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望诊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06:42
足部望诊初探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上午 09:58

足部望诊是中医望诊不可忽缺的一部分,近几年来,随着足反射疗法的兴起、发展和推广,足部望诊也得到挖揭、整理和发现,现就我从事足反射疗法十六年来所整理、发现的足部望诊初探小结如下,愿与同行探讨:
(1) 足形大小、薄厚、胖瘦与人体比例适中为正常。《望诊遵经》中说:“胫枯脚小者,脾胃之虚,……。”形盛则有余,为气血旺盛的表现,干瘦则不足,提示气血亏损、体质衰弱、精力不充沛、干瘦无华之脚,常是失眠、精力耗损的表现。
(2) 双足大拇趾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干瘪,失去正常弹性,提示脑动脉硬化症、脑供血不足,甚至可能患有大脑软化症、大脑萎缩症的征兆。
(3)双大拇趾薄而无力,提示机体胰脏功能虚弱,容易患糖尿病的征兆。
(4)双足大拇趾柔软肥胖,趾腹呈山型凸凹不平,提示机体患肝炎并伴已有症状征兆。
(5)左足大拇趾尖端(肉球的顶端)像笔尖般并发硬,提示机体患严重脾胃虚弱的征兆。
(6)右足大拇趾上翘者,提示肝功能不正常征兆;右足大拇趾肿胀,提示肝脏肿大征兆;右足大拇指腹尖端有硬结节,提示患肝硬化征兆。
(7)双足第一、二趾趾关节不能做屈动作,提示机体患胃部肿瘤的征兆。
(8)左足大拇趾腹坚硬,趾腹顶端像笔尖般,第二足趾的跖趾关节不能屈曲者,提示机体患胃部恶性肿瘤的征兆。
(9)右足大拇趾腹尖端坚硬,第四足趾根部有硬块,提示机体患肝部恶性肿瘤的征兆。
(10)双足大拇趾趾根部有硬块,足根部及足内侧弓中部有硬块,提示机体患咽喉部恶性肿瘤的征兆。
(11)双足第五趾根部及足部均出现硬块物时,提示机体患乳腺或子宫肿瘤的征兆。
(12)足的屈伸:过屈为阴病,过伸为阳病;不能屈者为筋病,提示肝的功能失常;不能伸者为骨病,伸屈不利者,提示机体肾亏损。
(13)双足底颜色呈苍白无血色,提示机体血液循环不好或脾脏功能疾患或糖尿病。
(14)双足底颜色呈泛黄色,提示机体脾功能先天或后天不足,表现为免疫力低下,机体易疲劳、困顿,易患感冒病。
(15)双足底颜色呈绿黄色,且色素沉着,提示机体肝胆器官患病征兆。
(16)双足拇趾腹部位出现暗紫色斑,提示脑血管的病变或脑部血管功能的异常。
(17)双足部及踝关节周围出现水肿,逐渐延伸至膝关节部位,提示机体心脏病患的征兆。
(18)双足部及脸部都出现浮肿,提示机体肾脏病患的征兆。
(19)双足踝关节,跟踺及足两侧肿胀且充血者,多为机体胸廊或盆腔脏器疾患征兆。
(20)双足肿两膝如斗者,胃气欲绝,足背肿胀,体息后减轻者,多为脾虚水湿下注所致。
(21)双足后跟宽大如前足掌者,提示机体内分泌失调征兆。
(22)双足足掌纹理明显且较深且多,纵横交错者,提示机体精神压力过大,或患忧郁症征兆。
(23)双足冰冷,提示机体血液循环极差(慢),心脾功能不良征兆;足趾头冰冷为机体脑部疾患征兆。如脑供血不足,头痛等等;足跟冰冷提示机体肾功能偏虚征兆;双足小腿部冰冷,提示机体下肢静脉循环不佳,机体阳气不足,脾肾功能虚弱征兆。
(24)双足外观呈油光发亮,提示机体的微循环不良,尤其反映下肢静脉血行不畅的征兆;
(25)双足拇趾底部并列起来有一高一低,提示头部有肿瘤疾病的征兆。
(26)畸形趾甲、嵌甲可提示神经系统的病症。
(27)趾甲下呈一条或数条纵行黑线,提示有内分泌失调、失眠、头痛、眩晕、腰痛、膝痛、痛经、月经紊乱等。
(28)趾甲凸凹不平提示慢性肝肾疾病。
(29)儿童甲下白斑或红白相间的斑点提示有虫疾。
(30)左足扁平提示心功能不全,右足扁平提示胆囊有影响,双足扁平提示脊背功能差。
(31)踝部周围水肿,提示肾脏、心脏或循环系统疾患,多有心力衰竭、急慢性血管性肾炎、静脉或沐巴管阻塞症等。
(32)双足拇趾腹皮肤有网状粗纹,且有针孔状损害者,男性多见于性功能减退、阳萎、早泄、精子发育不全,妇女性多见于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调、不孕症等。
(33)拇趾甲向上翘者,常提示眼病的表现,多见于近视眼、散光、假性近视等;五个趾甲均向上翘,患者常见神经衰弱。
(34)左足小趾的中节关节附近长了鸡眼,提示肩部有损伤。
(35)足趾长大,足部宽厚实者,主寿;足趾瘦短,足部狭窄薄小者,主夭。足小趾粗大厚实者,肾气多盛;足小趾细小皮薄者,肾气多衰。足皮厚且红活润泽者,提示阴分充盛。
(36)子肿:妇女妊娠晚期出现脚掌部浮肿,渐及下肢,延至周身头面,皮薄光亮的,称为子肿。如果以指按压,其压痕不容易起的,又称为脆脚。多因平素脾肾阳虚,复因胎体逐渐生长,气机不畅,运化敷布失职,水湿泛滥,流于足部而成。
(37)脚趾腹侧若有不自然的凹凸现象,多为药物使用过多的表现;从侧面看,如果第二趾、第三趾的关节曲起,提示可能会有胃肠疾病。
(38)俯卧时,左右两脚尖都向外转时感到舒服、安稳,而向内侧转时感到难过的人,(正常人如果两脚同时向外转会感到难受,也放不稳),若见于左脚尖外转型的人,提示可能左腿有病,或患有心脏病,且常常是左心有病;若见于右脚尖外转型的人,提示右侧肾脏和心脏有病,且颈部容易生淋巴结核。
(39)腑卧时,左右两脚尖长短不一致的人,提示可能容易患感冒和胃病,女性还易患痛经症。
(40)仰卧时,脚尖向前伸得很长,即脚尖不能向躯干方向收,只是向前伸的人(正常人脚尖可向躯干方向收),提示肺弹性不好,容易患肺气肿。
(41)仰卧时,两脚掌不能正常合到一起的女性,提示容易患子宫癌、子宫肌瘤、子宫转位、痛经、难产、不孕症、性功能减退等妇科疾病。
(42)仰卧时,一只脚倒向外侧人,易患同侧腋下淋巴腺肿胀;若两脚尖向外张开,不像正常的姿势那样呈笔直直立的人,容易患盗汗症。
(43)脚腕粗大,常见于肾病。右脚腕粗大,提示右肾有病,这种人面色黄紫暗,与静脉系统受阻有关,常因右心有病所致;左脚腕粗的人,提示左侧肾有病,这种人面色红润,与动脉系统有关,是左心有病的显示,易患脉硬化等疾病。
(44)日本医者还是提出看鞋底诊病法,认为通过观察鞋底磨损的情况,就可以了解其健康状况。①如走路时脚趾用力的人,鞋底拇趾侧就会磨得明显减少,提示易患肝脏病。②小趾侧鞋底磨损明显的人,为心脏有病,而且多是心室有病。其中,左小趾侧鞋底明显磨损的人,为左心室有病。右小趾侧鞋底明显磨损的人,为右心室有病。③脚后跟部的鞋底磨损明显减少的人,提示其输尿病、膀胱壁有病,且左右鞋底与左右侧输尿管、膀胱壁的病变相对,这种人不能仰卧,夜水多,易尿床。④鞋底脚后跟外侧明显磨损的人,提示肾脏有病。其中,左脚后外侧鞋底明显磨损的人,提示左肾有病;右脚后外侧鞋底明显磨损的人,提示右肾有病。
(45)趾甲凸凹不平、薄软、剥脱是营养不良和肝肾有疾病的表现。
(46)平时脚趾麻木提示腰部椎体有增生、糖尿病、脉管炎、肌腱筋膜炎,甚至有中风、肿瘤的征兆。
(47)双足大拇趾端有针刺样出血点提示机体可能脑血管硬化症,并有毛细血管破裂、中风、偏瘫的征兆。
(48)双足大拇趾端有黄褐色(陈旧性)出血点提示脑血管硬化并曾经有过轻微脑部毛细血管破裂的征兆;有暗红色(新鲜性)出血点,提示脑血管硬化并伴有近期脑部毛细血管破裂的征兆;有明显的暗红色小血块出现,则提示近期有脑溢血、偏瘫的明显征兆,特别是高血压患者。
(49)双足内侧脊椎反射区处有明显的兰色毛细血管丛出现提示机体的肠胃功能极度紊乱的病症。
(50)双足内侧脊椎反射区处有明显的兰色毛细血管丛,在毛细血管丛的末端有出血点提示机体有胃肠部肿瘤的征兆。
(51)平时双足有沉重感提示机体体力不支(体质弱)、气滞血瘀,长久沉重则提示可能有肿瘤征兆。
(52)平时双足疼痛提示机体可能患神经炎、肌肉脉管炎症,亦可能患肿瘤征兆。
(53)脚背部凹陷是由肝硬化、肝癌引起的征兆。
(54)双足大拇指瘪凹、有凹纹提示大脑神经、血管、经络有外伤性后遗症,如脑萎缩、外伤性头痛后遗症等等。正常人的双足大拇趾是饱满、充盈、充满血色和红润的。
(55)足纹有早期诊断意义的主要是跖纹之一的拇趾球区,它位于前足掌内侧大拇趾跟部,其皮纹图型与手掌小鱼际相似,常见涡形、远攀、胫侧弓和腓侧弓(见图4),在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如:足底拇趾区呈现弓形纹,多见于智能发育不全者;斗形纹在8个以上,多见于女子性功能不全等。

足部反射区诊疗保健机理探讨
    足部反射区诊疗保健是人们通过长期实践、总结经验而得出的一门学科,虽然说世界各国学术界、医技界对其机理至今仍无完满的诠释,但其神奇疗效却是有目共睹的,通过实践、研究,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生物全息胚理论与足部反射区定位的关系
    1980年,我国山东大学教授张颖提出我国针灸穴位全息的科学依据——“穴位全息”、“生物全息”。此新的学说是在各生物学家(包括医学专家)所公认的“泛胚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提出“生物体(包括人)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甚至小到一个细胞,都隐藏着整个生命最初形态的基本结构特征”。也就是说,生物体(包括人)的每个细胞,,每一个组织及每一个器官等等都象是一个整体的缩影。它包含着全部整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能量、组成,能真实地反映出整体的全部特征。因此,每一个局部实际上是一个缩小的事体。因为“全息胚”针对于人体来说它是人体相对独立的部分,在结构功能上都有相对的完整性与其它部分有着明显的界线,所以医学专家可以通过机体某个局部来观察、诊断和治疗全身疾患。这一学说确切解释了中医学的整体医学观念,包括头面诊、手诊、耳诊、眼诊、舌诊、脉诊等传统的诊疗方法,更具有价值的是为“足部反射区诊疗、保健法”提供了全新的科学根据,同时还为“手部第二掌骨全息速诊法”、“小腿内侧胫骨全息速诊法”在医学界兴起为诊断疾病的理论提示了可信的科学依据,经过大量科学实验和实践得以证实其科学性、前瞻性。
    那么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研究、发展、推广头面诊、手诊、耳诊等全息胚器官来诊疗、保健我们的身体呢?回答是肯定的,但经过许多临床实践发现:足部是一个最理想的全息胚器官,通过对足部反射区的按摩,其疗效远远比对以上全息胚器官的按摩是显著。因为:(1)它的神经传导的双向功能更明显;(2)它有各层组织,还有骨骼支架;(3)它处于远离心脏末端,距离大脑也最远,在信息传导上有独特之处;(4)足部体积较大,足底面积也大,每个反射区的生理,病理信息量也就相应增大了,对诊断治疗都很有利。
    “速诊图”的十二全息区所对应的不仅是区位所指的部位或器官,而且还包括着与这些部位或器官处于同一横截面及其邻近的其它部位或器官。其中头区包括:头、耳、鼻、口、牙。颈区包括:颈、甲状腺、咽、气管中段、食管上段。上肢区包括:心、肺、胸、乳腺、气管下段、支气管、食管下段、背。肝区包括:肝、胆。胃区包括:胃、脾、胰。十二指肠区包括:十二指肠、结肠。肾区包括:腰、大肠、小肠。腰区包括:腰、脐周、大肠、小肠。下腹部区包括:下腹、子宫、膀胱、直肠、阑尾、卵巢、睾丸、阴道、尿道、肛门、骶椎。腿区包括:腿、膝。足部包括:足、踝
二 、 疏通经络(脉 )平衡阴阳学说与足部反射区诊疗保健的关系
    早在2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民现了经络,并在《黄帝内经》中有记载。人体双足通过经络系统与脏腑有密切联系。人体的十二条经脉及奇经八脉、络脉就包括在经络系统中,经络系统是以经脉为气血运行的路经,通过在体内与有关脏腑相联,在体表与肌肉,皮肤相联系、内外勾通、纵横交错、把人体内脏和肢体各部紧密连接起来,形成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十二经络中,有六条足部的经络,足底涌泉穴就在足部肾反射区的区域,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部位。六条经络与足直接联系,同时与另六条经络相联络,这样每一条阴经与另一条阳经与脏腑互相络属,经脉循环分布有交叉,交合关系,更加强了足部与机体各器官的多种复杂关系,构成了足部与全身的统一性、整体性,通过足部反射区按摩可达到疏经活血、气血通畅、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这也是脏腑功能能够反映在足部反射区的原因之一。
    传统中医观点认为:人体由阴阳所代表的两性物质产生和形成的,人体一旦失去阴阳平衡状态就会出现疾病,因此经常保持阴阳二者的相对平衡,就能达到身心的健康。人体足部的众多反射区与全身代表着阴阳的各器官有着密切联系,进行足部反射区按摩,对于机体出现各种阴阳失衡就达到一种协调作用。
    足部反射区按摩还会使相应器官得到双向调节使用。这也是一种调节阴阳平衡的一方面。做足部甲状腺反射区按摩后,使甲状腺机能亢进得以调整恢复正常水平,内分泌激素正常水平又正是调整机体各器官阳阴平衡的重要因素。
三、 血液循环机理与足部反射区诊疗保健的关系
    人的生命能够得到维持,无不与机体内血液循环密切相关。血液在不停流动中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等方式担负着体内大量重要的运输任务,为全身各器官组织输送养料、氧气、运输出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及二氧化碳,通过肾脏、肺以及皮肤、汗腺等器官排出体外。同时远不只是血液在体内循环,更有血管把各类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运送到相应的靶器官,血液中的免疫细胞不断地进行免疫效应等等。
    人体足部是处于全身最低的位置,离心脏最远,而且由于受地心引力作用,血液流经足部的循环的速度最慢,血液中一些代谢产物的一些矿物质如钙盐、尿酸盐结晶体,就易于沉积在足部,当反射区的沉积物达到一定量时,阻碍血液循环的正常状态,反射区所对应的人体器官就受到影响。导致相应人体信息得不到传导而发生病变。
    按摩足部反射区,最明显而易见、易感知的就是促进了血液在足部的循环。据我国台湾若石健康法研究会当时的负责人陈茂雄、陈茂松先生进行的科学试验报告,男、女性在经过足部按摩后,足部的血液循环速度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尤其女性较男性更为明显 (12.5厘米/秒___ 29厘米/秒,15分钟内女性)、(14厘米/秒—— 22 厘米/秒,15分钟男性),同时足部按摩促进了血液循环,足部温度也得以上升,这样不但促进了足部的血液循环,更使回心血量增加了。在此也就促进了全身的血液循环。
    通过全身的血液循环,把足部相应反射区的沉积物运输到血液中进行循环,使得相应反射区的传导信息功能得以恢复和增强,同时又改善了肾、输尿管和膀胱等排泄器官的反射区的血液循环。把循环到血液中的沉积物经过排泄作用而排出体外;促进了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这些就是通过足部按摩改善血液循环,保进器官、组织新代谢,提高生命正常运转的作用原理之一。
    机体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钙盐、尿酸盐结晶、溶解、沉积的过程,通过正常的排泄功能得以排出体外。沉积物均为有害物质。一旦沉积物停留在人体某部位时,该部位的器官则发物病变;如肾病结石过多,则出现腰酸痛、排尿困难等;而在足部肾反射区出现颗粒物等。因此只要通过足部反射区按摩,一方面磨粹颗粒,另一方面促进血液循环,使微小颗粒通过血液循环排出体外。
    传统医学上称足部为人体“第二心脏”。其原因是在于通过运动足部的血液循环在全身的血液循环的过程中起着第二动力的作用。足部按摩是一种有效运动,这种运动使得各反射区血液循环均得到改善,心反射区的改变加强了心的功能,全身淋巴系统反射区的改善提高了全身的免疫功能。从而增强了机体抗病能力。各内分泌腺反射区的改善,使得各内分泌腺得到进一步调节,提高了它们的双向调节功能,使全身器官的功能和新陈代谢趋于正常,最终使疾病得以治愈。因此,血液循环机理为足反射区按摩机理最为实在的内容之一。
四、神经反射作用与足部反射区诊疗保健的关系
    实施足部反射区按摩,实际上是对于足部表面某些敏感带或敏感点所进行的一种物理刺激,依据传统的神经反射理论,这种外来的刺激肯定会引起机体的适应性反应。这种刺激,作用于我们足部的表面,影响及皮下,由于皮下分布有许多由神经末梢构成的触觉感受器、痛觉感受器,还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等。通过刺激按压,使皮下的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受挤压,使血管和淋巴管受压,当压力达到一个临界强度(阈值)时,触觉和痛觉感受器官由神经传导向中枢神经传送神经冲动,同时由于血管、淋巴管壁上的痛觉、触觉感受器通过内脏传入神经向中枢神经传送冲动,这些传入冲动形成一种强烈的冲动,产生兴奋,中枢的兴奋过程又通过传出神经将作出的反应冲动传至相关脏器官的效应器使之作出相应有尽有反应,这就是足部按摩以神经反射活动为基础,对机体所起的积极作用的机理所在。
    由于机体受内外致病因素的影响,在机体的某一器官机能出现不正常的某种病理状态,这种不正常的病理状态刺激了触觉、痛觉感觉感受器产生冲动传入中枢神经,这种病理冲动在神经中枢产生某种病理兴奋灶,引起某种病理反射,使效应器作出消极反应。这种消极反应再反馈到中枢,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机体状况进一步恶化。足部按摩所产生强烈神经冲动传入神经中枢的同时,阻断了其他病理冲动传入神经中枢,将病理的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从而起到诊疗、保健的效果。这其中的机理主要还有:
    由足部按摩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后形成了新的兴奋中心,根据“优势法则”,在某一反射进行过程中,当有新的、较兴奋中心产生时,某些接近阈值的病理性的反射即受到抑制,因而可使后来的病理兴奋灶被抑制。
    足部按摩的压痛,提高了机体其他部位的痛阈,也就是说将痛觉感受器的阈值提高了,原来能使感受器产生兴奋的病理冲动,变成了在临界强度(阈值)以下,从而使低于阈值强度的病理刺激不能产生冲动而传入神经中枢。
    传统神经反射“阈门理论”认为:神经中枢在同一时间内只能处理有限数量的信息。足部按摩造成的刺激,将大理信息传达输到神经中枢取代了病理冲动的传入途径。
    对于人体来说,足部按摩是一种良性的刺激,它不会造成伤害性刺激(除非位置力度不当伤及骨膜),无副作用,传统的神经反射机理认为,通过神经调节使机体由非稳定态进入稳定态比较容易,将稳定态打破变成非稳定态则很困难。因此,足部按摩只能使功能不正常的器官恢复正常,而不可能使正常健康运转的机体器官变为不正常。
    一般来说,刺激反射区对相应器官有双向调节作用,在该器官功能低下时可以提高其功能,在功能异常高亢时,又可以使其得到抑制,恢复到正常状态。
五、内源性药物免疫因子效应与足部反射区诊疗保健的关系
    当人患病时,患都到医院或诊所看医生,医生将会针对各种病症给病人打针、吃药,使用各种消炎、激素类等药物,通过这些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这些药物被称为“外源性药物免疫因子”。同样,采用足反射按摩、针灸、刮痧、火罐、气功、中医推拿等治疗手段来治疗疾患后,可使机体激发出类似于“药物效应”的物质,同样达到缓解、治疗疾病的效果,这些“药物效应”的物质就称为“内源性药物免疫因子”。近几年来,国内外许多足疗人士经过临床实践研究发现:足反射按摩可促使血液中的杀菌素、溶菌酶、各种补体等非特异物质增加及各种抗体球蛋白等特异性免疫因子含量增加,从而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功能。
    足反射按摩可激发机体的“气血”功能的增强,也就是“能量”的增强,即“能量”中的远红辐射、微粒子流、生物场等生命素的增强。
    足反射按摩可激发机体启动自我调节机制(神经调节及体液调节),促使机体皮质醇与儿茶胺的比值下降,淋巴免疫细胞转化增高,免疫功能提高,可抑制肿瘤的发生。足反射按摩可调节血浆中的各类激素水平、不正常状态等。
六、 心理学治疗作用与足部反射区诊疗保健的关系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更认识到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当代社会中,人们需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在这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程度的社会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很大部分都属于精神方面的因素。如由于郁闷、忧伤、焦虑、紧张、恐惧、颓丧等等造成失眠、精神紧张、消化不良、高血压等等慢性疾患,因暴怒、狂喜、骤惊、大悲等等突如其来的打击引发休克,心脏病症为数不少。同时,长期不能缓解可因机体功能失调和抵抗力降低又进一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更严重的疾病。
    足部反射区按摩诊疗法不仅是一种极好的物理治疗法,更重要的是还具有极好的心理调节作用。
    首先,足部反射区按摩给患者提供了一个休息放松的极好机会,特别是对于那些极度紧张的患者来说,不论是由医生按摩、自我按摩或器械按摩,至少在三、五十分钟的按摩过程中,患者必须轻松,安静地接受治疗,将注意力转移到足部治疗上来,这样就使得紧张的身心放松、节律调缓、机体在心理上,心理上都得到一个休整一机会,这与气功、太极拳、静坐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足部反射区按摩能增强患者战胜疾患的信心。因为足部按摩往往能有比较明显的疗效。即使不是立竽见影,也可以觉察到某些缓解,如病理症状减轻等等。这使患者(特别是患严重性疾患或癌症的患者,增强信心,倍感宽慰。这种良好心境又进一步消除焦虑不安悲失望等病理心态。
    再次,足部反射区按摩能使患者感受到被别人按摩自己的足,有一种难以言传的高尚待遇,能得到很大的温暖和欣慰,进而使其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减轻痛苦。生病的人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怀和同情,特别是那些患有慢性、恶性病的患者,在受病痛煎熬时,没有人来关心、帮助,患者在心理上有感到孤立无助的境地,甚至于产生被遗弃、绝望的心境。当给予足部按摩时,把患者的双脚放在自己的腿上,尽心按摩几十分钟后,患者确确实实感受到有人在关怀他(她)们,如果施术者是亲人或朋友,这种感情就更强烈,这良好的心态正是足部按摩给患者带来特有的战胜疾患的隐形药物。
    当然,足部反射区按摩要取得良好的心理治疗效果,我们施术者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施术者首先必须要有很高的医德,有那种教死扶伤的人道主人精神,对患者有爱心和同情心。同时,施术者必须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有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医技,从而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施术者在几十分钟的按摩治疗过程中,不仅仅是在做一般治疗,更重要的是给予心理治疗。要利用按摩治疗来给患者以鼓励,增强信心,帮助患者放下思想负担,消除不安情绪,最终达到双向配合,彻底把疾病治愈,使患者恢复健康的目的。