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命中的三条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7:59:01

我生命中的三条河

(2010-05-08 09:28:52)[编辑][删除] 标签:

情缘

河水

回忆

文化

分类:其他

我生命中的三条河

(这是我刚刚获得晚霞网《岁月如歌》征文大赛二等奖的作品,发在这里,请大家指教。)

 

注定今生我与河水有缘。潺潺流水,伴我走过60余年的人生路程。大河奔流,小河委曲,都是我的脚步;大河高歌,小河轻唱,都是我的心声。

 

南运河新姿

5岁之前,我家住在城市西北角梁家嘴一带,紧靠南运河。5岁,记忆初开,幼年的画册,只留下极少的画面。

运河,宛若一位少女从穷乡僻壤来到都市,半是新奇,半是羞涩,半是原始,半是近代,素面素衣,毫无矫饰。河面,槽运小船南来北往;岸滩,芦花戴雪苇林叶乱。艄公慢摇舟橹,渔夫紧抛鱼网,一片悠然美妙影像。

这场景,半是回忆,半是想像,稀有而又美好。留给5岁的我稍深印记的,其实只有两幅图画:

依稀记得那里有个渡口。河的对岸,是一个名叫“赵家场”的地方。天津人说话习惯于“吃字”,三个字的词,中间那个字常常会被“吃掉”。譬如说“合作社”,只说“合社”,而那“社”字的卷舌音,还要读成“色”。“赵家场”便被读成“赵场(zao cang )”。由此还创造出一个歇后语,如同“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一样。把继续做某件事,说成“坐摆渡串门——赵场(照常)”。 “赵家场”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子。充满好奇的我,却以为那定是一个奇妙之处。常常望着小小的渡船发呆,幻想着乘坐小船,去往那个神秘之地。可惜的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去过那里。村子已然不见,只剩下一条“赵家场大街”。

依稀记得,小时候岸边的人们直接饮用运河之水。岸上拉水的牛车,车夫的吆喝声依然响在耳边。肩挑木桶的小伙,壮实的身影依然闪在眼前。洁净、自然之水,成为我幼年的乳汁。淡淡的,却是甘甜无比,回味无穷。

存于心底将近60年的童话,如同运河日夜欢淌的流水,把一个永恒的理念默默注入孩子的心底:喧嚣,并不是真正的繁华;质朴,才是真实的美丽。

 
海河之畔

大约六岁的时候,我家搬至河北。距宅院不足百米便是海河。那河道九九八十一弯,在我家这里,由西北转向东南。巨大的弯道,就像一位伸出双臂的慈祥母亲,对于心头之肉的儿女,半是拥抱,半是放手,情感温柔而又严厉。

海河左右的风景美丽而又诱人。渐渐长大的我,习惯于与河水朝夕相伴。只要走进河边,顷刻便有投入巨大臂膀、或是拥入温暖胸怀的感觉。清晨,傍水而坐,背诵外文单词、中文古诗,让河韵充盈我的大脑;或是轻装慢步,绕河长跑,任河风轻揉我的身躯;傍晚,立于河畔,观赏打鱼的人儿优美身姿,兴奋于网中鱼儿欢蹦乱跳;晚上,暗淡的灯光下,坐于岸石之上,与伙伴说笑,与恋人交谈,沉醉于和美之中。天上彩霞万丈,河中波光粼粼。多彩的风景,为我单纯的素色梦幻充填了无限绚丽。从无知少年到而立中年,海河,半是慈母,半是严师,半是哺育,半是雕塑,看我长大成人。

极巧的是,这里也有一个渡口。是一种偶然,还是一种天意?尽管我已经不是凡事探奇的小家伙,却依旧喜欢站在河边看渡船。不是向往乘坐那条小舟,只是在心中悄悄发问:摆渡摆渡,渡向何处?半是问河水,半是问自己。

20岁那年,突发奇想,欲去寻海河入海处。约了几个伙伴一起前行,来到百里之外的塘沽。不算很长的路程,像是牵着母亲的手远游。不,那是去寻河的归处,也是去寻我的未来。见到海河口横立的防潮闸,眼前突然涌现出“小鲤鱼跳龙门”的影像;海河入海的壮观,让我领悟到“执着”的深意。正是此行,决定了我一生的职业抉择。海河,为我的成长举行了意义非凡的“成年礼”。

因为这里处于弯道,偶尔可见溺水者的尸体。出于好奇,我曾壮着胆子看过一次。只一眼,便转身一口气跑回家。从此再也不做这类的探奇。海河,让我敬,也让我畏。或许这正是海河对我的善意提醒:生活,应当有所畏惧才是。

 

津河美景

40岁,人生进入不惑之年。我家乔迁新居,搬至河西。这次是单位分房,容不得挑选。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小区,竟然紧邻津河。第三次搬家,让我再一次与河水亲密接触。

初见津河,令人生厌:河道淤塞,河水腐臭。难怪,一条城市的排污河,怎会有美景?但只几年功夫,这里便成了两岸花草繁盛,河中流水潺潺之处。岸边小径没有车马轰鸣,只有鸟语阵阵。坐在河边,心会顿时静如止水,让浮躁变成沉静。河中的涟漪,展现出诱人的美丽,丝毫没有曾经失意的缠牵。

小河见证了我的艰难。一度极其悲伤的我,常常独自一人坐在河边,与河水对视,向小河倾诉。小河轻轻流淌,半是倾听,半是诉说。它用曾经的痛楚,告诉我什么叫生活;用如今的喜悦,教会我怎样是珍惜。那声调,半是安慰,半是批评。教诲,不一定是高谈阔论。小河淙淙,其实是细语叮咛。走过了人生低谷的我,更加喜爱傍河而坐的日子。相约河边,无声而坐。不为享受河边美景,只为听那涓涓流水。那是小河唱给我的歌。歌声里,半是回忆,半是畅想。我的未来,也在歌声中充满期望。

小河唤醒我的童心。53岁那年,像孩子那样,开始一次远行,去寻找海河的起源。在北部宽阔的草原上,我见到了滦河发源处。一条不宽的小溪,溪水叮咚而流。没有壮阔场景,没有动魄涛声,只是平平常常的一条小溪。恍然了悟:所有的壮观、浩荡、宽阔、巨大,其实都源于细小。还会为平凡烦恼吗?一介草民,一名草根,那胸中,也有千军万马,也有万水千山。

或许是受到我的影响,孙辈也喜欢到河边嬉戏。伴着流水欢唱,听我讲解“川流不息”、“水滴石穿”,讲述一个个关于江河的故事。融入故事情节中的我,突然发觉,原来不止是家乡的河,每一条江河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恰如百川归海,所有的江河故事,都汇聚为两个字:“文化”。江河承载的每一滴水,都在传承着这种文化。无论是谁,都会在日常生活中,被文化无声无息地“温化”,将自己融入其中。或是与水结缘,或是与山,或是与海,或是与林,或是与草。

我与河水支离破碎的往事,倘若用一根丝线贯穿起来,便是一条十分精美的珍珠项链。这根丝线,不是别的,正是文化传承的血脉。而我对河水依恋的每一丝情感,是水,更是血脉。这就注定,无论走到哪里,我的今生都不会与水分开。

(文中照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