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战场上再出俄"雌鹿"武装直升机凶悍身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28:02





俄罗斯米-35“雌鹿”武装直升机 【资料图片】

    阿富汗战场上再次出现俄罗斯武装直升机的凶悍身影,不过,它们的驾驶员却是美国大兵。美军飞行员将这种独特的作战搭配称之为“超现实主义的经历”。

    据美国“防务对话”网站5月18日报道,驻阿富汗美军飞行员5月15日开始驾驶俄制米-35“雌鹿”直升机参与实战。在此后的战斗中,他们将与阿富汗人、波兰人和匈牙利人驾驶该型直升机并肩作战。

    阿富汗原有苏联留下的114架“雌鹿”,现仍有9架可以作战,具备战场武装护送能力。2008年开始,捷克向阿富汗捐赠了6架“雌鹿”直升机。目前,波兰和匈牙利也已决定将多架俄制直升机捐给驻阿联军。对于急缺直升机的北约驻阿联军而言,这批俄制直升机无疑是及时雨。

    “雌鹿”直升机是俄罗斯米-24直升机的出口版。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时,该直升机曾以独特的“死亡葵花”战术立下赫赫战功。它们以24架为一个单位,对反苏游击队进行车轮大战,投弹后四散逃开,防空炮火很难捕捉。苏联解体后,美国从东欧国家购入多架“雌鹿”,在历次军演中扮演假想敌的角色,因此美空军对该直升机的性能相当熟悉。

    如今“雌鹿”将再次在阿富汗上空吞吐火焰。按照美军教官的计划,美国准备建立一个阿富汗人独立领导的空军体系,“雌鹿”将成为核心装备。据报道,被派往阿富汗的美军飞行员已经在国内和德国接受了50个小时的飞行训练,参与实战是为了现场指导阿富汗飞行员。不过据参战飞行员透露,阿富汗人和东欧人比美军更了解“雌鹿”,在飞行中也更主动,协同作战时,阿富汗语的声调压过了英语、波兰语和匈牙利语。

    据报道,阿富汗本土飞行员的平均年龄已有45岁,自1979年“雌鹿”首次进入阿富汗以来,他们在政权更迭的风风雨雨中,已经和该直升机打了几十年交道,既是“老朋友”,也是“老对手”。(《环球时报》)

 


俄罗斯米-24(Mi-24)“雌鹿”武装直升机。【资料图片】




俄罗斯米-24(Mi-24)“雌鹿”武装直升机。【资料图片】

   小资料:俄罗斯米-24(Mi-24)“雌鹿”武装直升机

    米-24(Mi-24)武装直升机是前苏联米里直升机设计局设计的苏联第一代专用武装直升机。北约组织给mi24予的绰号是“雌鹿”(Hind)。该机于60年代末开始研制,1971年定型,1972年底完成试飞并投入批生产,1973年正式开始装备部队使用。米-24共发展了A、B、C、D、E和F六种型号,生产了大约2000架。     米-24于6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1972年西方首次报道这种直升机的情况。1972年底试飞并投入批生产。1973年装备部队。

     据统计,位于前苏联阿尔谢涅夫和罗斯托夫的两家直升机工厂已生产了2300多架各种型别的米-24直升机。现约有120架在独联体部队服役,各军区都编有直升机中队。保加利亚、捷克和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波兰也都拥有苏联提供的米-24直升机。米-24单价550万美元。

     米-24还出口到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古巴、印度、伊拉克、利比亚、尼加拉瓜、越南、也门等国家。尽管米里设计局又推出了更新的米-28直升机,但由于米24至今仍是俄陆军航空兵、独联体各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空军的主干,米里设计局便继续以米-28的技术改良米-24,以达到现代化的标准。甚至一向使用西方武器的以色列,也为了争夺市场而推出米-24的改进型,从中不难看出米-24在武装直升机中的重要地位。

    设计特点

    米-24采用的是单旋翼带尾桨布局,旋翼有5片玻璃钢桨叶,每片桨叶均装有调整片和电加热防冰装置。米-24机身采用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驾驶舱上半部随任务不同而有所不同。驾驶舱后的机舱可容纳8名全副武装士兵,有一个大型可向后滑动的舱门。驾驶舱前部为平直防弹风挡玻璃,重要部位装有防护装甲。双发动机和双重的系统设计使米-24中弹后仍能安然返回基地,即使主齿轮箱油压降至零,直升机仍可再飞行15至20分钟,这足以使飞机脱离战场。

     旋翼系统所有的动部件都是在米-8直升机动部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旋翼有5片桨叶,等弦长翼弦,翼型为NACA230。尾桨有3片桨叶。在最新的改进型上,尾桨均改装在尾斜梁的左侧。旋翼大梁为钛合金大梁,外面敷以玻璃钢蒙皮,中间填以蜂窝结构夹芯。旋翼桨毂为锻造后机械加工的钢制桨毂。旋翼为传统的全铰接式旋翼。桨叶大梁充有增压氮气,用以检查裂纹。每片桨叶都装有液压摆振阻尼器,平衡调整片和前缘防冰装置。标准的刹车装置。尾桨桨叶为铝合金桨叶。

     机身机身采用普通的全金属半硬壳式短舱尾梁结构,地板以上的机身前部随任务不同而有所差异。

     短翼全金属悬臂式短翼,平面为梯形,具有大约16°下反角和20°安装角。翼面为固定翼面。在巡航飞行时,短翼大约可卸载25%。

     尾部装置垂尾偏置3°,兼作尾斜梁。水平安定面可调。

     着陆装置可收放前三点起落架。前起落架为双轮,主起落架为单轮,低压油-气减震支柱和低压轮胎。主起落架向后收在机身短舱后部。尾梁下面有管状的三角尾橇,其作用是在起飞和降落时保护尾桨。

     动力装置两台单台最大功率为1640千瓦(2230轴马力)TV3-117涡轮轴发动机,并排安装在座舱上面。发动机功率借助输出轴、经并车减速器传递到旋翼轴上。发动机装有8毫米厚的淬火防护钢板。主油箱位于机舱后面的机身内,软油箱位于机舱底部。机舱中的1000千克辅助油箱可使直升机的内部燃油量增加到1500千克。也可带4个外挂油箱代替辅助油箱,每个外挂油箱容量为500升。4个外挂油箱装在旋翼下的两个内部支架上。为了防止吸入外来物和空气中的灰尘,可选用转向器和分离器。辅助动力装置横向装在旋翼桨毂整流罩尾部。

     座舱驾驶舱为纵列式布局。驾驶员坐在后舱,射手坐在前舱。驾驶员和射手的座椅均为装甲座椅。座舱盖是分开的,铰接式的,向右打开。后座椅比前座椅高,以改善驾驶员的视野。前后舱之间隔有防碎片屏蔽。主舱设有8个可折叠座椅,或4个长椅。主舱前面两侧各有一个舱门,水平分开成两部分,都是铰接的,可分别向上和向下打开。驾驶舱前部为平直防弹风挡玻璃。舱内备有加温和通风装置。

     系统包括3台发电机的双套电气系统和增稳系统。旋翼桨叶和尾桨桨叶均装有电加热防冰系统。

     机载设备包括甚高频和特高频无线电台、自动驾驶仪、雷达高度表、盲目飞行仪表设备,以及有地图显示器的无线电罗盘。

     米-24机头下方装有一挺俯仰角和方位角变化范围增加了的12.7毫米四管“卡特林”机枪。短翼翼尖武器挂架可挂4枚AT-2“蝇拍”反坦克导弹。短翼翼下武器挂架可携带UV-32-57火箭发射器,每个火箭发射器可装32枚57毫米火箭弹,1500千克化学或常规炸弹,以及其它武器。





俄罗斯米-24(Mi-24)“雌鹿”武装直升机。【资料图片】

    战术运用

    米-24的主要任务是为己方坦克部队开壁前进通道,清除防空火力和各种障碍,压制空降区敌人的先头部队。经过长期训练和使用,米-24直升机的使用战术发生很大变化。米-24直升机不仅可以当作有效的反坦克武器,而且还可以作为高速贴地飞行的坦克和用作空战中消灭对方直升机的有效手段。其次,米-24还可以担负为米-8和米-17机群护航的任务。

     在战斗任务中,如果携带有火箭弹吊舱和炸弹,米-24飞行员会先发射火箭再以机枪扫射,为后座的武器操作员提供充裕时间瞄准和投弹。米-24在全负载下可以携带10枚100公斤炸弹,虽然无法精确轰炸目标,但对区域性目标却非常有效。米-24也可携带大型炸弹,包括4枚250公斤炸弹或2枚500公斤炸弹。     有些米-24以重型火箭弹从2公里外发射对付防空武器,不过这类重型火箭弹并未广泛使用,因为只有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才会用它。这是因为火箭弹飞出去时产生的尾焰浓烟会包住机身,导致发动机吸入废气而停车。米-24还常用于空中巡逻,机上通常携带2具火箭吊舱、2枚反坦克导弹和500至700发机枪弹,2架直升机彼此距离500至800米,飞行于1500至1700米高度。

    作战历史

    米-24饱经战火的洗礼,在当今世界的武装直升机中,米-24拥有最丰富的作战经验。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曾参与3大洲超过30场战争和武装冲突。

     米-24参加了阿富汗战争。阿富汗政府军在1979年4月接收首批米-24A和米-25,用来对付阿富汗游击队。同年5月1架米-24被击落,首开“雌鹿”被击落的纪录。受制于阿富汗多山高温的环境,米-24不但无法表现其高速的优点,反而在起飞降落时十分危险。高速的转弯,也易使米-24失速坠落。光是驻扎在库因都兹的部队,头一年就因此损失了6架。在这场战争中,直升机乘员的伤亡率高居所有飞行员之冠。造成“雌鹿”最大损失的最初是高射机枪和小口径高炮,分占全部损失的42%和25%。

     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是“雌鹿”生涯中的另一场大战。伊拉克空军以米-24A和米-25攻击伊朗的美制AH-1J武装直升机。在两伊战争中,曾经发生118场战机与直升机间的空战,56场直升机之间的空战。其中10场是伊拉克的Mi-24与伊朗的AH-1J之间的空战。两型直升机交手的结果是米-24以10:6的战绩胜出,伊拉克并宣称曾经击落伊朗的美制F-4“鬼怪”式战斗机。

     此外,米-24还随利比亚军队进攻乍得,协助叙利亚在黎巴嫩对付以色列坦克,参与非洲安哥拉内战,协助印度对付斯里兰卡的分离主义者,并成为尼加拉瓜政府军对抗游击队的工具。甚至在90年代中期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也能看到“雌鹿”的身影。





俄罗斯米-24(Mi-24)“雌鹿”武装直升机。【资料图片】

    发展型号

    米-24共有7种型别,各种型别的机体构架,动力装置和传动系统都是一样的,只有武器、作战设备和尾桨位置有所不同,其详细情况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给的绰号分叙如下:

     米-24“母鹿”A驾驶舱可乘3名机组人员,其中包括驾驶员、副驾驶员兼射手和随机工程师。主舱可乘8名全副武装士兵。机身两侧装有短翼,短翼后掠角为20°,下反角为16°。每侧短翼各有4个武器挂架。短翼翼尖挂架有可挂4枚AT-2“绳拍”反坦克导弹的导轨。机头装有一挺12.7毫米“卡特林”机枪和瞄准系统。左侧内武器挂架的上部装有摄像机。原型机尾桨位于尾斜梁右侧,后来的改进型移至尾斜梁的左侧。

     米-24“母鹿”B除短翼无上、下反角外,其它均与“母鹿”A相同。每侧短翼内侧有2个武器挂架。“母鹿”B优于“母鹿”A,但没有大量生产。

     米-24“母鹿”C教练型。基本上与“母鹿”A的改进型相似,但机头没有装机枪,机头下方没有天线整流罩,短翼上没有导弹导轨。

     米-24“母鹿”D基本上与后期的“母鹿”A相似,装TV3-117涡轮轴发动机,驾驶舱装甲增厚。尾桨改在尾斜梁左侧。为突出空中攻击和反坦克能力,前机身是重新设计的。驾驶舱座椅改为纵列式布局。飞行机械师兼射手坐在前舱,驾驶员坐在后舱。前舱有较宽视野(水平视野为270°,前下方视野为45°)。后舱视野较差(水平视野为20°,前下方视野为15°)。机头防弹玻璃右上方装有探测器,可以指示火箭弹最大散布面的最佳条件。机头下方改装一挺12.7毫米“卡特林”机枪炮塔,旁边是光-电瞄准具舱。机枪的方位角和俯仰角的变化范围都比以前的增大了。这种机他具有空-空和空-地攻击能力。机头下方装有一组探测器,包括一个雷达和激光电视。米-24“母鹿”D型的前起落架支柱加长,从而增加了机头下方探测器距地面的间距。起落架收起后,前起落架半裸露在外部。教练型不装炮塔。     米-24E型,机头改装一门火力更强的双管23毫米机炮,短翼上改装性能更好的“螺旋”(AT-6)型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

     米-24F,空中格斗型,短翼上可挂空空导弹,也可挂AS-10空地导弹。

     米-24W“母鹿”E与“母鹿”D相似。但改进了翼尖发射器和4个翼下挂架。该型是为前苏联武装部队发展的武装型。短翼武器挂架可携带12枚AT-6无线电制导管式发射的反坦克导弹。机头下方左侧装有大型制导设备舱。翼下挂架可选装空-空导弹。驾驶员平视显示器代替了以前的反射式射击瞄准具。     米-24P“母鹿”F在1982年公布的照片中,首次见到“母鹿”F在前苏联部队中服役。这种型别与“母鹿”E相似,但在机头下方改装一门双管30毫米机炮。

     米-24R“母鹿”G11986年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后首次在切尔诺贝利出现,该型去掉了翼尖武器挂架,在翼下加长的武器挂架上采用“抓手”式机构,以适应核/生物/化学战。该型单独部署在俄罗斯地面部队中。

     米-24K“母鹿”G2同米-24R。但机舱中有大型照相机,右侧有镜头。用于侦察和高炮射击观测。

     米-25米-24D出口型。

     米-35米-24W出口型。

     米-35P米-24P出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