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中印必有一战,国家利益高于和平幻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07:24

洮河人收藏',1)">美国,是一个生活在严重“危机意识”阴霾下的警醒民族,似乎每一天都在你死我活的刀尖口迎送着世界末日,以此凝聚举国上下朝野各派的民心共识、激发众志成城励精图治的战斗氛围。  中国人,“危机意识”相对淡薄,传统上高调、张扬,喜歌功颂德,争天下第一、崇太平盛世,只有当外敌的入侵深入到刀架在脖子上,才会引起警觉。   中美、中印,是否开战或再战,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悠关国家和民族“危机意识”的真实话题。  中美开战?   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无论大小和强弱,正在经历和见证一场仍在发酵、升温、远未消逝的结构性经济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框架下,中国和美国两个本职属性完全不同的大国,破天荒地跨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森严壁垒走到一起,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2009年4月4日,G20高峰会期间、美国《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头版热点新闻上不约而同地刊登了一张十分有趣的照片。 照片中,美国总统奥巴马、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以及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三位首脑嬉笑逗乐地拥作一团,奥巴马刻意地笑对镜头举起大拇指,梅德韦杰夫也举掌诙谐地致意,而前排正中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则面露自信的微笑,显得轻松愉快。 照片有趣,因为它释出这样一个明确的气息,即中国的国际形象在世人心目中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国际地位在金融风暴中骤然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中国以外汇储备两万亿美元雄居世界之最,以气势磅礴地推出4万亿人民币刺激内需经济计划的大手笔,一跃成为G20高峰会众星捧月的主角。   中美关系,随之翩翩起舞,首次从经济合作入手,结成从未有过的互相依赖的利益伙伴关系,历史性地在G20高峰会上定格,合影留存这样一张寓意深刻的“密月照”。  尽管中美两国在整体实力上仍然具有相当的差距,如比较两国2008年的国民生产总值(GDP),美国14.33万亿美元,中国4.22万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的3.3倍,但从动态的历史发展来看,两国之间原有的巨大差距正在不断缩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美之间,抛开正在逐步减弱的意识形态方面的较真,经济上已经扎扎实实地捆绑在一起,相互需求超过任何其它国家,具体而言,美国是中国最大的消费国,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不仅为美国生产物美价廉的中低档产品,还提供其他任何国家和国际组织无法提供的美元货币。   从近30年来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友好互动和“肢体语言”来看,美国历届总统下台后均不约而同地变身为民间促进中美友好力量中最活跃的分子 —— 尼克松、里根、福特、卡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可以切实感受到两国人民之间的示好和尊重并不如境外某些异见媒体所一直渲染的那样,充满敌意和水火不容。  理论上,美国需要一个虽不是不堪一击但决不是强大到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来增强危机意识和军备扩展,以美国人历次战争的充分谋略和战前准备来看,“绝对的胜算”是战争的最高目标,因此,美国军队从来不屑国际间“以石击卵”的讥笑,胜者王败者寇,毫不犹豫地“大炮打蚊子”,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将伤亡减少到最小,确保战争的全胜。  实际上,追求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互惠一直是朝野两党和民心的主流趋势,美国是一个多元化民族的“大熔炉”,是崇尚技能集成人才的移民国家,如果没有特别的理由,绝顶聪明的美国不会直接地在军事上挑战一个地缘上远隔千山万水的国家,特别是这个国家一直主动施以美国人友好和妥协的“笑脸”,史实上曾经与美国在韩战和越战上激烈厮杀而且不相上下,综合实力使所有对手为之胆寒。   中美之间在今天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演变的经济危机中,全方位合作都来不及,短期和中期兵戎相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当然,美国基于长期的国家战略利益对于中国的遏制企图和“敲打动作”决不会因此沉寂,马放南山,仍然会推波助澜,“坐山观虎斗”,根据在自身发展的某一个特定的危机阶段从现实和长远利益的层面做战略性调整。   问题是,这样一个几乎是常态规律性的调整,是否一定要透过惨烈的战争厮杀两败俱伤的方式来进行,还是通过非战争手段的零星摩擦针锋相对的途径来解决?   在经济危机肆虐的现阶段,中美之间的经济利益决定了“避免大战”的几率。   为了巩固和发展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和平稳定,抓住机遇,中国完全有能力化百年一遇的危机为百年不遇的契机,以相对自由灵活的股权、资产和人才并购的方式逆向操作,登陆美国核心支柱性相关产业高滩阵地,囤积中国所需的稀缺性战略资源,与美国形成与经济利益挂钩的不可分割的战略伙伴关系。   当然,聪明的美国人不会眼看着“中国龙”势如破竹地做大,他可以技巧地换一种方式在背后怂恿和操纵一个有能力有动机与中国抗衡的“核大国”,对中国实施直接和间接地挑衅和牵制。   比如说,打一场代理人的战争,让“中国龙”后院起火,顾此失彼。   这个代理人或代理国,除了已经拥有12亿人口、多核弹头、并充分自傲在“自由民主、高端人才和技术资源”上更胜中国一筹的印度,别无它国。   印度人口2008年超过11.3亿,此前,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在其公布的《2008世界人口状况报告》中预测,到2050年时印度人口将达16.58亿人,超过中国同年的14.08亿人,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更何况中印两国边境毗邻相连,极易引发战争冲突的导火索。   毋庸置疑,中国通过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接招,“打前站”,缓冲来自印方的直接威胁,一直是印度对中国无法再起战火的根本原因。   巴基斯坦对印度的恩怨,不亚于印度对中国的仇恨,特别是印度1971年悍然出兵侵略东巴基斯坦并使之永久性地被肢解成一个再不附属于巴基斯坦的国家。   印巴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一触即发,随时都有失控的危险。    尽管对巴基斯坦的强硬政策和战争恐吓可瞬间掀起印度民族一致对外的战争狂热,印度同时清晰地认识到,与巴基斯坦之战即与中国一战,中国才是巴基斯坦的坚强后盾。   中国,协助巴基斯坦发展核子武器,在历次印巴战争中扮演的“大后方”角色,中巴之间的军事交流非常态的密切,中巴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从不否认相互之间的全力合作和亲密无间。   中巴是公认的全天候“铁哥儿们”,中国不会坐视巴基斯坦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狼烟四起。    中印再战?     中印之间,完全呈现一番波云诡谲战争风云时隐时现的态势。   中国和印度是世代“冤家”,民间的友好是个别现象,不足以弥补两国之间深深的鸿沟和恩怨。   印度与中国,地源上具有极易擦枪走火触发大规模军事冲突的有争议的漫长边境,历史上因1962年边境战争败于中国在印度国民心中烙下的国家恩怨和深仇大恨,政治上因长期公开庇护和纵容达赖喇嘛不断挑起的一波波全球性反华逆流愈演愈烈,经济上与中国激烈角逐共争“金砖领袖”实力相当互不相让,军事上更是核弹头全方位对准中国决一雌雄……   印度,具有一切与中国一战的动机和理由。    中印必有一战,不是明天,便是后天,或是不远的将来。   中印历史上的一战,中国虽胜,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仅永远失去了西藏的精华 —— 藏南最肥沃的9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土地,还埋下了战败国印度世世与中国相克、较劲和冲突的“种子”。   中国的痛,中国人最清楚。   中印之间的角逐和争斗早已暗潮汹涌,印度高层不时放话强调不惜再战的决心,而中国总是在克制和退让中迂回展示自己的实力和意志,然而,下面就不同了,印方军事领袖们屡屡恶语中伤中国的经济发展和防卫能力,挑战中国致力于改革开放和和平建设的底线。   为什么?    这是势均力敌的“中国龙”和“印度象”在同一个级别和同一条边界上的决斗,不可避免!   印度,是货真价实的人口大国和核大国,是一个自信心极强的民族,格外“记仇”,视1962中印战争中的落败为“国耻”和“国仇”,一直耿耿于怀,事实上,印度所有的核武器建造和部署都是为了遏制中国而不是防范其他国家和“天敌”巴基斯坦。   印度为达赖喇嘛在达兰萨拉建国,其目的昭然若揭,最令中国耿耿于怀如鲠在喉的是印度至今都在为达赖喇嘛的西藏独立摇旗呐喊,提供叛乱分子以中印边界为桥梁、阴谋出逃和武装潜入中国国境的“大后方”,旨在与中国势不两立,伺图透过其宗教势力的国际影响永远地致衡中国。   回顾一下中印战争的始末: 中国与印度的边界约20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    到1951年前后,印军侵占中国历届政府从未承认过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约9万平方公里的英国殖民者所占的领土,此外,在中段和西段,印度亦侵占部分中国领土,1959年,印军越过双方实际控制线建立了43个据点,中国政府提出谈判解决边境问题,未得印度方面的接受。   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是英国人自己定的,是英国殖民政府强加於西藏南部的分界线,任何时候的中国政府都没承认过,是西方肢解中国的一部分,就像英国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所作所为一样,1947年印度立国后,认为他们有权利继承英国殖民者占据的中国领土,宣称藏南地区属于印度。  1950年,趁中国忙于朝鲜战争,印度占领了“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单方面改变边界现状。   1954年,印度修改官方地图,将“麦克马洪线”作为中印之间的边界线。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在多年的局部冲突后正式爆发,从印度军队侵略挑衅开始,以中国军队自卫反击大获全胜结束。   美联社报道,“中共军队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像快刀切奶油一样横扫印军”,遗憾的是,中国总是见好就收,中国军队单方面宣布停火,并主动撤退到1959年11月中印实际控制线后20公里,希望以此推进谈判,然而,直到1981年12月,中印两国才重新恢复边界谈判。   目前,中印边界长约2000公里,从未正式划定,双方争议地区约12.5万平方公里。   虽然赢了战争,但结果是惨痛的……   中国:从“麦克马洪线”上,向北撤退20公里。印度:印度官方将藏南和达旺纳入版图。   中印两国历史上的恩恩怨怨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且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印度的海外企业家和学者几乎一面倒地难以掩饰其对中国崛起的暧昧和憎恨,真正敬佩和服气中华文化、历史和实力的印度人少之又少。   中国与印度,同样在为挤入世界强国之列而奋斗,都自信将在21世纪步入繁荣,不过,在中印崛起的过程中,两国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截然不同。   中国将是在强势政府的导向下逐步达到目标,印度则是在一个松散的民主制度下迟缓地期待繁荣,中国企业结构的基础是国企民企和外资,印度主要与世界级大企业建立高效率的战略伙伴关系。   当印度完成新一轮的改革之后,或象它所说在20年后超越中国,它将变成一个令中国敬畏的国家,这也许会成为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层面不可忽视的、有可能一触即发的危机。   文明古国的印度,实力不可低估,2004年至2008年经济连续保持年均9%左右的高增长速度,外汇储备位列世界第五,达2800亿美元,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美元,与巴西、俄罗斯、中国成为“金砖四国”,同属新兴市场国家。   作为世界上陆地边界最长、陆上邻国最多、边界问题最复杂的国家之一,中国用60年的时间,改变了几千年来“有边无界”的状况,结束了几百年来的边界纷争,目前,除  印度和不丹(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外,中国已与12个邻国确定了陆地边界。   中国的边界曾被西方称为“ 动荡之源”,如今它们不得不承认,中国边界的稳定已成为亚洲安全与发展之本。   印度军方近来向中国频频发出战争威胁,最近在西藏南部边境地区对中国挑衅不断,在靠近中印边境的地区大规模修建军事设施,并积极进行军事演习,大叫甚至不惜和中国一战。   中印之间既有历史恩怨,又有领土争议,更有现实争端,印度至今仍然强占着中国藏南9万方公里的领土,对藏独势力明纵暗护,尤其是对六十年代的边界战争失败耿耿于怀,早就想报一箭之仇。   印度精英们一直都有南亚“霸主”之梦,不仅要“恢复”英国当年的“风光”(控制从伊朗南部到缅甸),又妄图进取中国新疆、西藏两地区,但是印度的冒险每次都遭到中国的多方面的有力回击。   面对印度赤裸裸的挑衅,中国高挂免战牌,大打和平牌,外交部发言人称感到“惊讶”,大谈双方伙伴关係“互不威胁”,实底下,则忧心忡忡。   印度军方高层称“中印十年间必有一战”,是发自内心的实话实说,绝非空穴来风,必须认真对待,两个人口居多的国家之间的战争似乎难以避免…… 应该说,印度对1962边境战争的落败一直刻骨铭心,卧薪尝胆,对中国发自内心的仇恨加上达赖喇嘛的从中作梗推波助澜,以及两国间经济利益的激烈角逐和对抗,其军备和核武器一直以中国为假想敌,使局部甚至全面战争爆发的几率不断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