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哲学:中道管理orz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57:16

现代管理哲学:中道管理

曾飞

《说文》曰:“中者,内也。……也合宜之辞也。……云上下通也,谓中直或引而上或引而下皆入其内也。” 中道者,合宜也,名实相符之谓也,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之谓也。所谓“中道管理”就是使自己的思想合于事物的规律性的管理方式。也就是实事求是的管理哲学。

一章 模式

道,关于事物规律性的表述。悟道,领悟事物的规律性。为道,依照符合事物规律性的方式行事;组织要能成功,就必须为道。为道的具体方式,就是寻找一种符合实际情况的模式并予实施。唯有模式符合实际情况,才能成功遂事。此管理之根本。

模式符不符合实际,唯有经过实践检验,别无他途。

而寻找最可能与实际相符的模式,其方法主要有三:一曰使用适合于自己实际情况的经验模式;二曰使用仿生模式,仿效与自己实际情况相似的自然生态模式;三曰在通用模式的帮助下创新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新模式。无论哪一种方法选择出来的模式,都必须在实践考验之后做出修正,使之真正符合实际。不存在置之四海而皆准,处处管用的的模式。

先辈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者,大自然也。把握大自然的规律性,必须紧紧依靠“民视”、“民听”,也就是亿万民众实践之后表达出来的真实感悟——民意。不注重民意,就不能顺利汇总亿万民众或组织成员实践后的检验结果;只看重贤达精英的意见,而无视民意,则必然难以正确修正模式。

所谓模式,就是事物、行为的整体基本结构类型,也称为系统结构。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具有类似结构的系统就会有相似的系统功能和发展趋势。选择适宜的模式,有助于我们顺利实现我们的预期。

因此,作为组织的领导团队,其首要任务就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行为模式,并贯彻于本组织。

二章 规则

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了适宜的模式,并贯彻于本组织,要确保其兑现,就必须依靠组织规则;在国家有法律与规定,在经济组织有纪律与规章。规则约束组织的成员能够并力一向,成功遂事。

保证规则能起作用的办法主要有三:一曰教育与宣传,使人人了解规则之然及所以然;二曰管理团队的表率作用,以身作则,引领全体遵从规则;三曰奖惩与激励,保证并鼓励遵守规则,使之发挥作用。

在组织里,如诺不能令行禁止,则有效的模式也将因为徒有其名而根本不起作用。组织将成一盘散沙而软弱无能。

不能令行禁止的根本障碍不在一般组织成员,而在于管理团队。管理团队效忠于最高领导,为组织上层谋利益,则是官僚体制;管理团队效忠于整个社会,为社会谋利益,则是服务体制。官僚体制以谋取少数人的私利为基本特性,令行禁止必然会妨碍官员谋取私利,因而根本无法真正做到。唯有服务体制,管理者自身没有特殊的利益需要谋取,没有必要阻碍令行禁止,组织规则才能得到真正的遵守。

三章 习俗

让适宜的模式根本不起作用的致命要害是规则的名与实不相符。也就是组织规定的是一套成文的规则,而组织成员实际遵从的却是另一套不成文的规则——潜规则。潜规则,实际上是一种习俗。组织的实际控制层自身所遵从的行为规则,部分组织成员加以仿效,并因而进入组织上层;在这样的有效激励之下,蔚然成风,也就逐渐成为组织成员的风俗习惯,简称为习俗。日久年长,原有的观念也就 逐渐被改变而形成新的主流道义观、伦理观或所谓的价值观;习俗与观念互为表里,牢固地控制着整个社会或整个组织的主流风尚和行为趋向。

先辈云:“习俗移人,贤智者不免。”一些社会行为举止之准则,人皆习惯性地遵从,谓之社会习俗;一些行业行为举止之准则,人皆习惯性地遵从,谓之行规;组织成员行为举止之准则,人们皆习惯性地遵从,谓之潜规则。任何人群所形成的风俗习惯,都无声无息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举止,无法忽视它对组织治理的作用。唯有主动加以引导,使之与组织的成文规则相一致,成为帮助成文规则得以贯彻的有力保障,而不是破坏作用,组织所选择的适宜模式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也才能确保组织的成功与持续发展。

潜规则与官僚制度也互为表里,很难破解。唯有废弃官僚体制,代之于服务体制,潜规则,也就是习俗才能与规则相一致,组织选定的适宜模式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引领组织走向成功。

四章 人心

人心,民心之谓也。《魏书·昭成子孙传》云:“太祖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杨塞外,分家稼,大得人心。” 大得人心,也就是指领导者受百姓热烈拥护。之所以大得人心,是因为为民谋利之故。

一个组织,有了适宜的模式,在规则与习俗一致的推动下,能够顺利发展。但事物的发展,时常会遇到分歧点;分歧点时常是关键点,俗称一个“坎”。

能不能过坎,使组织继续发展,而不至于遇坎而分崩离析,那就要看能不能聚拢民心,“并敌一向,千里杀将”,在关键点赢得胜利。

先辈云:“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意思是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从自己创造的有利作战态势中去获取胜利,而不是靠苛求部属作出无谓的牺牲而强求胜利,所以他善于任用适宜的人才去利用和创造取胜的作战形势。

先人或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其实不尽然。单单得人心未必能得天下,未得人心未必不能以野蛮奴役和杀戮而强取天下。但得人心,并且善于聚拢民心、民力,“并敌一向,千里杀将”,则足以得天下,而且是牢牢得天下。

得民心,并且能够聚拢民心、民力靠的是:其一,为民谋利;其二,择人任势,也就是善于根据每一个组织成员的才智特色而善加使用,人尽其力而形成“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之势,从而决胜千里。这也就否定了“尚贤”的用人路线 。只依靠少数名声在外的所谓“精英贤达”,就会陷入少数谋求特权者的圈套,只为特殊利益集团谋私利,而不为多数人谋利益,从而大失民心。用人局限于少数徒有其名的“精英贤达”小圈子,也就排斥了无数真正适宜当前任务的人才,往往造成滥竽充数,庸人误事的可怕局面,不能得人之力而创造有利的形势,而导致全局的失败。少数的“精英贤达”为谋求独霸的地位,还必然刻意排斥甚至加害于可用的人才,而迫使一些杰出人才愤而投靠竞争对手,从而严重阻碍本组织获得成功。

还有人说,在企业等组织里,须得倡导“员工第一”,以得民心。非也,应是“顾客第一”、“民众第一”,才能真得民心。 在政界,民意反映民心之向背;在商界,口碑反映顾客之取舍。领导团队是少数,扩展到员工或官员依旧还是少数。鱼离不开水,企业离不开顾客,政府离不开民众,失去了顾客或民众,如鱼儿离开了水,必死无疑。君不见,帝国列强依靠掠夺殖民地国家的民众,也能制造本国国民的“幸福天堂”而 稳定内部;但为之谋取利益的圈子,依旧只是人类的少数所组成的小圈子。对外掠夺一旦失势,失民心,失民力而一步步走向崩溃也就在所难免。

  阅读全文(107) | 回复(1) |反映问题 | 引用通告(0) | 编辑
  • 标签:现代 管理哲学 中道 管理 模式 规则 习俗 人心 
    • 上一篇:人性化管理概论:附录 相关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