖,则易学的发展显然和术数学的发展相关。秦始皇焚书,《周易》因是卜筮之书而未烧。汉代以来,儒家思想成了中国家长制宗法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周易》也被儒家学者捧为六经之首,当成儒家的经典。这样,以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解《易》的著作,成了易学的“正传”,而以老子《道德经》思想为主体的解易之作,则是易学的“别传”。本来老子《道德经》就和易学相通,老子是《易经》的一个特殊传人。《易·系辞》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道德经》和《周易》都是对天地之道的探索和概括,二者的阴阳观、变化观、反复循环观、守中贵柔观等,皆相互承袭。《周易》由天道及于人事,这和道家究天人之际的传统相合,而和罕言天道的儒家伦理观念有别。《汉书·艺文志》称道家为“《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显然也承认道家学者为《易》之传人。道学的易学,乃由秦汉方仙道、黄老道传来,是方士、隐士、道士之《易》。汉成帝时,刘向校书,发现各家易说皆祖田何、丁将军,是儒家的正传。惟有京房之易学,传自焦延寿,焦延寿之易虽托名孟喜,实际上传自隐士,是专明阴阳术数,推步灾异吉凶的易学。焦延寿和京房,为汉代有代表性的大易学家,其所著《焦氏易林》、《京房易传》现已收入《道藏》,为道教占验派所宗。《焦氏易林》将六十四卦分派到全年二十四节气之中,以卦值日,创立了新的筮法。同时又将各卦展开为六十四卦,系以繇辞,有四千条之多。京房得焦氏易说,将六十四卦分属于八宫,创立纳甲、飞伏、世应诸法,为后世火珠林占法的滥觞。汉代易学家还创立卦气说、纳甲说、爻辰说,丰富了周易象数体系,为道教占验派易学奠定了基础。
汉代是术数学高度发展的时期,驺衍的阴阳家学说渗透到所有学科,社会上兴起造神运动,使孔子偶像化,儒学谶纬化,儒生方士化,汉儒遇事必推步吉凶,连皇帝也信天象,讲灾异,学图谶,终汉之世社会上笼罩着一种神秘气氛。这样,周易的象数之学在汉代发展到顶峰,与之相关的术数学也盛极一时。汉成帝时诏命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等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后来刘向之子刘歆汇总群书分为《七略》,有诸子略、六艺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术数俨然成为汉代学术和诸子并列的一大门类。《汉书·艺文志》云:“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说明术数学实即古代巫史之学的沿袭。《史记·日者列传》记载汉代术数学界分为五行家、堪舆家、建除家、丛辰家、历家、天人家、太乙家和形法家等。《汉书·艺术志》又将术数之书分为六类,一天文,二历谱,三五行,四蓍龟,五杂占,六形法。由此可知,汉代术数学范围较广,周易象数学成为易学的主流,研习者非只道家学派和方士、道士,习五经的儒生博士也推波助澜。汉代天文历法学甚为发达,修正的四分历、太初历、乾象历皆在汉代完成。汉人信谶纬,习太一九宫之术,今古文经学家皆取卦气说解《易》,将天文历法和周易象数融为一体。孟喜、焦延寿、京房的易学,宋人称之为象数之学,以和儒家正统的义理之学相区分。象数之学以五行说、卦气说、纳甲说、爻辰说等解《易》,创立了世应、飞伏、归魂、游魂等术语,以卦爻干支五行生克占断吉凶,实为占验术数的一大革新。扬雄甚至模仿《周易》作《太玄经》,以八十一首表示一年四季的阴阳消息,提出了一套新的筮法,也是术数学史上的大事。
汉代周易象数之学盛极而衰,走向了自己的反面。魏晋之后,儒家的正统思想在易学研究中取得统治地位,将忠君孝亲的政治伦理放在首位,视和统治术关系不大的古代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占验术数更不能登大雅之堂。因之,周易象数体系为核心的术数学经过汉代四百年的繁荣时期,魏晋之后终于被排摈出正统的学术殿堂,为道教占验派所吸收。王弼注《易》,自称“得意忘象”,借易学清谈玄理,美其名曰“善易者不占”,被儒家奉为正统的治《易》方法,扼杀了象数之学发展的生机。尔后,儒家“正传”的易学变成义理之学,治《易》的方法是“扫象不谈”,有人甚至数典忘祖,否认《周易》是术数学的卜筮之书,使周易象数学几近失传。这期间,《周易》作为五经之首成了维护宗法礼教的伦理教科书,为求取功名准备科举考试的儒生所修习。幸有唐代李鼎祚著《周易集解》,将汉代象数之学的本旨保存下来,使宋代易学家能从中窥知汉易的真实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