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竹君临终愿望:入葬时播《夏天最后一朵玫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29:05
 

  “人生如歌”这题无疑是老生常谈,这只是在我近日读了著名指挥卞祖善先生的讲演稿《音乐与人生》之后,猛然想起张光年(光未然)同志而急于要表述的一句话。

  卞祖善先生在讲演稿中说,“人的一生都离不开音乐,《摇篮曲》、《结婚进行曲》和《葬礼进行曲》可谓人生三部曲,因此,人的一生都有音乐相伴。”我想,这对西方的中上等人士而言,大体是如此。与中国广大的普通老百姓,则一时恐还很难对得上号。就说我自己吧,是个旧社会出生的农家孩子,哪听得到勃拉姆斯或贺绿汀的《摇篮曲》呢?成家时又赶上砸烂“封、资、修”的“文革”,就更无法听到《结婚进行曲》了。至于将来告别人世时,有无《葬礼进行曲》相伴,也得存疑,因为如今好些大人物的丧事都提倡“一切从简”,我等无名之辈日后就更应把葬礼免了。但卞先生在讲演稿中提到董竹君女士临终前的一个愿望,即她入葬时希望播放爱尔兰民歌《夏天最后一朵玫瑰》,还是很令我感动的。

  卞先生写道:“董竹君这位老人非常有涵养。她的先生夏之时,是四川的一个都督,这首歌是她跟夏之时到日本后听到一个年轻人吹笛子所奏的曲调。她用这首歌隐喻她是夏之时的夫人。她和夏之时经历的风风雨雨、恩恩怨怨,最后还是要化解。《我的一个世纪》叙述了她和夏之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迫不得已从成都带着四个女儿,孤身来到上海创业。一生经历这么多曲折,而告别人世时却如此安详平和,她用这首歌给自己的人生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董竹君是让她的小女儿打电话给卞先生,托他找到《夏天最后一朵玫瑰》录音带的。据卞先生说,这事“已过去了一二十年”。就在近一二十年间,我已经记不清到八宝山去参加过多少回追悼会或遗体告别仪式了。但是,每回在灵堂里听到的,都是已经定型了的哀乐,而不是《葬礼进行曲》。只有一次例外,那就是一年前在张光年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上,连环播放的不是惯用的哀乐,而是由他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颂》:“……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地伟大坚强!像你一样地伟大坚强!”……安详离去的光年同志分明静卧在鲜花翠柏丛中,但一听到这激昂悲壮的歌声,我仿佛觉得他站立在人们的面前,“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那天,一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门前,门额上方一条白底黑字的横幅就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像你一样地伟大坚强”。这是文艺界朋友都熟悉的取自光年同志《黄河大合唱》手稿的笔迹,既潇洒大方,又刚劲有力,而且也最最切合每一个悼念者此时此刻的心情了。

  在中国作家协会,光年同志在位时,我作为一个晚生后辈,与他未有直接的交往。在他从党组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之后,蒙他的信任,把《光未然诗存》交由我所供职的出版社出版。在出版此书前后,我曾多次到他家里去拜望,聆听他亲切的教诲。他曾不止一次表示,《光未然诗存》是他出得最为满意的一本书。因此,后来他每有出书的想法,如《〈黄河大合唱〉纵横谈》(他夫人黄叶绿编,并由他作序)、《骈体语译〈文心雕龙〉》以及他的文集,都打电话约我去他家面谈,让我出些主意。在《光未然脱险记》大体写完之后,他让秘书把九篇手稿的复印件捎给了我。我匆匆翻阅一遍之后,就交给了《光未然诗存》的责任编辑,希望他先提出一个可行性编辑、出版方案来,然后再给光年同志回话。不巧的是,责编那时手头上正有急活,把此事耽搁了一些日子。等到我与光年同志的秘书再接洽时,她告诉我,光年同志以为我有为难之处,就没有让她催问我。前些天上海的一家出版社已经决定出这部书了。这是我深感遗憾的一件事。但是,我毕竟是有幸成了他此生最后一部著作的最早的一个读者,对他光辉的一生有更多更深的了解,也便更敬重他了。

  有句成语叫九死一生,用以形容光年同志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生涯是最恰当不过了。《光未然脱险记》中的九篇回忆文字,正是叙述了他九次死里逃生的惊险故事。在《鄂北奇遇记》一篇中,有一个令人过目不忘的细节,说到他这个国民政府武汉行营及湖北省党部曾密电老河口驻军某部对他严密监视并准备逮捕的地下共产党员,在国共合作中成为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一名成员,集体受到蒋介石接见时的情景:“蒋介石拿着一个名册,面部神情严肃,目光灼灼逼人,从头到脚地打量了我两遍。”……在此之前,由他作词的歌曲《五月的鲜花》已传遍全国,“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这歌声怎能不刺痛蒋介石,令他对这个风华正茂的共产党人怀恨在心呢?那一刻,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幸免于难的光年同志,不正是以其英雄的气魄,又神奇地出现在蒋介石面前吗?

  值得庆幸的是,光年同志不只是在革命活动中一次次大难不死、化险为夷,还在紧张战斗和工作的间隙,写出了一篇篇大气磅礴的诗文!他的代表作《黄河大合唱》长达四百行的歌词,是他在抗日前线堕马折臂后,躺在延安窑洞的病床上口授而成,仅用了短短的五天时间!试想,他若没有奔涌的爱国热情和惊人的革命毅力,怎能写出这样真正无愧于伟大民族、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呢?

  关于《黄河颂》的作曲,记得冼星海在《我怎样写〈黄河〉》一文中曾这样说过,“是用颂歌的方法写的,大都带有奔放的热情,高歌赞颂黄河之伟大、坚强。由男高音独唱,歌声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他说得太好了。在向光年同志的遗体告别时,我们又一次听到这悲壮的歌声,只觉得这首歌,既是在歌颂黄河,也是在歌颂光年同志历尽惊涛狂澜的壮丽人生。他就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是黄河哺育的一个具有“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的文坛骁将,一个“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的杰出代表!……因此,《黄河颂》既是他的代表作,又为他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真可谓歌如其人,人如其歌,令一个个悲痛的悼念者,从中汲取了黄河奔流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